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案】第5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学案(pdf版,含答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习方案】第5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学案(pdf版,含答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11:35:22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三、内环境稳态典例精解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典例1:D 解析:A.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
知识梳理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外界环境,A 正确;B.肝脏内血管走
单细胞 养料和 O 向为动脉进肝脏,静脉出肝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静脉端血糖浓2
一、1.离子和化合物 2.细胞内液 淋巴 内环境 3.血 度高,B正确;C.手足抽搐是由血浆中 Ca
2+ 过少引起的,C正确;
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 组织液 血浆 血浆 绝大多数细胞  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但代谢强度不一定下降,比如
组织液 淋巴结 血浆 淋巴液 4.血浆 组织液 甲亢,D错误.
二、1.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激素 尿素 2.相近 较多 变式1:C 解析:A.大量出汗后,不仅要补充水分,也要补充
的蛋白质 3.(1)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聚合酶、解旋酶)  无机盐,A错误;B.感冒时,人感到虚弱乏力,是外界环境引起机
(2)纤维素、蔗糖 (3)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 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丧失了
三、1.溶质微粒 溶质微粒 高 无机盐和蛋白质 Na+ 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B错误;C.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
Cl-  2.7.35~7.45 HCO- 、H CO  3.37℃ 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可能破坏内环境稳态,进而影响机3 2 3
四、内环境 代谢产生的废物 体健康,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特别
典例精解 是钠离子和氯离子,与蛋白质的含量也有关,D错误.
典例:B 解析: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 典例2:B 解析:A.人体血浆pH 通常在7.35~7.45之间,
胞,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原因是 H2CO3/NaHCO3、Na2HPO4/NaH2PO4 等多对缓冲物质
A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导致 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A 正确;B.丙酮酸氧化分解为细胞提
组织水肿的发生,C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供能量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C.维持内环境中 Na
+ 、K+ 浓度的
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 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D.发烧是
变式:D 解析: ,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 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当2、6受阻时,组织液中液体不 一定程度的发烧可增加免疫系统中白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
能进入血浆和淋巴,积 聚 过 多 引 起 组 织 水 肿.组 织 液 可 进 入 淋 成,抵抗病原的入侵,D正确.
, , , 变式2:C 解析:A.消化道能将多种营养素摄入内环境,可巴 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 但淋巴可进入血浆 故淋巴细胞可存在
.O , ,O 以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同时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指标和物质含量
于淋巴和血浆中 2 由红细胞运输 当丁表示红细胞时 2 浓
. (如血糖含量),有利于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B.肝细度丁比甲中的高
胞中有肝糖原,可以调节血糖平衡,B正确;C.免疫系统通过防当堂训练
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对维持内环境 稳 态 起 着 重 要 作 用,C 错 误;1.C 2.A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发生自动调节, 正确.
3.AD 解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 Na+ 和 Cl- 浓度, D. D
; , , . 当堂训练B错误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 pH 为7.35~7.45C错误
课后巩固 1.A 2.D
【 】 3.ABCD 解析:毛细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等大分子基础训练
物质到组织液中,造成组织液相对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1.D 2.D 3.C 4.B 5.A 6.A 7.D 8.BD A
() () ( ) 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出现组织9.1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2 内环境 或细胞外液  
() () 水肿,B正确;淋巴管阻塞会导致组织液去路有障碍,出现组织水3 组织液  4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 肿,C正确;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拓展提升
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会进入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1.C 2.B 3.B
: 、 、 会出现组织水肿
,D正确.
4.AB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 组织液 淋巴和
, ; 课后巩固细胞内液 A错误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组织液和淋巴 【基础训练】
中的,因此比较①②③中的液体成分,②③的组成成分最为相似,
; / , / , 1.A 2.B 3.C 4.C 5.A 6.C 7.AB错误 人体中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 细胞外液占13 因此人体
, ; 8.AC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精氨酸加压素增多,会导
的体液中④占的比例大于①②③之和 C正确 若图示组织细胞
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血糖会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结合⑤ 重吸收,也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 AVP和抗利尿激素在
处箭头方向可知,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的,D正确. 调节渗透压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A 正确;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5.(1)血浆   组织液   淋 巴   (2)   动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
对稳定,B错误;肝细胞受损会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
,
() () () 物质的转化 所以肝衰竭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C正确;低钠
3 ①②  4 升高 神经  5 ① 缓冲
血症应注意补充钠,所以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应建议患者注意不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要长期低钠饮食,D正确.
知识梳理 【拓展提升】
一、1.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  2.(1)缓 冲 对  HCO-3/ 1.C 2.B 3.B
H2CO3 一定范围 (2)乳酸 乳酸钠 二氧化碳和水 肺  4.BCD 解析: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随着
H2CO3 肾脏 3.化学成分 血糖、血脂 体温、渗透压 37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
二、1.神经系统 2.动态的 神经调节和体液 3.神经— 注射药物会影响稳态,A错误;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
体液—免疫 4.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5.调节 遭到破坏 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因此静脉注射的药效更快,B正确;
101
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时,该药物的血药浓度应介于最低有 的强碱盐组成,C错误;D.正常人体每一天的排水量差不多,排水
效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C正确;注射药物会影响内环境的 的主要方式有出汗和排尿,故喝水多则尿多,出汗多则尿少,以维
稳态,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 持体液中水含量的稳定,D正确.
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D正确. 9.A 解析:内环境稳 态 包 括 内 环 境 中 各 种 理 化 性 质 如 温
5.(1)获得实验前的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的pH 作比较 度、pH 和渗透压等以及各种组成成分如无机盐离子、水、营养物
 (2)①清水 清水中加盐酸后,溶液pH 下降 ②对照 血浆 质、激素等的相对稳定.血液中钙离子不足是指血浆中钙离子成
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 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维持pH 稳定的 分失调,所以 A正确.
能力比较强 (3)加入 NaOH 溶液后,血浆pH 仍可在一定范围 10.B 解析:A.AB 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
内保持稳定 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 错误;BC.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
解析:(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 pH,以便与加入盐 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进入
酸后的pH 作比较,得出pH 稳定与否的结论.(2)清水组加入盐 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
酸,酸性增强,pH 应降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 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
维持pH 稳定的功能”,设置清水、缓冲液两组是为了作对照.清 NaHCO3 反应生成乳酸钠,B正确,C错误;D.在BC 段,乳酸与
水组不能维持pH 稳定,血浆与缓冲液具有维持pH 稳定的功能, 血浆中 NaHCO3 反应,D错误.
由坐标曲线图可知,血浆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强.(3)本实验从 11.D 解析:A.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发生于消化道内,属于
加酸的角度探究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为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体外环境,A 错误;B.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发生于成熟的红细
还应从加碱的角度进行探究. 胞内,B错误;C.多巴胺是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是激素,神经递
第1章评估 质和激素的合成场所在细胞内,C错误;D.血浆蛋白与游离脂肪
一、1.D 解析: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 酸的结合发生于血浆中,D正确.
分,A错误;B.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 12.B 解析: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
错误;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Na+ 、 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 错误;B.某人皮肤烫
HPO2- 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C.机4 、葡萄糖、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
2.D 解析:①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 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 错误;
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 D.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
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②组织液中的 CO2 可调节呼 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并非有害无益,②错误;③组织液处在 13.A 解析:A.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要经组织
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正确;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 液、血浆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A 正
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 确;B.①是血浆,不是血液,血液包含血细胞,血浆不包含血细胞,
3.C 解析: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 错误; B错误;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是组织液,而不是血浆,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低时会引 C错误;D.激素、氨基酸属于内环境成分,胰蛋白酶是消化液,不
起组织水肿,B错误;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 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
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先穿出红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两 二、14.CD 解析: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 正
层膜,再穿过一层细胞膜和线粒体的两层膜,C正确;D.5内液体 确;正常情况下,①~③构成内环境的主要部分,内环境是细胞与
含有的蛋白质比3少,D错误.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激素主要存在于③中,组
4.C 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 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激素,C错误;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
液.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 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①处的液体会增加,D错误.
