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港珠澳大桥连接深港、广佛、珠澳三大经济圈,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作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所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
课本27页
1. 说一说,粤港澳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
广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产业升级空间大,经济增长速度快等。
香港: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港口、优质的高端服务业、科技研发中心等。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对葡语系国家的商贸服务中心。
课本27页
2. 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港澳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世界级大湾区;
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助力城市群协调发展,对内地城市群的建设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南连东南亚、南亚,北接长江经济带,西到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空间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区域联系
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有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流动或转换,如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包括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区域发展特征。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形式有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目前,区域联系突出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截至2018年底,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欧洲联盟(EU) 、二十国集团(G20)、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 、欧洲自由贸易协定(EFTA) 、欧洲经济区(EEA) 、东亚经济论坛(EAEC)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CUS FTA) 等。
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本27页
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杭州市北部),北到涿郡(今北京市以南),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读图1-27,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隋朝大运河对加强当时我国南方与北方间交流联系有哪些重要作用
有利于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物资运输,提高运输总量,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加强南方和北方之间的人口流动,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课本29页
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杭州市北部),北到涿郡(今北京市以南),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读图1-27,完成相关任务。
课本29页
1.(2)议一议,隋朝大运河对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利于商品运输,加速了商业发展,使商业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得到提高;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使商品成本下降,奕加速了商品售卖;有利于当时百姓就业,提高了收入。总体上繁荣了当时经济,促进了社会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秘鲁伊基托斯市位于亚马孙河南岸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海拔104米,城区周围都是河流。2018年人口43.76万,为洛雷托省省会。这里原为印第安人的一个渔村,1863年设市,为周边地区橡胶等农产品的主要集运港,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尽管距离亚马孙河河口有3700千米,但小型海轮还是可以溯流抵达。
伊基托斯的发展与橡胶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期,该市抓住发展橡胶产业的契机,迅速跻身为亚马孙地区的商业中心。“橡胶热”之后,该市经历过一段萧条时期。为了推动当地发展,秘鲁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这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1980年辟为自由港,约4000种商品免税进口,经济再度得以繁荣。目前该市建有炼油、木材、造纸、橡胶等工业。
图1—29 伊基托斯位置
课本29、30、31页
(1)归纳伊基托斯市的地理环境特点。
位于低纬度地区、亚马孙雨林区,平原地形,终年高温多雨,河流密布,盛产橡胶,对外交通以水运和航空为主。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秘鲁伊基托斯市位于亚马孙河南岸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海拔104米,城区周围都是河流。2018年人口43.76万,为洛雷托省省会。这里原为印第安人的一个渔村,1863年设市,为周边地区橡胶等农产品的主要集运港,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尽管距离亚马孙河河口有3700千米,但小型海轮还是可以溯流抵达。
伊基托斯的发展与橡胶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期,该市抓住发展橡胶产业的契机,迅速跻身为亚马孙地区的商业中心。“橡胶热”之后,该市经历过一段萧条时期。为了推动当地发展,秘鲁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这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1980年辟为自由港,约4000种商品免税进口,经济再度得以繁荣。目前该市建有炼油、木材、造纸、橡胶等工业。
图1—29 伊基托斯位置
课本29、30、31页
(2)橡胶产业是伊基托斯市崛起的基础,该市依托橡胶产业发展是否明智 说出你的理由。
不明智。橡胶属于初级工业产品,利润较低;伊基托斯市交通不便,不利于橡胶制品运输,运费高;橡胶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秘鲁伊基托斯市位于亚马孙河南岸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平均海拔104米,城区周围都是河流。2018年人口43.76万,为洛雷托省省会。这里原为印第安人的一个渔村,1863年设市,为周边地区橡胶等农产品的主要集运港,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亚马孙河航运和航空。尽管距离亚马孙河河口有3700千米,但小型海轮还是可以溯流抵达。
伊基托斯的发展与橡胶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期,该市抓住发展橡胶产业的契机,迅速跻身为亚马孙地区的商业中心。“橡胶热”之后,该市经历过一段萧条时期。为了推动当地发展,秘鲁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这里实行特殊经济政策,1980年辟为自由港,约4000种商品免税进口,经济再度得以繁荣。目前该市建有炼油、木材、造纸、橡胶等工业。
图1—29 伊基托斯位置
课本29、30、31页
(3)该市为何不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以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彰显特色是否合理 人们称伊基托斯为“与世隔绝的天使之城”,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内涵
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难以跨越,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东部距海远,且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需要建设大量桥梁,道路建设总体投资大,技术难度大。
“与世隔绝”指交通不便,与外部联系较少;“天使之城”指由于地理环境封闭,当地具有风俗特色的民居与异域风情的欧式建筑交相呼应,热带雨林风光特色十足,游客可灵活乘坐工具去观赏这些风光。从而使这座城市成为美不胜举的旅游胜地
读2021年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及沿海港口货运量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它两地相比,甲地区( )A.机场的辐射范围较小
B.港口的层次级别低C.交通的运输能力较弱
D.交通运输方式单一2.交通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重要战略意义是A.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B.有效改善全域的空气质量C.增强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
D.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
