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14: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共60分)
1.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如图甲),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如图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B.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蒸腾作用能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叶片温度
D.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2.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有机物含量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3.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措施符合该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矿物燃料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合理开发新型能源 D.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4.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5.下列四种植物叶片,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叶片 表面积(毫米2) 体积(毫米3) 表皮厚度(微米)
A 593 121 13
B 301 62 15
C 292 64 14
D 144 63 24
A.A B.B C.C D.D
6.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毁林开荒
B.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化肥
C.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任意排放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直接倒入耕地
7.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 B.将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旧电池深埋于土壤中
8.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在下列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玉米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类土壤的效果都一样
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中观察到细胞分裂时才有的染色体。此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根毛区 C.伸长区 D.分生区
10.取同一阔叶植株且大小相同的四个枝条,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四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如图),同时分别标记为A、B、C、D。A装置置于室内,B装置置于有光照和风的阳台上,C装置置于阴暗潮湿的角落,D装置置于有风但无光照的阳台,放置30分钟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结束后最简内液面最高的是装置(  )
A.装置A B.装置B C.装置C D.装置D
11.为迎接亚运会,柯桥区从前年开始对道路进行 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到茎的髓部
B.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该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裁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等
12.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为主粮外,还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番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番薯是攀缘茎 B.番薯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
C.种植番薯时可适当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
13.丽水特产“处州白莲”,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张开
B.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
14.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殊性,花生适合生活的土壤是(  )
A.B.C.D.以上三者均可
15.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缠绕茎的是(  )
A.松树的茎 B.草莓的茎 C.黄瓜的茎 D.牵牛花的茎
二、填空题(共7题;共40分)
16.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超级杂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1)水稻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2)“超级杂交水稻”的茎不能明显增粗是因为其茎中没有   的结构;
(3)在海边的盐碱地上,一般作物因为缺少水分难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可能是其细胞液的浓度比常见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
17.甘蔗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都可种植。温岭的甘蔗比较有名气,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填写字母)。
(2)当甘蔗根的周围施了过多的肥料后,叶片出现了菱蔫现象,是因为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细胞失水。
18.如图所示为植物对水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主要路径,其中①--⑤表示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1)完成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   区。
(2)完成②生理活动需要通过茎中的    (选填“导管"或“筛管”) 完成。
(3)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填序号) 。
19.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d点前”、“d点"或“d点后”)。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20.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氟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氟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21.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阳台上种植绿色安全的蔬菜,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如图所示。
(1)若发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植物缺   (选填“氮”、“磷”或“钾”)。
(2)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有利于蔬菜的根进行   作用。
(3)若添加的培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会引起细胞   ,蔬菜会发生萎蔫现象。
22.养花种草,可以怡情。小嘉同学在家里尝试培育天竺葵。
(1)天竺葵在生长的过程中,水和肥料是通过茎中木质部的   运输到叶。
(2)小嘉初次培育时,为使天竺葵长得更好,一次性施加了大量氮肥,造成“烧苗”。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是: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使植物   死亡。
(3)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与环境相适应。天竺葵的叶片大,且叶表面粗糙无角质层。据此,在夏季正午时应将天竺葵放于   (选填“阴暗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其生存。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45分)
23.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实验开始时四个装置的总质量相等。
(1)该兴趣小组应选择   两组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
(2)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   ,从而分析得出有关蒸腾作用的正确的实验结论。
(3)该兴趣小组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24.右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若实验成功,将图甲所示装置放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看到的现象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B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25.水土流失是影响全球环境的大问题。为了研究水土流失与地面倾角的关系,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了模拟实验。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粗砂粒。……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
26.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相同时间内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相同时间内)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氮元素、磷元素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数据处理]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1)图中油膜的作用是:   。
(2)在数据处理中,若    (用表格中的符号回答),则假设成立。
(3)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相同时间内水分的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27.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3种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没有染红
(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列举一点):   。
(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   。
四、解答题(共7题;共55分)
28.前一段时间,上海因为新冠疫情全民居家。静安区的蔡志峰老师仅用一根黄瓜创作出的一幅“抗疫”作品《青山绿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图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疫情期间,小科同学与妈妈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黄瓜架,种植了黄瓜秧苗(图2),小科看到妈妈经常给黄瓜苗浇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约有99%用于   。
(2)黄瓜是用卷须缠上架子的(图3),它的茎属于   茎。
(3)居家期间,一盘爽口的糖拌黄瓜(图4)也可以让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亲手做这道菜后发现,如果放糖后太久,就出现了   的现象,吃起来就不爽口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9.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图甲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增强了   能力。
(2)根中吸收的水通过图乙中的    (填写序号)在植物体内运输。
(3)如图丙,植物通过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适量的水分。如表,是部分陆生植物气孔密度(个/毫米2)及其分布情况。下列结论能被表中数据证明正确的有   。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植物名称 下表皮 上表皮 植物名称 下表皮 上表皮
苜蓿 138 169 洋葱 175 1
75
天竺葵 59 19 玉米 68 52
卷心菜 226 141 小麦 14 33
豌豆 216 101 燕麦 23 25
向日葵a 150 85 小麦胚芽 40 50
①陆生双子叶植物下表皮密度一定比上表皮密度小。.
