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5-23 19:0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地





山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吗?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一课时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塑造。

3.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
4.建立内力和外力作用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念。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各种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形或地貌:地球陆地表面的起伏状态。读课本P68:1.什么是地貌?
2.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有哪些?什么是地质作用?一. 内力作用:读课本P69~70回答下列问题: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何处?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读图4.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营造在时间和速度上有何差异?(P69)
2.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如何影响地表形态?课本(P69)
3.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根据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对岩层、地貌各产生怎样的影响?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课本P69—P70,《点金》P68)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P70)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对地貌影响两者关系产生褶皱山脉,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对岩层的影响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弯曲变形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凹陷实例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
台湾海峡的形成
①相伴发
生②不同
区域和不
同时期有
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
而言,水
平运动为
主,垂直
运动为辅2.你知道台湾海峡是怎么形成的吗? 很早以前台湾和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由于地层断裂下陷海水浸没而形成。表现为哪种内力作用为主?表现为哪种内力作用为主?探究活动: 1.阅读课本P70页,完成活动题:(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下降运动;三根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以上出现了海洋生物钻孔,此时在海平面以下了。
 上升运动;依据是大理石柱上的海生动物钻孔痕迹和被火山灰覆盖部分又出露于海平面以上了。 地壳运动是在不断运动着,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特征。
探究活动:2. 我国河北昌黎县城附近有一指路石碑,碑上标明离县城2.5千米,离海边2.5千米。而现在这个石碑离海边只有1千米多了。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是因为华北平原是现代陆地下沉区,低洼的地方因下沉而被海水浸没了,沿海陆地变成了海洋,所以石碑离海近了。二. 外力作用:读课文P70-71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外力作用?其能量来源于何处?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哪些方式?
2.什么是风化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3.什么是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什么是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
4.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离开原地到哪里去了呢?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6.读课文P70—P71文字和图片,《地图册》P36-P37完成表格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产物——风化壳 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风化作用瀑
布河流沟谷、峡谷峡谷 丹霞地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流水侵蚀作用流水的溶蚀作用溶洞风力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角峰冰斗冰川侵蚀地貌峡湾U形谷在岩石海岸形成。海浪侵蚀作用山前冲积扇 河



平 原 流水堆积地貌 冲积扇风力堆积作用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深厚黄土层的来源 海浪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作用冰川堆积地貌
(冰碛地貌)探究活动:1. 阅读课本P72页,完成活动题。
2.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都有14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以这种速度,2千年后渤海将被泥沙填满,而实际上从渤海形成至今,它的形状和水深并无多大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据地质学家考察,发现渤海所在的地壳在不断下沉,而且地壳下沉的速度与泥沙注入的速度大体相当。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 二者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作用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在相互作用的同时伴随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交换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表 知识小结知识小结内外力共同塑造了地表形态,并使地表形态不断地变化。1.某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地壳运动
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
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力侵蚀
D.海南岛“南天一柱”——海浪侵蚀达标练习:D读甲、乙两种地貌图,回答2~3题。
2.甲图所示地貌分布在地区 ( )。
A.河口 B.出山口的山麓地带
C.河流中下游 D.河流源头
3.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BB(2011·山东高考)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题。
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丹霞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D.板块运动形成的
6.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DCC
(1) .
图A——喀斯特地貌
图B——三角洲
图C——沙丘
图F——风蚀蘑菇。
(2).
图D— 冰川侵蚀作用
图E— 流水侵蚀作用
(3) .西北.
(4).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云贵高原(1).写出图A、B、C、F地貌名称。
(2).用地质作用解释图D和图E地貌景观的成因。
(3).从地区分布来看,图C和图 F两地貌形态在我国的—— 地区较为典型
(4).图A为 地貌,它是 作用形成的,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图A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 青藏高原的移动是由于 造成的,喜马拉雅山上 外力作用明显。
(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
(3) 根据喜马拉雅山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曾经是 环境;
(4)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材料二(1) 地壳运动 冰川侵蚀
(2)流水侵蚀作用
(3) 海洋
(4) 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高度较低,即相对高度较低。4.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D5.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 作用形成的(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6.黄土高原是 形成的( )
A.内力作用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CC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7题。
7.“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
D.变质作用形成C读甲、乙两种地貌图,回答8~9题。
8.甲图所示地貌分布在 ( )。
A.河口 B.出山口的山麓地带
C.河流中下游 D.河流源头
9.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B B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