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禁播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引起了社会对空气质量的热议.以下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 B.SO2 C.可吸入颗粒物 D.NO2
2.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
A.冰箱中使用的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气候变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去年冬天,我们东阳雾霾与尘埃混杂齐飞,路面和天空灰蒙一色,雾霾天气再次成为热门事件之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在加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B.增加绿化面积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提倡秸秆焚烧
4.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C.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D.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B.空气质量高低,仅受自然因素影响
C.空气的组成成份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D.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6.中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污染物的是( )
A.臭氧 B.二氧化硫 C.PM2.5 D.二氧化碳
7.以二氧化碳分子数为1个单位,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如下表。若要研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哪种气体,以下这四种气体的资料中首先应研究的是( )
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氟氯碳化物
1 30 160 17000
A.气体的来源 B.气体的化学式
C.气体分子的大小 D.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
8.下图是1994年和2004年我市一天的各个时刻测到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显示冬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比夏天高
B.曲线显示了1994年一天中8时左右二氧化硫的含量较高
C.二氧化硫的含量在10年间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加强了燃料的脱硫和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
D.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控制污染的方法是禁止使用汽车
9.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18 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 PM2.5 的关注。PM2.5 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对于 PM2.5 的认识合理的是( )
A.PM2.5 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PM2.5 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
C.PM2.5 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 污染
11.近几年,雾霾问题日趋严重。下列做法会加重雾霾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绿色出行
C.使用太阳能发电 D.就地焚烧作物秸秆
12.下列行为不会导致“臭氧层”被破坏的是( )
A.土壤的沙漠化 B.使用氯氟烃制冷剂
C.大量使用发泡剂 D.喷雾剂的使用和释放
13.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 )
A.海水晒盐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15.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16.“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17.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下列措施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 )
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18.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酸雨、温室效应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 D.温室效应、含铅废气
19.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 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20.如图是广州市某年3月12日~3月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甲)及空气评级分类标准(乙)。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21.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22.全国一部分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给人们的交通、健康等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再次给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1)霾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PM2.5(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悬浮物)是形成霾天气的主因之一。分析右图,空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关系是
(2)针对严峻的雾霾天气现状,中央电视台提出“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的倡议。下列倡议你认为值得提倡的是 (可多选)
甲:城市建设要换换思维,多些绿地,少些钢筋水泥。
乙:党政机关作出表率,少开公车,有车族都来响应,大家一起减少尾气排放。
丙:工厂大量生产防尘口罩,减少PM2.5对人类的污染。
23.工业上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路线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1)请按顺序写出路线图里各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室效应 B.酸雨 C.沙尘暴 D.臭氧空洞
24.达州市城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雾霾天气主要是由空气中PM2.5增多引起的.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 (填字母序号).
A.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2)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天然气 ②石油 ③酒精 ④煤
(3)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4)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 (答一条即可).
25.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中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 ,腐蚀建筑、损害林木。目前,杭州己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线路超过100条,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
(2)2018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已陆续在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小微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接收监测数据。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 (选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颗粒物;③氮气;④臭氧;⑤一氧化碳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天空。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选填字母)。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
C.焚烧落叶和垃圾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26.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播放,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雾霾,认识了 PM2.5
(1)知道了一座城市当天平均 PM2.5 浓度,我们就能自行计算出 PM2.5 的分指数。计算公式是:[当天 PM2.5 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限制 75(单位:微克/立方米)]×100 。单独看 PM2.5 的分指数这个污染指标,我们可把每天的空气质量分六个等级:
分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0-50 I 级 优
51-100 II 级 良
101-150 III(1)级 轻微污染
151-200 III(2)级 轻度污染
201-300 IV(1)级和 IV(2)级 中度和中度重污染
大于 300 V 级 重度污染
2015年5月22日PM2.5监测试报数据显示,丽水的PM2.5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则单看PM2.5指标,丽水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
(2)下列关于 PM2.5 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PM2.5
② PM2.5 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3)我国科学家在 CO 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 CO 在低温时与 O2 反应生成 C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27.(1)下图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和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的逐年变化图,从图可以看出,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致关系为:___________。如以此趋势发展下去 ,必定会造成全球___________加剧。
(2)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增加,导致海洋的表面水体碳酸增多,酸性增强,出现“酸化的海洋”,这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请根据上述题目所给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海水酸化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故选A
2.D
【解析】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正确;
B、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正确;
C、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故正确;
D、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气候变暖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
3.B
【解析】A、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会加重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A错误;
B、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B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错误;
D、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D错误。
4.D
【解析】“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际上就是指要做好防治空气污染。