②陆生双子叶植物的气孔密度通常比单子叶植物的气孔密度大。
③陆生单子叶植物下表皮气孔数量可能比上表皮气孔数量少。
④陆生单子叶植物的气孔数量比双子叶植物的气孔数量少。
30.为了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农技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及指导。如图A、B、C表示某植株叶片中三个不同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    (选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图中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3)在农业生产中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阴雨天,这是为了减弱   作用,从而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4)为了探究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植株平均分成3组,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1组 2组 3组
实验处理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31.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填字母)完成的,这个区域的细胞特点有利于吸收和运输水分;
(2)只有当根毛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才能吸水;
(3)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    (选填“导管”或“筛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4)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根冠主要起   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32.网购绿植经济、便捷,为提高绿植的成活率,商家会在运输时进行特殊处理:
①选取长势良好的植株,运输前一周充分浇水、置于充足的阳光下培养:
②根部带土挖取,外层用保水性强且有大量空隙的湿谷皮包裹:
③修剪多余的枝叶,保留4-5 片叶片,捆绑固定:
④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盒上进行打孔处理。
请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对上述“特殊处理”能提高绿植的成活率作出合理解释。
33.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在蔬菜生产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   (选填“光合”、 “呼吸”或“蒸腾”)作用。
(2)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    (选填 “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a、b、c三点中蔬菜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   点。
(4)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选填序号)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①a~b②b~c③c~d④d~e
34.以色列地处于干旱地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却是沙漠里的农业大国,90%以上农 田使用自动滴灌技术 (如图甲) 。即在植物根部铺设水管,在管侧开孔配上微型开关, 让水流通过滴头,将植物所需清水及肥料准确送至植物根部。图乙是植物叶片在停止 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气孔开度 (即气孔开放程度) 与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图丙 是某植物叶的结构示意图。
(1)滴灌直接供水到根部,因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气孔位于图丙中的    (填数字) ;
(3)图乙中恢复供水后,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    (填生理过程) ;
(4)图乙停止供水后,B 点较 A 点光合速率下降,请分析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C2.A3.C4.B5.D6.B7.C8.B9.D10.C11.D12.B13.D14.A15.D
16.【答案】(1)根
(2)形成层
(3)大
17.【答案】(1)B
(2)小于
18.【答案】(1)根毛
(2)导管
(3)④
19.【答案】(1)蒸腾
(2)d点前
(3)多于
20.【答案】(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21.【答案】(1)氮
(2)呼吸
(3)失水
22.【答案】(1)导管
(2)失水
(3)阴暗潮湿
23.【答案】(1)甲丁
(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24.【答案】(1)上升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木质部
25.【答案】(1)铁架台
(2)①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度最大; ②记录粗砂粒全部被冲入水槽所用的时间;(“测出粗砂粒全部被冲入水槽时,水槽中的水量”等其他合理的观测方法均可。)
26.【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2)m1/m2=n1/n2(其他相同的比例变形也给分)
(3)叶片数量
27.【答案】(1)使用红墨水(或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2)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3)用石蜡密封(木质部)切面(合理即可)
28.【答案】(1)蒸腾作用
(2)攀援
(3)萎蔫;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9.【答案】(1)“吸水”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A
(3)保卫;②③
30.【答案】(1)无机盐
(2)叶绿体
(3)蒸腾
(4)适量浇水(或适当提高相对湿度,合理即可)
31.【答案】(1)A
(2)大于
(3)导管
(4)保护
32.【答案】长势良好的植株生命活动旺盛,有利于绿植成活;运输前一周给予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有利于绿植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带土挖取,可保护根尖(根毛区)以减少根部的损伤;外层用湿谷皮包裹,可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带有空隙的谷皮透气性强,内层用透气的报纸包裹、外包装打孔处理,可为植物,尤其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以进行呼吸作用;修剪枝叶,可避免蒸腾作用过强而失水,保留4~5片叶片,可使植物移栽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高成活率。
33.【答案】(1)蒸腾
(2)多于
(3)c
(4)②④
34.【答案】(1)根毛区
(2)④
(3)蒸腾作用
(4)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保卫细胞失水收缩使得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