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章末复习整合+章末检测: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WORD文档】学案+章末复习整合+章末检测: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6-15 17:11:47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章末整合(六)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本章网络构建.TIF" \* MERGEFORMA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97.TIF" \* MERGEFORMAT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⑨________;⑩________。  21*cnjy*com
答案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臭氧层 ③生物多样性 ④基因 ⑤物种 ⑥生态系统 ⑦直接 ⑧间接 ⑨就地保护 ⑩易地保护【来源: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规律方法整合.TIF" \* MERGEFORMAT
方法一 水污染与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典例1 如图中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
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哪条曲线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98.TIF" \* MERGEFORMAT
答案 D
解析 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开始时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出处:21教育名师】
方法链接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
改变,从而影响对水的有效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等。【版权所有:21教育】
2.实例:有机污染物排放后水体的自动净化过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99.TIF" \* MERGEFORMAT
(1)有机物的变化:在污水注入点有机物达到最高,然后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逐渐减少。
(2)好氧性细菌的变化:随着污水的注入迅速增加达到最高值,随着有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也随着下降。
(3)溶解氧的变化:随着好氧性细菌的大量繁殖逐渐减少,随着藻类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4)藻类变化:随着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数量逐渐增加,随着无机物的减少其数量下降。
(5)无机物的变化:随着有机物的分解逐渐增加,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而减少。
迁移训练
1.下列选项中,可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生态危机是 (  )
A.酸雨
B.汞、铅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答案 B
解析 环境中难以降解、易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会引起生态危机。
方法二 生物多样性各层次的相互关系
典例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核心的且关系其他两个层次存亡的是(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群落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 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只有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才有基因和物种的多样性,即三个层次中的核心是生态系统多样性。21·世纪*教育网
方法链接
1.从分子水平上看
2.从进化角度上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迁移训练
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 (  )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方法三 巧解生态环境的保护材料信息题
典例3 生态环境的破坏既可能由生物入侵造成,也可能由环境污染等造成,根据下列资
料并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 地中海果蝇原产于东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种危害多种蔬菜和水果(如柑橘)的有害昆虫,其适应性极强,繁殖速率惊人。雌果蝇通常袭击成熟的果实,刺破柔软的果皮后在缺口中产卵,果蝇卵孵化成的幼虫以果汁为食。它的成虫也不大,仅几毫米,飞行能力并不强,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给当地农业带来灭顶之灾。
资料二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相关资料以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下表为其搜集的资料:21cnjy.com
生物种类 RQ
汞(Hg) 铅(Pb)
A 0.75 0.55
B 1.26 0.84
C 0.91 0.48
D 1.25 2.05
注:RQ代表风险商数。
(1)地中海果蝇入侵我国以后,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类型是________型。
(2)说出柑橘与地中海果蝇的种间关系:____________。
(3)为防止地中海果蝇侵入我国,我国海关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大量引进地中海果蝇的天敌来对其进行防治。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会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每一种生物的RQ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RQ<1表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表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21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J” (2)寄生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3)加强水果类产品的进口检疫,对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杜绝有关产品的进口等措施 (4)可能造成新的物种入侵,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5)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Hg)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的RQ<1,生物A及C的生存不受威胁。对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D和B两种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较高,应属于较高营养级的生物,若D和B死亡,低营养级的生物数目将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将会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将会降低,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21·cn·jy·com
解析 (1)地中海果蝇刚入侵我国时,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缺乏天敌和生活环境适宜,刚开始时呈“J”型增长。(2)地中海果蝇寄生在蔬菜和水果中,因此它们为寄生关系。
方法链接
生态环境的保护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它以生物最新材料为取材背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收集和处理信息、知识精练、综合分析和类比应用能力。此类试题的分析与解答方法与常规题有所不同,一般思路为:2·1·c·n·j·y
(1)认真阅读并对新情境进行分析、归纳,仔细揣摩题意,明白题目的概况:描述了什么事件?事件怎样?要解决哪些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理解问题,挖掘题干中隐藏在问题中的信息,并分析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
(3)类比转换,准确作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检索旧知识,吸纳新知识,探索出试题设问与中学基础知识的相同点与相似点,从而将所学知识精练到新情境中。将有效信息与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就可以准确解答。www-2-1-cnjy-com
迁移训练
3.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入大量化
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2-1-c-n-j-y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其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www.21-cn-jy.com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挺水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成分,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修复植物,其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 挺水植物 消费者 (3)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入鱼类捕食藻类等 (4)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吸收降解的污染物 净化水质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章  章末复习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9.TIF" \* MERGEFORMAT
应用一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表1、表2表示我国人口统计的有关资料。请据表回答:
