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学案课件+章末整合课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课件】学案课件+章末整合课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6-15 16:12:27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上图展示的运动离不开哪些器官?
(2)通过哪个系统来协调这些器官活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体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感知环境的刺激的。手、脚、眼、耳等神经系统本节目录第1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反
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2.结合教材图2-1、2-2和相关物理知识,使学生理
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1.反射弧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脑和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2.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___________
周围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脑和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3.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热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其
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图:(1)该图的神经中枢为脊髓
灰质(由神经元细胞体
集中)的横断面,其中
C与A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________。C比A宽大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2.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___________
周围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脑和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3.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热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其
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图:(2) E与D分别和C与A相连,
其中E组成前根,D组成
后根,在椎间孔F处形成
_______。脊神经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2.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___________
周围神经系统:______________脑和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3.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热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其
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图:(3)该同学是感到烫后才松
的手呢?还是松手后才
感觉到烫? 答案:是先松手后
感觉到烫。探究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阅读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面的神经元细胞示意图:探究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阅读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面的神经元细胞示意图: 细胞体 树突轴突轴突神经末梢(1)神经元是构成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_______。神经纤维神经系统探究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阅读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面的神经元细胞示意图: 细胞体 树突轴突轴突神经末梢(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
条______。 神经探究点一探究点一2.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回答: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它是指在____________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
的结构基础是______。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弧探究点一(2)据图可知,完成两个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______、传入神经、
________、传出神经、_____(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
肉或腺体等)组成。
(3)膝跳反射是由__个神经元完成的,缩手反射是由__个神经元
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____,一
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杂,需要的神经元____。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23不同越多探究点一(4)假若在C、D之间剪断,在D处给予适宜刺激,小腿_____。在C
处给予适宜刺激,小腿______。这两个过程,____(前者、后
者、都、都不)是反射,说明反射的完成需要____________。抬起无反应都不完整的反射弧探究点一3.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相对静止显著活跃探究点一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对传入的兴奋
进行分析与综合将兴奋由神经中枢
传出至效应器对内外界刺激
作出应答反应探究点一1、破坏反射弧的结构对功能的影响 破坏___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只有_____而无_____。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效应2、反射弧各结构间的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反射的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1)图中代表传入神经的是
__,理由是具备_____。
(2)和②相连的⑤是______,
那么④是______,它和
⑤的构成不同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
______。神经节②感受器反射弧⑤只是传入神经末梢,
④包含传出神经末梢及
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效应器(1)该图中,①是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传出神经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1)图中代表传入神经的是
__,理由是具备_____。
(2)和②相连的⑤是______,
那么④是______,它和
⑤的构成不同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
______。神经节②感受器反射弧⑤只是传入神经末梢,
④包含传出神经末梢及
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效应器(2)结构___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
产生兴奋,结构___是效应器,是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组成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⑤④肌肉或腺体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1)图中代表传入神经的是
__,理由是具备_____。
(2)和②相连的⑤是______,
那么④是______,它和
⑤的构成不同之处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
______。神经节②感受器反射弧⑤只是传入神经末梢,
④包含传出神经末梢及
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效应器(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____(能、
不能)做出反应,切断③,刺激
②,效应器______做出反应。能 不能 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____(能、
不能)做出反应,切断③,刺激
②,效应器______做出反应。能不能识别传入神经和
传出神经的方法
(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3)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有人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其实验结果如图1、2、3、4,据图分析:静息时,电表____(有、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
处电位____;而在如图所示位置给予刺激时,电表发生___次偏转,这说明刺激后会引起a、b间两次出现电位差。这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又叫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没有相等2电信号探究点二图1图2图3图42. 由上图可看出,在刺激后依次会引起a(b)处的电位变化为:
__电位→__电位→__电位,这就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其内在机理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善该图并思考相关问题)正负正探究点二探究点二一定刺激兴奋传导ABC未受刺激时,由于__外流,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称为_____电位。受刺激时,由于___外流,膜电位变为_________,称为_____电位。这个区域称为兴奋区,它和非兴奋区产生了______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了由___电位到___电位的局部电位。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______区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____电位。K+外正内负静息Na+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差正负未兴奋静息探究点二 完成上图中的内容,如果刺激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请画出相应的电位、兴奋区、未兴奋区、局部电流的方向、兴奋传导的方向,并归纳其特点:(1)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______区流向____区,膜内由____
区流向______区,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__(内、外)电流的方
向一致。
(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可以是________。内未兴奋兴奋兴奋未兴奋双向传导探究点二 兴奋除具双向传导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具有:
(1)生理完整性。
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
(2)绝缘性。
一条神经内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
(3)相对不疲劳性。
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探究点二3.结合上述所学内容,请分析下图电流表的偏转次数与方向
(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偏转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
致,bc=cd): (1)①若刺激a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刺激c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
③若刺激e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刺激f点时,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此,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不偏转先向右再向左,偏转两次先向右再向左,偏转两次答案:若刺激两个电极的中点,
电流表不会偏转,若刺激其
他点,都会发生方向相反的
两次偏转,刺激点离哪一个电
极近,就先向哪个电极偏转。探究点二兴奋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_________________传导方式:________传导过程:电信号(局部电位)双向传导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与非兴奋区产生电位差→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信→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探究点二2.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B内正外负内负外正兴奋未兴奋正负相反膜内反射反射弧电信号双向传导1234511.含羞草的小叶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这个过程(  )
A.是反射,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是反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不是反射,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D.不是反射,只有人有反射2345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答案 C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
C.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
D.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12345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