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 15.ABC 解析:人体花粉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
血红蛋白,B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 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 A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A血浆流向B
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正确; 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A 正确;某人一次摄入大量的食醋后不
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 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 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A 血浆内存在着缓
到作用部位,D错误. 冲物质(食醋可与缓冲物质反应,从而使pH 基本不变),B正确;
5.C 解析: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 O 浓度高于① 人体中的 CO2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在2 A 血浆、B组织
处,而 CO 的浓度相反,A错误;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肝细 液、C淋巴三种液体中,B组织液中 CO2浓度最高,2 C正确;E是排
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泄系统,D错误.
C.如果细胞③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血浆中应该富含营养,而尿 16.AB 解析:A.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
素是经过组织细胞代谢之后产生的,故⑤处血浆中尿素的浓度低 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而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会消耗部分氧
于①处,C正确;D.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 气,导致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生成
生乳酸进入①血浆中,与①血浆中的 NaHCO3 发生作用,产生乳 组织液中的低,A 错误;B.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B错
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二氧化碳通过呼吸 误;C.血浆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
排出,多余的水分随尿液排出,从而使pH 基本稳定,D错误. 液,C正确;D.组织液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以经毛细血管静
6.A 解析:A.镰刀型贫血症的病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 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
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 17.CD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7.B 解析: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 介,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组织液和血
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浆pH 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血液 浆成分相似,只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而组织液中蛋白
中存在缓冲物质 H2CO3 和 NaHCO3,所以碱性 NaHCO3 与乳酸 质含量较少,B错误;肺泡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有氧呼吸,
反应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故 A、C、D错误. 经过肺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血浆通过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
8.C 解析: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靠 Na+ 和 Cl- 来维 出红细胞:两层膜,出血浆通过血管壁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
持,A正确;B.人是恒温动物,正常人在高温或寒冷条件下,机体 胞:一层膜,进入线粒体:两层膜,共11层,C正确;内环境稳态指
通过调节使体温总是接近37℃,B正确;C.血浆的pH 的维持与 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 等理化性质及组成成分相对稳定,D
血浆的缓冲物质有关系,缓冲物质成对存在,往往由弱酸和相应 正确.
102
18.ABC 解析:A.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只能使血浆 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
的pH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 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
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 成;由此可知,内环境的功能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B错误;C.神经-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错误;
D. 第 章 神经调节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2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三、19.(1)⑥组织液 (2)①④⑥ (3)①淋巴 ⑥组织液 知识梳理
 蛋白质 (4)神经-体液-免疫 (5)pH (6)吸水 升高 一、1.中枢神经系统 2.脑干 颅腔 脊髓 神经中枢 
解析:(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 生理功能 (1)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 (2)水平衡 生物节律 
是指⑥组织液.(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 (3)后下方 身体平衡 (4)脊髓和脑 呼吸 (5)躯干、内脏 
淋巴.(3)人体②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 低级中枢 3.脑神经 脊髓 脑神经 头面部 感觉和运动 
境是①淋巴、⑥组织液.④血浆和⑥组织液相比,⑥中含量明显 躯干、四肢 内脏器官 (1)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信息 分析
较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4)人体内环境通过神经-体液-免 和处理 指令信息 反应 (2)躯体运动 内脏器官 躯体运动
疫调节网络实现相对稳定.(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 意识 不随意 自主神经 (3)副交感神经 相反 兴奋 交感
酸碱度和温度,血浆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HCO-3 、HPO2-4 等离子, 神经 加快 减弱 优势 减慢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
它们对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6)如果脑中缺血, 吸收
使细胞内 Na+ 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出现 二、1.神经胶质 2.神经元 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细胞核
细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引起垂体  接受信息 长而较细 肌肉或腺体 神经纤维 神经 神经
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末梢 3.神经元之间 修复神经元
20.(1)C 组织液 (2)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5 循环 典例精解
和呼吸 (4)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CO2 增多刺激呼吸 典例:C 解析:A.由分析可知,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
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O2 排出体外 (5)A>C>肝 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为数更多的支持细胞(即胶质细胞)构成
细胞 (6)钠离子和氯离子 渗透(或自由扩散) 的,A 正确;B.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一层结缔组织膜包围而
解析:据图可知,B为单向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组织液, 成,B正确;C.神经元的胞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构成灰质,在周围
回到血浆,故 A为血浆,C为组织液,D 为细胞内液,②为排出的 神经系统中形成神经节,C错误;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
二氧化 碳 等 代 谢 废 物,① 为 从 外 界 获 得 的 氧 气 和 营 养 物 质. 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
(1)组织液即 C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A、B 此在动物体内,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可受到其他神经元
即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轴突末梢的支配,D正确.
白质(血浆蛋白),淋巴中蛋白质相对较少.(3)O2 由肺泡到细胞 变式:C 解析:A.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大都分布在头部
内液中需要穿过一层肺泡壁细胞、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细 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A 错误;B.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
胞膜,共5层膜;O2 由体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由呼吸系统、循环 神经,B错误;C.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
系统协助完成.(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碳酸氢钠 皮肤、肌肉等处,C正确;D.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
反应,生成 CO2,这是体液调节;血浆中 CO2 浓度升高刺激呼吸 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D错误.
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 CO2 排出体外, 当堂训练
所以血浆pH 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由于氧气从血浆扩散到组 1.A 2.C
织液再到 细 胞 内 液,是 顺 浓 度 梯 度 进 行 的,A>C> 肝 细 胞. 3.ACD 解析:A.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 正
(6)溶液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微粒的数目有关,血浆中钠离 确;B.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有支配内脏
子和氯离子的数量最多,所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 器官的神经,B错误;C.脊神经有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水以渗透或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正
21.(1)消化 循环 (2)氧气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呼吸  确;D.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
循环 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3)内环境 神经-体液 (运动神经),D正确.
-免疫 4.(1)大脑 小脑 (2)大脑 协调运动 身体平衡 下丘
解析:(1)图中[①]是消化系统;经过消化系统处理后才能进 脑 运动
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未被吸收的物质.(2)呼吸系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
统可以吸入[③]氧气,排出[④]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从图中可以 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等);其位置常
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呼吸系统和循 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
环系统的参与.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尿素、水和无机盐等代 之间的连接部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
谢废物.(3)[⑤]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
媒介.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 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其中,大脑是调
液-免疫调节网络. 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
22.(1)C液 血浆 A 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 C液中蛋 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
白质含量少 (2)缓冲物质(或碳酸氢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  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
无机盐 蛋白质 (3)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 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质交换的媒介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课后巩固
解析:(1)图1中 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其 【基础训练】
中 A血浆、B淋巴和 C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 1.D 2.C 3.C 4.C 5.D 6.A
较 多 蛋 白 质,而 淋 巴 和 组 织 液 含 有 的 蛋 白 质 相 对 较 少. 7.BD 解析:A.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成假单极神经
(2)HCO- 、HPO2-3 4 等为缓冲物质,其参与维持血浆pH 的相对稳 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由图可知,三种神经元形态不同,
定,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3)图2 但都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A错误;B.图中三种神经
103
元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 胞 质 和 细 胞 核,功 能 不 相 同,B 正 4.AB 解析:效应器发生相应反应不一定需要完整的反射
确;C.三种神经元的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 弧参与,只要有足够的兴奋传递到效应器即可,A 正确;感受器和
织形成的膜,成为一条神经,C错误;D.图中三种神经元尽管突起 效应器可以位于同一组织或器官,也可位于不同组织或器官,B
数量不同,但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末梢 正确;神经中枢的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功能,C错误;大脑等也可
分布于全身各处,D正确. 作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D错误.
