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的保护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7fe06a74af1c4223b6c1226322a7232d/7160214943b449228ae3d4bb6afb5cfb.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2.全球人口增长特点
1、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人口将突破80亿。
现在,世界人口仍在继续增长,每年新增人口7800万,其中95%的新增人口出生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一是死亡率下降,特别是公共卫生、营养等状况的改善、二是出生率居高不下。
科学家早先的测算结果认为,地球最多能够养活100亿到150亿居民。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很可能难以实现。
2、年龄结构
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全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
3、健康状况
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4、文化程度
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1950~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由6.98亿增加到18.7亿,从占总人口的28.1%增加到42.2%。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195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4%,到1980年上升到82.7%。同时,英国由77.9%上升到88.3%,法国由55.4%上升到78.3%,日本由35.8%上升到63.3%,中国由11.0%上升到29.37%。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3.我国人口前景与现状
1、人口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大,净增人口多
1953年,我国人口总数为6亿多,1964年为7.2亿,1982年为10.3亿,1990年达11.6亿,1996年达12.24亿,2010年达13.7亿。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
2、人口素质低,是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
人口素质低下,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的身体素质不高。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5500多万残疾人,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另一方面,表现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高。据1990年统计,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1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0.1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33%,文盲、半文盲的达5.88%。在许多偏僻的农村,由于经济贫困,儿童失学率较高,文盲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4.全球气候变化
〖概述〗
全球气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影响因素〗
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趋势,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能效提高、节能、各种能源相对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趋势。
〖危害〗
(1)海平面上升;
(2)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4)影响人类健康;
(5)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5.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也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臭氧的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6.生物多样性锐减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因而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加剧,如森林超量砍伐、过度放牧及围湖造田等都会破坏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影响它们的生存。因此,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时多数野生生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由于大量开荒种粮,导致植物资源急剧下降,如银杉、银杏、珙桐等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由于过度猎捕,使不少野生动物灭绝,如盛产黄鱼、墨鱼、带鱼的舟山渔场,由于过度捕捞,产量已急剧下降,尤其是黄鱼,已不能形成鱼汛。
(3)环境污染:
例如,我国不少河流和湖泊遭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导致这些河流和湖泊中的水生生物大量流失。
(4)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对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7fe06a74af1c4223b6c1226322a7232d/af979e36e84c4e90bdcc2b57cce24e08.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7.海洋污染
〖定义〗
海洋污染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可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特点〗
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
如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
〖防治措施〗
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8.土地荒漠化
〖概述〗
土地沙漠化是指原来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此处所指的“沙漠”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
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国家遭致连年饥荒。
〖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木牧渔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6)推广作物的轮休制度
(7)推进土壤保护制度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7fe06a74af1c4223b6c1226322a7232d/1ab46925d8494a179349f619c93122fb.001.jpg" \* MERGEFORMATINET
9.酸雨
〖定义〗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和农作物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成因〗
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转化而来的硝酸,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
〖危害〗
(1)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
(2)酸雨能使土壤、水域酸化,腐蚀建筑物、金属等;
(3)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别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温室效应
〖概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
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成因〗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特点〗
温度较高,不散热。
〖危害〗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3)海平面上升
(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防治措施〗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2)保护森林
(3)改善汽车燃料使用状况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5)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7)限制汽机车的尾气排放
(8)鼓励使用太阳能
(9)开发替代能源
11.富营养化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产生条件〗
(1)总氮总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2)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
(3)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
(4)缓慢的水流流态,水体更新周期长。
〖危害〗
(1)富营养化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而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则可能造成局部溶解氧的过饱和。溶解氧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主要是鱼类)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2)富营养化水体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如石房蛤毒素)也会伤害水生动物。
(3)富营养化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会中毒致病等等。
〖防治措施〗
防止富营养化,首先应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水体。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和实行人工曝气等措施。还有生物防治,如引入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殖捕食藻类的鱼等抑制藻类繁殖生长。
12.富集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也叫做生物浓缩。
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藻类植物、原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等,它们主要靠体表直接吸收;另一种是高等植物,它们主要靠根系吸收;再一种是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前两种属于直接从环境中摄取,后一种则需要通过食物链进行摄取。环境中的各种物质进入生物体后,立即参加到新陈代谢的各项活动中。其中,一部分生命必需的物质参加到生物体的组成中,多余的以及非生命必需的物质则很快地分解掉并且排出体外,只有少数不容易分解的物质(如DDT)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
生物富集作用的程度可以用富集系数表示,即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与生物生存环境中该元素或物质浓度之比。富集系数的大小与生物的种类、环境中该元素或物质的种类及浓度等有关。
生物富集作用可分为水生生物富集作用和陆生生物富集作用。水生生物主要通过食物链富集污染物质。陆生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和化学农药。
13.水资源短缺
1、水资源短缺是指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2、解决缺水问题的途径主要有: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开辟新水源,其中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是开辟新水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14.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有:① 遗传多样性;② 物种多样性;③ 生态系统多样性。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7fe06a74af1c4223b6c1226322a7232d/0ae2921e0aac4eacb8844db8f9842e67.001.png" \* MERGEFORMATINET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间接、直接利用等方面的价值。
〖类型〗
(1)潜在价值:人类目前尚不清楚的未被人们利用的价值。一旦开发利用则成为实际使用价值。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3)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他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可以相应的分为经济价值、欣赏价值、科研价值、药用价值。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1)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形式。我国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以下类型:
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以保护珍贵动物资源为目的,如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以保护珍稀植物或特有树种为目的,如以保护“活化石”银杉为主的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风景的国家公园,如四川九寨沟、江西庐山。
保护特有地址剖面及特殊景观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海南的东寨港。
(2)迁移保护就是把物种的完整个体引种或栽种到其原来栖息环境以外的适当地方,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是对单一物种进行的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受到高度威胁的物种进行紧急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3)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可采取特殊方式以求物种的延续,如对那些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采取克隆、细胞培养等先进技术手段,使其数量逐渐增多。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为了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其中《中国自然保护纲要》规定,“对于珍惜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上述法律条文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力地控制和防止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每种生物都会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与其它生物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进行,可以说离开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无法得到实现,要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获取高生态系统效益价值,就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18.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表达的两个基本观点:
(1)需求:即人类需求,尤其是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
(2)限制:即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种群和群落
1.种群
〖定义〗
在特定的时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种群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
2.种群密度
〖定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种群的个体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特点〗
1、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2、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关键点〗
1、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小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可用单位体积内的数量表示;大范围及陆生生物一般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
3.出生率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关键点〗
1、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及密度。
4.死亡率
〖定义〗
死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关键点〗
1、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及密度。
5.迁入率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入率。
〖关键点〗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6.迁出率
〖定义〗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出率。
〖关键点〗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7.年龄结构
〖定义〗
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增长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08ef86ddf732429ea15f1d8af651beaf.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1、年龄组成一般分为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阶段。
