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7 16:5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亚夫军细柳》。
一、说教材
《周亚夫军细柳》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单元,它是这样编排的:21《孟子》二章22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 诗词五首。前三篇课文分别出自《孟子》、《列子》、《史记》。它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著作,同时又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作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它们的文学价值。因此,教学这几篇课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用心感受古人的精神品格应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预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方法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乃至人物描写表现手法进行初步梳理。
但是,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以及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映衬等方法的使用,仍需重视点拨。关于古代礼仪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时需要我们提供帮助。
三、说学习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诵读古代诗文时,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写作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根据以上的分析,为本课的学习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史记》,积累文言词语,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
2、能力目标:分析人物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理解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和单元设置里都指出,学习文言文,要学习、掌握古汉语,要能理解写作方法以及传统文化的精要。由此,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难点: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说教法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重点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我们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与学法:
1、激趣导入。利用视频创设情境,迅速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2、点拨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乃为善教也。"所谓“相机诱导"就是适时点拨。“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在文本学习中,我主要点拨的是人物个性特点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点拨法”能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研究。
3、诵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学法设计
1、圈点、勾画、批注结合,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实现教学目标1。
2、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展示,(师生同读、个人单读、小组和读、全班齐读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也是与教法3的结合。
3、用讨论法、探究法找出、归纳文中的人物特点及其表现手法。用小组交流,个人谈体会、谈独特观点、新观点的形式拓展,形成正确思想认识。这是与教法2“点拨”的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1、观看视频导入
2、背景: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入侵,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委派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离国都长安较近的三个地方:霸上、棘门、细柳。本文就是记录汉文帝到这三个地方劳军的过程。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部分: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第三部分: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周亚夫治军严格。
2、小组合作:读通课文,疏通文意。口头翻译第二、三段课文。
(三)研读赏析
走近周亚夫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中“大”字在句中强调了怎样的意思?
(匈奴大肆入侵,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形势紧张。于是,汉文帝调兵遣将,委派刘礼、徐厉和周亚夫到霸上、棘门和细柳驻扎,“以备胡”。)
2、第一段里的两个分号一个冒号有什么作用?
(两个分号说明三位将军各自独立,是平行的关系,一个冒号,说明三位将军守边的目的都一样,即是为了防备匈奴的入侵。)
品读周亚夫
1、劳军后文帝是怎样评价几位将军的?哪个词语可以高度概括周亚夫在文帝眼中的形象?
(霸上、棘门军 细柳军
“若儿戏”“固可袭而虏” “真将军”“可得而犯邪!”)
【语句赏析一】比较下列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原句:嗟乎,此真将军矣! 改句:善哉,此将军矣!
(原句中的一个“真”字是全句乃至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含义深刻,令人回味,而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首先,是对亚夫所率部队时刻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开战的高度评价:这样的部队,倘若敌人来犯,焉有不胜之理?其次,是对亚夫部队令行禁止、钢铁纪律的由衷赞美:即使天子前来慰问都不能破坏规矩,更何况他人?
改句去掉“真”表现不出周亚夫与其他将军的不同,令其形象泯然众人。文帝用“嗟乎”一词,表达了对将军亚夫的发自内心的强烈赞美,全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改句“善哉”就是“好呀”虽然也是夸赞,但也只是满意,表达不出由衷的惊叹效果。)
2、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语句赏析二】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持兵揖”这一动作描写简洁有力的展现了将军亚夫全副武装的形象。试想,在天子巡视、召前问话时还要全副武装,那么平日呢?一定戒备森严!由此可见,将军亚夫的部队必然军纪严明、英勇善战。将军亚夫不愧是一个治军有方的军事将领!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一语言描写简洁有力、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形象地勾勒出亚夫刚直不阿的耿直个性。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洁的话语,作者完成了对一个治军有方、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军事将领形象的塑造,不仅真实可感,而且留下了大量空间令读者回味,怎一个好字了得?)
【补充传统文化知识】“拜”和“揖”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礼节中,有“拜”和“揖”两种方式,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解字》载:“跪,拜也。”就是说,行拜礼是要跪的。“揖”,双手抱拳就是“揖”,或者说“行揖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
3、追问: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从军士戒备森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军纪严明(两次“不得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4、继续追问: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周亚夫“真将军”的本色?
(“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到军营中慰劳军队也必须遵守军规,可见周亚夫治军严格,令行禁止、军规严明。“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周亚夫的尽忠职守、刚正不阿让天子也心生敬意。)
5、至此一位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不可侵犯的“真将军”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作者是怎样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的呢?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a.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两次不得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b.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c.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形象更加鲜明.)
6、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呢?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还得益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持兵揖“请以军礼见”侧面描写: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两次“不得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文帝评价:“真将军也”。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不可侵犯的形象。
7、观看视频,讨论剧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本文有什么异同?你认为那种好?为什么?
同:都采用对比、正面表现与侧面表现相结合的方法
异:剧中增加了演习场面的刻画
学生认为电视剧好:刻画更丰富,场面宏大,形象直观,视觉冲击力强。或者认为课文更好:语言简洁有力,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七、拓展延伸
1、补充介绍后世兵家对周亚夫评价:
“亚子在世,孙吴重出。功高细柳,泽普爱莲。濂溪世德,细柳家声。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三年封侯,八年为相,位极人臣,把持国秉,九年饿死。”
这段话概括了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综合探究】:你认为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对照周亚夫,结合自己每日的学习生活,想想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以实际行动向英雄致敬?
八、小结
1、对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人物特点和表现手法。
2、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把这篇文章读给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听,让他们通过我们的朗读感受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九、作业设计
A.古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周亚夫做到了,他这个做法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文帝称为“真将军”。从这里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B.小练笔:课外阅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写下阅读感悟。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