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以S+02SO2为例,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意义 读法
(1)表示 ▲ 、 ▲ 和 ▲ 。 (2) ▲ 和 ▲ 在 ▲ 条件下反应生成 ▲ 。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 ▲ 。 (4)每 ▲ 份质量的硫和 ▲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5)表示各物质粒子之间的 ▲ 。 (6)每 ▲ 个硫和 ▲ 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 个二氧化硫分子
【答案】(1)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2)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 质量关系 (4) 32 32 64 (5)相对数量关系 (6)1 原子 1 1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方面的问题。
【详解】(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即宏观意义和宏观读法)。(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读法)。(4)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了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5)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微观意义和微观读法)。(6)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故答案为:(1)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2)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3) 质量关系 (4) 32 32 64 (5)相对数量关系 (6)1 原子 1 1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答案】A
【解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A。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下列5个化学方程式:
①2P2+502=2P203 ②C+02=CO2↑ ③Fe+O2↑=Fe3O4
④2Hg0=Hg↓+O2 ⑤NaOH+CuSO4=Na2SO4+Cu(OH)2
(1)化学式写错的有 ▲ (填序号,下同)。
(2)未配平的有 ▲ 。
(3)“↑“↓”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 ▲ 。
(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 ▲ 。
【答案】(1)① (2)③④⑤ (3)②③④⑤ (4)①②③④
【解析】化学方程式书写后要进行检查,检查要和书写规则对应:1、检查是否遵循客观事实;2、反应是否注明反应条件;3、是否准确标注符号;4、是否配平。【反应原理提示】①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③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④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汞和氧气;⑤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分析】本题侧重考查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从以下1个方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培养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
【详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需符合客观事实,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式写错的有①(磷的化学式为P)。(2)未配平的有③④⑤,③应为3Fe+202Fe3O4,④应为2HgO2Hg+O2↑,⑤应为2NaOH+CuSO4=Na2SO4+Cu(OH)2↓。(3)“↑”“↓”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②③④⑤(②中反应物有气体,生成气体不需要标注,③中反应物气体不需要标注,④中反应物有固体,生成固体不需要标注,生成的氧气需要标注,⑤中反应物是两种溶液,生成物氢氧化铜是沉淀,需要标注)。(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①②③④(①条件是点燃,②条件是点燃,③条件是点燃,④条件是加热)。故答案为:(1)① (2)③④⑤ (3)②③④⑤ (4)①②③④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 。
(2)镁在氧气中燃烧: ▲ 。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
【答案】(1)S+O2SO2 (2)2Mg+O22MgO (3)2H2O22H2O+O2↑
(4)2KClO32KCl+3O2↑ (5)2KMnO4K2MnO4+MnO2+3O2↑
【解析】【分析】【详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2)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3O2↑。
故答案为:(1)S+O2SO2 (2)2Mg+O22MgO (3)2H2O22H2O+O2↑
(4)2KClO32KCl+3O2↑ (5)2KMnO4K2MnO4+MnO2+3O2↑
知识点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保留)。
(1) ▲ Na+ ▲ H20= ▲ NaOH+ ▲ H2↑
(2) ▲ Fe203+ ▲ HCl= ▲ FeCl3+ ▲ H20
(3) ▲ Fe2O3+ ▲ CO ▲ Fe+ ▲ CO2
(4) ▲ C2H2+ ▲ O2 ▲ CO2+ ▲ H2O
【答案】(1)2 2 2 1 (2)1 6 2 3 (3)1 3 2 3 (4)2 5 4 2
【解析】【分析】【详解】(1)2Na+2H2O=2NaOH+H2↑,故填2 2 2 1;(2)Fe2O3+6HC1=2FeCl3+3H2O,故填1 6 2 3;(3) Fe2O3+3CO2Fe+3CO2;故填1 3 2 3;(4)2C2H2+5024CO2+2H2O,故填2 5 4 2。
6、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发生的化学反应可写作:C2H8N2+2N2043N2↑+2CO2↑+nH2O,则n等于(▲)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n的数值即可。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由题意,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发生的反应可写作:C2H8N2+2N2O43N2↑+2CO2↑+nH2O↑,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相等,则8=2n,n=4。故选:C。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7、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征,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物、生成物;③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能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详解】由于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等号右边的是生成物,可以计算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微观上能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反应的微观过程,不能表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故①②③⑥能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得。故选:C。
8、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3一种化合价,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一定错误的是(▲)
A、2R+3H2SO4=R2(SO4)3+3H2↑ B、4R+3022R203
C、R+2HCl=RCl2+H2↑ D、2R+6HCl=2RCl3+3H2↑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详解】根据题意,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3”价。A、R2(SO4)3中硫酸根显-2价,R元素显+3价,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B、R2O3中氧元素显-2价,R元素显+3价,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C、RCl2中氯元素显-1价,R元素显+2价,该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D、RCl3中氯元素显-1价,R元素显+3价,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C。