2、种群的年龄组成可用于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8.性别比例
〖定义〗
性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性别比例一般分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家白蚁等。
〖关键点〗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9.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
〖内容〗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8bb819e78085447faed4070d89ea5764.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1、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着种群数量。
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在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10.种群的空间特征
〖定义〗
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11.样方法
〖定义〗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活动或者活动范围小的生物,调查一般的植物种群、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
〖常用方法〗
1、点状取样法:
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8a48ff723371469884dbb751f357ca09.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8a48ff723371469884dbb751f357ca09.002.jpg" \* MERGEFORMATINET
〖注意事项〗
1、取样方时,应按要求选取,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否则调查结果偏差较大;取样要随机。
2、样方的个数应依总面积大小而定,总面积大时样方应多些;乔木、灌木所取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
3、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边上的(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同种生物不论大小都要计数。
12.标志重捕法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种群数量=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
〖适用范围〗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此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估计。
〖注意事项〗
1、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如选用着色的标志时,要注意色素无害、溶剂无毒;如果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必须保证不会影响它正常的生命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3、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
4、在下次取样之前,被标志的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合均匀,这也是进行标志重捕的前提。
5、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即没有个体迁入或迁出,即使有迁移现象,也是可以测定的。
6、在研究期间没有出生或死亡,或能够测出出生和死亡的数量。
3.个体、种群、物种的关系
1、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细菌,一棵植物,一个动物等指的是一个生物“个体”,生物在“个体水平”上具有一系列特征,如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
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因此,种群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4、三个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由个体到种群,不只是量的积累,而是质的飞跃,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14.探究: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一、实验目的:
初步学会用样方法探究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
二、方法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本探究所调查的种群是蒲公英。
2、选取样方(等距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例如:长方形总体为4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40个样方,那么抽取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3、样方的大小为的正方形;样方数量为10个。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40ed6b1c4a0143fb950a23ff702fc3f1.002.jpg" \* MERGEFORMATINET
三、观察现象:
1、计数
各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分别是:
2、计算种群密度
各样方种群数量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
3、结论
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四、注意事项:
1、调查时,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这样不容易认错植物,计数才是准确的。
2、调查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造成结果偏差较大
3、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例如:长方形总体为4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40个样方,那么抽取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4、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偏差。
5、计数时,若有正好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左上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各小组计数都要如实,不能多报或少报。
6、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应多些。
15.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
〖内容〗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作用〗
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
16.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构建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6baef385dbd44c689a100b620998c525.001.png" \* MERGEFORMATINET
在建构种群数学模型时,我们常用到两种模型:数学方程式和曲线图,其中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17.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内容〗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起始数量为 v:shapes="_x0000_i1034">,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那么:
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v:shapes="_x0000_i1035">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v:shapes="_x0000_i1036">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v:shapes="_x0000_i1037">
下图为种群增长“J”型曲线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22e2f9573d8b4aea998e105dfc59b19c.005.jpe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种群和群落.files/image022.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38">
〖关键点〗
“J”型曲线的条件及模型:
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模型: v:shapes="_x0000_i1039">
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的倍数。
18.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内容〗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 “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以K表示)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假定种群的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保持稳定,那么,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呈“S”型曲线(如下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fa31eb6568e443169baf8421b605448e.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特点〗
(1)曲线上有一个渐近线(K值),即“S”型增长曲线渐进于K值,但不会超过K值,即环境容纳量。
(2)曲线的变化是逐渐的、平滑的,而不是骤然的。
〖关键点〗
“S”型曲线的条件及K值:
(1)条件:有限的生存环境中,种群密度增大,引发种内斗争加剧。
(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19.环境容纳量(K值)
〖定义〗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关键点〗
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绝对数最大,故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曲线的斜率最大)。
在K值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如捕鱼时将留存鱼的数量控制在K/2,就可以保持鱼的增长速率最快,并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
〖实例〗
1、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
生态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从图可以看出:
大草履虫在这个实验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群数量是375个,这就是该实验种群的K值。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5474f84d9b074830b08c078b9a0bb9de.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种群和群落.files/image028.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43">
20.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比较
〖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b5c3b1d45cfb4598aa893f0339223cfe.001.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b5c3b1d45cfb4598aa893f0339223cfe.002.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种群和群落.files/image031.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45">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阴影越大阻力越大);②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的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即:
“J”型曲线“S”型曲线
〖涉及概念〗
环境阻力:是指在种群生长的环境中存在着的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有限的食物、废物的积累、环境条件的变化或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或种间)。环境阻力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农、林、牧业生产就是在这个范围内谋求产量的提高。
2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同一种群内部的影响(种群特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3dc4544fd3ac4b41b4eaa441fa3aa294.001.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种群和群落.files/image034.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47">
2、不同环境中,同一物种不同种群之间个体交流:
v:shapes="_x0000_i1048">
3、种间关系影响:
互利共生可使不同物种的两种群数量增加;寄生、竞争、捕食等使不同物种的两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
22.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1、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及原因: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480195affcec40828bb9e7a3eaa94918.001.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种群和群落.files/image038.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49">
2、相同年龄组成情况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及原因: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480195affcec40828bb9e7a3eaa94918.002.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种群和群落.files/image040.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50">
23.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意义
〖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或延迟捕捞,由于环境的负载能力有限,都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相反,如果大肆捕捞,使鱼虾数量大为减少,降到K/2以下,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入指数生长期,对生产极为不利。
(2)在害虫害兽防治方面的应用。
例如,许多地区常用投药灭鼠的方法,如果在一次行动中,毒杀了约一半的老鼠,而活下来的老鼠数量正相当于种群指数生长期K/2的数量,老鼠数量将迅速增加,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显然,简单的投药灭鼠效果并不好,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努力降低环境对老鼠的负载能力(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
(3)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有效指导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和对草原的合理放牧。
珍稀动物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较小、面临生存危险的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改变时其难以生存的根本原因。因此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就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根据环境容纳量的定义分析,一定面积的草原所能承载的放牧量是一定的,过度放牧就会使环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导致环境恶化,使环境容纳量进一步下降,所以放牧时应将放牧量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附近,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草原资源,又不对草原造成过大压力。
2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的变化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以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二、探究目的:
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
三、实验假设:
酵母菌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其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受到种群密度影响。
四、实验步骤
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无菌)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
3、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
五、注意事项
1、因酵母菌种群是培养在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故种群数量变化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差异较大。
2、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正确性,减少误差。
4、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5、本探究不需要设对照实验,也不用重复。
25.群落