1.C 2.D【解析】1.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的机场辐射范围都能覆盖全国并通往世界很多国家,港口的层次级别处在同一水平,交通运输方式都比较多样,ABD错误;甲与其它地区相比,甲地区三项数据均最低,因此其交通的运输能力较弱,故选C。2.环境容量主要与区域内的资源、经济技术、人口消费水平等相关,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确定性,A错误;交通建设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但不符合协同发展战略意义,B错误;交通建设造成协同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C错误;协同发展强调区域分工和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从而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D正确。故选D
课堂练习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包括四大板块、三大战略、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城市群建设和陆海统筹发展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能够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推动陆海内外联动,加强东西双向互济,提升区域的互联互通和整体开放水平。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推动中部崛起,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功能。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
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二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处理好上中下游的发展关系,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三是“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不同区域对接“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统筹布局安排,促进重点区域内外开放并良性互动,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课本31页
课本32页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工作重点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培育特色经济,加强环境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按照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的要求,形成一批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统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将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活动向深远海延伸,提升海洋开发能力;整治海岸带的水体、大气和固废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二、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西部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西部合作不断增多,西部实际引进资金逐年上升。国家加大对西部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东部企业与西部企业合作中,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通过合作,西部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课本33页
1.我国在“七五”期间,依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在“十一五”期间,又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从三大经济地带到四大板块经济区域的调整,其主要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为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及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
课本33页
(2)比较我国四大板块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课本33、34页
2.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有长江、淮河流经,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历史源远流长,经济文化繁荣,教育科技发达,2016年南京市和省内12个地级市皆进入了全国百强城市行列。但总体来看,苏南发展水平较高,苏中发展水平居中,苏北发展水平较低。江苏省明确提出,加强苏南对苏中和苏北的带动,尤其是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发展投入。这些年来,江苏省修建了多条铁路和公路,尤其是徐(州)宿(迁)淮(安)盐(城)高铁、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高铁的修建,大幅度增强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发展联系,显著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社会的相对均衡发展。
图1—30 江苏省区域综合经济分布(2016年)
(1)分析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苏南:属于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地带,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教育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苏中和苏北: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承接苏南的产业转移。
课本33、34页
2.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有长江、淮河流经,京杭大运河纵贯其境。历史源远流长,经济文化繁荣,教育科技发达,2016年南京市和省内12个地级市皆进入了全国百强城市行列。但总体来看,苏南发展水平较高,苏中发展水平居中,苏北发展水平较低。江苏省明确提出,加强苏南对苏中和苏北的带动,尤其是加大对苏北地区的发展投入。这些年来,江苏省修建了多条铁路和公路,尤其是徐(州)宿(迁)淮(安)盐(城)高铁、连(云港)淮(安)扬(州)镇(江)高铁的修建,大幅度增强了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发展联系,显著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社会的相对均衡发展。
图1—30 江苏省区域综合经济分布(2016年)
(2)徐宿淮盐高铁和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对促进江苏省内区域均衡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完善江苏铁路网,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使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加强物资与人员的流通效率。
课本34页
3.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国土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俄罗斯东西部的发展差异明显。西部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高,拥有全国近4/5的人口和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高科技发达,工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5。东部地广人稀,城市较少,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森林、水能等资源极为丰富。
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异,2007年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联邦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构想》,通过交通运输的联网,发展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国土北部、东部和南部开发能源项目,改变传统能源基地的单一结构,规范劳务移民,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的平衡与多样化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培育地区增长极等,实现东西两大地带的协同发展。
图1—31 俄罗斯工业空间分布
课本34页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俄罗斯东部与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地形:俄罗斯西部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东部地区有平原、山地和高原。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温暖湿润。
(2)从人口数量、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比分析俄罗斯东部与西部的特点。俄罗斯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城市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资源稀缺;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少,城市稀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资源丰富。
