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08:2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
统编版初中语文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六则新闻,梳理新闻结构、六要素等新闻知识,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异同。
2.结合不同类型、题材的新闻,概括各自的语言特色,体会新闻语言严谨准确之余的生动。
【语言目标】
【思维目标】
1.阅读新闻时,能借导语抓住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提练出作者的态度倾向。
2.具体分析、对比六则新闻的异同,整理并归纳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在标题、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学以致用,为新闻采写奠基。
通过以“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为主题进行新闻采访、写作、展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细心体察生活的意识,塑造学生感恩奉献的精神。让学生养成借阅读新闻知晓天下事、借写作新闻传播正能量的习惯。
【价值目标】
学校八年级准备举办“‘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新闻展播活动”,并依播报的好新闻制作“校园之声”特辑。请你根据采访内容写一则主题为““疫”路梨花处处开”的新闻、拍一组新闻图片,参与新闻比拼和展播,让奉献之美溢满校园。




第一课段
新闻面面观

第二课段
化身小记者
第三课段
新闻我来写

第四课段
制作新闻特辑


学 习
第一课段
新 闻 面 面 观
(课时安排:4课时)
【核心任务】
阅读第一单元活动·探究的全部内容,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概括不同新闻类型的基本特点。
新闻
1.通读梳理六则新闻,理清新闻的一般结构。
2.梳理六则新闻的六要素,总
结概括新闻内容的方法。
3.结合不同体裁的新闻,体会新闻语言严谨、准确的特色。
课段目标
学习资源
参考网络资源:央视新闻网:https://news./
深圳都市网:http://www./
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https://tv./lm/xwddk/
2
1
5
4
6
3
《消息二则》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活动任务单”、“技巧点拨”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过程
新闻: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一般为受众所关注,经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号载体及时传播;也指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
新闻体裁:新闻作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答记者问等。
一、了解新闻概念和体裁,读取新闻事实
二、阅读“技巧点拨”,梳理《消息二则》结构
新闻结构: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此结构常被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示例:《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结构图
新闻要素:构成一篇完整的新闻作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因素,常被称为“五个W和一个H”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和how(怎样)。
三、了解新闻要素,梳理课文新闻的六要素
示例:《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新闻要素图
四、比较阅读课文,整理语言积累卡
卡片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语言特点:数词精准,同时善用四字词语,语言典雅凝练。
情感态度:准确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表达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
示例:
五、比较不同新闻体裁的异同,完成新闻知识结构图
对比维度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篇名 《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时效性 强
篇幅 短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标题特点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表达方式 语言简洁,以记叙、说明为主
语言上的相同点
学习评价
