(共17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掌握翻译常见文言词语的方法。
2.学会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3.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如:委而去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离开
西蜀之去南海(《蜀鄙二僧》) 距离
大势已去(《朱子谏类》) 失掉
去粗求精 (《实践论》) 除去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郁离子·捕鼠》) 丢弃、赶走
2.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并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并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庄子·逍遥游》)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善”:擅长
“聚室而谋”(《愚公移山》)“谋”:商量
一、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
·
·
·
·
·
·
·
·
·
3.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赐福、保佑
4.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如: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上枢密韩太尉书》) 内心
5.根据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如:陟罚臧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否极泰来 坏的
6.根据古今异义推断词义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古代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观第五泄①记》 (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罅(xià):缝隙,裂缝。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形状。②践跻:亲自登临。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④履历:经历,经过。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山行之极观也( ) ②所目既奇( )
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15.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不可名状( ) ②胜境( ) ③彰示来者( )
景观
看到的
D
说出
美好
宣扬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二、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4.“换”,就是替换。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我)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
方法解题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很适合隐士游玩。
方法解题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古文翻译口诀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2)看虚词,定句读。
(3)找动词,定句读。
三、文言文的断句
13.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仰 瞩 俯 映 弥 习 弥 佳 流 连 信 宿 不 觉 忘 返。
17.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而 置 州 以 来 无 人 赏 爱 徘 徊 溪 上 为 之 怅 然。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方法解题
1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18.作者借右溪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右溪记》)
“犹不忍去”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四、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关注日常的积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从文章中,要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