8.(1)内脏运动 自主神经 (2)交感神经 (3)人处于紧张 课后巩固
状态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容易造 【基础训练】
成消化紊乱,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 1.B 2.B 3.B 4.C 5.A 6.B
解析:(1)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的,不受 7.AC 解析:A.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
意识支配,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
(2)人由于惊恐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扩张,这些都是 射,A正确;B.非条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反射是在非条
由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导致的.(3)高兴和紧张时都可以理解为 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条件反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
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 力大大加强,B错误.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
气管扩张、瞳孔扩张、血管收缩,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 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
弱,容易引起消化紊乱,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 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地强化,否则就会消退,C正
【拓展提升】 确;D.条件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
1.B 2.B 3.C 皮层的参与,D错误.
4.ACD 解析: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 8.(1)非条 件   ①   ③ → ② → ① → ⑤ → ④   (2)不 能  
末梢,A 错误;如图是神经细胞图,也叫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 (3)条件 大脑
的细胞,B正确;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收缩, 【拓展提升】
C错误;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可见神经 1.D 2.C 3.D
冲动不是只能由③传导的,D错误. 4.AD 解析:A.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A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正确;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活动
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知识梳理
、 , ;一 1.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应答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基础是反射弧 C错误 海豚表演节目属于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 .
2.反射 反射弧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 条件反射 D正确
() ( ) ()
神经 E效应器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完整的反射弧 3.兴奋 5.1 神经元 或神经细胞  胞体 突起  2 ①→②→⑤()
 显著活跃 传入神经 分析和综合 传出神经 应答 脑与 →③→④ ③传出神经 ④效应器 反射弧  3 条件反射 大
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脑皮层
、 :1.否 无限 不可消退 大脑皮层 预见性、灵活性和 解析 图中的①是感受器
,②是传入神经,⑤是神经中枢,二 ③
, , .()
适应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  是传出神经 ④是效应器 ⑥是白质 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 , .()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等 基础  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 即神经元 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2、
非条件刺激 2.不是 抑制性效应 大脑皮层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
分.典例精解 人体完成反射活动首先由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
1:D  :A. 着②传入神经传给脊髓里的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再将神经冲动
典例 解析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是以神经调节为 ⑤
, ,A ;B. , 沿着③传出神经传给④效应器
,人体即完成缩手反射.只有在反
主 体液调节为辅 正确 反射弧只有在完整的时候 反射才
能完成,B ;C. , , 射弧完整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反射
.渐冻人的 传出神经结构异
正确 破坏传入神经 刺激相应感受器 机体无相应 ③
, ; , 常,C D. 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
,虽有感觉但不能完成缩手反射,此现
感觉与应答产生 正确 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不需要经过
, ,D . 象说明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3)有人向他说大脑皮层 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能完成膝跳反射 错误
: : “您好” ,变式1D 解析 A. 时 霍金就打字礼貌回复
,用到了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
据图分析可知该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
、 , , .
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A 枢 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 有大脑皮层参与 属于条件反射
正确;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器构成,B正确;C.感受器能感受体内外的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的 知识梳理
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C正确;D.在箭头处施加刺 一、1.电信号   神经冲动  2.(1)内负外正  K+  a 
激引起效应器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 (2)内正外负 Na+  b (3)电位差 局部电流 (4)静息电位
射,D错误. 二、1.(1)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轴突 线
典例2:B 解析:A.现象I是非条件反射,II是条件反射,都 粒体 突触小泡 受体 2.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膜电位改变
需要反射弧的完整性,A 错误;B.现象Ⅰ非条件反射可以不需要 3.(1)单向传递 (2)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但现象Ⅱ条件反射一定需要,B 三、1.突触 2.(1)神经递质 (2)受体 (3)神经递质 
正确;C.相比较而言,现象Ⅱ条件反射需要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 3.(1)公平、公正 (2)①心理依赖性 ②触幻觉和嗅幻觉 ③抑
量多,C错误;D.参与缩手反射相关的肌肉细胞的数量一样多,D 郁 失望 4.兴奋剂和吸食毒品
错误. 典例精解
变式2:D 解析: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此时的效应器是 典例1:A 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动
唾液腺,而望梅止渴是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学习得到的,效应器 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图示中乙区电位为内正外负,则乙区为
是唾液腺,是条件反射,A、B错误.两种现象虽然都引起了唾液 兴奋部位,甲区、丙区和丁区都有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因此神
分泌,但不是神经中枢直接感受刺激,是不同的感受器感受到刺 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是从右到左,B、D 正
激后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C错误.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 确;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可能是从乙到丁,也可能
量增加,这是形成了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是从丁到乙,C正确;丁区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 K+ 外流所
当堂训练 致,A错误.
1.C 2.A 3.C 变式1:B 解析:兴奋产生即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动作
104
电位的形成是由 Na+ 大量内流造成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与膜内 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D.当膀胱被尿
电流方向相同. 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
典例2: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1中乙酰胆碱为兴奋 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
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 张感受器兴奋,最终将尿液排尽,故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
膜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图2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 调节,D正确.
的受体与 Cl- 通道蛋白作用不同,受体与甘氨酸结合,使 Cl- 通道 变式:D 解析:A.成人排尿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同时还受到
打开,Cl- 内流,B错误;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 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A正确;B.排尿中枢位于脊髓,而
质,发挥作用后会被清除,C正确;图1和图2中神经递质通过突 脊髓受到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B正确;C.反射的完成
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 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据此可知排尿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
错误. 弧,C正确;D.高位截瘫患者由于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不受大脑
变式2:D 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 控制,因此不能产生尿意但能排尿,D错误.
成,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 当堂训练
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它们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D 2.D
B、C正确;兴奋经过突触在神经元间传递时,前、后神经元的兴奋 3.BD 解析:A.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A 错误;B.大皮脑层
有时间差,D错误. 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例如排尿中枢受大脑
当堂训练 皮层的控制,B正确;C.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是相对的,一
1.A 2.C 3.B 定条件下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C错误;大脑皮层是许多低
4.AD 解析:A.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 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
行传导,所以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 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正确.
关,A错误;B.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产生,而 NO 是由上皮细胞产 4.(1)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 沟回 (2)第一运动区 倒置
生的,所以不属于神经递质,B正确;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突  脑干、脊髓 分级 (3)反射 脊髓和大脑皮层 自主神经
触后膜表面特异性受体有关,C正确;D.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 解析:(1)A(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
个神经信号使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的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 构成的大脑皮层.人的大脑有着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
体液调节,D错误. 回为隆起部分,这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具有更大
课后巩固 的表面积.(2)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
【基础训练】 内都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倒置的.
1.D 2.C 3.B 4.A 5.B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共同调控.
6.ACD 解析:刺激形成的兴奋部位电位变化是由于 Na+ 内 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
流引起的,由此判断B项错误. 条不紊与精准.(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也是通过反射进
7.(1)← (2)神经递质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3)⑦线 行的.排尿受到脊髓和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
粒体 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解析:(1)在突触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课后巩固
所以传递方向是“←”.(2)⑤突触小泡中所包含的物质称为神经 【基础训练】
递质,这些物质可与①特异性受体作用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 1.A 2.D 3.C 4.C 5.C
性;结构⑤ 突 触 小 泡 的 形 成 与 细 胞 器 高 尔 基 体 有 关.(3)维 持 6.BD 解析:排尿中枢位于脊髓的腰段,它们必须受大脑的
Na+ 、K+ 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需要主动运输过程,与④线粒体 控制.而背部受伤,脊髓的传导功能受破坏,使脊髓排尿中枢失
的代谢活动有关. 去大脑控制,出现大小便失禁;但排尿是可以完成的,即反射的反
【拓展提升】 射弧还是完整的.
