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7 15:40:2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2.(2022八下·南浔期末)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有机物含量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3.(2022八下·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4.(2022八下·温岭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为 了证明土壤中含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5.(2022八下·诸暨期末)为了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敏取了一块长、宽、高均为5厘米的土壤,另取相网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往烧杯内缓慢倒水,当快要浸没土壤和铁块时改用滴管注水,直到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记录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V2 (V1是往土壤中所加水体积、V2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是(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6.(2022八下·新昌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是(  )
A.在土壤中加水 B.蒸发土壤浸出液
C.放在试管中加热 D.在石棉网上煅烧
7.(2022八下·滨江期末)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8.(2022八下·金东期末)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殊性,花生适合生活的土壤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9.(2022八下·东阳期末)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带回月球“土壤”样品。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有机物 D.矿物质
10.(2022八下·吴兴期末)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 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 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11.(2022八下·临海月考)下列关于土壤成分的实验中,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 B.
C. D.
12.(2022八下·嘉兴期末)“秸秆还田”是指在农田里将打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提高植物的产量。下列关于“秸秆还田”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C.可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
13.干燥的土壤完全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其原因是(  )
A.水分蒸发了 B.有机物燃烧掉了
C.土壤中留出了较多的空隙 D.以上均正确
14.下列实验中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
A.取一块块状土壤投人水中,土壤周围冒出气泡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土壤,试管壁上出现水珠
C.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会冒烟
D.土壤加热后质量会减少
15.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破裂,最终形成土壤
二、填空题
16.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   ,其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   ,土壤黏性   ,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   。
17.土壤主要是由   、   、   和   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   ,于是土壤中的   和   也就较少。
18.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   ,细的叫做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
19.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   。
20.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孔腺组成部分:A   ,C    。
(2)四种组成部分中,   (填字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该模型是哪种土壤类型?   。
21.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22.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   、   和   等。
23.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   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   、   、   、   等。
24.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取长、宽、高分别是10 cm、10 cm、5 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注水,为使两者完全浸没,需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的体积不同?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5%~35%。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25.(2022八下·定海期末)某同学对“红土壤”和“黑土壤”觉得好奇,“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是否还有不同?他作了很多假设,并用实验一一验证。如下图是他做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体积相同,加水至刚好浸没)。
(1)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    。
(2)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    来验证。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下·柯桥期末)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   ;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   。
27.(2021八下·杭州期末)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分别证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28.(2021八下·下城期末)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29.(2020八下·江干期末)小金同学想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并想测定其含量,査阅文献后得知,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记录质量为M1;
⑵把他们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灼烧,如图所示;
⑶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⑷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⑸待土壤冷却后测得质量为M2。小金认为有机物的质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则认为,该方案考虑不周,需要对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修改,请写出修改的内容   
30.(2020八下·下城开学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有什么的实验过程中,取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一块和土壤两块,做如下实验:
(1)取其中一块土壤,称其质量为m1克,加热后(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
),测得质量为m2克,求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   (写出计算公式)。
(2)取铁块和另一块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
①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
②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四、解答题
31.(2020八下·吴兴期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五、综合说理题
32.(2019八下·天台期末)某高山缺乏平地、土壤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立体气雾栽培技术种植高山蔬菜,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①将蔬菜幼苗插入有孔的泡沫板(该种植孔的向内方向是朝下呈45°),再把泡沫板围成立柱(如图);
②在立柱中间设置多个营养液喷雾装置,保证立面上植物的根都能喷到营养液;
③1.5㎡的面积可以种390棵蔬菜,约为农田种植的三倍,立柱高3m,间距也为3m。
查阅资料如下:
①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受到泥土的阻力作用,根的生长较慢。
②普通种植蔬菜生长周期为2个月左右,立柱气雾种植仅需25天左右。
③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
④高山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
