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生态环境的保护第章6 2013年,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本节目录第1课时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结合教材P118中国历年来人口增长曲线,简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通过P119图6-2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结合P120~121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同样具备种群的数量特征: 、 、
、 、 ,其中 是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
2.为降低人口出生率,我国实行 政策。
3.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
增长方式为 增长。
4.自然界的 总是有限的,再加上种内斗争和天敌等因素,种群的数量呈现“S”型增长,“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 ,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该值会 。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 是引起资源危机和气候
恶化的主要原因。
6.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 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人类的一些活动(如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建城市和发展工业
等)已经使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K值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计划生育“J”型资源和空间环境容纳量种群密度减小过多的人口生物圈生物圈探究点一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阅读教材P118~119内容,结合下面的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是 ,
公元1600年~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方式类似
。“J”型和“S”型“J”型2.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相继制定了以下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 工作。
(2)1982年,我国将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我国颁布了 。13.6亿探究点一3.人口发展目标(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以内。
(2)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以内。
(3)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 左右)。计划生育计划生育14.5亿15亿计划生育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探究点一合适的加入动画4.我国人口近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小。(2)人口基数过大。
(3)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
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5.2050年,我国人口总数预计达到峰值,该峰值是否为我国人口容纳量?该峰值不是我国人口容纳量,而是按现在人口增长情况将达到的数量。不完全适用。因为人口数量问题既有自然生理基础,又受社会因素制约,故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6.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探究点一我国人口的特点 探究点一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
(2)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大( )
(3)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
(4)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
(5)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末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 )
(3)人口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呈“J”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无K 值。
(5)202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 ×√ √ ×探究点二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协调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阅读教材P119~122,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模型的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可知,随着人口增多,人类对 需求、
需求、精神需求、
及一定的
空间需求也增多。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
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
,过度利用使其
。粮食水资源自然资源生存有限的大量减少3.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 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 。
4.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 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5.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既要严格控制 增长,又要加大保护 的力度。
(1)植树种草,退耕 ,防治沙漠化。
(2) 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3)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4)推进 农业等。探究点二人口快速增长纳污量环境污染生态人口资源和环境还林、还草、还湖监控、治理生物多样性探究点二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有限的生存资源容易被过度利用而减少。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影响环境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采取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探究点二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三者缺一不可。答案 D人均耕地燃料植被水、矿产资源环境污染12345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 A12345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答案 D人口数量是可控的,只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环境容纳量,那么人口数量就不会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2345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123454.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各项中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答案 B环境容纳量与其中的空间和资源有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不断被消耗,其环境容纳量反而会降低。12345 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降低、耕地减少) c12345(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
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b 环境阻力55亿 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
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
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曲线。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善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______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96 12345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
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
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课件25张PPT。生态环境的保护第章6为什么说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大家的,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都会涉及到整个地球……
我们既然有了美丽的家园,为什么还要在太空中寻找?
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出现了一些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呢?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呢?
本节目录第2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结合教材P124图6-6,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结合教材P125思考与讨论,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阅读教材P126~128的内容,结合图6-7至6-12,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和保护措施。1.生态系统具有的 能力是其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但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 。
2.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8.9级地震,数万人在灾难中丧生,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隔2年,核辐射污染阴霾仍未散去。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产生的核污染现在已经飘散到世界各地,各国都说对本国百姓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和危害。核污染扩散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 ,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3.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球性难以恢复的程度自我调节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4.观察下图,你有何感想?
