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2.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
B.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生理过程①可以补充自然界中的氧气
D.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④的作用维持自然界碳氧平衡
B.生理过程①②③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D.由于⑤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
4.下列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
A.B.C.D.
5.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B. 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 图四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
6.下图是盛夏的晴天某植物一昼夜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段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点有氧气的释放
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D.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7.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O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8.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有幼苗过程中干重与鲜重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曲线代表鲜重,②曲线代表干重
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
C.MO时间段内大豆不进行或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
D.植物从O点开始吸收大量的水,因此cd段迅速上升
9.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只是指氧气
B.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D.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0.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最关键的原因是( )
A.水草能制造氧气 B.水草能制造有机物
C.水草能吸收二氧化碳 D.水草能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11.绿色植物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气碳
C.吸收二氧气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气碳放出氧气
1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微生物氧化分解
1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点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光照强度大于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可以考虑增加浓度
C.光照强度为时,光照强度不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D.段(不含)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14.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________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液泡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5.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1)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水稻、小麦等以淀粉为主的粮食作物,几乎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
(2)未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化学合成途径,一旦突破其经济成本(与农业种植相近),将全面进入“工业化”生产,这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_______带来的危害。
16.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均是氧化剂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17.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下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 (填编号),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 (填名称)。
(2)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3)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反应而消耗。
(4)臭氧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 。
18.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碳中和目标中植物起到重要的作用,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写出化学方程式 ;植物把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变成 在生物之间流动。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怎么做(提出一条建议): 。
19.兴趣小组的间学欲研究图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将植物置于如图乙所示的同化箱中,在一定的光照、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流动。
(1)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当、两处气体中的浓度相等时,同化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或“=”)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3)通过测定流入和流出气体量的差值确定叶片呼吸作用的强度,则需要对该装置进行______处理。
20.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测定装置,测定仪的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分析仪可以测出植物从叶室内的空气中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利用该装置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越强。
(2)在预先设定的不同温度下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环境中,重复以上步骤,结果如图所示。30℃时,光照2小时,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_毫克。
(3)为进一步精确测定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生长的温度,应增加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A、碳循环和氧循环是CO2和O2的转换过程,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氧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量是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正确;
D、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碳循环和氧循环来完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D
【解析】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植物到动物、动物到微生物、植物到微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理过程①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而①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C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④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正确。
B.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结合分析可知,生理过程①②③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B正确。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错误。
D.⑤是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由于⑤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D正确。
4.B
【解析】一般来说,6﹣18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时到次日6时为黑夜时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
5.D
【解析】A、一天内,6时至18时光照充足,树林的光合作用较强,树林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图②B点表示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当,树林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浓度为零,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AB段肺内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的过程,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b点时果蔬储藏室内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低,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所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选项正确,故选D。
6.B
【解析】A.由于A点后二氧化碳的释放吸收量逐渐增多,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图中D点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正确。
C.CD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下降引起,C错误。
D.EF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减小,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在逐渐减弱,但是其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D错误。
7.D
【解析】A.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从图中看出,甲释放的二氧化碳比乙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多,也就是甲的呼吸作用更旺盛,A错误。
B.光照强度为a时,乙吸收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B错误。
C.由于植物甲的呼吸速率高于植物乙,所以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比植物乙合成的有机物量多, C错误。
D.光照强度为d时,曲线乙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再增多,证明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很小,而曲线甲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更多,由此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D正确。
8.D
【解析】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①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②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A正确。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B正确。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即干重下降,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MO时间段大豆不进行或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大豆幼苗长出叶,光合作用开始进行,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O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D错误。
9.D
【解析】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A错误。
B.图中②表示光合作用,①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B错误。
C.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运动,C错误。
D.图中②表示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D正确。
10.A
【解析】在封闭透明的生态瓶中,水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生态瓶中的小鱼提供呼吸作用必需的氧气,所以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故答案为A.
11.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把绿色植物称为“空气净化器”.故选:D.
12.C
【解析】由图中可知,A处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A.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A不符合题意。
B.含碳燃料的燃烧,能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能能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故C符合题意。
D.微生物氧化分解,能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13.C
【解析】A.图示中A点吸收二氧化碳为负数,即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A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B.光照强度大于D时,表明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正确。
CD.A点没有光照,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B段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B点为零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所以AB 段(不含 B )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D正确。
14. C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增加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叶绿体中。选项C符合题意。
(2)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3)经过48小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总量,因此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15.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在植物体内,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
(2)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未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化学合成途径,一旦突破其经济成本(与农业种植相近),将全面进入“工业化”生产,这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
16.(1)①②④⑤;③⑥(2)bcd(3)氧气、二氧化碳(4)B
【解析】(1)氧气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有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金属锈蚀等,故消耗氧气的有①②④⑤,产生氧气的有③⑥;
(2)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基本不变,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每个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故c正确;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故d正确.
e.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故e错误;
故选bcd
(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含有氧元素的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因此含氧量最高的也是水。
(4)A、呼吸纯氧则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多,会引起体温过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错误;
B、自然界中单质氧则为游离态,化合物中含氧则为化合态,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氧化剂,失去电子的是还原剂,故错误;
D、人体离开氧气就不能生存,错误
17.(1)①⑤⑥;氮气(2)O2、O3(3)氧化(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解析】(1)据图示信息可知: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臭氧变为氧气、水分解生成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氧气和臭氧为单质;
(3)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
(4)氧气和臭氧相同点,都是单质,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
18.(1)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有机物(2)植树造林
【解析】(1)A过程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之后释放氧气,因此属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C6H12O6+6O2 ,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转变成有机物供给植物自身。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等。
19. 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气 = 在黑暗条件下或者遮光处理
【解析】(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水+二氧化碳 葡萄糖+氧气;
(2)当、两处气体中的浓度相等时,同化箱中CO2变化量为零,即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同化箱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
控制特定的光照强度或空气中原有的CO2浓度,使得,可使A处和B处检测到的CO2浓度相同.
(3)通过测定流入和流出气体量的差值确定叶片呼吸作用的强度,还需利用该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其呼吸作用的强度.
20. 呼吸作用 13 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下,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环境中,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
【解析】(1)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先将上述装置置于暗处,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该变化值越大表示呼吸作用越强;
(2)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据图可知,30℃时,光照2小时,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质量为(3.5+3)毫克×2=13毫克;
(3)为进一步精确测定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生长的温度,应增加的实验步骤为: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下,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环境中,测定单位时间内叶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值。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