1.D 2.C 3.D 7.(1)③⑤ 条件 否 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发生反射
4.AC 解析:A.电表Ⅰ和Ⅱ均发生一次指针偏转,且均向 (2)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 ② (3)③ ③ 低级中枢 分级
左偏转,A正确;B.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 解析:(1)成年人有意识“憋尿”与大脑皮层和脊髓中的相关
点的兴奋,B错误;C.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Na+ 内流,其 中枢有关,即图中的③⑤,需要③(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属于条
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Q 处 Na+ 浓度仍低于膜外,C正确;D.电 件反射,刺激③某一点导致腿部肌肉发生收缩,该过程因为反射
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 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 弧不完整,不能发生反射.(2)①(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
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 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
相同,D错误. 某人因撞击损伤了图中的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3)大脑皮层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即③是最高级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
知识梳理 ④⑤中的某些中枢,③中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
一、1.(1)表面 (2)胞体及其树突 (3)沟 回 密切相关 断调整,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
 第一运动区 倒置 (4)脑干 脑干、脊髓 脊髓 大脑皮层 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脑干 2.(1)越大 (2)倒置的 3.小脑和脑干 脊髓 最高 【拓展提升】
级 低级 高级 1.D 2.B
二、1.反射 自主神经 交感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 3.A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冲动在反射弧
控 2.排尿、排便、血管舒缩 初级 不完全 受意识控制  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特点,A 正确;如果②处受损,则兴奋
3.内脏活动 体温、水平衡、摄食 调整 不能传入大脑,人体不会产生相应感觉,B正确;脊髓缩手反射中
典例精解 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缩手现象,但不能称为正常的
典例:D 解析:A.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分级调节,即脊 反射活动,C错误;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
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A 错误;B.若P 稍后产生,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缩手反射
处受损,则排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因为脊髓中存在 属于非条件反射,而痛觉形成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此过程中
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故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C.人产生 不能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是否受到脑的调控,D错误.
105
4.(1)是 反射 (2)d→c→a 副交感神经 缩小 (3)d  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
c(或a或a、c) 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4)反馈(或正反馈) 是倒置的,C错误;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
解析:(1)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进而 比躯干的大,D正确.
控制排尿,尿意产生于大脑皮层,由于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控 4.(1)大脑皮层 脊髓 (2)延长 突触 (3)(正)反馈 
制排尿,因此属于反射,这个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 神经-体液 神经
节是通过反射进行的.(2)意识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产生尿意 解析:(1)对交通信号做出判断需要大脑皮层的思考,脊髓控
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 制运动.(2)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
次为大脑皮层排尿中枢f→传出神经d→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 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
中枢)c→传出神经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排尿 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
过程膀胱缩小,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3)产生尿意的 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
中枢在大脑皮层,能够产生尿意,说明兴奋能够传至大脑皮层,甲 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
出现尿失禁,即失去大脑皮层对排尿的控制,可能是传出神经 d 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兴奋增强,这
受损;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可能是位于 种(正)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以上过程
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或者是脊髓的排尿中枢正常但发出的指令 中,尿的形成受神经-体液调节,尿的排出受神经调节.
不能到达膀胱,因此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c或a或a、c. 课后巩固
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 【基础训练】
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4)逼尿肌开始收缩→刺激膀胱壁内牵张 1.A 2.A 3.C 4.B 5.D 6.A
感受器→传入神经→排尿中枢→传出神经→膀胱逼尿肌反射性 7.CD 解析:A.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A
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属于 正确;B.语言文字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C.第二级
反馈(或正反馈)调节. 记忆为短期记忆,易遗忘,C错误;D.大脑运动性言语区受到损伤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后,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口头表述,D错误.
()控制 语言、学习和记忆 情绪 ()语言、文字 语
知识梳理 8.1       2  
、 言文字 ()神经递质 蛋白质 海马 突触形态及功能 新一 1.不能写字 V区 不能讲话 H 区 2.(1)逻辑思维   3        
( 突触2)形象思维 空间识别
、 解析:(1)人的大脑除了可以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二 1.短时 长时 第二级 第三级 可能不遗忘
() () () 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除此以2.1 神经递质 蛋白质  2 海马  3 突触 新突触
() 、 、 () 外,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3.1 开心 兴奋 充满信心 积极奋进  2 ①适量运动  2
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
③心理科
听、说、读、写.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
典例精解
: : , 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典例1 A 解析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 区损伤 导致人不 3
, , ; 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能听懂别人讲话 但是能听到声音 A 错误 B.主要负责人的音
、 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乐 绘画和空间识别的大脑功能区域是右半球,大多数人的大脑
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
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B正确;C.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建立有关.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C正确;D.聋哑人的 【拓展提升】
大脑皮层正常,只是听觉障碍,只要将声音信息转变成可以被聋
哑人接受的信息,聋哑人也会有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D 1.C 2.B 3.B 4.C
正确. 5.BCD 解析: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行
变式1:B 解析: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A 正确;
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
现, 错误; 根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
B.人体的一些低级反射活动可由脊髓控制,B错误;C.大脑皮层 A B.
提高了 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 ,
中与听、说、读、写有关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C正确;D.大脑皮 1.5 40%
层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伤的患者不能讲话,D正确.
说明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利于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C.短期
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
典例2:D 解析:A.记忆功能不是人脑所特有的功能,动物
触的建立有关,有氧运动促进了学习记忆,即增强了神经元之间
也有,A 错误;B.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
的联系与新突触的建立, 正确;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
细胞的生长,而海马区神经细胞与短期记忆有关,所以施加了鸢 C D.
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氧运动促进学习和记
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应比对照组差,B错误;C.
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C错误;
忆,即有氧运动可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
D.该激素在运
的合成, 正确.
动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增加 D
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D正确. 第2章评估
变式2:C 解析:A.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A 正 一、1.A 解析:A.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而植物、微
确;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 生物、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也就没有反射,A 错误;B.神经元
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人体的神经
听觉中枢,B正确;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参 系统存在分级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
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参与体液调节,C 的调控,C正确;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D正确.
错误;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 2.C 解析:人的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
关,D正确. 呼吸中枢.
当堂训练 3.C 解析:A.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
1.D 2.D 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A正确;B.由图知,阻断副
3.AD 解析: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 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
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 正确;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 显,B正确;C.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
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C.头面 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
106
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 膜内多,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AMP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
抗,C错误;D.阻断副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 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使其由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导致细胞
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 膜外大量钠离子流入细胞膜内,造成细胞膜电位的变化,A 正确;
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正确. B.气味分子引起 Na+ 通道开放导致膜外 Na+ 内流,B错误;C.图
4.D 解析:A.大脑皮层能感知外界信息以及控制机体的反 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D.
射活动,A正确;B.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 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嗅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在嗅
的高级功能,B正确;C.语言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 觉中枢形成嗅觉,D正确.
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C正确;D.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 15.BD 解析:A.分析图中反射弧可知,①为感受器,③为传
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D错误. 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②为效应器,在反射弧中
5.D 解析:A.如果海马区受损,则主要会影响短期记忆,A 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错误;B.如果新突触不能正常建立,则主要会影响长期记忆,B错 经→效应器,因此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在③处是检测不到电位
误;C.如果言语区的 W 区受损,则患者会出现书写障碍,C错误; 变化的,A错误;B.分析右图可知,a、c处为静息电位,b处为动作
D.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因 电位,刺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B
此,如果大脑 某 一 区 域 受 损,则 患 者 可 能 会 出 现 大 小 便 失 禁,D 正确;C.a、c处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是 K+ 外流,C错误;D.分析
正确. 左图可知,⑥为突触,兴奋在突触部位传递时需要借助体液运输,
6.D 解析:当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以 需要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
后,原来的无关刺激就成为条件刺激,所以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 中突触的数目,突触数目越多,所需时间越长,D正确.
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 16.AD 解析: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由
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活动具有预 于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 错误;B.静息
见性.条件反射需经常强化,不强化会逐渐消退. 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
7.B 解析:W 区即书写中枢受损时症状为不会写字,A 错 离子的外流有关,B正确;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先
误;患者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 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所以会引起指针发生
中枢受损,B正确;患者能看懂文字,说明 V 区即视觉性语言中枢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
正常,C错误;大脑皮层无 D区,D错误. 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而正常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
8.A 解析: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 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
的,A错误;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 17.AB 解析: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是支配
放)再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 躯体运动的神经,A项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
间隙的,之间是突触间隙,C正确;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 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控制,B项错误;自主神经
递,D正确. 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
9.A 解析: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 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交感神经活
或抑制,A错;B.兴奋的传递由线粒体提供能量,B正确;C.兴奋 动不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C、D两项正确.
