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1: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40 分)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6分)
万盏花灯齐放,十里秦淮通明。在人们的翘首期待中,享誉全国、美不胜收的秦淮灯会如期而至。夫子庙灯光cuǐ càn,令人目旋神迷。中华门城堡上的古代人物灯组,配合大形灯光秀,讲述着金陵往事,演yì着时代潮流。传统灯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翘首(  )   气氛(  )
(2)根据拼音写字词。(2分)
cuǐ càn(    )   演yì(   )
(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错别字。(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C.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D.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3. [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近日,全国各地的航天开放日、知识竞赛、科普讲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__________。航天日期间的科普氛围显得格外浓厚,人们为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中国航天日”以“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  )我们钟爱航天,还在于航天人为如何追寻梦想“打了个样”,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努力奋斗,不断抵达人生新的高度。即使锚定的目标如月背之暗、火星之远、银河之深,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我们也能像航天人一样“上九天揽月”,在________中开拓前进、在________中创造业绩,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更好实现人生的梦想。
(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精彩纷呈 兴高采烈 劈波斩浪 艰难险阻
B. 精妙绝伦 欢欣鼓舞 乘风破浪 艰难险阻
C. 精彩纷呈 欢欣鼓舞 劈波斩浪 攻坚克难
D. 精妙绝伦 兴高采烈 乘风破浪 攻坚克难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努力实现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B. 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C. 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激发汇聚更多人筑梦逐梦的磅礴力量。
D. 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努力实现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航天梦想既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伟大梦想。
B. 航天事业是一项需要接续奋斗的事业,也是一趟传递梦想的征程。
C. 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刷新纪录。
D. 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探月卫星顺利抵达了月球并实现绕月。
4. 填空。(5分)
(1)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4)剧哉边海民,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5.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内容,完成练习。(7分)
(1)[2023·原创]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书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物形象,多层次立体化展现事件,是一部小说。
B. 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C. 斯诺眼中的周恩来,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
D.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剪去了辫子并在师范学校团结了一批学生成立了新民学会。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文中的“他”是指谁,并结合著作中的人物生平事迹,谈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面容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儿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他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6. [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改编]综合性学习。(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海外网2月21日电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
2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带给人们一场视觉盛宴,折柳寄情、雪花变中国结、“双奥”相遇、烟花表演等环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世人赞誉:“冬奥中国风,尽显东方美!”
北京冬奥会期间,尽管天气寒冷,各国运动员依然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满满的热情。日本运动员小平奈绪用中文感谢工作人员的热情款待,称“我想对中国说声谢谢,谢谢她这样接纳了我”。俄罗斯运动员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也多次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喜爱和感谢。
(1)材料一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图片,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和寓意吗?请你任选一个吉祥物进行解说。
(4分)
(2)请为材料二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4分)
(3)材料二中很多国外运动员表达了对中国的喜爱和感谢,请你向他们介绍一种与冰雪有关的中国民俗活动。(5分)
二、阅读理解 (30 分)
(一)[2022·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5分)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 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
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
(数据源自2021. 7. 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
材料二:
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了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③“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 2. 28《西安晚报》)
材料三:
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起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②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订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据悉,2022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摘编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 2. 28《陕西日报》)
材料四:
①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
②……
③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
④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
⑤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
(摘编自《天宫课堂第2课圆满成功》,2022. 3. 24《西安日报》)
7.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8分)
8. 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括。(4分)
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青年报社对2 047名青少年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开启了空间站的新时代。
B.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努力压缩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C. 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
