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进行胸部X光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再检查。如图为人在呼吸时膈肌在胸腔中的位置。则被检查者吸气时( )
A.膈肌从乙位置到甲位置 B.膈肌从甲位置到乙位置
C.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 D.外界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2.处于安静状态下平静呼吸时,小金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P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Q点时,肺内气体压强最小
C.从X到Z期间,人均处于呼气状态
D.从Y到Z期间,人均处于吸气状态
3.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装置(瓶子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各连接处密封)。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红墨水( )
A.左移 B.右移 C.不动 D.先左移后右移
5.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6.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的过程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乙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C.④处氧气浓度大于③处氧气浓度 D.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7.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8.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C.实验可以通过观测红色水滴移动情况或者称量甲乙装置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D.静置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9.小明与小红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目的是探究动物呼吸是否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B组作为对照组是为了提高实验的严谨性
C.需要观察记录红色水滴的位置
D.该实验用了转换法的实验方法
10.如理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11.如图表示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
A.OA段 B.AB段 C.BC段 D.CD段
12.PM2.5颗粒物从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肺的“旅程”是(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13.图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氧气,丙可表示二氧化碳 B.乙可表示有机物,丁可表示水
C.植物只在白天发生该过程 D.该过程在活细胞内发生
1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注:氢氧化钠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剂):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16.如图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静坐和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处于长跑状态 B.曲线A表示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高
C.曲线B处于静坐状态 D.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
17.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18.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在人体呼吸时的作用为 。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
(3)图乙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图甲中[3] 应处于 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19.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
(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_________模拟人体的膈,序号_________模拟人体的胸廓。
(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_________(吸气、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_________。
20.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甲图实验装置测量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定量事先用水浸泡过并用消毒剂清洗过的种子(不影响种子的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量出右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事先要用消毒剂清洗是为了__________。
(2)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加剧,造成温度上升,这会使实验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这一因素会使测得的吸收氧气量比真实的偏__________。
21.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如下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实验现象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状况
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断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填物质名称)。(2)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B.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22.小柯利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把数棵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并说明理由: 。
23.建兰中学八年级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欲利用下列装置(如图)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产生气体,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提出假设: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气体。
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只发生呼吸作用,检验产生的气体。
查阅资料: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1)C处玻璃罩需要遮光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D中未能观察到预期现象。试分析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4)图示实验完成后,若要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5)请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24.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只夹紧右侧的橡皮管;呼气时,只夹紧左管的橡皮管。呼吸几次后,___________(选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此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通过此现象可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选填“血液”“肺泡”“细胞”或“气管”)。
(2)如图乙和丙分别为人呼吸时胸廓变化和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示意图,则在呼气过程中,对应的胸廓变化是___________(选填“C”或“D”);对应的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___________(选填“EF”或“FG”)。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甲属于膈肌它的位置会收缩,导致胸廓上下径增大,即到乙的位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C
【解析】A、由图可知,P点压强最大,即处于呼气状态,膈肌处于放松状态;故A正确;
B、Q的点压强最小,处于吸气状态,肺内气体压强最小;故B正确;
C、从X到Z期间,肺内气压先变大后变小,即是一个呼吸周期;故C错误;
D、从Y到Z期间,肺内气压较小,处于吸气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B
【解析】AB.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这说明,塑料袋内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错误,B正确。
C.把新鲜的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细胞被杀死,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故观察不到现象,C说法错误。
D.该试验,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是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更明显,D说法错误。
4.A
【解析】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瓶中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瓶中的气压下降,导致左侧的气压小于右侧的气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红墨水左移。
5.D
【解析】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题干中的实验验证的是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6.C
【解析】A.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位置。甲图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氧和二氧化碳扩散方向,可以判断甲图表示的过程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正确。
BC.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④处氧气浓度小于③处氧气浓度,B正确,C错误。
D.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正确。
7.D
【解析】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体现了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若要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变量是种子,除种子活性不同外其它均相同,故实验中装置B中应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种子,并将其置于与装置A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8.C