〖定义〗
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定的时间,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特征〗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物种种类及每种生物的个体数量;
2、群落内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生物群落对其所处环境的影响;
4、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的分布格局、分层性、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及营养结构等。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一个具体的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26.物种丰富度
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7.边缘效应
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28.生态位
〖定义〗
群落中每一个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种所占据的小生境(住所)和它所执行的机能(职业)结合起来就叫做生态位(niche)。
〖涉及概念〗
1、优势种: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据此可以把群落中的生物种划分成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凡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做优势种。
2、建群种: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种叫做建群种。
29.种群与群落的区别和联系
(1)从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内涵上看:两者都是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总和,但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从概念外延上看:种群是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又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性。
群落是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种群和群落在生命系统层次中都是一个独立的层次,但属于上下级关系,它们体现的特征和空间结构有“质”的差异。
(3)从研究特征上看:种群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一个种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就是要看种群密度的大小,种群的其他特征都和种群密度有关。
而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是分析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的不同群落以及小群落的分布差异。
(4)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种群和群落都是“动”和“静”的统一体。种群是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区域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这种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种群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
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有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进化的结果。
(5)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种群与群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种群内部的变化会波及群落的变化,群落的变化又会影响到种群的变化。
30.种间关系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
〖种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31.种间关系之一——捕食
〖定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如:羊和草。
〖关键点〗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呈现出“先增长的为被捕食者,数量上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036b32ebd7404532ab42ae1871280032.001.jpg" \* MERGEFORMATINET
数量坐标图 物质、能量关系图
32.种间关系之一——竞争
〖定义〗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如:牛与羊。
〖关键点〗
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f401ba745f5440c1bce64a45204b033c.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f401ba745f5440c1bce64a45204b033c.002.jpeg" \* MERGEFORMATINET
数量坐标图 物质、能量关系图
33.种间关系之一——寄生
〖定义〗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关键点〗
对寄主B有害,对寄生生物A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2709719370074d5f9b68168d8f1979b1.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2709719370074d5f9b68168d8f1979b1.002.jpeg" \* MERGEFORMATINET
数量坐标图 物质、能量关系图
34.种间关系之一——互利共生
〖定义〗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大豆与根瘤菌。
〖关键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6418554fbdfd4798b2f8741bcf10fe67.001.jpg" \* MERGEFORMATINET
数量坐标图 物质、能量关系图
35.群落的空间结构
〖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义〗
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相对稳定了的生物群落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种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即为群落的结构。
〖类型〗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3)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3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二、实验步骤: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准备:
(2)取样:
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
(5)统计和分析:要求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
三、实验方法: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7.演替
〖定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关键点〗
1、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2、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是植物群落动态最重要的特征。其过程大多由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和逐年变化组成。是地表同一地段顺序地分布着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
〖类型〗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38.群落的演替过程
〖过程〗
(1)侵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的过程达到相对平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时期〗
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39.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动态变化的内在机理: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改造”了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了生物的进化,影响了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
在这种自然选择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由于不适应环境而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在群落中的位置会由其他物种的种群取而代之。年复一年,其他类型种群又由于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又被更新型的种群代替,就这样发生了群落的演替。
由此可见,群落演替过程与生物整体进化过程是同步的,且是密不可分的。
40.演替类型
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可以分为:
(1)初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2)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4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1、初生演替一般来说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要长。
原因是初生演替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而次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是比较肥沃和温和的,而且还可能有原有的群落毁灭后留下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如孢子、种子、部分生活着的器官等)。
2、区别: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43a402d58a646d98de09ee41a08803a/eb7f2a3de6ea47e78c73df6997c6037a.001.png" \* MERGEFORMATINET
3、相同点:
(1)最终状态: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状态;
(2)需要条件:适宜的气候条件,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破坏。
4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外来物种的入侵。
(1)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3)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2001年,已经在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系统
〖定义〗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组成〗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神经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面包着由结缔组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呈白色。
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混合神经。机体接受刺激,发生反应都要通过它们来传导冲动。
3.神经元
〖定义〗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构〗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
(1)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特有的神经原纤维及尼氏体。
(2)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①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
②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d81808a123004c85a28f9767e078b8a5.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功能〗
神经元具有感受内、外刺激并具有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能力。
4.神经纤维
〖结构〗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和神经膜组成。由于神经元的突起细长如纤维,故叫神经纤维。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451af57e1f384b13bc73683222e6e354.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分类〗
1、按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分为:
(1)把兴奋从外周传向脑、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也叫感觉神经纤维;
(2)把兴奋从脑、脊髓传向外周的传出神经纤维,又叫运动神经纤维。
2、按神经纤维的组分不同分为:
(1)有髓神经纤维:其轴突外包有一层髓鞘,髓鞘外有一层神经膜。
(2)无髓神经纤维:只有神经膜而无髓鞘。若干轴突陷入神经膜细胞内,为其所包裹,神经膜细胞连续地包在轴突外表,无髓神经纤维无神经纤维节。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义〗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分类〗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6.非条件反射
动物生来就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实例〗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
7.条件反射
〖定义〗
条件反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的过程形成的反射。
〖关键点〗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后天获得的,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群之间发生了机能性的暂时联系接通。
〖实例〗
1、反映条件反射的成语: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老马识途。
2、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
巴甫洛夫注意到狗在嚼吃食物时淌口水,或者说分泌大量的唾液,唾液分泌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巴甫洛夫还观察到,较老的狗一看到食物就淌口水,而不必尝到食物的刺激,也就是说,单是视觉就可以使狗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
巴甫洛夫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
巴甫洛夫的另外一个实验是,给狗喂食的同时吹哨子。重复多次以后,狗一听到哨声就分泌唾液,不过狗对各种哨声——响亮的,微弱的,高音的,低音的都起同样的反应,似乎不同的哨音在他们听起来没有什么区别。然后,实验员使用几种哨子,但是只吹一个特定的哨子才给肉吃。不久,这些狗就只对给他们带来食物的哨子声有反应了。
8.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4bf4690d30f645568535bab1252ed50b.001.png" \* MERGEFORMATINET
9.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定义〗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关键点〗
1、兴奋传导: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3、结构和功能列表: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96584ec5674b4a54a3eba2294c5dcf07.001.png" \* MERGEFORMATINET
10.反射过程
〖过程〗
1、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
2、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了神经中枢;
3、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过程;
4、中枢的兴奋过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b1eb4c387b1948628fec3f2ae8d12581.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如果中枢发生抑制,则中枢原有的传出冲动减弱或停止。在实验条件下,人工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传入神经也可引起反射活动,但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实例〗
1、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脚悬空,测试者用小锤或手突然敲击受试者悬空腿膝盖下的膝腱部,小腿立刻上弹伸直,这就是膝跳反射。
敲击膝腱,刺激了肌肉中的感受器,即肌梭,肌梭接受刺激,由感觉神经元的传入神经向脊髓传送。经脊神经节而进入脊髓的灰质,在这里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从脊髓腹面伸出(传出神经),直通效应器,即腿部横纹肌,引起肌肉收缩,出现小腿的弹跳。
11.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a6bc0e35196148019ae4eb61df1c0a42.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内容〗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bf503f9c987643c9837d719d0748791d.001.jpg" \* MERGEFORMATINET
〖过程〗
接受刺激→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
〖形式〗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特点〗
1、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2、生理完整性: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其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