在突触间的信号传导是单向的,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 18.BC 解析: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
后膜,C正确;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D 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 错误;有氧运动有
正确. 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
10.A 解析: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带正电, 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 正确;运
膜内带负电(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 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
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Na+ 通道开放,大量 Na+ 短时 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不运动不利
间内涌入细胞内,使得细胞内外带电情况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 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B正确,D错误.
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此时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兴奋产生后向 三、19.(1)反射 1→2→3→4→5 (2)由外正内负变成外
神经纤维的两侧传递. 负内正 大脑皮层 (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
11.B 解析: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躯体运动中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突触后神经元持
枢,但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脊髓和脑干中只有低级的 续性兴奋
躯体运动中枢,且都受大脑皮层高级运动中枢的调节.脑可分为 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此反射弧中兴奋的传
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六个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 导和传递方向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
和延髓合称为脑干,脑干中有维持生命系统的基本中枢,如心血 经→5效应器.(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传入神经纤维上的电位
管中枢和呼吸中枢. 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针刺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大脑
12.B 解析:A.在刺激部位神经纤维处能产生局部电流,产 皮层.(3)兴奋不能由4传出神经传到2传入神经的原因是神经
生电位变化,A正确;B.刺激a处后,肌肉产生收缩不属于反射活 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
动,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 于突触后膜.(4)已知 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 B兴奋,当完成一
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故刺激b处神经冲动能传到a处,C正确;D. 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
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D正确. 分解,该药物的即时效应是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13.D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神经 20.(1)轴突 细胞体 (2)神经中枢 (3)电信号→化学信
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A.因为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 号→电信号 (4)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5)大脑皮层 
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 正 (6)收缩
确;B.因神经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 解析:(1)图乙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 A中的轴突末端膨大形
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 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B的细胞体.(2)图甲中,神经元 D所
电信号先转换成化学信号,以递质形式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再转 在的部位在脊髓,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神经中枢.(3)图甲中①
换成电信号,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 和②是传出神经元,在 A、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要完成
以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D错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4)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
二、14.ACD 解析:A.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外 Na+ 较细胞 后,②处神经纤维兴奋,膜外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变为外负,接着又
107
恢复外正的静息电位.(5)皮肤被针扎之后,神经冲动会由脊髓 系统的功能,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的分泌,A 正
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疼痛形成是大脑皮层躯体 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
感觉中枢兴奋的结果.(6)高位截瘫是颈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神 兴奋性,B正确;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经纤维受损,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没有疼痛感觉形成,但可 可促进生长,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C正确;性
以完成屈肌的收缩. 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形成,D错误.
21.(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作用于突 当堂训练
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 (3)b、c、d (4)神经递质释 1.D 2.A 3.B
放量减少 4.(1)垂体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
解析:(1)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根据未加河豚毒素时的动作 腺皮质激素 (2)2 偏低(不足)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
电位可知,膜外比膜内低75mV.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 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 (3)卵巢 垂体 雌激素和
经递质,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2)由 孕激素 女性第二性征
图可知,河豚毒素会降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说明其可以抑制兴 解析:(1)图中结构[1]是垂体,它可以分泌很多激素,如生长
奋的传递,又因为河豚毒素不影响突触后膜识别神经递质的敏感 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在
性,故推测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是由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 某山区的一个村庄里,很多村民脖子异常粗大,则可能是由于[2]
数量减少所致.(3)根据河豚毒素可以抑制兴奋的传递可知,其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大,甲状腺
可以用于研制麻醉药、镇痛剂、抗肌肉痉挛剂.(4)若 BAPTA 注 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
射到突触小体内后,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说明钙离 兴奋性等作用.(3)图中的结构[6]是卵巢,卵巢接受垂体分泌的
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若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 促激素的调节,它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具有促进女性生殖器
少,则说明钙离子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官的发育、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等作用.
第3章 体液调节 课后巩固【基础训练】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C 2.C 3.C 4.D 5.C
知识梳理 6.ABC 解析: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大胆质疑,固
一、1.神经调节 化学物质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 血液  执地认为这是神经调节,D错误.
狗的小肠(切除神经) 提取液 能分泌胰液 不能分泌胰液  7.(1)葡萄糖 (3)正常 (4)胰岛 葡萄糖 (5)糖的吸收
胰腺分泌胰液 神经调节 化学物质 2.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和利用 (6)胰岛素 (7)胰岛素具有控制血糖的作用
激素 解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二、1.某种抗糖尿病 胰岛分泌物 蛋白质 2.(1)摘除法 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提取法 (2)睾酮 由于切除了胰腺,胰腺内的胰岛被切除了,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
三、1.内分泌腺 2.生长激素 有机物代谢 胰岛素 肾 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高,多余的葡萄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上腺素 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 (3)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
典例精解 变量为胰管,所以结扎正常狗的胰管,与正常狗作对比.(4)胰腺
典例1:③④ 解析: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性激 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
素属于脂质类,不能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②错误;激素均可以 进入血液.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属于内分泌腺,胰岛素的作
用注射的方式使用,③正确;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但可以分泌激 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
素,也属于内分泌系统,④正确;甲状腺只能分泌甲状腺激素,⑤ 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切除胰岛,但是胰岛细胞
错误. 仍然活着,所以尿中不会出现葡萄糖.(5)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
变式1:A 解析: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 的,属于内分泌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
由小肠黏膜产生分泌的,A项错误;B.沃泰默的实验分为三组:① 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
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②直接 解等.(6)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
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切除通向该段小 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7)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
肠的神经,只留血管,在小肠内注入稀盐酸,胰腺仍分泌胰液,这 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
三组实验相互对照,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控制,稀盐酸 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对胰腺分泌胰液不起直接作用,小肠黏膜的存在对胰腺分泌胰液 【拓展提升】
发挥直接作用,但沃泰默却认为: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1.C 2.D
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 3.AD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
索和创新,B项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 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 正确;生
大胆作出假设:胰腺分泌胰液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为了证实 长激素、胰岛素不可以口服,B错误;唾液淀粉酶是外分泌腺分泌
这一假设,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同 的,C错误;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
一条已切取一段小肠的狗的静脉内,结果胰腺分泌胰液,从而证 胰腺,促进胰液分泌,D正确.
实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因此说斯他林和贝利斯勇于向权威观点 4.(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④(或②④) (2)B 
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C项正确;D.促胰液 (3)刮取狗的未经盐酸处理小肠黏膜,把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
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项正确. 胰腺静脉中 不分泌胰液
典例2:B 解析:A.内分泌系统的中枢是下丘脑,A 错误; 解析:(1)结合分析可推断,该假设的①组实验中,效应器是
B.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要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根据④组的实验结果能否定题
靶细胞发挥作用,B正确;C.内分泌腺细胞可以是其他激素的受 中的胰腺分泌仅受神经调节支配的结论.(2)根据②组的实验现
体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C错误;D.胰岛 象,可提出如下三种假说,结合③组的实验现象可否定的假说是
素的化学 本 质 是 蛋 白 质,口 服 会 失 去 疗 效,所 以 不 能 口 服,D B,因为③组稀盐酸直接刺激胰腺的结果是胰液不分泌.(3)实验
错误. 结果表明胰液的分泌不是仅由神经调节引起的,科学家进一步假
变式2:D 解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 设胰液的分泌可能由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科学家刮取狗的小肠
108
黏膜并用稀盐酸处理,把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胰腺静脉中,结 正确;C.图中胰岛细胞为胰岛B细胞,因为其分泌的激素是胰岛
果胰液分泌.要得出上述的结论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其处理方法 素,C错误;D.据图分析,血糖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
是刮取狗的未经盐酸处理小肠黏膜,把提取液注入同一条狗的胰 中的感受器和胰岛细胞,进而维持机体血糖平衡,D正确.