(3)俄罗斯缩小区域差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通过交通运输的联网,可以发展东部以电力产业为代表的能源项目,规范劳务移民,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培育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
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C.江苏省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明显
D.两省属于同一流域范围,便于协作2.苏陕协作间的要素流动(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本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课堂练习
1.B 2.A【分析】1.图中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淮河经过江苏北部,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图中两省均地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A错;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大,受自然条件影响,社会、经济等也存在较大差异,B正确;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不明显,C错;秦岭以北的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江苏地跨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省不属于同一流域范围,D错。故本题选B。2.陕西的植物资源十分的资源丰富,多样性也很突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农产品丰富多样,所以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A正确;与江苏相比,陕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技术和资本的优势,所以技术和资本不是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B错;与陕西相比,江苏经济发达,苏陕协作间江苏是多种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输入省,CD错。故本题选A。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C.环境承载力 D.资金和科技、人才4.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D.利用区位优势,迁入轻型工业
3.D 4.B【分析】3.与河北相比,京、津两地的优势主要是资金和技术、人才的优势;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发展重型工业,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错误;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B正确;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京津地区应该是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D错误。故选B。
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比,雄安新区( )①基础设施完善②信息咨询通达③土地价格较低④发展潜力较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根据材料判断,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A.大型企业及配套部门 B.服务北京市民的大型商场C.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D.服务全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5.D 6.A【分析】5.从图中可看出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地价较低,发展潜力较大,③④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信息咨询通达比不上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①②错。D项正确。故选D。6.由题中材料可知,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属于首都功能,C错误。服务北京市民的大型商场迁出会影响居民生活,B错误。服务全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北京的特有职能,雄安新区不可能承接此功能,D错误。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
湾区指的是由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近岸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由于海岸线曲折,所以容易出现更多的港口和城市,从而汇集科技、金融、制造、贸易、交通、信息等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渤海海湾是我国经济最富活力的三大湾区,其中渤海海湾区的鲁、冀、辽以重工业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湾区经济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先后顺序是( )A.工业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B.工业经济、港口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C.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D.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8.目前,环渤海湾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主要原因是( )①行政单元较多 ②渤海湾面积大,形成交通阻隔 ③内部产业竞争明显 ④腹地面积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D 8.A【分析】7.经济发展最终阶段是发展成为创新阶段,B、C错误。港口发展首先依靠地理优势发展港口经济,随后发展成为工业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工业转移,发展成为服务型经济,最终成为创新工业区,A错误。故湾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过程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D正确。故选D。8.环渤海湾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及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主要原因是:行政单元多,行政上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管理协调难统一,①正确。②渤海湾面积大,形成交通阻隔,不方便相互联系,②正确。内部产业竞争明显,城市分工不明确,一体化程度低,③正确。环渤海湾地区的腹地面积广,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故选A
当今世界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而数字经济的核心便是数据的存取,数据存取对电的消耗较大,数据中心需要不断的降温来达到“恒温的环境。”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内蒙和黑龙江,以及南方的贵州与云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的数据存取中心最重要的优点是( )A.海拔更高,气温更低 B.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C.纬度更高,低温期更长 D.地形更平坦,更有利于厂房建设10.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云贵高原的数据中心优势是( )①基础设施配套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②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③位于内陆,几乎不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④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⑤土地租金低,且有政府的政策支持。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9.C 10.D【解析】9.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的数据存取中心纬度更高,低温期更长,C正确;南方的贵州与云南海拔更高,A错误;北方的内蒙和黑龙江,以及南方的贵州与云南,数据存取中心分布地区人烟都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是共同点,B错误;北方的内蒙和黑龙江地形更平坦,更有利于厂房建设,相对于气温条件,不是最重要的,D错误。故选C。10.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云贵高原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配套较差,不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①错误;云贵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②正确;位于内陆,几乎不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③正确;远离东部地区用户且并无人才优势,④错误;土地租金低,且有政府的政策支持,⑤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