3、绝缘性:一条神经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做绝缘性。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纤维可以同时传导兴奋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4、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相比,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
〖总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13.静息电位
〖定义〗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又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0199375f86d043c6862c45ceea43f875.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4.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神经细胞内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有通透性,造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细胞膜两侧产生电位差,表现为外正内负。
这个电位差阻止进一步外流,当促使外流浓度差和阻止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15.局部电流的形成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电势)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即外负内正。
但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由于膜两侧的溶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已兴奋的部位和它相邻接的未兴奋的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这成为局部电流。
它的运动方向是: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的部位移向已兴奋的部位;膜内的正电荷由已兴奋的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3f21dbcdb37d4c72a2a08c4b88cd476a.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
(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如下图:A:静息时;B:发生兴奋后;C:传导过程中(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下方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e092a4a5786b446d8194032daac4b7c9.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内容〗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
〖过程〗
突触传递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神经兴奋传到轴突小体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扩散到后一级神经元,引起后一级神经元也兴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fb368e525d11491194453db8535e009b.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突触(突触传递)。
〖特点〗
(1)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即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正因为这种单向传递,才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时,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一系列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突触延搁。
(3)对某些药物的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的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18.突触
〖定义〗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示意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e2e884efea2340969567855f39374c87.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组成〗
突触的组成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e2e884efea2340969567855f39374c87.002.png" \* MERGEFORMATINET
19.突触小体
一个神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的轴突末梢的每个小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2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bc0f2599d4624e1c81f31b5b7fc24e9f.001.png" \* MERGEFORMATINET
2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1、大脑皮层:
功能: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
功能: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下丘脑:
功能: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4、脑干:
功能: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5、脊髓:
功能: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2.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的最高级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e4b7049f15ba4749a8104e01f2129ba7.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3.学习和记忆
〖内容〗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记忆的类型及特征如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1f83ec30e3ba4c4f91bf5be65b0a53cc.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实例〗
1、加深记忆的方法: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1f83ec30e3ba4c4f91bf5be65b0a53cc.002.jpg" \* MERGEFORMATINET
24.激素调节
〖定义〗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特点〗
(1)高效和微量;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特定激素会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
〖辨析〗
1、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5.靶器官和靶细胞
〖定义〗
靶器官和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
〖实例〗
1、几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和其作用的靶器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bbbafc23586840e09f340ff2c6946774.001.png" \* MERGEFORMATINET
26.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
〖内容〗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279493d0fd414c4ea5195453c557c52c.001.pn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1、外分泌腺分泌物多种多样;但决不会分泌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体液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2、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分泌胰液等消化液,进入小肠消化食物;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
27.几种重要激素名称、腺体及功能的归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内分泌腺:下丘脑;
主要生理作用: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生长激素:
内分泌腺:垂体;
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3、促甲状腺激素:
内分泌腺:垂体;
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甲状腺激素:
内分泌腺:甲状腺;
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胰岛素:
内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
主要生理作用:调节糖类代谢,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6、胰高血糖素:
内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
主要生理作用:调节糖类代谢,提高血糖浓度。
7、抗利尿激素:
内分泌腺:下丘脑;
主要生理作用: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8、性激素:
(1)雄激素:
内分泌腺:主要是睾丸;
主要生理作用: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2)雌激素:
内分泌腺:主要是卵巢;
主要生理作用: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关键点〗
1、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28.生长激素过多或过少的症状
1、生长激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泌过多可能导致:
(1)巨人症:就是因脑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巨人症病人虽然外表高大,身材魁梧,但身体素质很差,各方面功能都很脆弱,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这是因为巨人症病人到后期,垂体肿瘤增大,压迫垂体正常细胞,造成其他内分泌功能减退,对外界应变能力差,一旦发生感染性疾病,发展快,病情凶险,难以治疗。
病人往往在20~30岁之间死亡,少数人能活到中年,活到老年者很少见。
(2)肢端肥大症:主要是由于垂体瘤或垂体细胞增生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引起的。生长激素的持久过度分泌,在骨骺闭合之前引起巨人症,而在骨骺闭合之后导致肢端肥大症。
主要表现为面容改变、手脚趾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
2、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导致:
侏儒症:大多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儿童生长发育时期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出现身材矮小。这种由垂体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侏儒症称为垂体侏儒。
29.生长激素与生长素的区别
动物分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生长激素,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由垂体分泌;
植物分泌的是生长素,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由植物尖端幼叶等产生。
30.酶、激素和维生素的区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来源上
酶:机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
激素:只是机体内的某些细胞产生;
维生素:在动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主要从食物中获得。
2、化学本质上
酶:大多数酶是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
激素:激素种类很多,有肽和蛋白质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脂肪酸和衍生物等;
维生素:维生素种类很多,它们的化学结构差别很大,但都是一些小分子有机物。
3、生理功能上
酶:对机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激素:激素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调节控制作用;
维生素:大多是某些酶的辅酶的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31.胰岛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分,是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散布在胰腺的各处。
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b39cb86c577f4452b476007c8b7c6bbf.001.jpg" \* MERGEFORMATINET
32.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与胰岛素相对抗,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3.胰岛素
〖定义〗
胰岛素:胰岛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关键点〗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34.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相对抗,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胰岛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f5351a3e1f8e45e0909e42024f0c96f8.001.jpg" \* MERGEFORMATINET
35.反馈调节
〖定义〗
在一个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实例〗
1、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反过来抑制前面二者的分泌。
2、血糖调节: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如此。
36.协同作用
〖定义〗
协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并且,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实例〗
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使肝糖原分解。
37.拮抗作用
〖定义〗
拮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实例〗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38.血糖的平衡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血糖含量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1)血糖含量过低时,会引起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2)血糖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39.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0f05bcd8b2334e4e82609a45229a1f2d.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0.血糖调节机制
〖内容〗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反应的结果将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如此。
〖实例〗
1、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5175a23078514333a21d1866f70d56aa.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1.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a3e50fe7573945ae9b6bc8993c8a2cc0.001.png" \* MERGEFORMATINET
二、联系
1、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使肝糖原分解;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3、胰高血糖素可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4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f1972bf0a0154ca39dea5ea93df78b4f.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3.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
侏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症是由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少导致,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呆小症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少导致,患者身材矮小并且智力低下。
44.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利弊
( http: / / www.21cnjy.com )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有利的应用:
(1)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2)生长激素治疗侏儒症;
(3)催产素:助生产;
(4)某些性激素:控制调节动物发情周期等。
2、动物激素在生产中有害的应用:
生长激素对提高农牧业产量有一定作用,近年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生长激素泛滥成灾。