A、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能够减少汽油、柴油的使用,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B、 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能够较少煤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C、 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能够减少硫的氧化物、烟尘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D、 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虽然可以大大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但在现在的科技条件下还不可能做到,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D
【解析】A、清新的空气应是一种没有污染的空气,所以污染指数很小,A错误;
B、 空气质量高低 ,受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的影响,B错误;
C、 空气的组成成份中 ,含量最多的不是氧气而是氮气,C错误;
D、 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说法正确,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二氧化硫和PM2.5都是空气污染物,如果臭氧在近地面层空气中超过一定量,对环境造成危影响,会损害人体健康,那么臭氧会属于污染物,二氧化碳本来就是空气的组成成分,因此不是污染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中,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最少,而氟氯碳化物的分子数最少,因此可知:氟氯碳化物的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小。但是,如果空气中这种气体的分子数很多,也会成为影响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那么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才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D
【解析】A、观察图示可知,曲线显示冬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比夏天高,正确;
B、观察图示可知,曲线显示了1994年一天中大约8点左右二氧化硫的含量较高,正确;
C.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可知,二氧化硫的含量在10年间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加强了燃料的脱硫和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故正确;
D、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但是禁止使用汽车是不合实际的,故错误。
9.D
【解析】①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②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氨氧化物造成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④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氮的氧化物造成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有:①①③④;故选D
10.D
【解析】A 分子直径10-10m,用肉眼看不见,故错误;
B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分子直径10-10m,错误;
C 悬浮在空中,说明浮力等于重力,错误;
D 实施绿化工程,可以减少地面灰尘被吹起,可以有效防止可吸入颗粒物。 故答案为:D
11.D
【解析】A B C、都是能减少雾霾的措施;故A B C 错误;
D、焚烧作物秸秆的时候,会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进入大气中,会增加雾霾的出现;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2.A
【解析】A、土壤沙漠化是土壤的变化,是水土流失导致,与臭氧层没有任何关系;故A正确;
B、C、D、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能与臭氧发生反应而破坏臭氧层;故B C D 错误;故答案为:A。
13.D
【解析】①臭氧层的最大作用就是用来吸收对生物危害较大的紫外线;故①正确;
②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升高,最综结果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故②正确;
③酸雨是指雨水的pH<5.6的降水,而大气中能够改变雨水pH的主要因素就是硫、氮的氧化物;故③正确;④汽车的尾气能够增加空气中的PM2.5等污染物;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4.A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做法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B.燃放鞭炮,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做法不会改变PM2.5检测结果的是A.海水晒盐、
15.A
【解析】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碳与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错误。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错误。
D、生物的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说法错误。
16.C
【解析】“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解决温室效应。
17.A
【解析】A、大量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引起环境污染,A符合题意。
B、用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制得甲烷作燃料,不会引起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将煤脱硫后再综合利用,不会引起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不会引起环境污染,D不符合题意。
18.B
【解析】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中的生物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A错误.
B、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故B正确.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中的乱砍滥伐,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C错误.
D、臭氧层破坏、含铅废气、酸雨中的含铅废气是在生产中有高浓度的含铅废气产生,不是大气污染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
19.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解析】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0.(1)0~500;严重污染(2)良(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解析】该题主要是从甲乙两个图形角度出发,根据图形内容来回答问题即可;
21.(1)绿色植物;有机物和氧气(2)细菌、真菌(3)二氧化碳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的细菌、真菌分解作用。(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22.(1)空气能见度随PM2.5浓度的增大而降低;(2)甲乙
【解析】(1)霾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PM2.5(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悬浮物)是形成霾天气的主因之一.分析右图,空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关系是空气能见度随PM2.5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2)针对严峻的雾霾天气现状,中央电视台提出“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的倡议.其中甲:城市建设要换换思维,多些绿地,少些钢筋水泥;乙:党政机关作出表率,少开公车,有车族都来响应,大家一起减少尾气排放;是值得提倡的.
故答案为(1)空气能见度随PM2.5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2)甲乙.
23. 0、-3、+2、+4、+5 B
【解析】(1)氮气属于单质,化合价为0;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故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硝酸中氢元素+1价,氧元素-2价,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
(2)A、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氮,错误;
B、酸雨是因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一些工业气体的排放,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正确;
C、沙尘暴的成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自然因素,错误;
D、引起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破坏了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错误。
24.D;③;吸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解析】【解答】(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3)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4)日常生活中你认为能减少PM2.5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对工业产生的废气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等.
25.(1)酸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2)②④⑤(3)A;B;D
【解析】(1)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酸雨,腐蚀建筑、损害林木。目前,杭州己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线路超过100条,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爱磁场中受力转动 。
(2)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故选②④⑤; (3)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故A正确; B.积极植树造林,防治扬尘污染,可以减小固体颗粒,故B正确;
C.焚烧落叶和垃圾,会增加固体颗粒物的排放,故C错误;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降低生成酸雨的可能性,故D正确 故选ABD。
26.(1)II 级(2)①②③ PM2.5 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3)C
【解析】(1)由题意2015年5月25日, 丽水的PM2.5浓度为,根据公式计算空气质量级别为 ,则为 II 级 ;
(2)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正确。
③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以要比分子大得多,错误,故①②正确。
(3)化学方程式:2CO+O2=2CO2
A 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是化学反应, 正确;
B 通过反应将有毒的CO转化为无毒的CO2,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正确;
C 因为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错误;
D 反应前C元素化合价+2价,反应后C元素化合价+4价,故改变,正确。
27.正相关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升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矿物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同时破坏森林也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二氧化碳排放越多,气温越高,气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致关系为:正相关。如以此趋势发展下去 ,必定会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加剧。
(2)海水酸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8空气污染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