表1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总和生育率(个)
1949 54 167 36.00 20.00 6.14
1959 67 207 24.78 14.59 10.19 4.30
1964 70 499 39.14 27.64 6.18
1974 90 859 24.82 7.34 17.48 4.17
1984 104 357 6.82 13.08 2.35
1994 119 850 17.70 6.49 11.21
1998 124 810 16.03 6.50 9.53
表2
年份 0~14岁人口比例(%) 15~64岁人口比例(%) 65岁以上人口比例(%)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岁)
1953 36.28 59.31 4.41 12.16 22.7
1964 40.70 55.74 3.56 20.2
1982 33.59 61.50 4.91 14.62 22.9
1990 27.70 66.72 5.58 20.14 25.3
1997 25.96 67.50 6.54 25.19 29.7
(1)试计算:1949年的自然增长率为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1964年的死亡率为________;1984年的出生率为______;1964年的老少比为________。21cnjy.com
(2)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是____________。这次普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1·cn·jy·com
A.掌握我国人口状况和变化趋势
B.为制定人口政策和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依据
C.为学术研究服务
D.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请绘制1949~1998年我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数量变化曲线图。综合表格及所绘图上的信息,试分析和预测我国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表1可知,1974~1984年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已明显下降,但人口增长率并没有减少。从种群特征看,合理的解释是21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表2可知,自1964年以来,65岁以上人口比例和年龄中位数呈上升趋势,请提出假说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15~4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增长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65岁以上年龄组慢,但每个妇女所生孩子数目保持不变,则人口出生率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中国目前与X国相比,妇女第一胎的平均年龄比X国大,但两国死亡的年龄大体相同。请据此信息猜测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需什么信息才能使您的猜想变得更可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情况下,男女性别比例相等的遗传学原理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源利用之间存在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的正反馈调节。您认为该如何打破这一循环?技术也能帮助解决某些问题,试举出控制空气污染的两种方法。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70.TIF" \* MERGEFORMAT
答案 (1)16.00‰ 11.50‰ 19.90‰ 8.75%
(2)2000年11月1日零时 ABCD
(3)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如下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71.TIF" \* MERGEFORMAT
持续缓慢增长达到平衡期,持续一段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会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应考虑计划生育问题、解决老龄化问题、提高人口素质问题以及恢复并保持正常的性别比例等21·世纪*教育网
(4)种群幼体数(0~14岁)(生殖前期人口数)仍较多,种群呈增长型,有强劲的内在增长势头;另外死亡率并未急剧增长www-2-1-cnjy-com
(5)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疾病得到较好的控制
(6)总体会下降 参与生殖的人口百分比下降了
(7)X国人口增长率更大 如果已知两国生育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龄人口百分比,则假说更有说服力 男性产生分别含X和Y染色体的两种等量精子,它们与卵细胞的受精机会相等
(8)人口减少和资源需求下降。控制人口增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少纸张等资源的不必要消费(或资源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能量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的能源等。
解析 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可用出生率与死亡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差值表示;1964年老少比计算为:3.56/40.70=0.087=8.75%。进行人口普查主要是了解我国人口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等服务;当然随人口数量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必须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
规律总结 本题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题,需要用到的知识很多,需注意:①种群特征研究和人口普查的意义;②与种群有关的数值计算;③将数据转化为图像的能力;④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关系;⑤生男生女的原理;⑥应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解决环境染污问题。
应用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2.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21*cnjy*com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功能。【来源:21cnj*y.co*m】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进行传递。【出处:21教育名师】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调节水流量 控制洪水(蓄洪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旱) 净化水质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我净化能力 溶解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 (1)湿地生态系统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能补充地下水,是天然的蓄水库,起到调节水流量、控制洪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2)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4)无论湖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多么强,当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自身净化能力,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湖水中溶解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造成鱼类死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规律总结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遗传多样性,即为基因多样性,而基因多样性取决于DNA分子的多样性。不同生物的DNA分子是不同的。基因又通过转录和翻译,将其多样性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上,使其变化多端,进而反映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而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21*cnjy*com
1.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答案 B
解析 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偏多,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 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 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 A
解析 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长也不需要更多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从而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恶性循环。www.21-cn-jy.com
3.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答案 D
解析 回填土壤,可以为生态提供丰富的非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如矿物质);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要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不能轻易引进外来物种的原因是外来物种可能给当地带来重大的生态灾难;B项片面地理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应该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使得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尽快地恢复;经济农作物种类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属于直接价值