腺静脉中,结 果 是 胰 腺 不 分 泌 胰 液,从 而 通 过 比 较 能 得 出 上 述 7.(1)甲状腺激素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等 抑制 (2)促
结论.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增加 减少 (4)Ⅰ、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Ⅱ 反馈
解析:(1)根据分析,图中“激素Ⅲ”表示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知识梳理
、 : () 素,其生理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一 实例1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1 氧化分解 糖原 甘
() 多,会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使促甲状腺激素油三酯 肝糖原 非糖物质 肝糖原 非糖物质  2 效果 信
() 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息 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 稳态  3 神经系统 甲状腺 肾上
: () 在相对稳定水平.(2)图中的“激素Ⅱ”和“激素Ⅰ”分别是促甲状腺 实例2 神经冲动 激素 提高  1 下丘脑 垂体 靶腺体
() () 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2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性腺  3 调节 精细调控
、 素.若切除动物的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使二 1.体液 血液 2.靶器官 靶细胞 靶细胞 特异性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
受体 特异性结合 相同 全身各处 3.传递信息 失活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因此血液中激素 促
4.微量 高效 极其显著 微量 高效 血液 升高血糖 协 Ⅰ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会增加,促使激素 也增加,激素
同 抗衡 体液 调节生命活动 Ⅱ Ⅲ
的分泌会减少.(4)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典例精解
: : 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典例 D 解析 A.为了避免饮食对血糖测定的影响,测定血
糖含量时需要空腹进行, 制活动减弱,血液中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促甲因此空腹时血糖的含量属于正常变动范 Ⅰ Ⅱ
, 状腺激素会升高,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围内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10-2毫克/毫升,A 正确;B. 【拓展提升】
饲喂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因糖类的吸收导致动物体内血糖浓度升
高,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组织细 1.D 2.D 3.A
解析: 据表分析可知,五组注射溶液的总量为无关
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所以食用糖 4.BC  A.
120 ,
,
75×10-2 / , 变量 故应该相同
, 正确; 组为对照组,与其相比, 两组
后 分钟 血糖浓度降至 毫克 毫升 这主要是促进血 A B.C AB
的血糖含量均有所增加,故三组对照可以证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
糖利用和转化的结果,B正确;C.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对胰岛 A细
, , 腺素都有升血糖的功能,B错误;C.ABC与 D组所用注射液的单胞的刺激增强 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
, 位不同,即自变量不唯一,故不能证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肝糖原分解和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
, 180 , 75×10-2 / 同作用效果大于单独作用之和
,C错误;D.ABCE对照可以证明高 因此食用糖后 分钟 血糖浓度依然维持在 毫克
, 胰高血糖 素 和 肾 上 腺 素 具 有 协 同 作 用,效 果 大 于 单 独 使 用,毫升 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的结果,C D
;D. 正确
.
正确 血糖浓度的变化还可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
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 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因此该动物血糖浓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度的变化过程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D错误. 知识梳理
变式:B 解析:A.甲属于糖尿病患者,则胰岛 B细胞受损, 一、1.组织胺 体液传送 激素调节 2.反射弧 较缓慢
加工并分泌胰岛素少,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高尔 准确、比较局限 比较长
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明显弱一些,而乙此时相关细胞器活动较 二、1.(1)相对恒定 (2)产热和散热 ①肝、脑 骨骼肌 
强,A错误;B.甲属于糖尿病患者,尿中含糖,乙属于健康人,尿中 ②皮肤 辐射 蒸发 (3)①下丘脑 ②神经—体液调节 ③汗
不含糖,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 腺 舒张 减少 皮肤血管 骨骼肌 肾上腺素 2.(1)饮水、
加热后只有B 点出现砖红色,B正确;C.乙cd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 食物 食盐 (3)②a.醛固酮增加 b.醛固酮减少 (4)神经—
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C错误;D.在运动时,甲状腺 体液 3.(1)发育和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
激素的分泌量增多,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 典例精解
浓度增加,D错误. 典例1:D 解析:A.CO2 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
当堂训练 正确;B.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形成神经系统,因
1.D 2.C 3.D 此只有体液调节,B正确;C.体液调节中以激素调节为主,因此激
4.(1)神经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 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C正确;D.体液调节的调节物是细
腺激素 性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 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组织胺、CO2 等,因此激素都是由
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而CO2 不是激素,D错误.
解析:(1)由分析可知,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 变式1:A 解析: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都会涉及一
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 些信息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等,A 正确;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
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2)根据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可推知 A 官也能参与体液调节,如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
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 调节,B错误;C.内分泌腺既能参与体液调节也能参与神经调节,
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 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除了参与体液调节以外,还可以促进
泌.(3)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 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D.细胞外液渗
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 透压升髙时,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过程是
证B的生理作用. 神经调节,而抗利尿激素促进重吸收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
课后巩固 典例2:B 解析:A.从30℃的室内转移到5℃的室外环境
【基础训练】 中,体温和环境温差大,导致机体散热增加,为了维持体温恒定,
1.C 2.D 3.C 4.D 5.C 产热也需要增加,因此需要激活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促进脂
6.AC 解析:A.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 肪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强细胞代谢,A 正确;B.5℃条件下,机体
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即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A 错 维持体温恒定,因此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5℃条
误;B.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号,B 件下,猫体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T3 和 T4 含量增加,耗氧速
109
率增大,代谢旺盛,产热增加,C正确;D.5℃低温刺激温度感受 糖快速补充.(3)在感到疲劳状态下仍坚持跑完全程,这与个人
器,机体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增加 意识控制有关,控制该行为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运动能提高
产热,同时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D正确. 机体免疫功能,原因是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 T细胞分化.
变式2:B 解析: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在失去水分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细胞外液
的同时也失去了较多的无机盐,所以要喝淡盐水,以维持体内无 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
机盐代谢的平衡;在患急性肠胃炎时,消化道不能吸收水分,因炎 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症使水随消化道流失较多,所以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以维持水 第3章评估
代谢的平衡;不慎受外伤后,为防止病菌感染,所以要用0.9%的 一、1.D 解析:A.由分析可知,X 是小肠,Y 是胰腺,A 正
盐水清洗伤口,保持细胞形态,并清洁伤口,B正确. 确;B.促胰液素调节胰腺分泌胰液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
当堂训练 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B正确;C.促胰
1.B 2.A 液素是动物激素,其本质是蛋白质,和靶细胞结合后调节细胞代
3.AB 解析: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 谢,发挥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外,C 正确;D.胃酸直接刺激器官 Y
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促进代谢,使心率加快,A 错误;因长时间 (胰腺)不能使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不吃饭,所以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 2.D 解析:①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①正确;②调节躯体
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因不喝水,所 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②错误;③下丘脑能合成与分泌促
以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正确;④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弥散进入组织液,随血液流到全身, 长发育,④错误;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
进而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 和分泌,⑤正确.
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 3.D 解析:A.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控制,A错误;B.垂
产热量增加,D正确. 体是内分泌腺,没有专门的管道运输激素,B错误;C.甲状腺可以
课后巩固 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D.神经系
【基础训练】 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正确.
1.D 2.A 3.C 4.D 5.A 6.D 4.C 解析:成年后仍然能够分泌生长激素,A 错误;胰岛素
7.AC 解析:①②组的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 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错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短暂,
(BAT)质量减少,说明通过消耗脂肪来维持体温,A 正确;TRH 而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C正确;神经中枢也可以
的靶器官是垂体,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褐色脂肪细胞,提 通过分泌激素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可以分
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B错误;②组的下丘脑 TRH 含 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D错误.
量比①组低,是因为寒冷刺激促进下丘脑释放 TRH,使得垂体释 5.D 解析:A.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发育的功能,切
放 TSH 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有 除垂体,小白鼠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影响小白鼠的甲状腺发
负反馈作用,则 TRH 分泌量减少,C正确;寒冷时,②组的甲状腺 育,A不符合题意;B.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产生,垂体切除,促甲状
激素含量比①组高,是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的,D错误. 腺激素减少,B不符合题意;C.切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
8.(1)很低 灭活 (2)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 使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甲状
次 (3)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 腺激素减少可能导致小鼠出现智力障碍,C不符合题意;D.由于切
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除小白鼠的垂体后,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
解析:(1)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 弱,因此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D符合题意.