体等组成。答案 D3.“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
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
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12345答案 B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4512答案 A45312课件31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上图所示的这两种反射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不同;二者的反射弧的中枢不同 不同的神经中枢控制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本节目录第1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 1.结合教材图2-3,概述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
间传递的过程、特点。
2.结合“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3.以言语区为例,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1.观察下面的图示,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
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__ __。④①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 ,传导方向为
_________。
3.反射包括______反射和____反射,其中____反射是出生之
后建立的。
4.大分子物质(如分泌蛋白)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 电信号双向传导非条件条件条件胞吞和胞吐流动性(1)管理语言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  )
(2)大脑不管理排尿反射 (  )
(3)通向内脏的神经仅由脑部发出 (  ) 大脑脑干小脑×××5.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回忆初中知识,结合
下图分析下列说法的正误: 探究点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从图1看出,相邻神
经元相接触的突触类
型主要有两种:
甲为______________,
乙为______________。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图1图2图3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2)填写图2各部分的名
称,其中属于突触亚
显微结构的是: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探究点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图1图3图2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线粒体轴突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小泡内的物质
是________,与其
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为______________ 。(4)识别神经递质的特
异性受体分布于__
__________,其化
学本质为_______。探究点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突触的类型和结构图1图3图2高尔基体、线粒体神经递质触后膜外侧蛋白质图3突探究点一2.兴奋的传递过程 (1)从图3看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
膜释放的方式为_____,依赖于
细胞膜的______;突触间隙中的
液体为______;假如某种药物与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则下一
个神经元_____产生电位变化。(2)结合两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递过程为:轴突→________→
突触小泡 ________→突触前膜→________→突触后膜。(3)信号转换:__信号→____信号→__信号。(4)传递特点:从图中可知,神经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
____中,只能由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所以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或
____,是____传递的。图3不能胞吐流动性组织液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电化学电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细胞体树突单向探究点一(1)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
(2)神经递质有兴奋的,也有抑制的。抑制递质不但阻止Na+的
内流,而且还促使K+外流或Cl-内流,强化静息电位,使兴
奋难以产生,即抑制。
(3)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破坏而失活,或者
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以便受体接受下一次的兴奋传递。探究点一3.结合上述所学内容,请分析图中电流表的偏转次数与方向
(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偏转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
致,ab=bd): (1)刺激 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
传递速度____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尽管ab与bd距离相等,
但__点先兴奋,__点后兴奋,所以
电流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激c点,兴奋只能由c点传到__点,不能传到__点,电流计
只发生______________。
(3)据此,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答案:当电流表两极连接到突触两侧时,刺激突触前的一点,电流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刺激突触后的一点,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小于ad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da一次向右的偏转探究点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快慢可以双向单向传递1.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据图判断下列说
法的正误:探究点一(1)电信号到达“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
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  )
(2)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有多个,因此一个
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  )
(3)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细胞体型 (  )× √ √ 探究点一(4)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
者是抑制性的 (  )
(5)“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  )
(6)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
(7)“6”上能与“3”内物质结合的结构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不
具有专一性 (  )
(8)有较多的“2”存在说明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  )× √ × √ √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有各自的功能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结合教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然后思考: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
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相关生理
功能有关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 __。大脑、小脑、脑干探究点二(2)结合教材“资料分析”,完成下面排尿反射的示意图,然后
分析:①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
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
的意识,请写出婴儿的排尿
反射的过程_____________。②成人能“憋尿”,但在医院
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
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
过程_____________ 。③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a→b→c→d→eg→h→c→d→e高级低级传入传出感受效应探究点二(3)从上述探究可以看出,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
同,但彼此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位于
脊髓的________受脑中相应的________的调控,这样,相
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2.人脑的高级功能(1)言语区
完成图示,然后分析:①S区受损出现不能讲话的现象,
具体是指:___。
A:口腔和声带不能运动,发不出声音
B:能发出声音,但不能组织语言,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
②我们做英语试题(包括听力测试)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
有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低级中枢高级中枢WVSHH区、V区、W区B探究点二 视觉性语言中枢不能和视觉中枢混淆,视觉性语言中枢是把看到的文字进行逻辑分析,从而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受损后不是看不见事物,而是不能对看到的文字做出分析,读不懂文字的意思了。其他言语区的受损病症也是这个道理。探究点二(2)学习与记忆完成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图,然后思考: 通过该图我们知道,学习中除了要上课专心听讲(____),还要课后认真复习(____),才能不遗忘。注意重复注意重复长期不重复探究点二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
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
失去书写、绘图能力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探究点二2.人类的反射活动有些需要专门的中枢去控制,有些需要多个
神经中枢的参与,分析下列有关反射的问题:
(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_。
(2)由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是比较优秀的舞蹈节目。这
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
依靠的中枢是________。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中枢脑干脊髓大脑皮层③④探究点二(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
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D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大脑单向传导脊髓分级高级感知反射活动语言1234511.近年,有人利用肉毒杆菌毒素进行除皱美容,这遭到了部分
专家的质疑。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
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选择性地阻遏乙酰胆
碱(神经递质的一种)的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
用是 (  )
A.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B.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C.使兴奋的传递加速
D.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答案:A23452.下图中哪项S段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
反射( )
答案:C12345无关条件非条件铃声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
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
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
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
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答案:B12345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效应器感受器突触间隙【缺少对照:应再刺激e点,检测d处电位变化】【即使没有药物处理,兴奋也不能由e点传向d处】4.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
合成
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答案 D34512大脑皮层5.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
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⑤中所包含的是___________,
该物质可与③上的__________
作用改变_________的离子通透性。
(3)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中的细胞器________有关,结构⑤
_________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__有关。45312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突触后膜核糖体突触小泡高尔基体课件36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请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少时间?