1.小组互评,补充完善新闻知识结构图。
2.借助央视新闻网:https://news./、深圳都市网:http://www./、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https://tv./lm/xwddk/等资源,选取你认为本周内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新闻,完成一份涵盖至少三种新闻体裁的新闻剪报。
第二课段
化身小记者
(课时安排:4课时)
【核心任务】
变身小记者,每班八个小组一周内完成以“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为主题的新闻采访,通过校园抗疫快讯、抗疫模范事迹,展现全校积极抗疫的良好精神风貌。
采访
1.每组确定一个采访对象和新闻体裁,拟定采访提纲。
2.小组合作,执行采访,记录
现场采访资料。
3.整理采访资料,筛选符合新闻体裁的有价值材料。
课段目标
学习资源
参考网络资源:央视新闻网:https://news./
深圳都市网:http://www./
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https://tv./lm/xwddk/
2
1
5
4
6
3
《消息二则》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课段一所学的“新闻”相关知识。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过程
一、确定选材与文体
消息:对新闻素材的选择和处理上,消息注重报道的全面性与完整性,是“全身照”或者“半身照”;
表达方式上,消息着眼于在纵向上进行有条不紊的“叙述”。
如:报道学校最近举行的大型活动
特写:侧重于新闻事实中某个典型而精彩的片段,是“一寸照”、“横剖面”;
新闻特写着眼于在横截面上进行集中、精细、深刻、突出的“描绘”,常使用“工笔”的方式突出新闻事实中的具体形象。
如:展现抗疫英雄的奉献姿态
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同样采用多种文学手法,相对完整、细致、生动地记述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等。
如:报道学校支援抗疫一线的事迹
VS
VS
二、提纲设计与采访策划
示例:采访参与协助核酸检测的教师志愿者
采访时间 9月6日下午两点半 采访地点 社区核酸检测点 采访对象 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李老师
采访者 同学A 拍照人员 同学B 记录人员 同学C
采访目的 报道学校教师志愿协助一线抗疫的行动,展现教师积极抗疫,无私奉献的精神。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器材 纸、笔、录音设备、数码相机等 采访问题(示例) (1)问题化大为小,具体明了。 “请问您每天工作辛苦吗?”(×)“请问您每天志愿服务几小时?上下班时间是怎样的?” (√)(2)明确对象,有的放矢。“您志愿服务期间,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您是如何协调日常教学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呢?请具体说一说。” (√)(3)问题有逻辑,便于追问。“您认为志愿服务困难吗?” (×)“作为志愿者,您认为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服务期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服务过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当时情况如何?您觉得您的付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三、执行访谈
紧扣采访目的、尊重客观事实、注重问题质量、言行得体。表情要亲切自然、举止落落大方、语言要简洁干练。
采访进行时
【小贴士】
1.自我介绍(来自何班;就什么事件采访,征求对方同意;简单介绍自己)。
2.对接受采访表示感谢(采访前及采访结束时)。
3.录像、摄影、拍照需征求对方同意,并说明用处。
4.针对被采访者的回答,需要有针对性的回应语言。
5.针对新闻事件或被采访人的特殊性,有选择性地将初稿交予被采访人审核。
拍摄采访图片
1.真实
2.冲击
3.渲染
4.动情
5.聚焦
6.文字
要求:
管控区的“阳光女孩”
龙华抗疫,风雨共担
四、材料整理与分析
采访完毕,各小组遴选体现主题的事例、人物、影音及图片资料。
1.浏览:将搜集的新闻素材一一详加核实,确保真实性。
2.完善:将现场录音资料、来不及记录的素材等进行整理、补充。
3.取舍:依照任务主题和文体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取舍。如报道人物,要选择体现人物特点的素材;报道新闻事件,要选择能清晰反映事件真相的素材。
学习评价
1.对照课段中采访各项提示,自查采访计划是否符合采访要求,并征求教师意见,完善采访计划;
2.通读整理后的采访材料,自查是否达到以下要求:(1)采访材料能充分体现“校园之声:‘疫’路梨花处处开”主题吗?(2)采访呈现一件事的过程还是镜头特写?事件过程完整吗?特写抓住了最精彩画面吗?(3)是否能将自己所需要的新闻素材适时、全面、准确地抓到手,为新闻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三课段
新闻我来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核心任务】