B.广东沿海地区加大了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属于间接价值
C.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潜在价值
D.直到近几十年来,人类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解析 研究苍蝇属于直接价值中对人类有科研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5.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答案 ACD
解析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溶解氧越少,因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时消耗氧气。
6.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原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学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多选)(  )
A.减少空气污染 B.缓解温室效应
C.不可再生 D.减少酸雨危害
答案 ABD
解析 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的元素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是C、H、O,制成燃料燃烧后,可以减少有害气体SO2、CO的排放,而CO2能被绿色植物吸收,减少酸雨危害和温室效应及空气粉尘颗粒,所以ABD正确,不可再生是该燃料特点但不是优点。
7.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组,理由是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乙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 → →人。
答案 (1)无机盐 光 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于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
解析 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的藻类等生物利用。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CO2,导致水体pH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8.某些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肥,这样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但另一些养鱼户在向鱼塘中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一定量化肥能促进鱼类快速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些养鱼户加入化肥后池水变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该现象有人要设计实验探究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是否与化肥有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过程:
供选实验材料: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试管及试管塞、试管架、玻璃标记笔、浓度为0.05 mol/L的陈化肥水、陈自来水、浓度为0.1 mol/L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等。2-1-c-n-j-y
①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
a.取3支试管,标号为A、B、C,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各试管均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振荡试管多次进行观察。
d.各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c过程。
③结果预测及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促进鱼的食物藻类快速生长
(2)加入化肥太多
(3)①化肥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②a.加入等量的陈自来水、0.05 mol/L的陈化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
b.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滴)
③a.三支试管中水质相同
b.如果从A→B→C,三支试管中的绿色逐渐加深 化肥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解析 因化肥中含有N、P,会促进鱼的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藻类快速增长,从而增加鱼的产量,但加入过多会导致藻类繁殖过快,水中氧气不足,导致鱼类死亡。该题为实验探究题,实验结果可能会有两种,分别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实验假设是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实验步骤中要注意对照原则和平衡无关变量原则。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课时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标导航】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工作。
(2)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来源:21cnj*y.co*m】
3.前景
(1)人口特点: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目标
①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
②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5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自然资源消耗量大增;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
2.协调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例如: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推进生态农业。
知识点一 我国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3.TIF" \* MERGEFORMAT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答案 C
解析 虽然曲线为“J”型曲线,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出处:21教育名师】
2.下图为A、B两国的人口年龄组成图,据图回答: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4.TIF" \* MERGEFORMAT
(1)A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B国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
(2)A国因人口问题会造成(  )
A.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
B.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C.就业困难、生活贫困
D.医疗水平降低、住房紧张
(3)B国应采取人口政策最主要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多生育 D.延长教育年限
答案 (1)衰退型 增长型 (2)A (3)A
解析 (1)A国青壮年个体及年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体较多,而年幼个体相对较少,其人口发展趋势应该不断减少,属于衰退型。B国年幼个体数明显高于青壮年及年老个体数,且年老个体所占比例最少,所以其人口发展趋势是个体数越来越多,属于增长型。(2)A国因人口要减少,所以不会出现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现象,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等情况。(3)B国因人口数量将增长很快,当务之急应控制人口增长。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考查
3.如图所示为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5.TIF" \* MERGEFORMAT
(1)人口剧增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必然________。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快粮食________,并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________。
答案 (1)产量下降 (2)不足 升高 (3)枯竭加剧
解析 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过度,使粮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单产不高不稳,甚至病虫害频繁出现,导致粮食减产。人口继续增加,由于土地开垦,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短缺。人口由于食物不足、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素,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数量下降。
4.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少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答案 C
解析 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就会使人口增多;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人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基础落实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 B
解析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21教育网
2.我国现阶段处于人口(  )
A.迅速增长期 B.缓慢增长期
C.衰退期 D.稳定期
答案 B