1分钟左右。
(2)当血糖被消耗时,含量会不会明显下降?
不会。
研究表明血糖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靠激素调节来完成。激素调节这
种方式是如何被发现的?人体内有那些激素在发挥作用呢?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
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
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80~120mg/dL),全
身的血量大约为5L。本节目录第2课时 通过激素的调节(Ⅰ)课时主目录模板1.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例,概述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2.结合教材图2-8,概述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
的激素的作用。
3.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理解反馈调节的含义,从而掌
握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基本内容。1.常见激素的生理功能。
2.血糖调节的过程。1.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主要有_____ 、
________、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或睾丸等。
2.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物质叫____ ,这类分泌物的去向是直
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并随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
3.动物激素是由________细胞所分泌、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
学物质。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 、
________和_____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唾液腺、汗腺等不同于内分泌腺,它们是________的腺体,
其分泌物____(能、不能)进入________。
5.侏儒症患者的病因是患者幼年________分泌不足,呆小症患
者的病因是患者幼年____________分泌不足,糖尿病患者的
病因是患者 缺乏。内分泌腺 垂体 甲状腺 激素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内分泌腺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生殖 有导管 不能 生长激素 内环境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 探究点一 激素调节的发现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只存在神经调节,现在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重温激素调节的发现过程。仔细阅读教材后,回答相关问题:
1.沃泰默的实验稀

酸注入注入注入上段小肠肠腔(A)血液(B)小肠肠腔[切除神经](C)(1) 实验中使用的稀盐酸模拟的是 。
(2)实验现象:
组能引起胰液的分泌; 组不能引起胰液的分泌。
(3)沃泰默的结论: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 。 胃酸 A、C B 神经调节 探究点一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1)实验现象:胰腺 分泌胰液。
(2)此实验的对照实验是沃泰默实验中的 组。
(3)实验结论:小肠产生了某种________,通过____的运输
到达____,促进分泌______,这种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
能 B 化学物质 血液 胰腺 胰液 促胰液素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
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到 的调节。
激素 探究点一 (1)在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应如何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
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 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设计如下:
(2)两实验都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 → 验证→得出 。
(3)上述实验都遵循了实验的哪些科学原则?
答案 设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假设 实验 结论 4.激素调节是指由 分泌的 进行
的调节。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
(1)是否有导管; (2)分泌物是否进入血管。探究点一胰液分泌的激素调节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腺胰液食物混合着胃液
(含盐酸)刺激分泌血液分泌探究点一1.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
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1)实验①说明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的控制;实验②则说明胰液的分泌不只受____
的控制。
(2)实验_________对照说明胰液的分泌还受体液中某种化学物质(激素)的控制。神经 神经 ②和③ 探究点一1.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
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3)实验_________对照说明这种化学物质的分泌是受胃酸刺激引起的。
(4)综上所述,胰液的分泌受___________
控制。③和④ 神经和激素 的共同 探究点二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完成下列图示,填出相应内分泌腺名称并对下面的内容进
行思考:
探究点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
腺激素甲状腺性腺垂体探究点二甲状腺
激素胰岛素胰高血
糖素 新陈代谢 生长发育 降低 升高 兴奋性 (续表1)探究点二(续表2)雄性
激素雌性
激素固醇固醇探究点二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探究点二研究激素生理功能的常用方法(续表)2.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
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
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
法”补充的是 (  )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1)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进入消化道后会在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失去活性,要补充只能采取 法。
(2)甲状腺激素属于_____
衍生物,而性激素属于
类,这两种物质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因此,可随饮食补充。 蛋白质 注射 氨基酸 固醇 答案 B探究点二非糖物质肝糖原探究点三 血糖平衡的调节葡萄糖是机体内大多数组织和器官的主要供能物质。试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分析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机理。1.血糖的来源和利用
阅读教材,完善下面的图解,思考后面的问题:氧化分解肝糖原、肌糖原糖类(1)血糖来源中, 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血糖 是最有意义的去向。
(2)上述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 。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探究点三 血糖低于0.8 g/L会出现低血糖,当血糖高于1.2 g/L,会出
现高血糖,若高于1.6 g/L时会出现糖尿。探究点三 (3)由血糖转化的某些氨基酸为 ,最多有 种。
(4)据图可知, 糖原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而 糖原不能实现此过程。
非必需氨基酸 12 肝 肌 2.血糖调节的基础探究点三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血糖水
平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血糖水
平降低抑制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等从图中看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是 的,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相互拮抗探究点三 对于同一生理效应,有的相关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有的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如下表:探究点三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增加降低
血糖下丘脑刺
激分泌刺激有关
神经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增加升高
血糖刺
激分泌刺激有关
神经肾上腺肾上腺素分泌促进肝糖
原分解探究点三 (1)从整体来看,血糖调节属于 调节。
(2)饭后,人体中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如图所示
若a代表血糖浓度,则b代表 ,c代表 。
①血糖浓度较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 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 含量相对较低。
②当血糖浓度较低时, 含量增加。
③ 和 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神经—体液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探究点三 (3)反馈调节:由上述血糖的调节过程得出,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①概念: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②意义:
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 具有重要意义。
效果 信息 血糖升高胰岛素
分泌增多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抑制胰岛素分泌稳态 探究点三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支
配体液调节发挥作用。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
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胰岛素与胰
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是
协同作用。
3.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
3.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