每组结合采访材料完成一篇主题为“‘疫’路梨花处处开”的图文并茂的新闻稿。
写作
每班各小组根据采访搜集素材写一则新闻,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和评价量表反复评改,完成一则优秀的新闻,展现校园奋斗风貌。
课段目标
学习资源
1
3
4
2
课段二的采访素材。
深圳都市网:http://www./
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库》https://tv./lm/xwddk/
央视新闻网:https://news./
学习过程
(1)简明扼要式:突出新闻最新鲜独特、有价值的事实。例:《龙华教师奋战在抗疫一线》
(2)立场鲜明式:呈现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例:《抗疫阵前,每个人都应“躬身入局”》
(3)巧用修辞式: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又有韵味。例:《“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线抗疫”显担当》
依据采访稿,寻找独特的切入角度,客观叙述新闻事实,撰写新闻初稿。
1.拟标题方法指导:
(1)交代新闻来源和根据,真情实感。
(2)交代新闻重要事实,印象鲜明。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画面感强。
(5)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2.导语写法指导:
3.主体写法指导: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
(1)消息:一般为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
(2)通讯:完整记述新闻事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并使用多种文学手法,使描写生动具体。同时注意新闻写作时的切入角度,凸显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3.主体写法指导:
(3)特写:抓住最典型、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将其拉长、放大、定格,形成焦点,折射整个事件。细致入微地呈现强烈画面感的小技巧:
①抓住细节,将目光锁定在某一点、某一面上,进行适当放大,逐层剖析。
②运用白描、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等手法来记叙事件或刻画人物。
③描写细节之余注入想象、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思想和环境所烘托的氛围等。
学习评价
新闻写作自查表
评价维度 评价 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说明 消息 人物特写 通讯
标题 简洁醒目、运用修辞 ☆☆☆☆☆ 1.标题笼统,表意不明,得1颗星;2.标题简洁,能概括较主要的新闻事实,得2-3颗星;3.标题简洁醒目、准确概括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得4-5颗星。 1.标题笼统,表意不明,得1颗星;2.标题能体现主要新闻要素,较有吸引力,得2-3颗星;3.标题重点突出,概括性强,运用修辞,新颖独特,得4-5颗星。 1.标题笼统,表意不明,得1颗星;2.标题能体现主要新闻要素,较有吸引力,得2-3颗星;3.标题概括性强,能够运用修辞,新颖独特,有吸引力,得4-5颗星。
导语 集中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 1.导语缺失必要的新闻要素,得1颗星;2.导语简洁、能提示主要的新闻要素,得2-3颗星;3.导语文字简明、重点突出、概括性强,能与标题相呼应,吸引读者,得4-5颗星。 1.导语包含典型人物,得1颗星;2.导语能体现典型人物及其事件,吸引读者,得2-3颗星;3.导语能与标题互为补充和呼应,提示、评价新闻核心内容,吸引力强,得4-5颗星。 1.导语包含新闻典型事件或情景的一部分,得1颗星;2.导语体现体现新闻典型事件或情景,能够吸引读者,得2-3颗星;3.导语能与标题互为补充和呼应,提示、评价新闻核心内容,吸引力强,得4-5颗星。
学习评价
新闻写作自查表
主体 结构完整,六要素齐全 ☆☆☆☆☆ 1.能较完整呈现新闻事件,得1颗星;2.能完整呈现新闻事件,新闻重点较为突出,得2-3颗星;3.新闻事件完整、重点集中、倒金字塔结构清晰,叙述能够吸引读者,得4-5颗星。 1.写出典型人物及其事件,但较普通,得1颗星;2.典型人物和事件较突出,较能体现人物精神和新闻价值,有细节描写,得2-3颗星;3.能凸显人物精神,细节丰富生动,有感染力,层次清晰,叙事简明,得4-5颗星。 1.新闻典型事件或情景叙述较完整,得1颗星;2.新闻要素较为齐全,叙事较为完整,有少量细节,得2-3颗星;3.叙事层次清晰,生动具体,新闻要素齐全,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得4-5颗星。
语言 简明准确、典雅生动 ☆☆☆☆☆ 1.有病句、错别字,叙述不甚简明,得1颗星;2.叙述较清晰,病句错别字少,语言准确简明,得2-3颗星;3.语言准确,典雅凝练,流畅生动,无病句错别字,得4-5颗星。 1.能通过描写展现人物,得1颗星;2.能通过描写较为生动地展现人物特征,体现人物重要品质,得2-3颗星;3.描写生动、角度多样、修辞丰富、语式多变,能融入合理想象,得4-5颗星。 1.能使用描写展现新闻场景或细节,得1颗星;2.能通过描写较为生动具体地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某些细节和场景,得2-3颗星;3.描写生动、角度多样、修辞丰富,语言生动有致,得4-5颗星。
