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度
1、概念:是通过 选拔 的制度
2、选官标准: 分科考试官吏才能明经: 进士 记诵 的能力
儒家经典策问经史杂文诗赋(考察 的能力)治理政事(后来专考 ) 3、常设科目 4、意义或作用
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增加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你所知道少数民族的名称、风俗? 蒙古族藏族彝族白族维吾尔族满族第5课 “和同为一家”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藏族南诏彝族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一、“天可汗”开明的民族政策 隋唐之际,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的东突厥兴起,他们不断骚扰唐朝辖境的。突厥的侵扰构成了唐北方、西北方的最大边患。假如你是唐太宗,你将如何解决突厥与唐的关系呢?献计献策一、“天可汗”:1、唐对东突厥的开明政策:(1)战争:扫平东突厥。(2)册封东突厥贵族首领。(3)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一、“天可汗”:2、“天可汗”: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小组讨论)
(1)松赞干布对吐蕃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2)唐太宗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什么嫁妆?为什么?
(3)你如何看待文成公主入藏?看看议议你能说说文成公主的故事吗?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禄东赞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他对求婚这件事十分重视,生怕遭到拒绝。唐太宗则很安详,说明他已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婚。 侍从:禀报陛下,吐蕃有使者前来朝见!
太宗:宣!
侍从:宣吐蕃使者进殿!(高喊)
(禄东赞进)
东赞:大唐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宗:平身,你千里迢迢来这里有什么事呀?
东赞:奉赞普之命,特向陛下求亲来了,这是礼物!
太宗:你的赞普为何多次向我大唐求婚呀?
东赞:因为我们的赞普十分仰慕大唐的文化,同时我们吐蕃人民也想世代与大唐友好相处!太宗:哦!你的赞普看上我大唐的哪一位公主呀!
东赞:文成公主是也!
太宗:(点点头)这样吧,我听说你们吐蕃人非常聪明,我出几道题考考你,如果你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我就将我家文成公主许配与你的赞普!(站起来,踱步沉思)听好,第一题是你如何让100匹小马寻找各自的母亲?
东赞:(思考片刻)这很容易,将小马用栅栏围在一起饿上一夜。第二天,将小马放出来,小马自会跑向自己的母亲。太宗:(高兴地)答得很好!嗯,这第二题嘛,就是用丝线穿九曲明珠?其他国家使臣都穿不过去,你行不行?
东赞:(思考片刻后)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太宗:(惊叹)干得不错!最近刚好进贡了不少的羊和酒,这样吧。朕令你们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
(其他使节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揉好便累倒。只有禄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揉皮子,最后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太宗:(高兴地)很好!嗯,这最后一道题嘛,就是如何从300名美女中将文成公主认出?(太宗将文成公主杂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臣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
东赞:(自语)这可是个难题呀!(禄东赞先找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可是,有三四个美女,她们两眉之间都有红痣,这可怎么办,对了,文成公主一定是一位气质不凡的女子!(审视美女)陛下,从右边数第二个便是!
太宗:(惊叹)哦?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呀?
东赞:我听说文成公主两眉之间有一颗红痣,同时她的气质也应当不凡呀!
太宗:(高兴)很好!你如此聪慧,你的赞普也一定不简单,这样,我把公主许配于你的赞普,我也就放心了。
东赞: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求婚成功!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青藏高原)1、松赞干布:基本统一吐蕃各部,定都逻些,建筑布达拉宫;密切与唐朝的关系,广泛吸收先进文化;对吐蕃进行社会改革,促进青藏高原的发展。2、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仰慕中原文化道宗:公主,现在我们已经跨入吐蕃地界了。
公主:(忧伤地)哎,是呀!你看这里草原空旷,杳无人迹,多冷清。
道宗:(疑惑地)公主,臣不明白你为何愿意嫁到吐蕃?