质,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探究点三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__________g/L。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X]______增多,此过程属于____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________。
0.8~1.2 胰岛素 神经 效应器 3.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表示物
质,①表示过程。请回答:
探究点三 (3)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____调节。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Y]____________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维持血糖平衡。反馈 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胰岛素 性激素 胰岛素 胰 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激素调节 反馈 12341.我国有位著名的童星,在14~15岁期间,身体的形态、机
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适合出演儿童剧了。他
发生这些变化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性激素 ④胸腺激素 ⑤甲
状腺激素 ⑥肾上腺素 ⑦生长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⑦ D.④⑤⑥⑦答案 C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还出现第二性征。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23412.消渴症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
多溲而豪浊不止”。该病的发生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
关 (  )
A.甲状腺 B.胰岛 C.胸腺 D.肾上腺
答案 B糖尿病有两种:
Ⅰ型糖尿病: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Ⅱ型糖尿病:缺少胰岛素的受体,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其病症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2341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答案 D(1)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它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升高血糖。
(2)肌糖原不能再分解为血糖。23414.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
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
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___分泌减少。
(3)胰腺中激素的分泌除受到________
直接刺激外,还受到________的神经调节。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B 胰岛素 血糖浓度 下丘脑 2341课件25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左图是一对亲兄弟:哥哥21岁,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1.33米的个子,嗓音稚嫩;弟弟19岁,身高已经达1.96米,还在不断增高,被人称作“小姚明”。兄弟俩身高差距巨大是
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看来体内激素的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正常人体是如何保证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的?激素调节
有哪些特点呢?生长激素本节目录第2课时 通过激素的调节(Ⅱ)1.结合材料图2-11,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
节模型,进一步理解反馈调节的内容。
2.举例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起 作用,对生长发育起 作用,
对大脑的发育起 作用,能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是由 分泌的,能促进血糖 ,促进
血糖合成 和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3.血糖浓度下降时,能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和 ,
它们和胰岛素的作用是 的,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
4.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 工作的效果,反过来
又作为 调节 的工作。
5.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 症,成年人会患甲亢,表
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脾气暴躁,眼球突出等症状,这是甲
状腺激素分泌 引起的。促进 提高促进促进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糖原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互拮抗 本身 信息该系统呆小过多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具有的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
激素的分泌要增多,是如何实现的呢?探究点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促进垂体的生长和分泌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分泌探究点一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甲亢甲状腺激素含量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图。那么正常人体是如何控制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的呢?探究点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学习探究模板1.请阅读教材并依据下面的甲状腺活动的调节图示,回答问题: (1) 图中有三级腺体,分别为:a. 、 b. 、
c. 。
(2) 图中有三级激素,依次为:甲: 、
乙: 、甲状腺激素。
(3) 图中“+”、“-”分别表示 和 。
2.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的控制方式,我们称之
为 调节。
3.下丘脑、垂体的调节结果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
增高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
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称为 调节。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 抑制 分级 反馈 探究点一探究点一反馈调节的类型:反馈调节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排尿排便、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下丘脑、垂体和相关腺体的关系探究点一方法链接模板1. 如图是在寒冷环境中高等动物甲
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
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1)寒冷条件下,激素②
的分泌会____,激素③
的分泌会____。
(2)切除垂体后,①的分
泌会____,③的分泌会
____。
(3)切除甲状腺后,①和
②的分泌会____,代谢
速率会_____。
(4)给动物注射③,①和
②的分泌会____。 增加 增加 增加 下降 增加 减慢 下降 探究点二 激素调节的特点1.资料 
美国学者肯德尔从3 t新鲜的动物甲状腺中才提取出0.23 g
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
~1.4×10-4 mg/mL,而1 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
4 200 kJ。(1)激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 ,但生理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正常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相比含量较 。极微 微量和高效 低 2.激素作用示意图 (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要到作用部位去发挥作用,
需要通过 运输。
(2)激素随血液流经全身,图中A、B两细胞中, 细胞具有与激
素相结合的受体,为该激素的 ,说明激素只作于

体液 B靶细胞 和靶细胞 探究点二 靶器官3.综上所述,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
程,而是通过与细胞 或细胞 (如下图)的特异性
结合,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或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表面 内部 受体探究点二 探究点二 动物激素与酶的比较探究点二2.判断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叙述的正误。
(1)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
用(  )
(2)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
生物催化作用 (  )
(3)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
其他生理效应 (  )
(4)在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
节(  )
(5)激素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物质 (  )
(6)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
(  )
(7)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可以是垂体
(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作为信息物质,具有高效的生物调节作用
●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等作用
●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从而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下丘脑也能分泌激素
●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活动
√ ×√ √ ×√ √ 分级 反馈 神经—体 液 甲状腺激素 释放 甲状腺 甲状腺 微量 高效 体液 靶器官、 靶细胞 促123451.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特定的激素有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转换并再次发挥作用
C.激素在体内含量极少,但能维持动态平衡
D.激素能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
答案 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起作用后就灭活了,不会再发挥作用 。123452.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时 (  )