为了让家禽多长肉就大量喂食“催肥剂”;为了使牛羊多产奶就在牲畜体内注射含有雌性激素的“催奶剂”;为了使鱼、螃蟹更肥大,用避孕药喂鱼。
4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常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46.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08effe9dfae74ad5b60bac8d38c757e1.001.png" \* MERGEFORMATINET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体液调节又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反过来,体液调节又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的控制和调节,如性激素的分泌。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时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也影响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人和动物体各种生理活动受体液和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控制,成为一个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47.人体的体温调节
〖机理〗
1、人的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由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来完成。在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人体热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其中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2、热量的散出途径:①汗液的蒸发;②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③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实例〗
1、女性生理周期中基础体温的变动:
从月经来的第一天算起,一般14天后为排卵日,排卵日的体温女性是一个月中最低的。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1808a334ac5947e1ba3b35927e121ea1.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48.人体的水盐调节
〖机理〗
1、人体内水盐调节是由多种激素和神经协调作用。其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主要调节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2、水盐调节的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小,从而达到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的目的。
3、人体的水和无机盐调节如下图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8a7898c7cc2a45bdb29006356c307f48.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实例〗
1、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多的原因:
大量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小,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从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辨析〗
1、体内水、盐的来源与去路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8a7898c7cc2a45bdb29006356c307f48.002.png" \* MERGEFORMATINET
49.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的地位
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1、下丘脑与激素调节:
垂体是内分泌腺的枢纽,但其分泌激素的多少受下丘脑支配,即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垂体的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主要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它们分别促进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可调节人体内水平衡。
抗利尿激素增加时,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排尿量减少。
2、下丘脑和神经调节:
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消化管运动减弱等;刺激下丘脑的另一区域,会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得心跳变慢、血压降低、消化管运动增强等。
3、下丘脑与动物行为的调节:
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相互协调作用,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
4、下丘脑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当血糖含量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含量高时,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唯一的降糖激素),使血糖含量降低。
5、下丘脑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
50.免疫系统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和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2、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所有细胞,包括:
(1)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
(2)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3)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功能〗
监控和清除功能。
5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06ee29eb2d994a5d82a4364071ae6ce9.001.png" \* MERGEFORMATINET
52.抗原
〖定义〗
引起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实例〗
常见的抗原有:病原体、寄生虫、花粉、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
53.抗体
〖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关键点〗
1、抗体的本质:球蛋白;
2、抗体的性质:特异性——与针对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3、抗体的形成:
4、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54.非特异性免疫
〖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皮肤及其分泌物可以阻挡和杀灭病原体,黏膜可以清扫异物(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关键点〗
1、先天的遗传的;
2、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55.特异性免疫
〖定义〗
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
〖类型〗
1、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抗体“作战”;
2、细胞免疫: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
〖关键点〗
具有后天性,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专一性)。
〖实例〗
1、自然自动免疫:
一个人得了某种传染病,痊愈后,便不会得第二次。这种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是因为自然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痊愈后,免疫细胞产生记忆,下次同样病原体入侵时,直接分泌抗体将其消灭。
2、人工自动免疫:
用人工的方法使人感染毒性极微的某种病原微生物,比如接种卡介苗,人们便自动获得了对某种疾病的抵抗力,如肺结核。
3、自然被动免疫:
婴儿由母亲身体接受的免疫力。六个月里的胎儿,其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起来,可是他很少生病,是因为胎儿的血循环是和母亲相通的,母体的抵抗力通过血液注入胎儿。
4、人工被动免疫:
给病人注射免疫球蛋白等病人即刻获得相关的免疫力。
56.体液免疫
〖定义〗
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进行免疫,这样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6df140deeb6b46e29a949d92e5330e5e.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依赖B细胞产生抗体。
57.细胞免疫
〖定义〗
细胞免疫:不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依靠T淋巴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完成免疫的方式。
〖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1e16f5a52f484fa3af4fbb81a7623f81.001.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1e16f5a52f484fa3af4fbb81a7623f81.002.jpe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依赖T细胞完成免疫。
58.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27c54ac3a3694bfca8bdafdcafaa2a9e.001.png" \* MERGEFORMATINET
59.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ec7fe88c80b04144b93d9a60eaf932ab.001.png" \* MERGEFORMATINET
60.过敏
〖定义〗
过敏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关键点〗
是在机体第二次及其以后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也不损伤组织;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实例〗
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血压降低、休克等症状;有的人吃虾、蟹等食物后发生瘙痒、呕吐等症状;有的人接触某些植物的花粉后发生呼吸困难、哮喘、皮肤瘙痒等症状。
61.过敏原
〖定义〗
引起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
〖种类〗
(1)动物蛋白:如鱼、虾、牛奶、蛋类;
(2)植物蛋白:如花粉、孢子;
(3)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4)其他:如室内尘土。
62.自身免疫病
在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63.过敏反应机理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fafadb1ee99b471e8aa77891575488ab.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64.由过敏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和由抗原引起的抗体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af1c7fa5fdb24fe6ac826ca3c18057ef/e5bc1cdcfbc342c7a780715ab8342f36.001.png" \* MERGEFORMATINET
65.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1、 ( http: / / www.21cnjy.com )预防措施:
过敏反应时机体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因此找出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如果自己不能找出,可请医生用医学方法进行测定。
2、治疗措施:
极轻微的过敏可以不用治疗,分散注意力一段时间后即可消失;较轻微的过敏可通过静脉注射含钙药物或口服扑尔敏治疗;严重的过敏须上医院诊断治疗。
66.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大大升高。
总之,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本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67.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免疫预防又称预防接种。是将减毒的活病原体或保留抗原特性的经杀死的病原体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并形成记忆细胞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接种了疫苗的人体内有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传染病的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就能迅速产生大量的效应细胞和抗体将病原体清除,从而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免疫治疗
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的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称免疫治疗。
如:被狗咬伤的人要注射“狂犬疫苗”、被铁钉等扎伤的人常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这些都是从健康且遭受过相应抗原感染的人血液中提取出来的抗体。又如给被抗原感染或怀疑被感染的人输入淋巴因子、干扰素等增强免疫效应的物质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也属免疫治疗的方法。
3、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4、器官移植
医学上用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有时供者器官会与受者的免疫系统发生排斥导致器官移植失败,因此必须抑制受体的免疫功能以保持移植器官的存活。
68.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危害:
艾滋病,免疫缺陷的综合症(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所致的严重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记录显示,60%的病人一年内死亡,80%的病人三年死亡,100%的病人5年内死亡。
2、近况:
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
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3、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约占75%,包括同性恋传播,卖淫与嫖娼等;
(2)血液传播,约占50%,包括注射器、吸毒共用针头及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等;
(3)母婴传播,约占10%,由母亲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将HIV病毒传给婴儿。植物的激素
1.植物激素
〖概念〗
植物激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种类〗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发现历程〗
1、(1880年)达尔文研究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1)胚芽鞘受到单侧光刺激,弯向光源生长;
(2)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直立生长;
(4)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此种刺激对下面部分产生影响,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结论:“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3、(1914年)拜尔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发现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4、(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命名为生长素。
5、(1946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些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叫吲哚乙酸(IAA)、
结论:生长素是IAA(属于小分子有机物)、
〖结构简式〗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52e7e8c36fbe4c28ba8dd919672b0ccb.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1、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52e7e8c36fbe4c28ba8dd919672b0ccb.002.jpeg" \* MERGEFORMATINET
3.生长素的产生
〖内容〗
生长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关键点〗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4.生长素的分布
〖内容〗
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
〖关键点〗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5.生长素的运输
1、极性运输:
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再由根基向根尖运输。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f07b08a7aa9a407f9a0d1cf658c5930d.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非极性运输: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不受形态学的上下端影响。如:一些矿质元素优先供给生长中心;成熟叶子合成的生长素可能就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的被动运输。