结合上述信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立体气雾栽培技术能加快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的原因做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是指空气、水分、有机物、矿物质。
【解答】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正确。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正确;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C正确;
D: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D错误;
故选:D。
2.【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水分、空气、无机盐, 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带有冰块的表面皿下部会出现水分,可以验证土壤中具有水分。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1.无机物-如小颗粒状岩石、黏土;2.有机物-如植物动物的尸体腐烂、又称腐殖质;3.空气;4.水。
【解答】A、向盛有土壤块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气泡,原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土壤块加热,试管口内壁上出现水珠,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出现火星,有焦臭味,证明土壤中是存在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与水混合,然后将悬浊液过滤,再将滤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最后得到白色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等于空气体积除以土壤的总体积。
【解答】 V1是往土壤中所加水体积、V2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它们的差值就是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土壤长、宽、高均为5厘米的,则总体积为125立方厘米。所以 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是。
故选A。
6.【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是指空气、水分、有机物、矿物质。
【解答】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土壤,试管壁上出现水珠,该实验能够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主要是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一.促进岩石风化成土;二.把土壤固定,不被风刮走,水冲走;三.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变的肥沃。
【解答】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力。所以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积累有机质。
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花生对于地质土壤的相求相对较高,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 花生适合种植在肥沃的沙质土壤。 栽培花生要求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层深沉,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杰出,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pH值呈中性。以肥美的砂质土壤为宜。
【解答】A为砂土类土壤,B为黏土类土壤,C为壤土类土壤。花生适合种植在土层深厚的砂壤土。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岩石碎屑、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放土壤的烧杯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加入水的体积,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A.图示为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探究土壤里还有什么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还有无机盐。B符合题意。
C.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有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解答】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A正确。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B正确。
C: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D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成分,土壤主要是含有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物,在燃烧后,水分会蒸发、有机物会被燃烧掉。
【解答】土壤主要是含有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物,在燃烧后,水分会蒸发、有机物会被燃烧掉。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干燥”,说明影响质量改变的不是水分,那么质量变轻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机物燃烧掉。故此B选项正确
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除了土壤生物、空气外,土壤中还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A选项中土壤中加入水,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不符合题意;B酒精灯加热,试管壁有水珠出现,则说明是土壤中含有水分,符合题意;C选项有烟生成,是有固体小颗粒,不是水分,不符合题意;D选项质量减少可能是有机物减少。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 土壤形成过程:裸露的岩石不断被风化,在进一步的风化中,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接着慢慢出现地衣苔藓植物,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最后出现森林草原。因此岩石变成土壤,需要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作用等,故A错误。
故选A
16.【答案】壤土类土壤;合理;适度;强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可分为壤土、砂质土和黏质土这三类,壤土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含沙量一般,保水和透气性能一般。砂质土的含沙量较多,土壤颗粒大,透气性和排水性能很强。黏质土的土壤颗粒细小,土壤粘重,保水性能良好,排水性和透气性能差。
【解答】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其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17.【答案】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较少;水;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根据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解答。
【解答】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于是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较少。
18.【答案】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砂粒;黏粒;粉砂粒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解答】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19.【答案】(1)无机盐
(2)测量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或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1)无机盐;(2) 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20.【答案】(1)矿物质颗粒;水
(2)B
(3)壤土类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土壤物质组成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理解能力。第一,从图上可看出土壤由四部分组成。矿物质是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颗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比重较大。空气与水分贮存于土壤的孔隙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两者比例常随外界气候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理想土壤中两者比例应是比较均匀的。有机质在土壤中含量不高,但它是土壤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第二,土壤中的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机残体细菌分解腐烂形成腐殖质,与矿物质结合在一起经微生物分解可释放大量氮素养分。增加土壤肥力。第三、四种组成部分与土壤肥力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解答】(1)图中显示,图中A、B共同构成土壤中的固体物质,土壤中固体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和有机质,在理想土壤中矿物质的体积比例最高,由此判断,图中字母A表示矿物质颗粒,B表示有机质,C表示水分。
(2)四种组成部分中,B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根据该模型结构,该模型是壤土类土壤?
