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13 12:2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西樵中学 林篪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的时间、代表、表现。
(2)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的表现、特征。
(3)近代危机出现的原因、结果。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明清经济发展
1.时期:
从_______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2.史称:
“_________”。
明中期
康乾盛世
3.表现:
(1)农业得到较大发展。
(2)手工业、商业兴盛:
①纺织品、_____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
②世界市场上_________流入中国。
③安徽、_____等地的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④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⑤19世纪初,中国有___个超过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
瓷器
一半白银
山西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以上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其中哪个阶段最典型?
明清时期
康乾盛世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
康熙      
雍正
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清《盛世滋生图》(局部)
明代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农作物。
明朝人的服饰
明·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明朝玉壶春瓶
明景德镇瓷笔盒
明朝青花盘
乾隆南巡图(局部)
“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
2.社会安定。
3.统治者的个人才能。
4.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1.表现:
(1)社会方面:明中叶以后,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
_________开始发生变化。
(2)思想观念:明末,_____地位上升到第二,变成“商贾大于
农工”,引起人们观念上的变化。
2.特征:
出现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_________演进的趋向。
农耕社会
商人
近代文明
主要表现
1.社会方面:
2.观念方面:
3.思想方面:
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变化。
“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提高。
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近代化是指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1.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农民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2.这时期商人的地位如何?
晋 商 老 照 片
三 、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1.原因:
(1)内因:
①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坚持“_________”政策。
②打击工商业,鄙薄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
芽。
③热衷于___________,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2)外因: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对中国推行罪恶的
_________。
重农主义
科学技术
大兴文字狱
鸦片贸易
2.结果:
清帝国无力抵抗_________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
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要旨提醒】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阶段,
中华帝国进入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繁荣时期,并迅速走向衰落。
殖民主义
【鸦片】 又称阿芙蓉或罂粟,俗称大烟,是从罂粟的汁液中提炼出来的。
英国对华输入鸦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扭转中英贸易中的逆差。
鸦片仓库
吸食鸦片的工具
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②百业萧条、市场凋敝,财政困难;③官僚吸食鸦片,政治更加腐败;军队吸食鸦片,战斗力明显下降。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探究思考】(1)材料中的“帝国”指的是哪一帝国?“时势”指的是什么形势?
【参考答案】清王朝。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被打垮”的主观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对外紧闭国门,对内坚持“重农主义”政策;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3)在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中国在走向大国的征途中,应从“帝国……被打垮”的事实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制定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重视科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大反腐倡廉,加强民主法制。(言之有理即可)
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化因素萌发
近代危机
西方列强挤压
阻碍
明清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在迈向近代文明的过程中,封建统治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英国等西方国家以鸦片作为敲门砖,终于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殖民列强的挤压下,中国人民开始了举步维艰的近代化道路。
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
材料二 清初戴梓发明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
(1) “重农主义”(或“重农抑商”)。
(2)清朝鄙薄科学技术。
(3)这些做法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材料二表明影响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简述你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从领先转为落后。欧洲科技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代科技。(意思相近即可)
(2)工业的发展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实验手段和工具;技术需要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闭关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4)提示: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
1.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剧中主人公乔致庸
是一名典型的晋商,晋商兴盛于( )
A.秦汉时期
B.东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D
2.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
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
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的是 ( )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D
3.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
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
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
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
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
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B
4.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
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
概括的最准确 (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
C
明清经济发展
1.识读下列图片:
【探究思考】(1)图一、二、三和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参考答案】康乾盛世。
(2)该局面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哪几位皇帝时期?
【参考答案】清朝前期,康熙帝到乾隆帝时期(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3)通过观察上图,指出这一“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农业方面:耕地面积增加40%以上。手工业方面:大量的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出口。商业方面: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在传统的大城市中,工商业也很繁荣。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政治局面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贸易顺差;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