A.甲状腺的功能增强
B.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的功能增强
C.垂体的功能增强
D.以上三项都不对答案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时,会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使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减弱,进而调节甲状腺,使甲状腺功能变弱。123453.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常取同种鱼的脑
垂体研碎注入鱼体内,可促使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垂体
中含有(  )
A.性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答案 C鱼的垂体中促性腺激素作用于鱼的卵巢,促使卵巢产卵。123454.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
于多种器官
D.切除甲状腺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切除甲状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123455.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刺激”可由哪些因素引起?如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激素Ⅱ”和“激素Ⅲ”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图中呈现出的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有_____调节和_____调节。
(4)“激素Ⅰ”的靶器官是______,“激素Ⅱ”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需要_______的运输。
寒冷、过度紧张等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分级反馈垂体体液12345课件31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的速度极为惊人,马拉松运动员可以每小时制造超过1 000千卡的热量。这样的产热速度之下,如果身体不能把热量散发出去,将每两分钟体温上升1 ℃,十分钟后就达到足以使全身多种器官细胞受到热伤害的温度。人体是如何调节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这种调节过程的方式是怎样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又有怎样的关系?本节目录第3课时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结合激素调节概述体液调节的含义,并列表比较神经
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结合教材第32页图解,讨论并建立体温调节和水盐平
衡调节的过程模型,概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
调。1.体温调节的过程。
2.渗透压调节的过程。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结构基础为 ,由 、
、 、 和 五部分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是 ,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其传导方向和
速度取决于 。
3.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是 ,它是由 分泌的,
作用于 。
4.与调节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激素调节的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

6.人的体温为37 ℃左右,人的血浆渗透压正常情况下约为
kPa。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双向的单向的 单向的突触 促胰液素小肠黏膜 胰腺上腺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微量和高效 靶器官、靶细胞 770 反射探究点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学习探究模板请仔细观察下图,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表示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激素从产生部位到靶细胞
要通过 传递,其传递速度靠 系统来带动,此类
化学物质除了激素,还包括其他 ,如CO2、H+等,我
们把这种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
调节。体液血液循环调节因子体液传送体液请仔细观察下图,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探究点一2.图中B表示的调节方式为 调节,其通过的途径 ,B
的传递速度应比A ,作用的部位比A ,这是由它的信
息传递途径所决定的。
3.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方式 ;人和高等动
物体内,具有方式 。神经反射弧快 局限 A A和B 探究点一4.结合上面分析,完成下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反射弧较缓慢准确、比较局限比较长探究点一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
的调节,这样体液调节又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这种情
况,又称为 调节。
(2)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

(3)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既受神经调节,也受体液调节,一般
神经调节占 地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体液 发育和功能主导探究点一根据调节过程判断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为体液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为体液—神经调节(1)(2)(3)(4)探究点一方法链接模板1.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①神经调
节、②体液调节、③神经—体液调
节三种方式,判断下列内容属于哪
种调节方式(填序号)。
(1)变色龙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体色属于____。
(2)单细胞和低等多细胞动物具有的
调节方式____。
(3)血液中CO2含量上升会引起呼吸
中枢兴奋属于____。
(4)遇到紧急情况时,人的呼吸、心
跳会加快,血糖上升,这属于___。
区分某一调节活动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判断,比如按照它们的反应速度来判断。除此之外,作用途径、作用范围和作用时间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值得说明的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往往两种调节都有,即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①②②③探究点二 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的来源和散失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汗液蒸发来源散失毛细血管散热呼气、排尿、排便等(1)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2)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我们通常在腋窝、口腔、直肠三个部位测体温,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 测得的温度。肝脏和骨骼肌皮肤直肠2.结合教材图解可将体温调节归纳为下图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 丘 脑 体 温 调 节 中 枢垂体甲状腺甲状腺
激素传出神经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探究点二探究点二(1)体温调节的原理是 过程和 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2)寒冷条件下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有 和 ,它们之间表现为 作用。
(3)写出在寒冷条件下产生冷觉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方式为 调节,而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 调节。产热散热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协同神经—体液神经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2. 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而在炎
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无论是寒冷环境还是炎热环境,
产热量总是等于散热量,体温保持恒定。
3. 热觉或冷觉的产生不是在下丘脑中,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躯
体感觉中枢。
4. 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
力,体温不再维持稳定。
5. 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
度的改变而改变。探究点二2.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
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
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1)人体正常体温为
____℃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可能的原因有
等。
(2)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可能是通过调节使__________。
37提高环境温度、出汗增加答案 D探究点二剧烈运动 探究点三 水盐平衡及调节1.结合已学知识完成水盐平衡示意图水皮肤水和盐尿液大肠水和盐2.水盐平衡调节模型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大脑皮层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探究点三(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渴觉中枢在 。
(2)调节水盐平衡的器官主要是

(3)调节激素: 。它是由 分泌,储藏于 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 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激素增多,重吸收能力 ,排尿 ;反之,重吸收能力 ,排尿 。下丘脑大脑皮层肾脏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垂体肾小管、集合管增强减少减弱增多抗利尿激素探究点三探究点三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相关性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都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下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2)水和无机盐的多和少,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含量,它们共同决定细胞内、外液渗透压。若水多盐少,导致渗透压降低,反之则升高。