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 6.C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测
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 定值是5.9,高于正常范围1.4~4.4,说明其甲状腺机能衰退,导致
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导致减数分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裂最终形成的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3)与神经调节相比, 7.B 解析:A.图示 A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
体液调节的特点有: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反应速度较缓慢、 放,并通过体液运送到肾小管和集合管处才能发挥作用,A 正确;
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B.C为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B为肾小管和集合管,B错误;C.当
【拓展提升】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C正确;D.
1.C 2.D 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D正确.
3.BC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 8.D 解析:A.激素甲能使血糖降低,故为胰岛素,由胰岛 B
并由垂体释放,A正确;图中尿液渗透压增加的原因是血浆抗利 细胞分泌,A正确;B.激素乙能使血糖升高,为胰高血糖素,缺乏
尿激素含量增加,B错误;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大,促进肾 激素乙可能患低血糖症,B正确;C.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激素甲
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两者不是 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降低,当血糖降低时,可刺激激素乙分泌增
正相关关系,C错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 加,从而使血糖升高,所以该图可反映出血糖平衡的反馈调节作
尿激素受体基因,产生相应受体识别抗利尿激素,D正确. 用,C正确;D.血糖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机制,D错误.
4.(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 9.D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痩素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
合管重吸收水 氧化分解 肾上腺素 (3)大脑皮层 T 细胞 的食欲,并参与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说明痩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可降低食欲,减少进食,A 正确;B.由于廋素可以降低食欲,减少
解析:(1)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 进食,推测痩素可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其分解,B正确;C.瘦素
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 受体不能与瘦素结合,导致细胞不能接收到瘦素的信号,从而出
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马拉松 现瘦素抵制现象,C正确;D.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脂肪细胞合成
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使得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 脂肪,而瘦素可以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其分解,D错误.
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 10.B 解析:A.酶分为蛋白质类酶和核酶(RNA 酶),核酶
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与此同时,机 和某些激素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A 错误;B.某些激素的调节
体加速氧化分解血糖,产生能量,导致血糖含量降低,引起胰岛 A 作用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实现的,B正确;C.酶和激素不参与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使血 细胞结构的组成,C错误;D.酶具有专一性,只催化一种或一类物
110
质的反应,但激素可以作用于所有具有对应受体的细胞,D错误. 三、19.(1)下丘脑 垂体 (2)(负)反馈 激素一经靶细胞
11.A 解析:A.下丘脑既能将兴奋传导给大脑皮层,也能分 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微量和高效 (3)促性腺 性激素 
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A正确;B.胰岛素和胰 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恢复正常 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基本不变
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以经由途径2,不需要通过垂体,B错误;C.经 (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仍然很低)
由途径2分泌的肾上腺素,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不能与双 解析:(1)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器官是下丘脑,分泌促
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 性腺激素的器官是垂体.(2)当血液中性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
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错误. 时,又可作用于器官甲和器官乙,以维持性激素含量动态平衡,说
12.C 解析: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激素Ⅱ为促肾上腺皮质 明性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激素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才能
激素,过程 A为负反馈调节,A 正确;B.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 使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
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胰岛 B细胞的分泌, 后就被灭活.激素在体内的含量虽然非常少,但是能对机体生理
说明糖皮质激素能够升血糖,而胰高血糖素也具有升血糖的作 活动产 生 较 大 影 响,说 明 激 素 调 节 具 有 微 量 和 高 效 的 特 点.
用,因此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B正确;C.肾上腺 (3)某动物体内性激素低于正常值,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为确
髓质细胞属于效应器,内脏神经产生的局部电流不能直接传到肾 定病变的器官是否为性腺,可对该动物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以
上腺髓质细胞,而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C 检测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是否正常.若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恢
错误;D.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肾上腺素的作用效果属于 复正常,则病变器官不是性腺;若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基本不变
体液调节,因此肾上腺素的分泌调节与作用效果可以说明神经调 (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仍然很低),则病变器官是性腺.
节与体液调节是密不可分的,D正确. 20.(1)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
13.D 解析:A.图示中下丘脑参与下的汗腺分泌活动加强, 用时间较长 (2)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分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B.图示中 级 (4)血糖浓度 下丘脑 神经递质 肝脏和肌肉细胞膜上都
汗腺分泌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不存在分级调节,B错误;C.汗液 含有胰岛素受体
分泌量增加后,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以减少尿液的 解析:(1)若甲、乙、丙分泌的是激素,则这种调节方式(体液
排出,C错误;D.机体进食辣椒后,内啡肽分泌增多,促使机体进 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主要有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
食更多辣椒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较长.(2)若靶细胞 D是肾小管
二、14.AD 解析:A.当健康人摄入过多的葡萄糖时,血糖 细胞或集合管细胞,则丁分泌的信号分子可能是抗利尿激素,促
浓度过高,血浆渗透压将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A 错误;B.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
当健康人摄入过多的葡萄糖时,血糖浓度过高,胰岛 B细胞的分 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4)当血糖浓度
泌增强,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升高,B正确;C.当健康人摄入过多 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通过下丘脑血
的葡萄糖时,血糖浓度过高,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大脑皮层中某些 糖调节中枢控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控制胰
神经元兴奋并产生渴觉,C正确;D.机体一般情况下进行有氧呼 岛B细胞,所以传递信号的分子是神经递质,胰岛素可以作用于
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能量需求大幅度增加,才进行无氧呼 肝脏和肌肉细胞是因为肝脏和肌肉细胞膜上都含有胰岛素受体.
吸产生乳酸,D错误. 2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2)抗利尿 神经-体
15.CD 解析: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 液调节 (3)下丘脑 胰岛 A (4)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A 正确;B.进食后的2h内血糖浓度较高,胰 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5)环节 交感神经 发育和
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和糖原的合成等,使血 功能
糖浓度降低,B正确;C.2~3h之间,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 解析:(1)寒冷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传导至下丘脑,下丘
糖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肝糖原水解,不能促进 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使
肌糖原水解,C错误;D.肌糖原不分解,所以3.5h时,血糖浓度较 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腺体 A)
高是肝糖原开始分解所致,D错误. 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强,产热增加.
16.BD 解析:A.体内失水过多时,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激素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
d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 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
收,A错误;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血糖浓度变化会刺激胰岛, 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水盐调节既有神经细胞参与,也有激
使胰岛细胞分泌相应激素参与血糖调节,即a→c→d→e过程,属 素参与,故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血糖浓度下降,下丘
于体液调节,B正确;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全 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主要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 A细胞分
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C错误;D.体温生理调节过 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
程中,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 糖升高.(4)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感觉形成于大脑,D正确. 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5)体液调节和神经
17.ACD 解析:A.人为恒温动物,夏天中午当人进入15℃ 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
的空调房时,体温维持稳定,所以其产热量与散热量仍维持平衡, 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
A正确;B.人寒冷时打寒战,这一反射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 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
及其支配的骨骼肌,而神经中枢是下丘脑,B错误;C.寒冷刺激人 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们作
体冷觉感受器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此时的效应 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
器有皮肤毛细血管、骨骼肌、肾上腺,C正确;D.若某人体温调定 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
点变为40℃,当其高烧至39℃时仍相当于处在寒冷环境中,所 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
以机体会觉得冷,D正确. 第 章 免疫调节
18.ACD 解析: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剧烈 4  
的运动使人体的水分丢失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B正确; 知识梳理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各种缓冲物质的存在, 一、1.生成 成熟 集中分布 胸腺 淋巴结 巨噬细胞
血浆的pH 值一般不会显著降低,C错误;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 胸腺 骨髓 免疫细胞 免疫作用 细胞因子 2.(1)淋巴组织
糖原的分解来升高血糖浓度,D错误. (2)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3)②④ ①③⑤ 3.(1)骨髓的造血
111
干细胞 (2)巨噬细胞 4.(1)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抗体、 和胸腺被破坏.(4)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免疫
溶菌酶和细胞因子 监视功能缺(丧)失.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
二、1.(1)①先天性 ②非特异性 (2)免疫细胞 2.(1)外 成活率.
