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课课练:3.2氧化和燃烧【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科学课课练:3.2氧化和燃烧【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7 18:1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如图),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
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 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 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3.右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4.下列说法: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5.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森林着火时,应顺风跑逃离火场
D.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6.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2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因为红磷具有可燃性
7.如图是特色菜“纸锅烧豆腐”。将盛有豆腐、水和调味品的纸锅直接放在固体酒精上烧,发现纸锅不会被烧坏;小明认为是纸锅里的水在沸腾时到达沸点后温度不变,达不到使纸燃烧的温度。下列操作能证明小明观点的是
A.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 B.把纸锅换成铁锅
C.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 D.用扇子加大火力
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9.“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白薯蔓汁浸泡过的土纸加以棉花、苇絮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吹灭成暗火,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闭的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
10.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钢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水分子的间隔、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100℃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处火柴不燃烧原因是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12.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3.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15.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影片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1)影片中地球需要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在地球离开太阳系后,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地球上的物体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地球上没有了四季交替现象
C.地球表面温度会降低
D.地球上夜空再也看不到星星
(2)在木星的大气层中,将近90%的气体为氢气,其余10%主要为氦气。但即便给木星提供火源,也不会使木星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
16.某同学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棉花的着火点是210℃,大烧杯里分别装有15℃的冷水和80℃的热水。实验操作如下表: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 无现象
② 打开K2,关闭K1 ?
③ 将U型管放入热水中 同步骤②现象
④ ? 裹入白磷的棉花燃烧
⑤ 打开K2,关闭K1 裹入白磷的棉花熄灭
(1)步骤②的现象是:   。
(2)步骤④的操作是:  。
(3)比较分析步骤①、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7.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所以,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木材充分燃烧。而可燃物的着火点、导热性一般是不变的,故C符合题意。
3.B
【解析】A.热水即可以升高白磷的温度,又可以阻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故A错误;
B.左边试管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而燃烧,而右边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则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左边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里面的气体体积膨胀,气球体积变大;实验结束后,温度下降,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气球体积缩小。而右边的气球几乎没有变化,故C错误;
D.浸在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因此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4.C
解: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反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相同,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放出,急速的燃烧不一定发生爆炸,如煤的燃烧等。
故选:C。
5.D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打开脱排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森林着火时,应逆风跑逃离火场,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D
【解析】A、在此实验中,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选项正确;
B、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不能燃烧,在图1中给白磷通入二氧化碳,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选项正确;
C、图2中冰水的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选项正确;
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选项错误,故选D。
7.A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小明认为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为了能证明小明观点,可以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若不能燃烧,说明小明猜想错误,若能够燃烧,说明小明猜想正确,故A符合题意;
BCD.把纸锅换成铁锅,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用扇子加大火力,都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与小明的猜想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A.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闭的,否则里面由于缺氧而熄灭,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增加了氧气,而不是降低了着火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解析】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11.C
【解析】A、水沸腾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变,故A错误。
B、水的蒸发温度是100摄氏度,水蒸气经过加热的铜管后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所以火柴的着火点很明显超过100摄氏度,故B错误。
C、水蒸气隔绝了氧气,当火柴移离水蒸气时接触氧气从而燃烧,故C正确。
D、B处火柴不能燃烧的原因是水蒸气隔绝了火柴与氧气的接触,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故D错误。
12.C
【解析】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A错误;
B.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向上燃烧的火焰可以给火柴梗加热,使它达到燃点开始燃烧,故B错误;
C.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会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使它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炭的着火点,使炭燃烧,说法正确;
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说法错误;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14.(1)③(2)①(3)②(4)A
【解析】(1)图一中,小木块为可燃物,而玻璃块不是可燃物,则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故选③;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故选①;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②。
(4)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很容易自然,因此应该保存在水中,故选A。
15.(1)B;C(2)缺少助燃剂
【解析】(1)A、整个地球逃离太阳系时,地球质量不变,仍能吸引住表面的物体,所以地球上的物体仍受到重力的作用,A错误;
B、逃离太阳系时地球不再绕太阳公转,所以四季交替也将消失,B正确;
C、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光减少,地球表面温度降低,C正确;
D、地球仍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仍能看到太空中的恒星,D错误。 故选BC
(2)木星中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但由于木星表面没有可帮助燃烧的气体,所以木星不会燃烧,填:缺少助燃剂。
16.解:(1)打开K2,关闭K1,通入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且冷水的温度低于二者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和裹有白磷的棉花(均为可燃物)都不会燃烧,无现象;故答案为:无现象;
(2)根据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裏有白磷的棉花要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操作是:打开K1,关闭 K2;故答案为:打开K1,关闭K2;
(3)对比实验①④可知,①中是冷水,②中是热水,因此不同的因素是温度,即着火点;③④对比可知,其它条件相同,④中通入的是氧气,而③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因此不同的是气体。三个实验对比可以得到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7.(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B中白磷燃烧,C中白磷不燃烧
【解析】(1)B、D两个实验中,可燃物和温度相同,B通入氧气,而D没有氧气,因此设置它们的目的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探究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时,必须控制可燃物和氧气接触相同,而改变可燃物的温度,因此选取实验B和C。B中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而燃烧,C中白磷温度低于着火点不会燃烧。
3.12氧化与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