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3.2.2灭火与火灾自救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3.2.2灭火与火灾自救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10:40: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第2课时 灭火与火灾自救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务实基础
知识点1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2、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氧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3、应用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现象或措施。
(1)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 。
(2)实验室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 。
(3)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知识点2 火灾自救
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的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119”电话求助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发现燃气(天然气、媒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5、如图3-2-8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图3-2-8
(1)根据一定的特征可以把事物进行分类。根据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把燃烧归类为 反应。
(2)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房间中逃离的正确方法是 (填字母)。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打开窗户跳出
D、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向门外
知识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
B、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C、镁条与稀硫酸反应
D、铁丝燃烧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放烟花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蓄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8、如图3-2-9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图3-2-9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图3-2-10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C、由图3-2-10中甲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如图3-2-10中乙,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10、“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千万不能使用抽油烟机等用电设施
D、油库、面粉厂和煤矿的坑道内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11、如图3-2-11所示的灭火器喷射后成泡沫,泡沫层析出的水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同时生成的水膜使得可燃物较难复燃。下列关于该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3-2-11
A、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B、喷射后形成的水膜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火场的温度
C、喷射后的泡沫漫布火场降低氧气浓度,防止复燃
D、喷射后形成的水膜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不再燃烧
12、某金属堆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13、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
14、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 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蹿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第2课时 灭火与火灾自救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A知识要点分类练 务实基础
知识点1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分析】【详解】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选:A。
2、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氧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答案】C
【解析】A、根据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判断。B、根据水蒸发吸热的性质判断。C、在灭火中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根据水蒸发吸热和灭火的原理判断。
【分析】燃烧是初中化学上的基本概念,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以考查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逃生措施,理解燃烧的定义,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解题的前提。
【详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所以错误。B、在灭火中水的作用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隔绝氧气,所以错误。C、水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D、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前者可燃,后者助燃,不能通过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灭火,所以错误。故选C。
3、应用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现象或措施。
(1)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 ▲ 。
(2)实验室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 ▲ 。
(3)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
【答案】(1)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解析】【分析】【详解】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1)扇子扇蜡烛火焰,温度降低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2)实验室酒精灯失火常用湿抹布盖灭,从而隔绝空气(或氧气)起到灭火的目的;(3)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降温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答案为:(1)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2 火灾自救
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的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119”电话求助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发现燃气(天然气、媒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故B正确;C、发现燃气(天然气、媒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先关掉阀门,打开窗户能形成空气对流,故C错误。D、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D正确。故选:C。
5、如图3-2-8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图3-2-8
(1)根据一定的特征可以把事物进行分类。根据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把燃烧归类为 ▲ 反应。
(2)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房间中逃离的正确方法是 ▲ (填字母)。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打开窗户跳出
D、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向门外
【答案】(1)氧化 (2)AD
【解析】(1)根据氧化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2)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分析】本题是分析在大火中逃生的方法。从实验可知,高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上面的地方最先缺氧,所以在大火中逃生时应该尽量低点,而不能站立姿势跑出,一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是高层楼房着火,也不能从窗户跳出。
【详解】(1)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根据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把燃烧归类为氧化反应。(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方法正确;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上面先缺氧,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说明燃烧产生烟尘等物质,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所以不能成站立姿势跑出,应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向门外;因为是高层着火,跳窗会造成身体伤害,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1)氧化 (2)AD
知识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
B、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C、镁条与稀硫酸反应
D、铁丝燃烧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略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蓄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还有的放出光等,如果做成原电池还可以给外电路供电;电池在使用时,先发生化学变化,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通过外电路的导线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知识的考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掌握。
【详解】燃放烟花的过程中,烟花内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发光并放出热量,该过程由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故A项正确;蓄电池放电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B项正确;化学反应中不一定只有燃烧放出热量,如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都能放热,故C项不正确;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D项正确。故选:C。
B规律方法综合练 提升能力
8、如图3-2-9所示的灭火球是一种新型消防产品,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图3-2-9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详解】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而灭火。故选:C。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 乙
图3-2-10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C、由图3-2-10中甲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如图3-2-10中乙,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镁条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难度不大。
【详解】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空气流通带走热量,造成蜡烛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错误;C、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正确;D、如图乙,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的温度更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故错误。故选:C。
10、“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夜间发现天然气泄漏,千万不能使用抽油烟机等用电设施
D、油库、面粉厂和煤矿的坑道内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答案】B
【解析】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可以据此解答;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解答;C、根据可燃性气体泄漏的处理方法解答;D、根据厂内具有可燃物考虑。
【分析】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掌握灭火的原理、自救措施等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意义重大。
【详解】A、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正确;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C、天然气泄漏,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正确;D、油库、面粉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正确;故选:B。
11、如图3-2-11所示的灭火器喷射后成泡沫,泡沫层析出的水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同时生成的水膜使得可燃物较难复燃。下列关于该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图3-2-11
A、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B、喷射后形成的水膜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火场的温度
C、喷射后的泡沫漫布火场降低氧气浓度,防止复燃
D、喷射后形成的水膜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不再燃烧
【答案】D
【解析】根据便携式水雾灭火器,喷射后成水雾状,活化剂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同时生成的水膜使得可燃物较难复燃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依据灭火的原理,选择灭火器的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详解】A、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故A正确;B、喷射后的水雾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火场的温度,故B正确;C、喷射后的水雾漫布火场降低氧气浓度,防止复燃,故C正确;D、喷射后的水膜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错误。故选:D。
12、某金属堆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 。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
【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
【详解】【解析】(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2)据题中信息可知,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故答为:(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13、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 。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 。
【答案】(1)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森林起火,在火势蔓延前方砍出一片隔离带
【解析】灭火总是围绕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对灭火原理进行分析时,就是对能否隔绝氧气、能否降低温度、能否撤离可燃物进行分析;在进行举例时一定要注意题中要求“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即前两个原理若分析错误,举例也就会受牵连而出错。
【分析】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这些灭火的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1)根据灭火毡的使用方法“将灭火毡从套中直接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可知灭火毡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故答: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2)既有可燃物羊毛和铝质纤维又与氧气接触却没有燃烧,那一定是由于温度没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3)灭火三原理: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前两个原理分别在前面使用了,因此这儿的举例就有了个要求“举出撤离可燃的灭火方法”。故答:森林起火,在火势蔓延前方砍出一片隔离带(合理答案均可)。
故答案为:(1)使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
(3)森林起火,在火势蔓延前方砍出一片隔离带。
14、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 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蹿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因此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的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解析】根据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结合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详解】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因此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的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答案为: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因此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的过程中携带着油滴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引发更剧烈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