21.【答案】干燥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①有机物燃烧;②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
22.【答案】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有情况进行回答。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等,总体上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占95%左右。
【解答】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
23.【答案】风化;温度;雨水;化学物质;各种生物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地球外层的地壳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
2.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
3.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温度的剧烈变化:炎热的太阳曝晒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可能导致岩石爆裂。
(2).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若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_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一些盐类物质的结晶和潮解也能起到相似作用。
(3)一些化学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如石灰岩会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一些石灰岩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这样形成的。
(4)各种生物也能促进岩石的风化,如植物的根生长在岩缝中,可以促使岩石开裂;地衣和蕨类覆盖在岩石表面,它们分泌的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
【解答】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温度、雨水、化学物质、各种生物等。
24.【答案】(1)650 mL;750 mL
(2)土壤有空隙
(3)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其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加的满量筒的数目和甲乙的水量即可求出。
(2)土壤中存在空隙。
(3)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50毫升=650毫升;
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1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中存在空隙,加入的水会进入其中,所以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要大于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
(3)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5.【答案】(1)红土、黑土中空气含量不同
(2)水的体积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1)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故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红土、黑土中空气含量不同。
(2)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水的体积来验证。
26.【答案】(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答案】(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
(3)大于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实验虽然不能避免误差,但能减小误差。
(2)如果甲比乙的水的体积大,那么说明甲中空气的体积比乙中空气的体积大,得出结论: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解答】(1)土块中有空隙,因此当水面达到相同高度时,甲土块内水的体积等于土块的实际体积加其中空气的体积,而铁块的体积和土块的实际体积相同,所以V1和V3之差就是甲土块中空气的体积,最后用空气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比较,可知疏松的土地和踩踏过的土地哪个空气含量高,因此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即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地和铁块”如此操作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若发现V1>V,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故答案为:(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3)大于
28.【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9.【答案】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解答】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30.【答案】(1)(m1-m2)/500ρ× 100%
(2)650毫升;750毫升;20%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方法相关知识。
【解答】(1)土壤未经过处理的质量大于加热后的土壤的质量,两者相减后为水的质量,之后换算出水的体积,再将水的体积除以土块的体积即可获得水的体积分数,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m1-m2)/500ρ× 100%。
(2)甲、乙两个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而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放土壤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
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
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
所以,空气的体积:
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1)(m1-m2)/500ρ× 100%(2)650毫升;750毫升;20%
31.【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32.【答案】⑴根部悬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根部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
⑵根部悬空也减少了土壤阻力,加快根部的生长
⑶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营养全面
⑷立体种植增大种植面积,合理密植,有利于增产
⑸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多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由装置可知,该装置是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的,且根是悬空的,所以根能够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这样根的呼吸作用更强,根的生长也会更快;无土栽培是直接通过营养液来补充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有效的补充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高山地区光照强度大,这样白天的光合作用比其他地区要强,产生的有机物也相对较多,且晚上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损耗,这样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则蔬菜的产量也就高;
故答案为: ⑴根部悬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根部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
⑵根部悬空也减少了土壤阻力,加快根部的生长
⑶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营养全面
⑷立体种植增大种植面积,合理密植,有利于增产
⑸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多。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4.1土壤的成分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是指空气、水分、有机物、矿物质。
【解答】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正确。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A正确;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C正确;
D: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D错误;
故选:D。
2.(2022八下·南浔期末)小科很喜欢做研究,对于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空气体积分数 B.有机物含量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选A。
3.(2022八下·温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水分、空气、无机盐, 根据题中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带有冰块的表面皿下部会出现水分,可以验证土壤中具有水分。
故选B。
4.(2022八下·温岭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为 了证明土壤中含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四种:1.无机物-如小颗粒状岩石、黏土;2.有机物-如植物动物的尸体腐烂、又称腐殖质;3.空气;4.水。
【解答】A、向盛有土壤块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产生气泡,原因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从水中溢出形成气泡,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A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土壤块加热,试管口内壁上出现水珠,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B不符合题意;
C、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出现火星,有焦臭味,证明土壤中是存在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将土壤与水混合,然后将悬浊液过滤,再将滤液放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最后得到白色固体,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2八下·诸暨期末)为了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敏取了一块长、宽、高均为5厘米的土壤,另取相网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往烧杯内缓慢倒水,当快要浸没土壤和铁块时改用滴管注水,直到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记录所加水的体积分别是V1、V2 (V1是往土壤中所加水体积、V2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是(  )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等于空气体积除以土壤的总体积。