解析 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从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率分析,我国现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应属于缓慢增长期。但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大,现仍然每年有大量的新增人口出生,计划生育政策必须继续执行。2·1·c·n·j·y
3.现在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答案 B
解析 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和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膨胀问题。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C.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
D.未来十年,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性别比例正常
答案 C
解析 人口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在平时学习的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知识和信息可知,C选项是不正确的。注意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知识分布在初、高中课程的生物、地理和政治等课程中,我们要将这些分散的人口知识形成总的印象,还要注意从媒体上收集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信息。21·cn·jy·com
5.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上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
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
答案 B
解析 我国虽然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特点造成我国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  21*cnjy*com
能力提升
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与个体数
答案 D
解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其他种群特征,这些特征都会影响种群的大小、发展等变化。人类自身的出生率,其大小并非仅由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决定,关键要看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政策及人们的生育观念。
7.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6.TIF" \* MERGEFORMAT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期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综合三个图可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要降下来的。由此可知,环境容纳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
8.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 C
解析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群增长规律也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控制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影响人口数量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如果人口增长过快,科技飞速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9.以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绘制曲线,分析回答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7.TIF" \* MERGEFORMAT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什么的变化曲线?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将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然资源 粮食 工业污染 人口
(2)由于粮食和自然资源的减少,人口迅速下降,资源下降,工业增长趋向缓慢下降,污染日趋严重
(3)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解析 (1)4条曲线中最易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和不断地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对应曲线①;随着人均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增强,所以工业污染对应曲线③;“民以食为天”,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长,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粮食对应曲线②,人口对应曲线④。(2)据图分析,人口、资源、工业增长等都呈下降趋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3)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www.21-cn-jy.com
实验拓展
10.某山区小镇,10余年来先后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了多个乡镇企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也增加了污水排放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污水对当地水生生物的影响”,设计了研究方案。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
①学会调查研究污水对水生生物影响的基本方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完成时间、结果预测、结论、报告形式等
(2)②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3)污水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4)用污水喂养的水生生物出现病症甚至死亡
解析 研究性课题的实验设计程序一般是:
确定研究课题:课题有大有小,一个大的课题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法、观
↓ 察法、社会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实验假设、结果预测、完成时间、报告形式等
实施研究方案:本课题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通过对比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撰写研究报告:报告中包括课题研究目的、原理、材料与方法、结论、参考文献等
本题是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课题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但要学会研究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影响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从中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启示。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124图6-6,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结合教材P125思考与讨论,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阅读教材P126~128的内容,结合图6-7至6-12,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重难点击]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知识储备区.TIF" \* MERGEFORMAT
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其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但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当
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该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1.TIF" \* MERGEFORMAT
2.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8.9级地震,数万人在灾难中丧生,福岛第一核电站发
生核泄漏。时隔2年,核辐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阴霾仍未散去。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产生的核污染现在已经飘散到世界各地,各国都说对本国百姓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和危害。
核污染扩散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3.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
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4.观察下图,你有何感想?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2.TIF" \* MERGEFORMAT
5.土地荒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土地,水资源利用
不当,造成植被破坏。
6.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
致臭氧层“空洞”。
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3.TIF" \* MERGEFORMAT
师:为什么说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地球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大家的,是一个整体的存在,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都会涉及到整个地球……
师:我们既然有了美丽的家园,为什么还要在太空中寻找?
