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三单元专题训练(四)制取气体的装置(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第三单元专题训练(四)制取气体的装置(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10:19: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训练(四) 制取气体的装置
类型一 装置气密性检验
1、如图T-4-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
类型二 气体发生装置
2、如图T-4-2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1)写出标有①②③的仪器名称:① ,② ,③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原有的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该装置缺少 。
(4)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 和 。
类型三 气体收集装置
3、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1)有些同学说:“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T-4-3甲和乙两种方式收集CO2,通人气体的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较大,乙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很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
(2)有些同学说:“0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CO2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对此,小科同学感到疑惑,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人O2和CO2,发现收集满O2比CO2耗时少。请分析原因: 。
(3)用装置丁来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4、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图T-4-4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人,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时,它可收集的气体有(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①H2 ②02 ③CO2 ( )
图T-4-4
A、只有①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③ D、①②③均可
类型四 装置的创新使用(装置的改进)
5、某学生设计如图T-4-5所示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图T-4-5
6、集气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如图T-4-6中各装置可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是( )
类型五 气体制取装置组合
7、如图T-4-7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 ;② 。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和 (两空均填字母)进行组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后 。
(3)小红同学要制备并收集CO2应选择装置 和 (两空均填字母)进行组装。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过快、过多引起发生装置炸裂。要控制加水速度,你认为B装置应如何改进才符合要求 。
8、如图T-4-8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图T-4-8
(1)用B装置(铁架台略)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 (填“a”或“b”)。
(2)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KMnO4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中的 (填字母);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 (填字母)。
(3)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H2,气体应从导管的 (填“c”或“d”)端进人;若制取的O2用F装置排水收集,请将图F补画完整。
(4)如果用B装置来制取比较平稳的气体应该把长颈漏斗改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训练(四) 制取气体的装置
类型一 装置气密性检验
1、如图T-4-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答案】D
【解析】(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答题流程
气密性检查操作的实验现象
①微热法——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形成一段水柱。
②液差法——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或锥形瓶等容器)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
③气压法——分液漏斗中液体不能滴下。
【分析】【详解】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A项不符合题意;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B项不符合题意;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握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C项不符合题意;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缓慢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类型二 气体发生装置
2、如图T-4-2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
(1)写出标有①②③的仪器名称:① ▲ ,② ▲ ,③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 (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原有的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 ▲ ,该装置缺少 ▲ 。
(4)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 ▲ 和 ▲ 。
【答案】(1)酒精灯 试管 锥形瓶 (2)B CaCO3+2HCl=CaCl3+CO2↑+H2O
(3)A 棉花团 (4)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解析】【分析】【详解】略
类型三 气体收集装置
3、质疑与探究是科学课堂永恒的主题。下列是小科同学对气体收集方式本质原因的探究。
(1)有些同学说:“CO2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小科同学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于是,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用图T-4-3甲和乙两种方式收集CO2,通人气体的流速和时间相同,发现甲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较大,乙集气瓶收集到的CO2浓度很小。请分析两者浓度相差较大的原因: ▲ 。
(2)有些同学说:“0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CO2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对此,小科同学感到疑惑,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用图丙装置分别以相同流速通人O2和CO2,发现收集满O2比CO2耗时少。请分析原因: ▲ 。
(3)用装置丁来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 (填“有”或“无”)影响。
【答案】(1)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当CO2沿导管到达图甲集气瓶底部时,排出集气瓶中原有的空气,最后得到的CO2浓度较大;而当CO2沿导管到达图乙集气瓶底部后,大多数CO2会从瓶口逸出,残留在集气瓶中的CO2不多,故CO2浓度很小(合理即可)。(2)由于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O2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CO2溶于水中的量多,故用排水法收集相同体积的O2比CO2耗时少(合理即可)。(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无
【解析】【分析】【详解】(1)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当CO2沿导管到达图甲集气瓶底部时,排出集气瓶中原有的空气,最后得到的CO2浓度较大;而当CO2沿导管到达图乙集气瓶底部后,大多数CO2会从瓶口逸出,残留在集气瓶中的CO2不多,故CO2浓度很小(合理即可)。(2)由于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O2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CO2溶于水中的量多,故用排水法收集相同体积的O2比CO2耗时少(合理即可)。(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无。
4、集气瓶被誉为“万能瓶”,如图T-4-4装置是其中的一种。当被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人,瓶内空气从b口排出时,它可收集的气体有(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①H2 ②02 ③CO2 (▲)
图T-4-4
A、只有①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③ D、①②③均可
【答案】B
【解析】根据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决定因素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考虑本题。
【分析】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详解】由当收集的气体从“a”口进,空气从“b”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所以收集到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氧气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故选B。
类型四 装置的创新使用(装置的改进)
5、某学生设计如图T-4-5所示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图T-4-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有简易型的装置、有自动控制反应的进行的装置,各有利弊,并且运用了实际生活中的可以利用的物品,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分析】本考点对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的视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异向思维。
【详解】A、试管底部有缺口,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试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试管,故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A不选;B、虽然有带孔的塑料片,但是稀盐酸一直浸没大理石,所有无法控制反应的进行,故B选;C、石灰石在有孔塑料片上,用气体时,打开开关,U型管右边液面上升,稀盐酸就会浸没石灰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右边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塑料片以下,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C不选;D、原理同A,可以上下移动铜丝,就移动了有孔的塑料瓶,因此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D不选。故选:B。
6、集气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如图T-4-6中各装置可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是(▲)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A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B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C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的两种气体可在瓶中充分混合;D装置是洗气装置。故选:A。
类型五 气体制取装置组合
7、如图T-4-7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 ▲ ;② ▲ 。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 和 ▲ (两空均填字母)进行组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 后 ▲ 。
(3)小红同学要制备并收集CO2应选择装置 ▲ 和 ▲ (两空均填字母)进行组装。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过快、过多引起发生装置炸裂。要控制加水速度,你认为B装置应如何改进才符合要求 ▲ 。
【答案】(1)铁架台 长颈漏斗 (2)A D 2KMnO4K2MnO4+MnO2+O2↑ 撤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3)B C (4)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解析】(1)根据仪器的图形和用途判断名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应选用装置B和C。(4)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分析】【详解】略
8、如图T-4-8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图T-4-8
(1)用B装置(铁架台略)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 ▲ (填“a”或“b”)。
(2)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KMnO4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图中的 ▲ (填字母);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图中的 ▲ (填字母)。
(3)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H2,气体应从导管的 ▲ (填“c”或“d”)端进人;若制取的O2用F装置排水收集,请将图F补画完整。
(4)如果用B装置来制取比较平稳的气体应该把长颈漏斗改为 ▲ 。
【答案】(1)b (2)AD BC (3)d 如图所示
(4)分液漏斗
【解析】(1)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选择有带孔塑料片的;(2)根据加热KMnO4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选择实验装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3)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H2,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应从短管进,以便排净空气。
【分析】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
【详解】(1)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择有带孔塑料片的b试管,因药品放在塑料片上,不需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导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2)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D是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所以用B装置。(3)用装置E排空气收集H2,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应从导管的d端进入,以便排净空气;若制取的O2用F装置排水收集,则如图,以便排净瓶内水。
(4)如果用B装置来制取比较平稳的气体应该把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1)b (2)AD BC (3)d 如图所示
(4)分液漏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