9、(2022衡阳)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3-3-7中图A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3-7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反应前后,甲、丙两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丁物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19%-30%-41%=10%,则x=10。综上,A正确、B错误。乙的质量分数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C错误。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9%-17%):(48%-30%)=1:9,则生成38g甲,需消耗342g丁,D错误。故选:A。
10、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022C0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 g。
(2)如图3-3-8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1)C2H4 2.4 (2)C+H2OH2+CO
【解析】【分析】【详解】(1)生成物中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6个O原子;反应物中已经含有6个0原子,所以X中需要含有2个C原子,4个H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2H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都来自于X物质,所以X物质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00%=2.4g。(2)根据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分子或原子,属于没有参加反应的,所以反应前是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H2OH2+CO。 故答案为:(1)C2H4 2.4 (2)C+H2OH2+CO
11、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答案】(1)CH4+2O2CO2+2H2O (2)NaH+H2O=NaOH+H2↑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详解】(1)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 (2)NaH+H2O=NaOH+H2↑
自|我|提|升|练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习的特点。
(1)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3-3-9所示。
①反应的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 ▲ 种元素,有 ▲ 种单质分子。
②金原子对 ▲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氨气与氧气的反应如图3-3-10所示:
图3-3-10
①如图甲所示,若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生成的C与D的质量比
是 ▲ 。
②如图乙所示,若C是氧化物,且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4:5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答案】(1)①4 1 ② CO ③CO+H2OCO2+H2
(2)①4NH3+3O22N2+6H2O 14:27 ②4NH3+5O26H2O+4NO
【解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分析】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详解】(1)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4种元素,有1种单质分子。②从图可以看出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2)①如图甲所示,若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即氮气,则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生成的C与D的质量比是:56:108=14:27。②如图乙所示,若C是氧化物,且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4:5时,C是一氧化氮,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6H2O+4NO。
故答案为:(1)①4 1 ② CO ③CO+H2OCO2+H2
(2)①4NH3+3O22N2+6H2O 14:27 ②4NH3+5O26H2O+4N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以S+02SO2为例,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意义 读法
(1)表示 、 和 。 (2) 和 在 条件下反应生成 。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 。 (4)每 份质量的硫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5)表示各物质粒子之间的 。 (6)每 个硫和 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硫分子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知识点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下列5个化学方程式:
①2P2+502=2P203 ②C+02=CO2↑ ③Fe+O2↑=Fe3O4
④2Hg0=Hg↓+O2 ⑤NaOH+CuSO4=Na2SO4+Cu(OH)2
(1)化学式写错的有 (填序号,下同)。
(2)未配平的有 。
(3)“↑“↓”号使用不当或有遗漏的有 。
(4)反应条件应当注明而没注明的有: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
(2)镁在氧气中燃烧: 。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知识点3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时,也要保留)。
(1) Na+ H20= NaOH+ H2↑
(2) Fe203+ HCl= FeCl3+ H20
(3) Fe2O3+ CO Fe+ CO2
(4) C2H2+ O2 CO2+ H2O
6、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发生的化学反应可写作:C2H8N2+2N2043N2↑+2CO2↑+nH2O,则n等于( )
A、2 B、3 C、4 D、5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7、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征,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物、生成物;③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能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②④⑥
8、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3一种化合价,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一定错误的是( )
A、2R+3H2SO4=R2(SO4)3+3H2↑ B、4R+3022R203
C、R+2HCl=RCl2+H2↑ D、2R+6HCl=2RCl3+3H2↑
9、(2022衡阳)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3-3-7中图A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7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10、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022C0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则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2)如图3-3-8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自|我|提|升|练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习的特点。
(1)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3-3-9所示。
①反应的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 种元素,有 种单质分子。
②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氨气与氧气的反应如图3-3-10所示:
图3-3-10
①如图甲所示,若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C与D的质量比
是 。
②如图乙所示,若C是氧化物,且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4:5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