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光合作用
、选择题
下列食品中不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是( )
A.面粉 B.蔬菜 C.食盐 D.水果
在绿色植物各项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是所有动植物的共同特征
C.光合作用在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D.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 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 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下列关于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①酒精脱色 ②清水漂洗 ③选叶遮光并光照 ④暗处理 ⑤碘酒显影 ⑥观察变化
A.④③①②⑤②⑥ B.③④①②⑤②⑥
C.④③⑤②①②⑥ D.③④①②⑤⑥②
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的部位是( )
A.任何细胞 B.绿色部分 C.茎和叶 D.根、茎、叶
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人类 B.细菌、真菌 C.哺乳动物 D.绿色植物
如图所示,图甲、乙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丙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甲和乙,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丙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
B.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
D.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在探究“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小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水绵常成团漂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B.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绵团上浮
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积存在一起,使水绵团上浮
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体变轻而上浮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
B.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
D.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填空题
绿色植物通过 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
如图甲,植物能将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这表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或重要原料)是 。
、实验题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分析(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一.A瓶装有萌发的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小悦观察到A瓶蜡烛熄灭.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实验中B瓶起 作用.
(2)实验二.为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小悦应先将C、D两装置放在 环境中一昼夜,再将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到[ ]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
(3)实验三.小悦发现[ ]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 散失的,为减少水分散失,移栽植物时可采用 等措施.
、解答题
在两个密闭的钟罩内各放入一只鼠,保证供给鼠足够的食物和饮水,另在A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据图回答问题。如果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哪个钟罩内的鼠会先死亡 为什么
3.6光合作用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面粉、蔬菜、水果都来源于绿色植物,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主要来自海水蒸发和盐矿开采,而不是来源于绿色植物。故答案选:C
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如肉类,奶类和蛋类都是间接来源于植物的食品.
D
【解析】A、植物吸收的水分95%以上主要用于蒸腾作用,A正确;
B、生物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B正确;
C、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于维持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正确;
D、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作为热能散失,D错误.
故选:D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水分以气体的状态通过叶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C
A
【解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原则。
实验步骤:(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颇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现象分析: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选:A
B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含有叶绿体细胞.
D
【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D正确.
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据此解答。
C
【详解】
干燥的种子呼吸作用较弱,而干燥的种子在加入适量的水以后,由于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所以种子开始萌发,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为种子萌发需要,故曲线ab上升,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装置中的导管引入到装置乙中。装置乙中的植物在光下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种子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故曲线cd上升。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C
【解析】(1)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 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 储存在有机物之中。
(2)碘能使淀粉变成蓝色。碘液试验可以用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A、该实验最后的实验结果是要检验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的存在,所以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故要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说法正确。
B、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叶绿素,说法正确。
C、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成淀粉,所以此位置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变蓝的是未遮光部分,说法错误。
D、该实验说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同时也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A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在缠绕成团的植物体之间积存,使一团水绵变轻,漂浮于水面,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水绵营养方式为自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
故选:A
C
【解析】本题易混点是净光合和总光合的区别,总光合等于净光合加呼吸作用的消耗。植物生长最适得是净光合最大。其次的考查点就是坐标图的分析。要就题分析切忌贪多,如寻找呼吸最适温度就看呼吸曲线确定为50℃ ,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0℃。
A、由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 ,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 B不符合题意。
C、甶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的积累,不适合生长,C符合题意。
D、在0~25℃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大速率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窒为:C
、填空题
光合作用;食物来源;
光合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光合
水
【解析】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原材料是水
考查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题
(1)消耗氧气;对照
(2)黑暗;D;二氧化碳
(3)E;叶片;减去部分枝叶
【解析】:(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A瓶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因为该瓶内氧气被种子的呼吸作用利用了;B瓶起对照作用;
(2)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植物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暗处理后,再将C、D两个装置放在光下2小时,分别摘取一叶片,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D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证明绿色植物制造淀粉需要二氧化碳,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F塑料袋内的枝条除去其全部叶片;E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因此蒸腾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应是E塑料袋.该实验说明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1)消耗氧气;对照;
(2)黑暗;D;二氧化碳;
(3)E;叶片;减去部分枝叶.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解答题
B钟罩内的鼠会先死亡。因为A钟罩内的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供给鼠呼吸。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