探究点三3.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__________激素,B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构,C为_____________中枢。
(2)某人下丘脑受损,导致A激素减少,出现的症状为________________。渴觉抗利尿肾小管、集合管尿量增加探究点三3.如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感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④或①→③→⑤
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①→②→④①→③→⑤答案 C途径 速度 范围 时间 体温 水盐平 衡 控制 影响 123451.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需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以维
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 B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12345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
的调节
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答案 D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但是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123453.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
C.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
有关
答案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多种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共同参与,此时产热仍等于散热,故体温恒定,酶活性不变。123454.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答案 B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升高的渗透压会被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最后,引起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但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123455.下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
中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
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它们都具有促进产热以抵御寒冷的作用,两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 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协同作用12345(3)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了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分泌一些激素,能促进_____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后者又能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因此下丘脑还是______________
_____的枢纽。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垂体机体调节内分泌 123455.下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
中时,皮肤发生的主要变
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活动 课件33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
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没有。
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本节目录第4课时 免疫调节(Ⅰ)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1.人体的三道防线。
2.体液免疫的过程。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
(1) 调节可以看作 调节的一个环节。
(2) 可以影响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神经系统 (能、不能)感到病原体的存在,激素______ (能、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4.结合初中所学,回忆有关免疫的以下内容: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_______
___________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 细胞和 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这样的病原体称为 。神经-体液-免疫体液神经激素神经不能不能“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损伤肿瘤抗体抗原探究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
用的细胞)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胸腺探究点一2.淋巴细胞的起源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转移到淋巴器官中抗原刺激由图中可以看出:B细胞和T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 ,其中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 ,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
液、 液和淋巴结中。造血干细胞骨髓胸腺淋巴血探究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  )
(2)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  )
(3)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  )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  )
(5)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
(2)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3)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等和淋巴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5)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 、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探究点二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 、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 物质(如溶菌酶)和 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前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对 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 。
皮肤黏膜杀菌吞噬多种非特异性免疫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1) 、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 物质(如溶菌酶)和 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前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对 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 。
(2)第三道防线称为 ,主要是由 和
借助 而组成的。
(3)胃液中含有盐酸,能杀死食物中的多种病原体,这属于第二道防线吗?
不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消化道和外界相通,胃液不是体液。这应属于胃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杀菌吞噬多种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探究点二2.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1)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如下图:探究点二(2)据图,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3)根据曲线,T细胞大量减少会导致人体丧失免疫能力,推测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4)艾滋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恶性肿瘤,这说明第三道防线还具有什么作用?
能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抑制体内肿瘤的产生。
(5)以上资料说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 和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抵抗外来病原体抑制肿瘤探究点二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道防线最重要 (  )
(2)人的泪液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这属于第二道防线 (  )
(3)第三道防线只能抵抗外来的病原体,对于体内的病变细胞无能为力
(  )
(4)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
(5)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 (  )
(1)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三道防线最重要;
(2)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3)第三道防线既能抵抗外来的病原体,也能抑制体内病变细胞;
(4)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5)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 ××××探究点二探究点三 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 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 。
(2)根据抗原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 性;抗原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 性;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知抗原具有 性。
(3)抗原一定是从外界侵入机体吗?