【解答】 V1是往土壤中所加水体积、V2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它们的差值就是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土壤长、宽、高均为5厘米的,则总体积为125立方厘米。所以 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是。
故选A。
6.(2022八下·新昌期末)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是(  )
A.在土壤中加水 B.蒸发土壤浸出液
C.放在试管中加热 D.在石棉网上煅烧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主要是指空气、水分、有机物、矿物质。
【解答】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土壤,试管壁上出现水珠,该实验能够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C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八下·滨江期末)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生物主要是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一.促进岩石风化成土;二.把土壤固定,不被风刮走,水冲走;三.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变的肥沃。
【解答】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力。所以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积累有机质。
故选B。
8.(2022八下·金东期末)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殊性,花生适合生活的土壤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花生对于地质土壤的相求相对较高,宜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且排水能力强的沙壤土地。 花生适合种植在肥沃的沙质土壤。 栽培花生要求土地平整,排灌方便,土层深沉,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杰出,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pH值呈中性。以肥美的砂质土壤为宜。
【解答】A为砂土类土壤,B为黏土类土壤,C为壤土类土壤。花生适合种植在土层深厚的砂壤土。
故选A。
9.(2022八下·东阳期末)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带回月球“土壤”样品。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气 B.水 C.有机物 D.矿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岩石碎屑、粉末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故选D。
10.(2022八下·吴兴期末)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 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 中加入水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放土壤的烧杯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加入水的体积,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故选B。
11.(2022八下·临海月考)下列关于土壤成分的实验中,可以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A.图示为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探究土壤里还有什么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还有无机盐。B符合题意。
C.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有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2八下·嘉兴期末)“秸秆还田”是指在农田里将打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提高植物的产量。下列关于“秸秆还田”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
C.可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解答】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A正确。
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B正确。
C: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D正确。
故选C。
13.干燥的土壤完全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其原因是(  )
A.水分蒸发了 B.有机物燃烧掉了
C.土壤中留出了较多的空隙 D.以上均正确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土壤的成分,土壤主要是含有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物,在燃烧后,水分会蒸发、有机物会被燃烧掉。
【解答】土壤主要是含有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物,在燃烧后,水分会蒸发、有机物会被燃烧掉。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干燥”,说明影响质量改变的不是水分,那么质量变轻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机物燃烧掉。故此B选项正确
故选B
14.下列实验中能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
A.取一块块状土壤投人水中,土壤周围冒出气泡
B.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土壤,试管壁上出现水珠
C.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会冒烟
D.土壤加热后质量会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除了土壤生物、空气外,土壤中还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A选项中土壤中加入水,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不符合题意;B酒精灯加热,试管壁有水珠出现,则说明是土壤中含有水分,符合题意;C选项有烟生成,是有固体小颗粒,不是水分,不符合题意;D选项质量减少可能是有机物减少。
故选B
15.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破裂,最终形成土壤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
【解答】 土壤形成过程:裸露的岩石不断被风化,在进一步的风化中,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接着慢慢出现地衣苔藓植物,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最后出现森林草原。因此岩石变成土壤,需要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作用等,故A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   ,其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   ,土壤黏性   ,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   。
【答案】壤土类土壤;合理;适度;强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可分为壤土、砂质土和黏质土这三类,壤土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含沙量一般,保水和透气性能一般。砂质土的含沙量较多,土壤颗粒大,透气性和排水性能很强。黏质土的土壤颗粒细小,土壤粘重,保水性能良好,排水性和透气性能差。
【解答】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适宜大部分植物生长的是壤土类土壤,其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17.土壤主要是由   、   、   和   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   ,于是土壤中的   和   也就较少。
【答案】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较少;水;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根据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解答。
【解答】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少,于是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较少。
18.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   ,细的叫做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
【答案】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砂粒;黏粒;粉砂粒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解答】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粉砂粒。
19.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     。
(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   。
【答案】(1)无机盐
(2)测量土壤中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或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1)无机盐;(2) 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
20.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孔腺组成部分:A   ,C    。
(2)四种组成部分中,   (填字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该模型是哪种土壤类型?   。
【答案】(1)矿物质颗粒;水
(2)B
(3)壤土类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土壤物质组成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理解能力。第一,从图上可看出土壤由四部分组成。矿物质是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颗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比重较大。空气与水分贮存于土壤的孔隙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两者比例常随外界气候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理想土壤中两者比例应是比较均匀的。有机质在土壤中含量不高,但它是土壤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第二,土壤中的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机残体细菌分解腐烂形成腐殖质,与矿物质结合在一起经微生物分解可释放大量氮素养分。增加土壤肥力。第三、四种组成部分与土壤肥力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性状良好的土壤,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解答】(1)图中显示,图中A、B共同构成土壤中的固体物质,土壤中固体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和有机质,在理想土壤中矿物质的体积比例最高,由此判断,图中字母A表示矿物质颗粒,B表示有机质,C表示水分。
(2)四种组成部分中,B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根据该模型结构,该模型是壤土类土壤?