来抗原性异物 (2)衰老或损伤 (3)突变 肿瘤 【拓展提升】
典例精解 1.C 2.C 3.A
典例1:B 解析:A.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4.BC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
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以由唾 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
液腺细胞产生,A 错误;B.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 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白质,由四条肽链构成,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具有特异 5.(1)脑干 下丘脑 毛细血管舒张 (2)肝糖原分解为葡
性,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青霉 萄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素 摄取 (3)特
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 异性 胸腺 辅助性 细胞毒性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
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溶菌酶等)有杀菌的作用,因 活性物质 免疫自隐 免疫监视
此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D错误. 解析:(1)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体温调节 中 枢 位 于 下 丘 脑.
变式1:D 解析:A.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散热的方式有汗液蒸发、皮肤血管扩张、呼气等.(2)血糖是指血
过程中都有参与且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B.吞噬细胞具有吞噬、 液中的葡萄糖,饥饿的时候,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脂肪酸等非糖
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因此吞噬细胞不但能识别抗原,也可以吞 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升高,胰岛素可以降低
噬杀死抗原,B正确;C.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受到抗原刺激的 B 血糖,两者相互拮抗.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
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记忆细胞,C正确;D.记忆细胞再次 及储存转化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浓度.(3)淋巴细胞参与的是人
受到相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②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
+单侧光→    .
(2)实验结论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  
1.达尔文和他儿子的实验 传递给下部.
(1)植物的向光性:在    照射下,植物 3.拜尔实验
朝向    方向生长的现象. (1)实验处理及现象
(2)实验处理及现象 ①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移至左侧+黑暗→
    .
  
②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移至右侧+黑暗→
    .
(3)实验分析: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实验结论
①②实验:生长弯曲与    有关.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
①③④实验: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 在其下部    造成的.
(4)结果解释 4.温特实验
胚芽鞘    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 (1)实验处理及现象
的   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
向光面生长   ,因而使胚芽鞘出现    
弯曲.
2.鲍森 詹森实验
(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一种化学(1)实验处理及现象
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就
①   ②
命名为    .
5.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    . (1)1934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
74
应的化学物质———    . (1)细胞水平:促进细胞    、诱导细胞
(2)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分化等.
并确认就是    . (2)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    ,如促进
(3)植物体内除吲哚乙酸(IAA)外,还有     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    等. (3)作用特点
6.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①生长素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
时,则会抑制生长,因    、植物细胞的成熟
情况和    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②幼嫩细胞对生长素    ,衰老细胞比
较迟钝.
③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
为        .
7.植物激素 3.顶端优势的概念与原因
(1)概念 (1)概念:    优先生长,    生长
①产生部位:植物体内. 受抑制的现象.
②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运送到    . (2)原因
③生理作用:影响植物    .
④化学本质:微量    .
(2)种类: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  
  、细胞分裂素、    、乙烯等.
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3)解除方法:    .
1.生长素的合成
(1)主要部位:芽、幼嫩的叶和    .
(2)来源:由    转变而来.
2.生长素的运输 【典例】 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中
(1)极性运输:只能从         , 正确的是 (  )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    地运 A . 达 尔 文 认 为 胚 芽 鞘 尖 端 产生的生长素可
输,是一种    . 以向下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     B.鲍森 詹森认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
进行,和其他有机物运输相同. 素可透过琼脂片
3.分布:相对集中在    的部分.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1.作用方式:给细胞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的 D.温特的实验中利用空白琼脂块说明琼脂
生命活动. 块本身对胚芽鞘生长没有作用
2.作用效果 变式 植物具有向光性,通过研究,科学家
75
揭示了其机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D.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向光
A.燕麦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而尖端 侧和背光侧
下部不能产生生长素 3.甲: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进
B.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尖端下 行单侧光照;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
部则不能 小块放在切面右侧,从右侧单侧光照;则甲、乙分
C.生长素在单侧光刺激下,能在胚芽鞘尖 别将 (  )
端和尖端下部横向运输
D.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下部背光
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更快
A.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
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
1.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 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不含 4.春天将活的幼嫩柳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
生长素的琼脂块甲作为接收块放在下端;另一实 空气中,几天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 (1)造成这种生根与生芽的极性,与
朝上,用琼脂块乙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 植物体内的    分布有关.
一段时间后,接收块甲和接收块乙成分的变化是 (2)因 为 这 种 物 质 总 是 从 茎 的
(  )        部 位 产 生,向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运输.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3)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茎段中该物质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浓度高的一端有利于    ,浓度较低的一端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则有利于    .
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P 点和Q 点可分别表示 (  )
基础训练
1.单侧光照使玉米等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显示向光性,其原因是 (  )
A.植株横放时根弯曲部位的近地侧和远
A.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地侧
B.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
B.植株横放时茎弯曲部位的远地侧和近
C.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
地侧
D.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C.具顶端优势的植株的顶芽部位和侧芽
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
部位
激的部位分别是 (  )
76
A.尖端、根尖 形态学上端琼脂块含生长素的实验
B.尖端、尖端 D.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C.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时,进行预实验的目的不是减小误差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 7.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
3.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分布、运输的叙述中正 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请分析并回
确的是 (  ) 答问题.
A.生长素极性运输受单侧光、重力的影响
B.生长素只能通过极性运输进行单方向的
运输
C.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器官中均有分布,
但是分布不均匀   
D.在非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 甲 乙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在
进行非极性运输
这些部位,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
4.植物生长素能促进生长的原因是 (  )
长素.
A.促进细胞分裂
(2)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
B.促进光合作用
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C.促进细胞伸长 n
(如
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D.促进营养吸收   
5.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以下      
.
() ,
叙述中错误的是 ( 据图乙可知 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灵  ) 3
A.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促进植 敏程度依次为    ,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
物生长的作用 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点,根的背光
B.根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 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两重性 特点.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种植物的作用 拓展提升
效果可能不同 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效果一 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
定不同 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
6.下列与生长素相关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
的是 (  ) 条件下
A.探究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时,需用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不同的器官 置于去掉胚芽鞘尖端的切面同一侧
B.探究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时,不需要设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
置不含生长素的对照组 块分别置于去掉胚芽鞘尖端的切面同一侧
C.探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时只需设置一组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
77
于去掉胚芽鞘尖端的切面同一侧 中是极性运输
2.为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 4.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
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 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
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 A、B琼脂块分别置于 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
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生长 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
结果如图2.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  ) 侧的长度,结果如下.
处理时间
(min)
30 60 90 120
长度增加值
→  (mm)
向光侧 0.20 0.40 0.60 0.80
红光
图1 图2 背光侧 0.20 0.40 0.60 0.80
向光侧 0.20 0.26 0.33 0.42
A.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蓝光 背光侧 0.20 0.55 0.90 1.22
B.胚芽鞘甲生长速度快于乙
  (1)蓝光照射的30分钟内,大麦胚芽鞘没有
C.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 A
表现出向光性,原因是引起向光性的生长素在
D.单侧光干扰生长素向下运输
    产生,而起作用的部位是    ,其
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
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单侧蓝
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
光照射60分钟后大麦胚芽鞘两侧的长度增加值
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
不同,这是由于蓝光照射下该激素在胚芽鞘两侧
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
的    不同引起的.
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
(2)由实验结果可知单侧红光照射    
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
(填“能”或“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
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中合
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
理的是 (  )
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该胚芽鞘将  
A.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
  (填“向光”或“背光”)弯曲生长,从细胞水平
是非极性运输
分析,该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    .
B.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
(3)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
非极性运输
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
C.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
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可能的原因是  
中是极性运输
 .
D.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