生: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出现了一些问题。
师: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呢?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呢?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学习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一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013年全球各地出现了高温、干旱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涝、森林大火等事件,使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阅读教材P123~124,试分析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 ①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形成“温室效应”;②绿地、湿地面积减少,使它们调节气候的功能大幅度下降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①植树种草;②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水资源短缺 ①需求大;②绿地、湿地面积减少,涵水蓄水功能降低;③淡水资源受到污染 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①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②加强管理,减少、杜绝污水排放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紫外线辐射增强 ①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减少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
酸雨 化学燃料燃烧产生的硫的氧化物和含氮的氮氧化物溶于雨水(pH<5.6)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 ①损害植物的叶和芽;②水体酸化;③危害建筑物及金属 ①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种草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如草原的过度放牧,森林的过度砍伐 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①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②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海洋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 ①出现赤潮(水华);②海洋生物减少 减少污水排放;及时清理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③外来物种入侵 ①物种灭绝后不能再生;导致人类可利用资源减少;②使环境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归纳提炼
生态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污染情况 成因 危害
水体污染 无机污染 水中富含N、P元素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过度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毒素浓度高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有毒气体 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过多 污染可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
海洋污染 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石油泄漏等污染物 赤潮,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活学活用
1.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请把下面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用线连接
起来。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4.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两个物种灭绝,照此下去,本世纪末,现有物种1/5将会灭绝,生物多样性保护将遭受到严峻的挑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冬虫夏草、人参是名贵的中药材,蚕丝、麻、棉能作为织物原料。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
有直接价值,其含义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21·世纪*教育网
3.森林不仅可以吸收CO2放出O2,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
除噪声等功能。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其含义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4.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5.很多生物很可能含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教材
P126~128后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于1975年建立了青海湖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岛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目前,青海湖鸟岛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候鸟研究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5.TIF" \* MERGEFORMAT
本例体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为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保护。其含义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该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属于易地保护。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主要最有效的保护层次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4)我国制定了多部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资源,这是因为野生生物在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
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归纳提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6.TIF" \* MERGEFORMAT
活学活用
2.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结合图示判断相关说法的正误:
(1)图Ⅰ、Ⅱ、Ⅲ分别表示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
(2)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3)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  )
(4)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
(5)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6)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
(7)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  )
答案 (1)× (2)√ (3)× (4)× (5)× (6)× (7)×
解析 (1)题中图像分别表示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潜在价值则是指尚未发现的价值。(4)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资源,而是有计划地利用。(5)旅游观赏应属于直接价值。(6)外来物种入侵因其缺少天敌制约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7)河流、森林、城市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小气候特点。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自我检测区.TIF" \* MERGEFORMAT
1.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
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具有逐级的因果关系的是
(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答案 D
解析 寒潮可引起霜冻,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结果,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的量增加;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21·cn·jy·com
2.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
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 D
解析 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2-1-c-n-j-y
3.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的合作
B.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 D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4.福州闽江口湿地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湿地,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一处落脚
站。由于水源充沛,自古以来,闽江口湿地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到处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更是鸟儿们嬉戏、觅食的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越冬候鸟飞临此地栖息,其中包括勺嘴鹬、黑脸琵鹭、朱鹮等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21*cnjy*com
(1)鸟类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2)若湿地遭破坏,会直接威胁到鸟类的生存,说明生物与其生活的________是统一的整体。
(3)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界将失去许多宝贵的基因。因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________的多样性。因此,保护闽江口湿地对保护福州乃至台湾海峡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来源:21cnj*y.co*m】
(4)上述材料表明当地的生物具有多样性,目前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为________。
答案 (1)消费 (2)环境 (3)基因 (4)就地保护
解析 鸟类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从环境中取食,属于消费者。鸟类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种鸟类都携带着基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我国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出处:21教育名师】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课后巩固区.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A.②④ B.⑥⑦ C.⑤⑦ D.②⑤⑦
答案 B
解析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潮汐属于自然现象,大脖子病由机体缺碘引发,与环境无关。【版权所有:21教育】
2.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
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
A.海洋浮游生物种类增多
B.人类皮肤病、白内障患病率增加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可能发生定向变异,造成减产
答案 B
3.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植树造林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答案 A
解析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需采取的办法是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以改善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21*cnjy*com