不一定,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
(4)抗体是专门攻击抗原的 类物质,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 。
特异性表面特异大分子异物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蛋白质探究点三2.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 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抗体体液靶细胞3.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针对体液中抗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请结合下图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和机理。
抗原、抗体结合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抗原(细菌)探究点三记忆
细胞抗体①②③④①阶段Ⅰ:大多数病原体经过
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 ,将抗原传递给 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
(图中③)。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细胞(图中④)。②阶段Ⅱ: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
,大部分分化为 细胞,小部分形成 细胞。③阶段Ⅲ:浆细胞分泌产生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
或者对人体细胞的 。抗原T因子淋巴增殖、分化记忆浆抗体繁殖黏附吞噬B探究点三抗体一般不能直接杀死抗原,而是使抗原形成沉淀或者细胞集团,降低其繁殖能力和侵染能力,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探究点三4.下图为记忆细胞直接接触抗原,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
,对抗原 ,能
“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反应: 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化增殖产生新的 和 ,
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 ,也比初次反应 ,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长十分敏感相同浆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快强5.从上述探究试分析体液免疫中淋巴细胞的作用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中识别所有抗原的是 ,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无识别作用的是

(2)如果把T细胞完全摧毁,体液免疫会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保留一部分抗体的产生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和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探究点三体液免疫过程模型探究点三3.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Ⅰ、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1)细胞Ⅰ、Ⅱ、Ⅲ分别是
细胞、 细胞、
细胞。
(2)在①中抗原要经过
细胞的处理,②中T细胞能分泌 促进细胞Ⅰ的增殖分化。
(3)④~⑦为二次免疫反应,反应比初次反应 ,也比初次反应 。
(4)溶菌酶参与的是
免疫。
B记忆浆吞噬淋巴因子快强非特异性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答案 A探究点三非特异性器官细胞物质体液抗原抗体细胞123451.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  )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答案 C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特异性免疫。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123452.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
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答案 C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123453.艾滋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  )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人共用文身、文眉器械
C.与艾滋病人热情拥抱
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答案 B艾滋病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播。123454.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某些人食用后,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  )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B.含有某些具有抗原特性的物质
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
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答案 B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说明这些转基因食品中含有某种抗原类物质。123455.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表示免疫分子。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个)。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
(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____;⑧表示_____。胸腺、骨髓、淋巴结A非特异性B细胞记忆T细胞抗体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23455.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表示免疫分子。
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12345课件30张PPT。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上图分别是红斑狼疮患者的双手和过敏反应患者的对比照片,这些疾病和艾滋病一样都是免疫功能失常引起的。
免疫功能失常会导致哪些疾病?如何利用免疫学的知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
本节目录第4课时 免疫调节(Ⅱ)1.复习上节内容,结合教材图2-16,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并列表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通过具体病例,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结合实例,了解免疫学的应用。1.细胞免疫的过程。
2.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 人体的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我们称为 免疫,第三道防线称为 免疫。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 循环而组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2. 特异性免疫有两种方式,B细胞主要靠产生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 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 免疫。
3.完成体液免疫的过程4.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比初次免疫反应 。
5.HIV感染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 细胞,导致人体 功能低下,最终因为 而死亡。非特异性血液循环和淋巴淋巴细胞抗体体液靶细胞细胞特异性吞噬
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抗原抗体迅速、强烈T免疫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探究点一 细胞免疫1.细胞免疫的过程(1)阶段Ⅰ:抗原要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 细胞。(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_____
_____,大部分形成
细胞,小部分形成 细胞。(3)阶段Ⅲ:
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 ,释放内部的抗原。吞噬T吞噬效应T记忆效应T增殖、分化裂解死亡效应T靶细胞探究点一2.列举两例引起细胞免疫的胞内寄生菌: 。
3.根据已有知识推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有关。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酶体酶 溶酶体释放溶 4.完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表抗原靶细胞抗体淋巴因子效应T体液探究点一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知识归纳探究点一1.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④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禽流感病毒④①③②探究点二探究点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清除抗原,维持人体生理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一些疾病。1.自身免疫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是由于免疫系统 、
,“敌我不分”地将 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原因是自身健康细胞(物质)具有和抗原类似的结构特点,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物质)。
异常敏感反应过度自身物质例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探究点二探究点二2.过敏反应
(1)概念
已产生 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的抗原(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
①发作 、反应 、消退_____;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 和个体差异等。
免疫相同迅速强烈较快遗传倾向探究点二(3)从发生机理判断,过敏反应属于 免疫中的 (初次、二次)免疫。
(4)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和少数外分泌液中。过敏反应与正常免疫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
体液二次抗体的分布位置不同探究点二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并清除体内 细胞或因其他因素而 的细胞,以及 的细胞。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缺失,所以 的发生率大大提高。
已经衰老被破坏癌变恶性肿瘤探究点二免疫功能正常与异常的比较探究点二2.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1)为过敏反应;
(2)为免疫缺陷病;
(3)与(4)机理相同,当外来病原体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时,误将自身成分当作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引起某些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5)为细菌外毒素进入人体后的正常免疫。
④③②②①探究点三探究点三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接种(2)如图,小明正在接种H1N1甲型流感疫苗,请思考:
①接种H1N1甲型流感疫苗后,一定不会患甲流吗?试分析原因。
不一定。原因: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寿命较短;H1N1流感病毒容易变异。
②甲流感康复的人体内的血清可以起治疗甲型流感的作用吗?为什么?