21.如图所示,在研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的实验中,用天平称取刚挖出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   做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答案】干燥土壤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湿的土壤加热时质量减小的原因有:①有机物燃烧;②水分蒸发。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必须排除水分的干扰。
【解答】在“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土壤应充分干燥,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上述实验中不能得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原因可能是没有用干燥土壤做实验。
22.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   、   和   等。
【答案】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结合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有情况进行回答。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有机物等,总体上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占95%左右。
【解答】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
23.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   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   、   、   、   等。
【答案】风化;温度;雨水;化学物质;各种生物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地球外层的地壳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
2.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
3.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温度的剧烈变化:炎热的太阳曝晒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可能导致岩石爆裂。
(2).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若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_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一些盐类物质的结晶和潮解也能起到相似作用。
(3)一些化学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如石灰岩会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一些石灰岩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这样形成的。
(4)各种生物也能促进岩石的风化,如植物的根生长在岩缝中,可以促使岩石开裂;地衣和蕨类覆盖在岩石表面,它们分泌的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
【解答】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温度、雨水、化学物质、各种生物等。
24.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取长、宽、高分别是10 cm、10 cm、5 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注水,为使两者完全浸没,需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的体积不同?
(3)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为15%~35%。土壤中的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答案】(1)650 mL;750 mL
(2)土壤有空隙
(3)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其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加的满量筒的数目和甲乙的水量即可求出。
(2)土壤中存在空隙。
(3)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1)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50毫升=650毫升;
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3×200毫升+1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中存在空隙,加入的水会进入其中,所以往装土壤的烧杯的加水量要大于往装铁块的烧杯的加水量。
(3)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5.(2022八下·定海期末)某同学对“红土壤”和“黑土壤”觉得好奇,“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是否还有不同?他作了很多假设,并用实验一一验证。如下图是他做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体积相同,加水至刚好浸没)。
(1)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    。
(2)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    来验证。
【答案】(1)红土、黑土中空气含量不同
(2)水的体积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1)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故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红土、黑土中空气含量不同。
(2)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水的体积来验证。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下·柯桥期末)某研究小组在常温下设计如图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的加热操作的作用是   ;
(3)预测两天后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
(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
(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1)由甲乙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现象,来验证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强热处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杀死了,与乙组形成对照;
(3)甲组中没有微生物的存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乙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组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故答案为:(1)泥土中有无微生物;(2)杀死微生物,作对照;(3)甲瓶中无明显现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2021八下·杭州期末)有人提出:“行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因板结而缺少空气,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小乐设计如下方案以初步验证这个观点。
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疏松的土地和一块干燥、被多次踩过的土地,各取等质量的土块,分别证作甲土块和乙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
步骤2:将甲、乙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3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如图所示:记录用水体积分别为V1、V2和V3。请回答:
(1)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