知识点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基因多样性比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而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没有自然选择就不会出现新物种。群落演替使群落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更加稳定,生态系统也更稳定。基因多样性高的种群生物多样性也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5.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
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
是 (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答案 A
解析 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就地保护,题干中人们对池鹭的生活进行了干扰,不利于池鹭物种的进化。
6.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B
解析 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总量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D项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灭绝量,C项正确。
7.四川地震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大熊猫,把部分大熊猫转
移到其他地区的动物园进行饲养,该过程属于 (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风景名胜区
答案 B
解析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属于易地保护。
8.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Ⅰ、Ⅱ,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8.TIF" \* MERGEFORMAT
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
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
C.选择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
答案 D
解析 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不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森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D项错误。
能力提升
9.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 (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答案 C
解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做到合理的而不是掠夺式的开发,既要对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物质生产上实现无废料生产体系,使废物资源化,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农田施用无机氮肥补充的氮素应不少于农作物输出的氮素,否则会造成土壤贫瘠,影响农田可持续发展。本题中选项B所述,由于“人工鱼塘”所依赖的能量来源不同于天然生态系统,因而可不完全依赖生产者供能,而由人工补充鱼类饲料的方法实现鱼塘的高产稳产。
10.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也越多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
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故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
11.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还包括生态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多样性。间接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而目前还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人们可根据不同种群的增长规律,合理、适时、适量地利用自然资源。
12.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
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麋鹿繁殖太快
答案 A
解析 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麋鹿的环境容纳量也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
13.目前入侵北京的外来动植物种类达56种以上,其中对北京环境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
种是美国白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北京地区原有物种的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
B.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C.科学家研究出防治美国白蛾的新型“农药”——菱型多角体病毒,它在生态系统里的成分是分解者
D.可以利用周氏啮小蜂产卵在美国白蛾蛹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吸收蛹内营养,供其自身发育,最终使美国白蛾蛹内养分耗尽死亡,达到防治目的。周氏啮小蜂和美国白蛾两者属于捕食关系www.21-cn-jy.com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属于消费者。周氏啮小蜂从白蛾蛹内吸收营养,属于寄生。
14.下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29.TIF" \* MERGEFORMAT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Ⅰ]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答案 (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3)①直接 ②负反馈 间接
解析 图中的Ⅰ、Ⅱ、Ⅲ分别是从基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不同层次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15.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
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
a-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2·1·c·n·j·y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 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烧杯中____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________”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11.3% (4)加0.3 ( http: / / www.21cnjy.com ) 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 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水体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21教育网
解析 (1)蓝藻为自养型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得出,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再根据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可得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9/141.0×100%≈11.3%。(4)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和P的有无,可设置不含N也不含P、既含N又含P、含N不含P,含P不含N四种处理;在进行实验前,应除去原来水中的N和P。N、P都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有N和P的烧杯中藻类生长最好。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个性拓展
16.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肥,这样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但另一些养鱼
户在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探究课题:鱼塘中加入化肥后,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探究准备: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物、试管、0.05 mol/L 陈化肥水、陈自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探究步骤:
①取3支试管,标号A、B、C,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各试管均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
④各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③过程。
(2)探究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等量陈自来水、0.05 mol/L 陈化肥水、0.1 mol/L陈化肥水 ②等量的裸藻培养液(1~2滴)
(2)①三支试管中水质相同 ②如果从A→B→C,三支试管中的绿色逐渐加深 化肥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第六章.TIF" \* MERGEFORMAT
第1课时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118中国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来人口增长曲线,简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通过P119图6-2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3.结合P120~121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重难点击]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知识储备区.TIF" \* MERGEFORMAT
1.人口同样具备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
成、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为降低人口出生率,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为“J”型增长。
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再加上种内斗争和天敌等因素,种群的数量呈现“S”
型增长,“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该值会变小。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
的,过多的人口是引起资源危机和气候恶化的主要原因。
6.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人类的一些活动(如开
垦荒地、采伐森林、兴建城市和发展工业等)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拥挤不堪的人群示意图。201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环境、资源的关系更为重要。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84.TIF" \* MERGEFORMA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学习探究区.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一 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阅读教材P118~119内容,结合下面的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85.TIF" \* MERGEFORMAT
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是“S”型和“J”型,公元1600年~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
的方式类似“J”型。
2.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相继制定了以下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2)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3.人口发展目标(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3.6亿以内。
(2)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3)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
4.我国人口近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答案 (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小。(2)人口基数过大。(3)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2-1-c-n-j-y
5.2050年,我国人口总数预计达到峰值,该峰值是否为我国人口容纳量?