3、横向运输:
指生长素由茎(光源)的一侧横向移动到另一侧(背光)的运输方式,由此造成的生长素分布不均。
6.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的辨别方法
对于地上部分而言:树枝的尖是形态学上端,而树干是形态学下端;
对于地下部分而言:根尖部是上端,靠近地面的是下端。
(1)地上部分
(2)地下部分
7.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实验证明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6311c465dcd54364b70b87e90c96ad55.001.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6311c465dcd54364b70b87e90c96ad55.002.jpg" \* MERGEFORMATINET
8.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内容〗
1、低浓度(促进):
生理作用: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发芽;
实践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子果实;防止落花落果。
2、高浓度(抑制):
生理作用:顶端优势;抑制植物生长;抑制植物发芽;
实践应用:果树整枝修剪,棉花摘心;田间除草。
〖曲线图〗
下图为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横坐标为生长素浓度: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d8cd4cd33b4a4223b62bfa919149cf83.001.jpg" \* MERGEFORMATINET
9.顶端优势
〖定义〗
顶端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
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同时侧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因而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故表现出顶端优势。
〖解除方法〗
摘除顶芽,使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生长素浓度降低而解除抑制。
〖应用〗
在农作物、花卉和果树栽培中摘心打顶就是根据顶端优势原理解除其顶端优势,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原因是减少叶枝徒长,使果枝得到足够的养分,避免落花落果。同时可解除顶芽对花芽的抑制作用,达到多开花、多结果的目的。
10.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影响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6f709ea41fb449b5a3eac7465fc44f18.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1.植物的向性运动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植物向性运动与生长素分布相关。
〖关键点〗
向性运动是植物的应激性,使植物适应外界环境。
〖分类〗
植物的向光性和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
12.植物向光性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
〖原因〗
植物的向光性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在植物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在植物的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
〖关键点〗
光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能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13.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
1、茎的背重力性:
生长素因为重力向近地侧聚集,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低,近地侧生长快,背地侧生长较慢,茎渐渐弯曲向上生长,这就是茎的背地性。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d5d993f8d31e43fb8bf6acfd255d24b5.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2、根的向重力性: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生长素分布不均,根的近地侧生长素过多,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近地侧生长受抑制,根向下生长。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f768be37325f4aecb4b4820e1e0d3299/d5d993f8d31e43fb8bf6acfd255d24b5.002.jpeg" \* MERGEFORMATINET
14.人工方法影响生长素分布
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方法有:云母片插入类、暗盒开孔类、切割移植类、琼脂块替换类、锡纸遮盖类、匀速(高速)旋转类等。
在地心引力影响下还可有:幼苗横置类、横置匀速旋转类、失重类等。
15.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二、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16.其它激素种类
1、生长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要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发育着的种子;
分布(作用部位):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功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植物生长、果实发育。
2、赤霉素:因发现其作用及分离提纯时所用的材料来自赤霉菌而得名。
主要产生部位:发育着的种子,伸长的茎端和根部;
分布(作用部位):较多存在于生长旺盛的部位;
功能:促进细胞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等。
3、细胞分裂素:
主要产生部位:主要在根尖,茎也能合成;
分布(作用部位):主要存在于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功能:促使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分化、种子发芽。
4、乙烯:
主要产生部位: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
分布(作用部位):分生组织,产生于种子萌发、花刚凋谢和果实成熟时;
功能:促进细胞扩大、果实成熟、器官脱落。
5、脱落酸:
主要产生部位: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生活条件不适宜时或生长终止时产生);
分布(作用部位):在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
功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17.恶苗病
恶苗病:192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之为“恶苗病”。
18.植物生长调节剂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点〗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作用效果稳定,作用时间较长。
19.植物生长素及生长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剂的应用
1、营养生长:
(1)延长休眠和打破休眠;
(2)促进生长或抑制生长;
(3)促进插条生根;
(4)延缓叶片衰老和调节落叶。
2、开花:
(1)促进或抑制花芽的形成;
(2)延迟花的开放或延长花期;
(3)性别分化和化学杀雄;
(4)切花保鲜。
3、结果:
(1)花果脱落(保花保果或疏花疏果);
(2)促进果实成熟和延缓成熟;
(3)提高产量的改良品质;
(4)形成无籽果实。
4、抗逆性:
(1)增强抗冷性;
(2)增强抗热性;
(3)增强抗旱性;
(4)增强抗病性。
20.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1、相互促进方面:
(1)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脱落酸。
(2)调节种子发芽:脱落酸、赤霉素。
(3)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5)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6)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1)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2)雌雄花的分化: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
(3)调节气孔的开闭: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
(4)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5)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6)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21.无子果实种类及形成原因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无子番茄:
形成原因: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而获得。
2、无子葡萄:
形成原因: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可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子果实。
3、无子西瓜:
形成原因:由染色体变异而培育的三倍体西瓜,当然它同时需要一定浓度生长素的促进。
4、香蕉:
形成原因:由于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单细胞生物
〖定义〗
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繁殖、对刺激做出反应等。
〖关键点〗
1、形态结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个体微小;
2、生活方式: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
3、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4、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实例〗
1.草履虫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生活环境:淡水中
形态:长圆形,前圆后尖,呈倒转的草鞋底状
结构: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
2.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活在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得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中。这些单细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中生活。
3.体液
〖定义〗
生物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5514ed80851246a39e6d83ceef68a85d.001.png" \* MERGEFORMATINET
〖分类〗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其化学成分和含量直接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
5.细胞外液
〖定义〗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5987362c707c438caf18e452419f09db.001.png" \* MERGEFORMATINET
〖组成〗
(1)水:含量最多,如血浆中含有约90%的水。
(2)气体:以氧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以、、、、、的量最多,其他无机盐离子含量甚微,但却不可缺少,如、、、对某些酶的活性是必要的, v:shapes="_x0000_i1039">对生成甲状腺激素是必需的,对增强牙齿和骨骼硬度很重要。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血浆中约含7%~9%)、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氨、尿素等。
〖意义〗
维持机体的稳定状态;并且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6.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渗透压: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微粒越多则越高,反之则越低,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接近中性,一般保持稳定状态,是由于、 v:shapes="_x0000_i1042">等离子的调节。
3、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7.内环境
〖定义〗
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1921072dba174a599e19c91a9e74650b.001.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files/image031.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43">
〖关键点〗
1、人体的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因此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但不是说就这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成分。
2、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属于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3、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8.血浆
〖概念〗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血细胞悬浮于其中。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6cb598a27bba41dfb645613c305b0f58.001.jpg" \* MERGEFORMATINET
〖组成〗
1、水:90-92%。
2、血浆蛋白:7%,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
3、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
4、无机盐类:0.9%, v:shapes="_x0000_i1045">、、、 v:shapes="_x0000_i1048">、、。
5、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作用〗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9.血清
〖定义〗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作用〗
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10.血液
〖内容〗
正常血液为红色粘 ( http: / / www.21cnjy.com )稠液体。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中溶解有多种化学物质。按容积计算,血浆占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约占45%。
〖总结〗
1.血浆、血液和血清的区别:
(1)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它是流体性状的结缔组织,充满于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
(2)血浆是血液中去除血细胞后余下部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它是一种半透明的淡黄色稠状液体,约占血液的55-60%。血浆中含水分92%左右,其余球蛋白、纤维蛋白元、酶、激素和无机盐等。
(3)血清是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11.组织液
〖定义〗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属于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25ef0714c63b46d2a1d3a2b50b9a0074.001.jpg" \* MERGEFORMATINET
〖组成〗
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多糖、糖蛋白、人体所需的有待吸收的各种营养成分等。
〖作用〗
细胞游离的大环境以及代谢交换的场所和渠道。
〖关键点〗
绝大部分组织液呈凝胶状态,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流到身体的低垂部位;将注射针头插入组织间隙,也不能抽出组织液。
12.淋巴
〖定义〗
淋巴,也叫淋巴液,是人和动物体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淋巴细胞,由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后形成,淋巴在淋巴管内循环,最后流入静脉,是组织液流入血液的媒介。
淋巴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8ddfead2464543bbbcae525dc1d34680.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3.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及联系
〖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0fe10a9d3faa4deabb551b24937b0cdd.001.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files/image048.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53">
〖联系〗
三种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基础。
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管壁渗透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又汇入血浆中,可见组织液来自血浆,淋巴来自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0fe10a9d3faa4deabb551b24937b0cdd.002.jpg" \* MERGEFORMATINET
14.组织水肿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又称浮肿。
〖原因〗