可以。因为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可消灭甲型流感病毒。(1)接种的疫苗属于 类物质,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 或 细胞,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抗原抗体记忆探究点三2.抗原检测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从而诊断疾病,这是利用了 的特性。
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探究点三3.器官移植西班牙《世界报》:2014年3月28日报道,西班牙萨拉戈萨市的一个名叫露娜的六个月大的婴儿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挽救她的生命,医院为这个小宝宝进行了五处器官移植,包括小肠、大肠、肝、胃和胰腺。令人欣喜的是,小宝宝的身体已经很好地接受了这些移植器官,目前身体情况开始好转。探究点三(1)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
成分而进行攻击,这就是早期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
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给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器官移植时需要克服免疫 问题。
“非己”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免疫学应用的几个方面
(1)免疫预防: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力,如接种卡介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
(2)免疫治疗: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抗原检测: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4)器官移植:为了减轻器官移植后所发生的排斥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处于免应答或弱应答状态。探究点三探究点三3.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答案 D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①比较合适,但方法①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没有方法②产生的免疫力持久。
给健康人注射无毒或减毒的病原体,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而不属于细胞免疫。 体液细胞过敏
反应肿瘤
形成自身
免疫
病免疫
预防免疫
治疗抗原
检测器官
移植123451.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答案 B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123452.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种类是相同的
C.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可以攻击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答案 B一个浆细胞内有很多基因,但只能产生一种抗体。123453.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过敏原只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答案 C抗原是大分子,但过敏原也可能是大分子,如鱼肉蛋白,也可能为小分子,如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并不相同,如过敏原可来自一些正常外来物质,如花粉、鱼、虾等,而抗原则往往具有特异性,即有特殊的抗原决定簇。123454.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传递给浆细胞
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 C能清除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B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丧失部分体液免疫能力。123455.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进入人脑导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痉挛、抽搐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裂解靶细胞的是____________,产生该免疫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_。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疫苗后经常会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 ℃,机体产热量____散热量。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并消灭病原体效应T细胞细胞免疫能从咬伤到发病有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后, 在这段时间里机体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等于12345课件22张PPT。第 2 章 章末整合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④___;⑤________;
⑥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体温血糖双单大脑皮层脊髓甲状腺非特异性细胞方法一 巧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典例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 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 ③Ⅰ是传入神经,Ⅲ是传出神经 ④Ⅰ是传出神经,Ⅲ是传入神经 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Ⅰ→Ⅱ→Ⅲ
→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Ⅲ→Ⅱ→Ⅰ→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Ⅰ→Ⅱ→
Ⅲ→M或M→Ⅲ→Ⅱ→Ⅰ→S ⑧一般情况下,M的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后释放的能量 ⑨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递要两次通过突触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⑨
C.①③⑧⑨ D.②⑤⑦⑨答案 B1.根据灰质形状判断: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为前角,后部狭细,称为后角,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如图1。
2.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如图2。
3.根据突触结构判断:有突触小泡的为突触前膜,也可识别轴突末梢,如图3。图1图2图3【迁移训练】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E处可测得有兴奋存在
B.C中的物质可引起E处兴奋的发生
C.兴奋在A→B的传导速度和在D→E的传导速度不同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电流传导答案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递质)的形式传递,速度慢。方法二 巧解膜电位变化图
【典例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1、4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的现象的顺序是4、3、4、2、4答案 D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解读:
a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
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3.电位测量
(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2)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迁移训练】 2.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
答案 C方法三 巧辨兴奋传导引起的电流表指针偏转
【典例3 】如图甲、乙分别为神经纤维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其中b为ad的中点,即ab=bd,在不同部位给予刺激,指针偏转次数相同的是 (  )
A.图甲中的b点与图乙中的b点
B.图甲中的b点与图乙中的c点
C.图甲中的c点与图乙中的b点
D.图甲中的c点与图乙中的c点
答案 C如图所示,箭头处为刺激点,分析图1、2、3中指针的偏转次数和方向时,首先分析刺激点处的兴奋先引起电流计的哪个接头兴奋,然后对指针偏转情况做出判断:如果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如果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电流的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到兴奋的接头,指针也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迁移训练 】3.如图表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b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
B.刺激b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C.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只会偏转一次
D.若ab=bd,则兴奋由a到b和由b到d的传递速度相同
答案 D方法四 巧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
【典例4 】若图1、图2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
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
C.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只与图1有关
D.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答案 A1.神经调节:题干中文字或图形中出现神经或反射弧,或能够找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效应器、感受器等,可判断该生理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题干中文字或图形中出现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或物质进入体液进行调节,可判断该生理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3.某个生理过程既有神经参与,又有激素或其他因子参与,则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迁移训练】4.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 A方法五 巧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典例5 】如图为人体某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产生抗体的是细胞③
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
C.细胞①和细胞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
答案 D1.观察有无细胞产生的物质与抗原结合,有则为体液免疫。
2.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是否要经过另一种细胞的呈递,如果需要则为体液免疫。
3.免疫的最后阶段中,如果清除了抗原,则为体液免疫,如果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则为细胞免疫。
【迁移训练】 5.如图表示某免疫的一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B.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C.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溶酶体有关
D.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过程
答案 C方法六 巧用下丘脑记忆内环境的调节过程
【典例6】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答案 C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如下:
(1)作为神经中枢,具体如下:
①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合成与分泌。
②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恒定。
③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
(3)作为效应器: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迁移训练 】6.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也是温度感觉中枢
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