D. 精彩的“天宫课堂”为日常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15分)
天津弋人①得一鸿②,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③。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④,而钟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注释】 ①弋(yì)人:以射猎为业的人。②鸿:大雁。③铤:同“锭”。④知:知道,懂得。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6分)
(1)去(     )  (2)悟(     ) (3)释(     )
1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弋人将并捉之。
(2)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
12. 雄雁是怎样解救雌雁的?这体现了它怎样的特点?(5分)
三、写作(50分)
13. [2022·河南·中考真题节选]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请回避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1)qiáo fēn (2)璀璨 绎 (3)旋 眩 形 型
2. B 【点拨】A项,“此种情况”后的冒号应为逗号。C项,句中“白发”“试验场”后的逗号应为分号。D项,“彰显坚定的信念”后的逗号应为顿号。
3. (1)C 【点拨】“精彩纷呈”,指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呈现出来。“精妙绝伦”,指精巧美妙到了极点。根据前面的“航天开放日、知识竞赛、科普讲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可知,第一空应用“精彩纷呈”。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第二空形容人们因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高兴、振奋,故应用“欢欣鼓舞”。
“劈波斩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根据后面的“打通阻碍成功的关卡”可知,第三空应用“劈波斩浪”。
“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等。“攻坚克难”,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地完成任务。根据后面的“创造业绩”可知,第四空应用“攻坚克难”。故选C。
(2)B 【点拨】“以中国梦托举航天梦”语序不当,应改为“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排除C、D。“努力实现”与“力量”搭配不当,应把“努力实现”改为“激发汇聚”,排除A。故选B。
(3)B 【点拨】B. “也是一趟传递梦想的征程”适合用来引出下文“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努力奋斗,不断抵达人生新的高度”。故选B。
4. (1)绿叶发华滋 (2)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3)冰霜正惨凄 (4)寄身于草野
5. (1)A 【点拨】《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不是小说。
(2)周恩来。示例: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还九死一生,参加长征,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也是一个吃苦耐劳的革命战士。
6. (1)示例一:冰墩墩,“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示例二:雪容融,“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雪容融”的整体造型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吉祥物灯笼外形的发光属性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2)示例:北京冬奥会闭幕,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
【点拨】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可根据导语部分“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拟写新闻标题,如北京冬奥会闭幕,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
(3)示例:冰嬉亦称“冰戏”,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这项活动在元明时期初见规模,至清代而大盛。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清代,从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
二、(一)7. ①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②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③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④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第②段中的“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了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可知,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
由材料二第③段中的“‘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可知,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
由材料三第①段中的“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可知,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
由材料三第②段中的“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和第③段中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可知,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8. 一是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二是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研究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题干“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找到材料四第④段对应的句子“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而原因的分析就在本段中,由第④段中的“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可得出答案。
9. B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 观察材料一的结果图可知,“开启空间站新时代”占比64. 6%,并非选项所说“近一半”;C. 材料并没有提到“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D. 由材料四第⑤段可知,材料并未提到“天宫课堂”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故选B。
(二)10. (1)离开 (2)明白,领悟 (3)释放
11. (1)射猎的人准备把雄雁一块捉住。(2)(人生之)悲莫过于活着的时候分开,动物也是这样的吗?
12. 先是跟随到射猎人的家中,哀鸣不已;第二天又早早飞到射猎人家中,吐出半锭黄金。这体现了它重情重义的特点。
【参考译文】
天津(有个)射猎的人,射到一只雌雁,另一只雄雁也跟着飞到他家,绕着他的房子飞来飞去,悲哀地鸣叫,直到傍晚才离去。第二天,射猎的人清早出门,而那只雄雁已飞来,飞着并叫着跟着他;不久就停在他的脚下。射猎的人准备把雄雁一块捉住。看见它伸着脖子一俯一仰,吐出半锭黄金。射猎的人明白了它的用意,于是说:“(你)是要用金子来赎你的妻子呀。”于是,就放了那只雌雁。两只大雁在地上走来走去,好像是悲喜交集,接着就结伴飞走了。射猎的人称称金子,有二两六钱多。唉!禽鸟懂得什么,却像这样深情!(人生之)悲莫过于活着的时候分开,动物也是这样的吗?
三、13.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留在心底的声音》。
审题立意。这道题立意不难,任何一种或几种声音,只要是“深藏内心的声音”均可。这“声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社会的,还可以是生活的或艺术的……文章重在表达对声音的怀想、赞美等感情。
构思选材。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听到读书声、风雨声、音乐声等所产生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燕子的叫声等;人的声音,如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等,凡是触动内心的引发你无限遐思或深切感受的声音,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文章所写的对声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是有震撼力的。
体裁写法。本文的写作,要求写记叙文。文章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结合自己的经历,充分表达“心底的声音”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