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那么图3-4-1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
A B C D
图3-4-1
2、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3、意大利有一处景点叫“狗死洞”,游客牵着小狗进人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人。科学家波曼尔通过调查发现,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 CO2有哪些性质
;
(2) 。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如图3-4-2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人烧杯中,可以观察到 (填“上面”或“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该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如下的性质?
图3-4-2
① (化学性质);
② (物理性质)。
5、如图3-4-3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人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知识点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根据如图3-4-4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图3-4-4
序号 现象 分析 结论
Ⅰ 纸花 红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 纸花 红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Ⅲ 纸花 红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Ⅳ 纸花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若将Ⅳ中小花取出,用吹风机烘干, 色又变回紫色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7、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8、如图3-4-6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溶液变蓝 ⑤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9、小科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1 气球1微微鼓起,注射器1中溶液变浑浊
②将注射器2中的液体推人瓶中 气球1继续微微鼓起,.....
③打开K,将气球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人瓶中后,关闭K 气球1继续变大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
(3)步骤③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
10、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mL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mL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3)当向水中注人 CO2气体体积达到120mL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11、如图3-4-8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4-8
(1)A中的现象是 ,获得的结论是 。
(2)装置B中的现象是 ,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1、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那么图3-4-1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
A B C D
图3-4-1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结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详解】A、模型表示一氧化碳分子。故错误;B、模型表示2个碳原子。故错误;C、模型表示氧气分子;故错误;D、模型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正确。故选D。
2、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无毒,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引起的,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引起的,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二氧化碳含量高时,使人感到窒息,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导致人感到窒息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
3、意大利有一处景点叫“狗死洞”,游客牵着小狗进人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人。科学家波曼尔通过调查发现,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 CO2有哪些性质
▲ ;
(2) ▲ 。
【答案】(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解析】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的知识,二氧化碳还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方面的性质。
【详解】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填:(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如图3-4-2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人烧杯中,可以观察到 ▲ (填“上面”或“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该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具有如下的性质?
图3-4-2
① ▲ (化学性质);
② ▲ (物理性质)。
【答案】下面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分析】【详解】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向燃有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时,会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此实验主要证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下面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5、如图3-4-3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人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
【答案】(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解析】(1)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3)根据压强的原理,由于瓶内气体的减少,造成了瓶内的压强减小。
【分析】此实验在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实验,所以同学们做对此题并不难。
【详解】(1)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故答案为:烧杯;(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故答案为:振荡;(3)根据压强的原理,由于瓶内气体的减少,造成了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答案为:(1)烧杯 (2)振荡 (3)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知识点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根据如图3-4-4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图3-4-4
序号 现象 分析 结论
Ⅰ 纸花 ▲ 红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②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Ⅱ 纸花 ▲ 红 ▲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Ⅲ 纸花 ▲ 红 ▲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Ⅳ 纸花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若将Ⅳ中小花取出,用吹风机烘干, ▲ 色又变回紫色
【答案】变 不变 水 不变 二氧化碳 红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解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颜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即: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学会比较分析实验的方法。
【详解】醋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纸花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颜色变红。实验Ⅱ、Ⅲ纸花都不变色,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石蕊变红。IV中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实验后,若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干,发现红色褪去又变成紫色,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O3H2O+CO2↑。
故答案为:变 不变 水 不变 二氧化碳 红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7、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8、如图3-4-6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溶液变蓝 ⑤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①试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试管内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试管内液面上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试管内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试管内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9、小科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1 气球1微微鼓起,注射器1中溶液变浑浊
②将注射器2中的液体推人瓶中 气球1继续微微鼓起,.....
③打开K,将气球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人瓶中后,关闭K 气球1继续变大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 。
(3)步骤③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 。
【答案】(1)Ca (OH) 2+CO2=H2O+CaCO3↓ (2)液体变红色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
【解析】(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3)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一压强的知识考虑。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使瓶内压强减小,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详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a (OH) 2+CO2=H2O+CaCO3↓。(2)步骤②中的现象是液体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液体变红色。(3)步骤③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
故答案为:(1)Ca (OH) 2+CO2=H2O+CaCO3↓ (2)液体变红色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
10、小李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mL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试剂瓶中加入200mL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人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
(3)当向水中注人 CO2气体体积达到120mL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 体积的二氧化碳。
【答案】(1)A (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0.6
【解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本题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实验,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是:=0.6。
【分析】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要充分利用气体本身的性质,按照操作、现象和结论的流程来描述,不同的气体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本考点在中考中经常出现,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详解】(1)本题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了避免杂质影响实验,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故答案为:A。(2)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故答案为: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是:=0.6。故答案为:0.6。
故答案为:(1)A (2)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3)0.6
11、如图3-4-8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4-8
(1)A中的现象是 ▲ ,获得的结论是 ▲ 。
(2)装置B中的现象是 ▲ ,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答案】(1)①③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②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且③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分析】【详解】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