答案 该峰值不是我国人口容纳量,而是按现在人口增长情况将达到的数量。
6.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答案 不完全适用。因为人口数量问题既有自然生理基础,又受社会因素制约,故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1*cnjy*com
小贴士 计划生育的直接目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归纳提炼
我国人口的特点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86.TIF" \* MERGEFORMAT
活学活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  )
(2)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大 (  )
(3)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  )
(4)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  )
(5)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末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
(  )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3)人口增长受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呈“J”型增长,“J”型增长曲线无K值。(5)202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21·cn·jy·com
探究点二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协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阅读教材P119~122,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模型的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87.TIF" \* MERGEFORMAT
1.据图可知,随着人口增多,人类对粮食需求、水资源需求、精神需求、自然资源及一定
的生存空间需求也增多。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大量减少。
3.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
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4.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5.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既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又要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
的力度。
(1)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2)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4)推进生态农业等。
归纳提炼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有限的生存资源容易被过度利用而减少。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影响环境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采取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活学活用
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
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答案 D
解析 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三者缺一不可。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88.TIF" \* MERGEFORMA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自我检测区.TIF" \* MERGEFORMAT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答案 A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答案 D
解析 地球环境容纳量是可变的,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量是可控的,只要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增加环境容纳量,那么人口数量就不会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 B
解析 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www.21-cn-jy.com
4.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各项中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89.TIF" \* MERGEFORMAT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环境容纳量与其中的空间和资源有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不断被消耗,其环境容纳量反而会降低。2·1·c·n·j·y
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
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0.tif" \* MERGEFORMAT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善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解答本题从以下三点入手:①人口增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点;②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③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有关计算。(1)人口增长会导致粮食短缺、资源锐减,同时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从而使人的生存压力增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变化。(2)人口增长的合理曲线应该是b曲线,人口的最适数量为K/2。(3)若(食草)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1,人获得能量为A,需要消耗植物55A,若调整人的食物比例为1∶4后,人获得能量为B,需要消耗植物为28B,55A=28B,则B/A=55/28≈1.96。(4)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人为措施可控制人口增长,其本质是降低人口出生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课后巩固区.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C.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
D.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答案 C
解析 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
2.下图是依据我国 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1.TIF" \* MERGEFORMAT
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答案 A
解析 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目前,我国仍属于增长型。
3.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3.TIF" \* MERGEFORMAT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分析坐标图可知,③的自然增长率最大。
4.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千克计算,中国共需要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
顷产量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
A.达到这些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量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答案 B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 C
解析 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口生育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6.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
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大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沙漠化,就会使该地区的植被活动受到抑制。植树、种草等增加植被,可防风固沙。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21教育网
7.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  )
A.人均耕地减少
B.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答案 A
解析 人口增长,土地不足,使人们开垦土地,但可开垦的土地是有限的,即土地的增加量比不上人口增加的快,使人均耕地减少。www-2-1-cnjy-com
8.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
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下列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4.TIF" \* MERGEFORMA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5.TIF" \* MERGEFORMAT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答案 B
解析 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能力提升
9.下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组成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6.TIF" \* MERGEFORMAT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墨西哥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墨西哥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墨西哥的人口数量将继续上升。
10.如图为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7.TIF" \* MERGEFORMAT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答案 C
解析 曲线图表明我国近两千年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增长接近“J”型曲线,并不是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其受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等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增长率,但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却较低,所以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出处:21教育名师】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学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答案 C
解析 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2.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
明 (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8.TIF" \* MERGEFORMAT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 B
解析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恶化,人均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更多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1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有 (  )
A.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B.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通过日益扩大的生产活动,影响和改造着自然,但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来源:21cnj*y.co*m】
C.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D.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 C
解析 原始社会,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影响和改造着自然,但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
14.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
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599.TIF" \* MERGEFORMAT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__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2.4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0
①发达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②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①衰退型 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进行移民 ②增长型 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 计划生育21cnjy.com
解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表中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前者应鼓励生育,后者则应控制生育,降低出生率。