5.土地荒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 ,过度 ,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 。
6.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 等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层“空洞”。
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植被破坏开垦土地过度放牧 氟利昂 2013年全球各地出现了高温、干旱、洪涝、森林大火等事件,使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阅读教
材P123~124,试分析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点一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多调节气候 融化上升扩大植树种草新能源探究点一大减少污染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氟利昂增强上升光合作用减少 硫的氧化物和含
氮的氧化物酸化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探究点一探究点一生活工业倾倒赤潮减少生存环境掠夺式外来物种污染物探究点一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探究点一方法链接模板1.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请把下面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用线连接起来。探究点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照此下去,本世纪末,现有物种1/5将会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将遭受到严峻的挑战。1.生物圈内所有的 、 和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包含三个层次: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
2.冬虫夏草、人参是名贵的中药材,蚕丝、麻、棉能作为织物原料。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其含义是指对人类有 、 和 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 、
和 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3.森林不仅可以吸收CO2放出O2,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等功能。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其含义指 价值。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4.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明显大于它的 价值。
5.很多生物很可能含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6.阅读教材P126~128后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于1975年建立了青海湖鸟岛
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斑头雁、鱼鸥、
棕颈鸥,目前,青海湖鸟岛已成为全
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吸
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研究。
本例体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为就地保护。其含义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 以及 等,该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 。探究点二间接直接潜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最有效的保护(2)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属于 保护。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主要最有效的保护层次是保护 。
(4)我国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生物资源,这是因为野生生物在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使用价值。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在
。它追求的是 、 、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探究点二易地生态系统多样性间接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自然经济社会探究点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探究点二2.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结合图示判断相关说法的正误:
(1)图Ⅰ、Ⅱ、Ⅲ分别表示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2)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3)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 )
(4)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1)题中图像分别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潜在价值则是指尚未发现的价值。
(4)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资源,而是有计划地利用。√ ×××探究点二2.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结合图示判断相关说法的正误:
(5)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6)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
(7)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 (5)旅游观赏应属于直接价值。
(6)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7)河流、森林、城市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小气候特点。×××气候水资源臭氧层酸雨荒漠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直接间接间接就地易地12341.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具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答案 D12342.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答案 D12343.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的合作
B.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 D12344.福州闽江口湿地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一处落脚站。由于水源充沛,自古以来,闽江口湿地不仅到处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更是鸟儿们嬉戏、觅食的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越冬候鸟飞临此地栖息,其中包括勺嘴鹬、黑脸琵鹭、朱鹮等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若湿地遭破坏,会直接威胁到鸟类的生存,说明生物与其生活的________是统一的整体。
(3)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自然界将失去许多宝贵的基因。因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______的多样性。因此,保护闽江口湿地对保护福州乃至台湾海峡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上述材料表明当地的生物具有多样性,目前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为________ 。消费环境基因就地保护1234课件14张PPT。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臭氧层 ③生物多样性 ④基因 ⑤物种 ⑥生态系统 ⑦直接 ⑧间接 ⑨就地保护 ⑩易地保护【典例1】 如图中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条曲线 ( )
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开始时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答案 D方法一 水污染与微生物的净化作用【方法链接】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对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2.实例:有机污染物排放后水体的自动净化过程。
(1)有机物的变化:在污水注入点有机物达到最高,然后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逐渐减少。 2.实例:有机污染物排放后水体的自动净化过程。
(2)好氧性细菌的变化:随着污水的注入迅速增加达到最高值,随着有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也随着下降。
(3)溶解氧的变化:随着好氧性细菌的大量繁殖逐渐减少,随着藻类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4)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数量逐渐增加,随着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
(5)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 【迁移训练】1.下列选项中,可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 ( )
A.酸雨
B.汞、铅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环境中难以降解、易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会引起生态危机。答案 B【典例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核心的且关系其他两个层次存亡的是(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只有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才有基因和物种的多样性,即三个层次中的核心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 D方法二 生物多样性各层次的相互关系【方法链接】1.从分子水平上看
2.从进化角度上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迁移训练】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 ( )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 D方法二 生物多样性各层次的相互关系【典例3】生态环境的破坏可由生物入侵造成,根据下列资料并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 地中海果蝇原产于东非,是一种危害多种蔬菜和水果(如柑橘)的有害昆虫,其适应性极强,繁殖速率惊人。雌果蝇通常袭击成熟的果实,刺破柔软的果皮后在缺口中产卵,果蝇卵孵化成的幼虫以果汁为食。它的成虫也不大,仅几毫米,飞行能力并不强,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给当地农业带来灭顶之灾。方法三 巧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材料信息题(1)地中海果蝇入侵我国以后,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类型是________型。
(2)说出柑橘与地中海果蝇的种间关系:___________。“J”寄生关系(3)为防止地中海果蝇侵入我国,我国海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大量引进地中海果蝇的天敌来对其进行防治。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造成新的物种入侵,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加强水果类产品的进口检疫,对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杜绝有关产品的进口等措施【方法链接】生态环境的保护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它以生物最新材料为取材背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收集和处理信息、知识精练、综合分析和类比应用能力。此类试题的分析与解答方法与常规题有所不同,一般思路为:
(1)认真阅读并对新情境进行分析、归纳,仔细揣摩题意,明白题目的概况:描述了什么事件?事件怎样?要解决哪些问题?
(2)理解问题,挖掘题干中隐藏在问题中的信息,并分析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
(3)类比转换,准确作答,通过检索旧知识,吸纳新知识,探索出试题设问与中学基础知识的相同点与相似点,从而将所学知识精练到新情境中。将有效信息与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就可以准确解答。 【迁移训练】3.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入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其主要生产者是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挺水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成分,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修复植物,其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污染环境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藻类挺水植物消费者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入鱼类捕食藻类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吸收降解的污染物净化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