公主:我也不愿意离开长安呀!不过,每当我想到从此我大唐能和吐蕃友好交往,我也是心甘情愿啊。
道宗:(感慨)公主真乃用心良苦,臣不如矣!(走几步,猛然看到松赞干布)公主,驸马接你来了!松赞:(行礼)公主,江夏王,我有礼了。
道宗:(行礼)还礼、还礼!劳驾驸马亲自前来迎接呀!
松赞:(感激)不要紧,相反,我还要谢谢江夏王你将公主护送到此呀!
道宗:既然驸马到此,臣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臣这就回去复命了!
松赞:代我向大唐陛下问好,改日一定前去拜望!(李道宗退)
公主:(感慨)赞普,你看这里草原空旷,白云朵朵,景色多美!松赞:公主,这里哪比得上大唐长安的繁华热闹呀!这里有的只是高原、雪山,公主来这里可以说是屈尊了!
公主:(眺望远方)赞普,高原、雪山正是这里的独特风景呀!我从长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为欣赏高原、雪山,而是为了促进大唐与吐蕃友好相处,我要和赞普一同努力让吐蕃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松赞:(激动并行礼)公主,我在这里代表我们吐蕃人民感谢你,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过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我要为公主新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公主:(高兴)多谢赞普的厚爱!
松赞:如果公主住在帐篷里不舒服,或者在饮食方面不适的话,我会想一切办法来帮助公主的!
公主:(感激)多谢赞普,不过我们中原有一名俗语:入乡随俗。既然我来到这里,我就会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
松赞:(高兴)对公主的深明大义,我十分佩服!
公主:赞普无须多礼,我们还是快走吧!吐蕃人民也许正等候我们呢!
松赞:(高兴)是呀!我吐蕃人民知道大唐的公主愿意嫁到吐蕃都很高兴,他们正在那里等候我们呀!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文成公主3、文成公主入藏和亲:(1)文成公主的嫁妆:(2)和亲的重大意义: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公主:赞普,你看吐蕃人居住的都是帐篷,风和日丽也就罢了,但要是遇上了这几天都是狂风暴雨,住在帐篷里的人民多痛苦呀!你们为什么不建筑房屋来住呢?
松赞:(忧愁)可不是吗!公主,可我们吐蕃人民不会建筑房屋呀!哎!没办法!
公主:哦!没关系,我从大唐来的时候,带了些有关建造房屋的书籍,另外,我还从大唐带来了一批能工巧匠,你可以让他们帮你呀!
松赞:哎呀!公主真是一个有心人,有了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吐蕃人就能住进房屋里了,多谢公主呀!(大臣急冲冲进入)大臣:(忧虑)赞普,这几天的雨下得很大,田地被水淹了,田里的泥土也被雨水冲走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又……哎!
松赞:(忧虑)唉!这可如何是好!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站起来,来回踱步)
公主:(沉思一会说)赞普,你不必忧虑,我有一个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松赞:(惊喜)请公主说出你的高见吧!
公主:好!我注意到你们吐蕃人的农业很粗放,尤其是农田,你只要派人去平整一下土地,在田地上开通一些疏水的沟渠,这样既能防止田地被水淹,也能防止水土的流失!松赞:(想了一想)嗯!不错!高,实在是高!你就派人照公主的意思去做吧!
大臣:遵旨!(退下)
公主:赞普,我经常看到一些贵族子弟十分酷爱大唐的文化,不如你派人领着他们到大唐的长安去学习诗书如何?
松赞:公主所言极是,可是大唐陛下是否愿意呢?
公主:(自信)我们大唐的皇上是有道的明君,我想对于赞普派贵族子弟去学习大唐的文化,皇上会应允的!
松赞:但愿如此,但让谁带领这些贵族子弟呢?公主:(沉思一下)我看禄大相就是很好的人选。
松赞:不错!(沉思)当初到大唐求亲也是禄大相身负重任,最终使大唐陛下答应婚事。好,就是禄大相了!(松赞对侍从)传我的旨意,让禄大相进见!
侍从:遵旨!(退下)
侍从:启禀赞普,禄大相在外侯旨!
松赞:宣!(禄东赞进)
东赞:赞普,赞蒙,臣有礼了!