学习评价
新闻写作自查表
视角 视角独特,切入深刻 ☆☆☆☆☆ 1.叙述的视角或立场不明显,得1颗星;2.叙述有明确的新闻视角或立场,得2-3颗星;3.叙述视角新颖、独特,有趣、别致,得4-5颗星。 1.叙述中情感体现不明显,得一颗星;2.叙述结尾段等段落能展现一定的情感倾向,得2-3颗星;3.篇中蕴情,能在细节中展现情感,感染力强,得4-5颗星。 1.叙述中情感体现不明显,得一颗星;2.叙述结尾段等段落能展现一定的情感倾向,得2-3颗星;3.篇中蕴情,能在细节中展现情感,感染力强,得4-5颗星。
得分 建议
第四课段
制作新闻特辑
(课时安排:2课时)
【核心任务】
评选出最令人感动的十大抗疫先进人物或抗疫事迹的新闻,校园广播站集结此十则新闻制作“‘疫’路梨花处处开”新闻特辑,在“校园之声”节目中播出。
制作
1.依据修改后的新闻和甄选图片制作PPT,练习播报新闻。
2.班内播报,选出三则令学生最感动的新闻。选出后小组继续修改本组最佳新闻。
3.各班初赛胜出组在“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报新闻,全校师生投票选出感动师生的十大新闻。
课段目标
4.制作新闻特辑,在全校营造积 极抗疫、勇于承担使命的氛围。
学习资源
1
3
4
2
学生修改后的新闻稿。
深圳都市网:http://www./
央视少儿频道《新闻袋袋库》https://tv./lm/xwddk/
央视新闻网:https://news./
学习过程
一、播报海选,争做班级赢家
1.先期热身:学习班级群发布的新闻视频,练习播报新闻;
2.播报PK赛:各班小组依次播报新闻,其他小组用投票卡选出心目中的好新闻,得票数列前三的小组代表班级进入年级复赛;
投票卡
1.新闻文体:消息或新闻特写、通讯的新闻体裁特征清晰,能迅速获取新闻事实。
2.新闻价值:体现身边抗疫先进人物的精神和全社会积极抗疫的风貌,打动人心。
3.新闻语言:准确简明之余显生动,有符合本新闻的鲜明语言特征,使人印象深刻。
4.新闻播报:普通话标准,能依据新闻内容恰当变换语气;大方自然,感染力强。
5.新闻图片:色彩鲜明,有冲击力,充分体现播报的新闻事实,插播位置合适。
我选第 组,理由: ;
我的建议: 。
二、播报复赛,跻身新闻特辑
1.海选优胜组,参考学习资源,录制新闻视频。
2.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放新闻播报视频,并在校园公众号上发布投票。
3.学生为喜欢的新闻播报投票,校园公众号上同步进行网络投票。
4.票数最多的新闻成为新闻特辑头版头条,排名前十的新闻为“校园之
声:‘疫路梨花处处开’”新闻特辑。
三、制作特辑,传颂抗疫精神
1.策划新闻特辑的形式和栏目内容。
2.继续完善新闻,提升展示效果。
3.邀请头版头条中的人物到学校,升旗礼展示时现场采访抗疫先锋。
4.学校庆国庆升旗礼中,获胜的十组现场播报本组新闻,新闻特辑工作
小组拍摄制成一期“疫路梨花处处开”新闻特辑,向国庆献礼。
5.其他未选出的新闻制成班级抗疫新闻集锦。
学习评价
1.综合利用网络技术,制作、上传、发布新闻特辑,提高有价值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本次活动后,各组就新闻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谈:
(1)是否丰富了对新闻文体的认识,是否掌握了抓标题和导语读取新闻事实的方法?
(2)是否学会了怎样去进行新闻采访,前期准备要如何做,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本次采访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3)是否掌握了写作新闻的要义,能否根据相应素材写出一则符合文体要求的新闻?
(4)是否会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身边生活,使之成为自己学习、成长的素材?
(5)有没有体会到新闻承担的社会使命、体现的价值?
(5)其他反思或收获。
必做
1.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作者分析西路军战况时写道:“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此处明显读出了作者的主观态度,这是否与新闻的客观性相悖?请结合本单元新闻,找出其他新闻中暗含作者主观态度的语句,辨析它是否会影响新闻事实的真实性。
2.消息虽然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但它不是一种平淡的新闻体裁,更不是简单的格式文本,好的消息往往能体现历史的发展,引领时代的方向,反映人民的愿望。你认为本单元的三则消息体现了这一点吗?请结合消息内容和阅读感受做具体阐述。
测试反馈
选做
1.选择新闻特辑中的新闻,对其呈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原因进行调查,并记录主体事件之外的一些有价值或有趣的小新闻点,做成新闻番外篇。
2.在电子阅读风靡的今天,传统报刊的订阅量越来越少。面对这样的困境,传统报刊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以提高报刊销量,更好地担负起让民众了解国内、国际新闻事实的使命与责任?
测试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