【解析】A、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试管受热气体膨胀,红色水滴向外移动,否则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因此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
B、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乙瓶由于煮熟的种子,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故B正确。
C、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故C错误。
D、甲中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甲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下降。因此,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故D正确。
9.A
【解析】A、对照两组实验,一组有昆虫,一组没有昆虫,所以变量是昆虫,所以,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昆虫的呼吸作用,A错误;
B、有昆虫的是实验组,没有昆虫的是对照组,所以,B组作为对照组是为了提高实验的严谨性,B正确;
C、昆虫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所以试管里大气压越来越小,红色水滴左移,所以需要观察记录红色水滴的位置,C正确;
D.该实验利用红色水滴的移动表示昆虫发生的呼吸作用,采用了转换法的试验方法,D正确。
10.D
【解析】①模拟的是气管,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A正确;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B正确;甲图中④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C正确;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D错误。
11.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图中氧气在AB段增多,二氧化碳在AB段减少.所以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位是AB段,B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所以PM2.5颗粒物从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肺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13.C
【解析】A B.根据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可知:甲可表示氧气,乙可表示有机物,丙可表示二氧化碳,丁可表示水,正确。
C.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该过程白天和夜晚都能发生,错误。
D.该过程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发生,只能在活细胞内发生,正确。
14.B
【解析】①此装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
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
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
④丙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
15.C
【解析】据分析可见:
A.曲线Ⅰ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A错误。
B.曲线Ⅱ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B错误。
C.曲线Ⅰ的呼吸频率比曲线Ⅱ慢,C正确。
D.曲线Ⅰ的呼吸深度比曲线Ⅱ小,D错误。
16.D
【解析】AB.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B错误。
C.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长跑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C错误。
D.曲线A呼吸深度较小,曲线B呼吸深度较大,因此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D正确。
17.A
【解析】A、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A正确,符合题意;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下降,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 b曲线水平,表示质量不变,c曲线表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C错误,不符合题意;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a曲线上升,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a表示萌发的种子,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1)D(2)二氧化碳(3)膈肌;舒张;大于
【解析】(1)图甲中的1表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是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图中的2表示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对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 (2)图乙中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利于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a为二氧化碳,从而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3)图乙所示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甲图中的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表示呼气的过程, 此时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19. ④ ② 吸气 收缩
【解析】(1)图示结构中:①是模拟人体的气管;②是模拟人体的胸廓;③是模拟人体的肺;④是模拟人体的膈肌。
(2)图乙膈肌箭头向下体现膈顶下降,代表的是吸气过程。在吸气时,由于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入肺。
20. 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小
【解析】(1)种子事先要用消毒剂清洗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故填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加剧,造成温度上升,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则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较小,这一因素会使测得的吸收氧气量比真实的偏小,故填小。
21.(1)二氧化碳(2)A;B
【解析】(1)对比甲、乙两组实验现象可知:甲瓶中,因为绿豆种子在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导致瓶内氧气含量减少,蜡烛熄灭。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种子萌发需要,也有一部分热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导致瓶内温度升高。乙瓶中,由于煮熟的绿豆种子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瓶内的氧气没有减少,温度也没有变化,没有产生二氧化碳。
(2)在实验前, 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防止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让种子有足够多的呼吸时间来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22.(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析】(1)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A瓶中的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瓶由于煮熟种子,种子不能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石灰水变化不大,因此B装置起到对照作用。
(2)图乙,为了防止新鲜菠菜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应在黑暗或无光照的环境中放置十二小时后,否则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蜡烛熄灭。该现象不能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23. 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D中石灰水变浑浊 D中的石灰水不是饱和溶液 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烧的蜡烛伸进瓶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1)C处玻璃罩需要遮光处理的原因是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避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如果植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呼吸后的气体进入装置D,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D中石灰水变浑浊,故填D中石灰水变浑浊。
(3)D中未能观察到预期现象,可能的原因是D中的石灰水不是饱和溶液,导致现象不明显,故填D中的石灰水不是饱和溶液。
(4)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如果瓶内的氧气被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瓶内缺少氧气,则会使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所以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操作方法是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烧的蜡烛伸进瓶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故填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烧的蜡烛伸进瓶内,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燃烧的蜡烛立即熄灭。
(5)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24. B Ca(OH)2+CO2=CaCO3↓+H2O 细胞 D FG
【解析】(1)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呼气时,夹紧左管的橡皮管,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B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由于组织细胞更新需要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2)图乙中C胸腔体积增大,表示吸气;D胸腔体积缩小表示呼气。图丙FG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此过程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都变小,胸腔体积缩小。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