(2)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块和铁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   。
(3)若发现V1   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答案】(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
(3)大于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实验虽然不能避免误差,但能减小误差。
(2)如果甲比乙的水的体积大,那么说明甲中空气的体积比乙中空气的体积大,得出结论: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解答】(1)土块中有空隙,因此当水面达到相同高度时,甲土块内水的体积等于土块的实际体积加其中空气的体积,而铁块的体积和土块的实际体积相同,所以V1和V3之差就是甲土块中空气的体积,最后用空气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比较,可知疏松的土地和踩踏过的土地哪个空气含量高,因此在步骤1中有一处错误,即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
。(1)在步骤2中,“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刚好浸没甲、乙土地和铁块”如此操作的目的是: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若发现V1>V,说明疏松的土地比踩踏过的土地空气含量高。
故答案为:(1)各取等质量的土块修改为各取等体积的土块(2)减小误差,使结果更加精确(3)大于
28.(2021八下·下城期末)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9.(2020八下·江干期末)小金同学想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并想测定其含量,査阅文献后得知,有机物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天平称取少量新鲜土壤,记录质量为M1;
⑵把他们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灼烧,如图所示;
⑶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⑷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   现象;
⑸待土壤冷却后测得质量为M2。小金认为有机物的质量就是M1-M2同桌小明则认为,该方案考虑不周,需要对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修改,请写出修改的内容   
【答案】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
【解答】土壤中含有水分,所以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出来,当遇到干冷的烧杯时发生液化,所以会观察到小烧杯上有水珠的现象。
土壤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在加热燃烧的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土壤上,观察发现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
因为新鲜土壤中含有水分,在加热过程中也会使得土壤的质量减少,所以需要将新鲜的土壤改成干燥的土壤,以排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小烧杯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新鲜土壤换成干燥土壤
30.(2020八下·下城开学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有什么的实验过程中,取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一块和土壤两块,做如下实验:
(1)取其中一块土壤,称其质量为m1克,加热后(在加热过程中假定有机物没有分解
),测得质量为m2克,求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   (写出计算公式)。
(2)取铁块和另一块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
①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
②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答案】(1)(m1-m2)/500ρ× 100%
(2)650毫升;750毫升;20%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方法相关知识。
【解答】(1)土壤未经过处理的质量大于加热后的土壤的质量,两者相减后为水的质量,之后换算出水的体积,再将水的体积除以土块的体积即可获得水的体积分数,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m1-m2)/500ρ× 100%。
(2)甲、乙两个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而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放土壤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
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
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
所以,空气的体积:
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1)(m1-m2)/500ρ× 100%(2)650毫升;750毫升;20%
四、解答题
31.(2020八下·吴兴期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五、综合说理题
32.(2019八下·天台期末)某高山缺乏平地、土壤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立体气雾栽培技术种植高山蔬菜,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①将蔬菜幼苗插入有孔的泡沫板(该种植孔的向内方向是朝下呈45°),再把泡沫板围成立柱(如图);
②在立柱中间设置多个营养液喷雾装置,保证立面上植物的根都能喷到营养液;
③1.5㎡的面积可以种390棵蔬菜,约为农田种植的三倍,立柱高3m,间距也为3m。
查阅资料如下:
①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受到泥土的阻力作用,根的生长较慢。
②普通种植蔬菜生长周期为2个月左右,立柱气雾种植仅需25天左右。
③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
④高山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
结合上述信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立体气雾栽培技术能加快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的原因做出解释。
【答案】⑴根部悬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根部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
⑵根部悬空也减少了土壤阻力,加快根部的生长
⑶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营养全面
⑷立体种植增大种植面积,合理密植,有利于增产
⑸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多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解答】由装置可知,该装置是无土栽培的方式种植的,且根是悬空的,所以根能够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这样根的呼吸作用更强,根的生长也会更快;无土栽培是直接通过营养液来补充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这样可以更加方便、有效的补充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高山地区光照强度大,这样白天的光合作用比其他地区要强,产生的有机物也相对较多,且晚上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损耗,这样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则蔬菜的产量也就高;
故答案为: ⑴根部悬空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根部进行充分的呼吸作用
⑵根部悬空也减少了土壤阻力,加快根部的生长
⑶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营养全面
⑷立体种植增大种植面积,合理密植,有利于增产
⑸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积累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