血浆中的蛋白质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主要取决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离子的浓度差,如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就会相应地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加,这时组织液增加,就会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
15.过多食用食盐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形成90%来源于和 v:shapes="_x0000_i1056">,过多的摄入食盐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打破了内环境的平衡,加重了肾脏等器官的负担,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等。
16.不同的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组织液;
4、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
17.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内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区别
1、凡是与外界相通的环境都属于外部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壁、输精管、输卵管、子宫、膀胱等都属于外部环境。因而消化液、汗液、尿液、泪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但不是说就这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成分。
3、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属于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
4、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8.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99d0bd3eae1b4d6d94fd3e8827d56158.001.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files/image050.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57">
19.内环境稳态
〖定义〗
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是指正常的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特点〗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参与结构〗
下丘脑、垂体、肾脏、肝脏、肾上腺、胰岛、肺、皮肤等
20.早期人们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1.近期对内环境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22.目前普遍认为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3.稳态的调节机制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bc9b388ee9524c5b8446cccf00c77110.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4.体温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我们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实例〗
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
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
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
正常情况下,体温会随着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变动。
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微高于成年人;成年人的体温略微高于老年人;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就是同一个人的体温,一天中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25.pH的调节机理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5062117c565446d2862c45d5e22957c7.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6.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新陈代谢过程发生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条件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都必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总是处于稳定状态的。内环境的稳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和某些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7.下丘脑
〖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2)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关键点〗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3cd345892cd4461b9c4d47f0adfd709e.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8.垂体
垂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活动。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7561418430cd47c4aad36fcdb6c09072.001.jpg" \* MERGEFORMATINET
29.肾脏
(1)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2)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等),排出过剩的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盐的平衡。
(3)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对水重吸收量的调节,维持机体内水代谢的平衡,并在调节盐、水代谢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细胞外液量和血浆的渗透压。
(4)通过对等的分泌和对、等的重吸收,维持机体内的酸碱平衡。
(5)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原尿中的葡萄糖,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528e1925f8f5456bae4c9c710504e721.004.jpg" \* MERGEFORMATINET
30.肝脏
(1)维持血糖平衡。
(2)将转化为尿素,具解毒作用。
(3)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器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75deae83d5134173a1b600a588aec026.002.jpg" \* MERGEFORMATINET
31.肾上腺
(1)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调节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
(2)皮质:分泌醛固酮,调节、等的平衡。
32.胰岛
胰腺中散布着胰岛;胰岛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调节血糖平衡。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4a14c794eb5d44cb9c620997a1379de3.001.jpg" \* MERGEFORMATINET
33.肺
吸入,排出,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052cd42832104803a65a83b01d70b992/969da0d841974688be96a68e4d5016b7.003.jpg" \* MERGEFORMATINET
34.皮肤
(1)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2)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述
〖定义〗
生态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组成〗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3、消费者;
4、分解者。
〖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
2.生物圈
〖定义〗
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关键点〗
1、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且只有一个。
3、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表面、整个土壤圈和水圈。
4、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3.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的关系
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b44c4068277443308c9791ce96a62327.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生态系统的类型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5.森林生态系统
1、分布: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润或较湿润地区
2、典型的动植物: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生活习性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在形态结构上形成了抓、缠、猎食、躲藏等的特征。
3、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作用:提供木材,林副产品;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存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
6.草原生态系统
1、分布: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
2、主要限制因素:水
3、典型的动植物: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是许多的能快速奔跑的动物和啮齿目动物为多。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是挖洞、穴居或快速奔跑。
4、特点: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结构和群落结构经常发生剧烈的变化。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8a3de15a4afa435aa50f5a8b26da3b5a.001.jpg" \* MERGEFORMATINET
7.农田生态系统
1、特点:
(1)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的种类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2)有物质的大量输入和输出(自然生态系统中,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
(3)抗逆性差,抵抗力稳定性低。
2、发展条件:必须依靠人类的管理才能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3、退化因素:人的作用消失。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0f27cfceeaf94881bc3d9b34dbc4bb1e.001.jpg" \* MERGEFORMATINET
8.城市生态系统
1、特点:是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一系统的主要成员;人的活动在系统中起支配作用;物质和能量流通量大,高度开放;自动调节能力弱,易出现环境污染。
2、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高度依赖于其他生态系统,同时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
3、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7faa0d2c46134771b318fcf971b41ccb.001.jpg" \* MERGEFORMATINET
9.湿地生态系统
1、类型:沼泽地、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沿海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
2、作用: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补充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223acd9a64254524854e6058d41c2841.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0.海洋生态系统
1、典型的动植物: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浅海区有很多大型的藻类。海洋动物主要集中在水深200米以内的水域中。在深海区的动物对环境有特殊的适应。
2、限制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
3、特点:浮游植物数量极多,有大量浮游动物。
4、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126162f2efef4a2187623e08dcbf6b73.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几种成分。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8e03f9656cef43c59ef5743ed65fa857.001.jpg" \* MERGEFORMATINET
1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1)能量:阳光、热能;
(2)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3)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空气等
(4)物质:水分、氧气、无机盐、碳水化合物、有机物等
〖作用〗
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3.生产者
〖组成〗
(1)光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蓝藻等。特例:菟丝子不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2)化能合成自养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等。
〖作用〗
为生物群落提供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14.消费者
〖组成〗
(1)主要是植食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肉食性的动物。
(2)某些异养型植物和细菌,如菟丝子、大肠杆菌等。
(3)“消费者级别”及划分的标准: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初级消费者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次级消费者
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三级消费者
〖作用〗
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但它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5.分解者
〖组成〗
主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如枯草杆菌;霉菌、蘑菇等。
〖作用〗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使物质循环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成分。
16.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acc61661b0e24e6bafcc915ade8666b1.001.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08.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32">
17.食物链
〖定义〗
食物链: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涉及概念〗
食物链营养级: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第一营养级肯定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第二营养级肯定是初级消费者。同一种动物由于捕食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食物链的位置也就发生相应的变化。
〖种类〗
1、捕食链:
(1)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
(2)它是以植物为基础,后者捕食前者。如青草—野兔—狐狸—狼。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所讲的食物链主要是指捕食链,即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
2、寄生食物链:
(1)生物以寄生方式形成的食物链。
(2)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食物链。如牧草→黄鼠→跳蚤→鼠疫细菌。
3、腐生食物链:
(1)指专门以死亡生物为营养对象所形成的食物链。
(2)如植物的枯枝败叶→纤维分解细菌→氨化细菌;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18.食物链结构模式
〖内容〗
食物链中的生物的结构模式及相应的营养级。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347cbb6e149346bb8aaa6504d32b1106.001.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10.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33">
〖实例〗
1、森林里的一条食物链及其结构模式相应的营养级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347cbb6e149346bb8aaa6504d32b1106.002.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11.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34">
19.食物网
〖定义〗