松赞:不必多礼,禄大相,我要让你带领一些贵族子弟到长安去见大唐陛下,要求进入太学学习诗书,你可愿往?
东赞:蒙赞普厚爱,臣将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好!
松赞:有劳禄大相了!你立刻挑选优秀子弟前去长安吧!
东赞:臣这就去操办此事,臣告退!
公主:赞普,希望这些贵族子弟学有所成,回来后帮助吐蕃人民将生活过得更好!
松赞:希望如此!希望我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
唐蕃友好 吐蕃人民赞颂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
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
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3、唐蕃友好关系的新发展: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唐玄宗时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皮逻阁
云南王点苍山会盟“请全部部落归附汉朝”“永无离贰”崇圣寺三塔三 唐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三、唐朝与西南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 1、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皮逻阁统一西南,
并封其为云南王。2、点苍山会盟:南诏全部归附唐朝。皮罗阁
云南王“请全部部落归附汉朝”
“永无离贰”崇圣寺三塔点苍山会盟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城西北崇圣寺内。图上的大塔叫千寻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时期,塔高69米,有16层,塔心中空,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供人攀登。千寻塔的后面,有南北两座小塔,建于五代,高38米左右,均为十层,塔身外面涂抹白色泥皮。三塔的建筑规模宏伟,设计水平高超。历经1915年和1925年大地震,三塔仍安然无恙。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南诏云南洱海一带,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受中原影响,丝织、冶铁、建筑业发展加快。8世纪前期,六诏统一。南诏贵族子弟到中原学习,汉族工匠进入南诏,大大加快南诏的发展。
大理三塔靺鞨 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种植谷物,酿酒、穴居。7世纪中期粟末部强大,7世纪末建立政权。唐玄宗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与内地往来频繁,都城仿长安建筑,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有“海东盛国”之称。。
渤海石灯塔唐朝为什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融洽呢?唐朝自身的先进和强大是根本原因,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是唐朝的民族关系融洽的直接原因。四、族名: 1、东突厥:蒙古族2、回纥:维吾尔族3、吐蕃:藏族4、南诏:彝族、白族5、靺鞨:满族家突厥吐蕃南诏唐 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和亲
签订盟约课堂小结学过的唐朝的衣食住行中能反映出“和同为一家”的史实有哪些?1、饮茶风俗风靡全国
2、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3、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等食品传到边远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成为中原普遍流行的名食
4、唐人喜欢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找一找阿尔泰,突厥起,隋朝初年分东西;
东突厥,先强大,太宗开明北方平;
西突厥,后发展,控制天山西域地
唐南部,彝白族,最南南诏建政权;
唐中期,皮罗阁,玄宗封其云南王。
吐蕃族,居青藏,松赞干布都逻些;
建官制,定律法,再把文成公主娶;
大昭寺,会盟碑,汉藏友谊万古存。和同为一家1、 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即拥戴唐太宗为西北各部共同的君主。
2、藏族的祖先是 。
3、唐太宗时期, 与吐蕃赞普
的联婚,奠定汉藏交往的基础。
4、唐玄宗时期, 上书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5、唐玄宗封南诏首领 为云南王。唐太宗吐 蕃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皮逻阁练一练:1、族名:蒙古族 (1)东突厥:
(2)回纥:
(3)吐蕃:
(4)南诏:
(5)靺鞨:维吾尔族 藏族 彝族、白族 满族练一练: 2、地名:(1)逻些:
(2)太和:
(3)漠南:3、称号:(1)可汗:
(2)赞普:云南大理 拉萨 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藏族对君主的称呼。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 少数民族首领惧怕唐朝的强大
B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传统关系
D 唐朝打败东突厥后造成的影响BA 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 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 奠定了藏汉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C唐朝时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主流是:A 友好互助
B 战争不断
C 时战时和
D 纷争割据A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A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B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派工匠去南诏传播技术
C 对战败的东突厥各部首领给予优待,让他们管理旧部
D 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