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实例〗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8f4ecd79210e445ea5e33f36226061bf.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20.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是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可以用模型来表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58128346bcff476e9d462d1dfd770c93.001.jpe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13.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36">
2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关键点〗
能量流动与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中,而另一部分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总结〗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
(3)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5)能量流动的途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五营养级;
(6)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及去向:
来源:从上一营养级获得能量;
去向:以热能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
〖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3)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2.能量流动的过程
〖过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79f1e934f63e4037bfd7174d3d6386a9.001.jpg" \* MERGEFORMATINET
〖关键点〗
1、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约占太阳向地球输送能量的1%。
2、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转移方向:
(1)呼吸作用中热能散失;
(2)该营养级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消耗;
(3)残枝败叶或遗体带走的能量;
(4)储存于该营养级中的有机物的能量。
23.能量的来源
地球上几乎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约占太阳向地球输送能量的1%。
24.生物金字塔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1ca836463a354afd807d7347efdd65a5.001.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15.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38">
1、能量金字塔:
(1)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
(2)能量金字塔每一台阶代表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多少。
(3)能量金字塔的形状表明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
2、数量金字塔:
(1)数量金字塔每一台阶表示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
(2)数量金字塔的一般形状(见图)。
图为在捕食链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而动物的体形一般越来越大,因而生物个体数目越来越少,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级。
3、生物量金字塔:
(1)生物量金字塔每一台阶表示每一营养级现存生物的质量,即有机物的总质量。
(2)生物量金字塔的一般形状:能量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因而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能量值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量金字塔的形状一般同能量金字塔形状相似。
(3)生物量金字塔的特殊形状。
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但这并不是说流过生产者这一环节的能量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少。
综上可知,只有能量金字塔永远是底宽上尖的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及生物量金字塔一般也是正金字塔形,但有时也会出现“倒置”的特殊形状。
25.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最多”或“最少”时: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当D营养级净增重M,若计算至少需A营养级多少时,解题思路为 v:shapes="_x0000_i1039">;若计算最多需A营养级多少时,解题思路是;当A营养级净增重N,若计算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时,解题思路是 v:shapes="_x0000_i1041">;若计算D营养级至少增重多少时,解题思路是 v:shapes="_x0000_i1042">,最后求出x值。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2a117841d57249a28a386a90979d4860.005.jpg" \* MERGEFORMATINET
2、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传递率不同时:相关问题解决思路是:设在A→B→C→D食物链中,传递率分别为a%、b%、c%,若现有A营养级生物重M,则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重多少?计算:。此时不能再涉及“最多”“最少”,即不能再涉及“10%”、“20%”的传递率。
3、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时。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最少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传递率2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最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传递率1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最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2a117841d57249a28a386a90979d4860.007.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28.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45">
2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定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因此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
〖类型〗
碳循环、氮循环等
〖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v:shapes="_x0000_i1046">
27.碳循环
〖内容〗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 v:shapes="_x0000_i1047">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网);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1)生物的呼吸作用;
(2)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3)化石燃料的燃烧。
〖总结〗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1)碳酸盐形式:主要分布在生物圈的岩石圈和化石燃料中,这部分碳在正常情况下活动缓慢,循环速度较慢。
(2)二氧化碳气态形式:这部分碳循环较快。
2、碳在生物群落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各种含碳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脂肪。
〖示意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57c7e6225bbd4482956ab4a8b62f8d9b.002.jp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生态系统.files/image032.jpg" \* MERGEFORMAT \d v:shapes="_x0000_i1050">
28.与碳循环有关的主要过程
自然界碳循环的基本过程如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29.氮循环
氮循环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构成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88d7c27b8d0e4741b20edbaadd644a13.001.jpg" \* MERGEFORMATINET
30.物质循环各种形式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d353d349217a4a64a9a1da154994d909.001.png" \* MERGEFORMATINET
3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630b7e8b95954fcbad857f248106c908.001.png" \* MERGEFORMATINET
2、联系:
(1)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3、图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630b7e8b95954fcbad857f248106c908.002.jpg" \* MERGEFORMATINET
32.温室效应
〖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就是温室效应。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特点〗
温度较高、不散热。
〖防治措施〗
1、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来路)。
2、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温室气体的去路)。
33.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一、提出问题:
落叶或淀粉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二、实验过程及结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f95c9d1cd74e4d4c8170ad55422b20db.001.png" \* MERGEFORMATINET
三、注意事项:
(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做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中:烧杯、试管须编号、否则很容易混淆。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概念〗
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实例〗
1、常见的生物信息:
(1)蝙蝠的“回声定位”;
(2)日照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刺激作用;
(3)烟草植物受到蛾幼虫攻击后分泌信息素;
(4)狼和兔能够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和防御
3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
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传递形式:物理过程;
实例: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
2、化学信息
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传递形式:信息素;
实例:动物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
3、行为信息
概念: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
传递形式: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
实例:昆虫的舞蹈。
3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证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例如蝙蝠的“回声定位”、日照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刺激作用、烟草植物受到蛾幼虫攻击后分泌信息素等。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例如狼和兔能够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和防御。
3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监控。
〖实例〗
1、吸引蜜蜂来采蜜:
在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相同的频率或声音。当蜜蜂感受到电子仪器发出的信息后,就会受到诱惑,飞到苹果园去采蜜。这就有助于苹果更好的传粉,从而提高产量。
2、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吸引捕捉害虫,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8.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比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51bdba1e7de54132bbdc2f3cca0ddebf.001.png" \* MERGEFORMATINET
39.生态系统稳定性
〖内容〗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点〗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
2、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总结〗
1、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可用如下曲线表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dc420df1028d4a248ec42f7572ebcf21.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0.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抵抗力有高有低,恢复时间和速度各异。
(1)生态系统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
(2)生态系统成分越少,食物网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其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斗争实现的。
〖关键点〗
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斗争实现的。
41.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定义〗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关键点〗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1、草原上兔种群和植物种群之间的一个负反馈调节: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6c86399c517e4038adf148311287b878.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2.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
〖定义〗
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关键点〗
正反馈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反馈,其作用正好与负反馈调节相反,它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1、湖泊中的正反馈调节:
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活鱼就更少了。
43.抵抗力稳定性
〖定义〗
抵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2)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
44.恢复力稳定性
〖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特征〗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3)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45.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1、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影响因素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
3、联系
(1)二者存在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f1./edu_mobile_upload/e36842727cdd48b9a98a43ac2d43914d/ba2210293d9340069756a79a37ff7f1a.001.jpg" \* MERGEFORMATINET
46.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和稳定性的关系
〖内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辨析〗
1、为什么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3)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47.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协调。
4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及人类对其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反之,环境的任何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环境是和谐共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