15.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600.TIF" \* MERGEFORMAT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______。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根本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战略。
答案 (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 (5)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1·世纪*教育网
②搞好国土整治 可持续发展
解析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弃物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个性拓展
16.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下表:
中国人均水平 世界人均水平 比例
人均耕地 1.5亩 5.5亩 <1/3
人均林地 1.7亩 15.5亩 <1/9
人均草原 5.3亩 11.4亩 <1/2
人均淡水量 2 700 m3 11 000 m3 <1/4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总资源量比较多,但人均资源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一段时间采取了将草原、森林等改造为耕地,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你认为此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版权所有:21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有效措施(至少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基数大 (2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取,因为森林、草原减少后,将会影响气候、降水量等,使自然灾害增加,危害农业生产,使粮食紧张问题更加尖锐 (3)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行优生、优育、优教,提高人口素质……(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需要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需要水,除饮用水以外,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 ( http: / / www.21cnjy.com )00 kg 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84 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 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出处:21教育名师】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数量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答案 B
解析 若人口增长到16亿,则单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比现在提高2.7倍,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则应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单产、保护现有耕地等多方面出发,才能减轻上述压力。粮食单产的提高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
3.下列哪项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A.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
B.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
C.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D.有害生物增加、转基因生物增多
答案 D
解析 有害生物仅在一定地点、时期内呈“J”型增长,目前不会造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转基因生物目前尚未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4.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类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含量很高导致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
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CO2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多的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CO2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
答案 D
解析 气候变暖是由CO2过多引起的温室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防治温室效应的方法,就是减少CO2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越强,稳定性越高;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与人类的活动有明显的关系,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6.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答案 C
解析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7.下列有关“富营养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C.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赤潮”
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
答案 C
解析 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的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等有毒气体,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21·世纪*教育网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易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
C.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D.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 D
解析 对于珍稀濒危的物种,应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特殊的保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猎采和买卖。
9.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侯、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下水,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1cnjy.com
10.微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来引进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被覆盖的植物就会因长期缺少阳光而枯萎。微甘菊在我国已经造成了触目惊心的区域性危害。对此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微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的关系是竞争
C.应该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
D.微甘菊泛滥的原因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阳光,属于竞争关系;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而不是杜绝引进外来物种;薇甘菊泛滥的原因是适应能力强,缺乏天敌而失去控制。
1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解析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较合理;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并且大量消耗了粮食,如玉米和小麦,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纤维素生产可再生能源是最好的方法;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www-2-1-cnjy-com
1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培养农作物、家畜和家畜新品种的基因库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生物多样性来维系
C.生物多样性决定了地区环境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许多潜在价值还未被我们所认识
答案 C
解析 地区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答案 B
解析 “牧童经济”模式是人为因素造成对环境的破坏。B项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14.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  )  21*cnjy*com
A.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B.作物轮作、套种
C.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 C
解析 使用化肥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15.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你认为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21·cn·jy·com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易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答案 A
解析 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虎的生存范围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减小,食物逐渐缺乏,以前不会袭击人的老虎开始主动伤人,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存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1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属于竞争关系
C.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增多从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这是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答案 A
解析 碳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1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B.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危害生物的多样性
C.改变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原因
D.引进的外来物种会通过捕食或竞争排挤本地物种,但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
答案 D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是当前生物多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原因是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近年来,由于周边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中氮磷浓度较高,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下列各项改善太湖水体污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围湖造田,减小水域面积
B.投放化学药剂,抑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C.大量引进肉食性鱼类,控制藻类生长
D.加强污水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答案 D
解析 围湖造田会减少湿地;投放化学药剂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并造成污染;引入的肉食性鱼类会捕食草食性鱼类,反而使藻类生长加快;对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减少对湖水水体的污染。
19.下图表示1928、1978、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8三年,在甲桥上游20公里至下游40公里的范围中,测得的河水溶氧量。假设河水的溶氧量是与污染程度成反比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73.TIF" \* MERGEFORMAT
A.在1928年时,甲桥附近地区的污染比1978年时严重
B.从1928年到2008年的80年间,甲桥附近同地区的污染有持续改善的趋势
C.在2008年时,甲桥附近同地区的污染比1928年时轻微
D.距离甲桥愈远,所测得的污染愈严重
答案 C
解析 坐标系中共有三条曲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任何一条来说距离甲桥愈远,所测得的污染上游是越来越轻微,下游是先严重后轻微,而三条曲线之间相比,在同一距离上三者溶氧量大小依次为2008、1928、1978,则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1978、1828、2008。
20.人类有较强的能动性,能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的面貌。下列关于人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人类的发展,人类应想方设法改造自然
B.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体之和,故应大力增加人口数量
C.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可放心大胆使用
D.人类的活动应在兼顾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答案 D
解析 人类有较强的能动性,但在改变自然面貌时,一定要合理,遵守自然变化规律,而不能只根据人类自己的意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7分)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发生波动。下图为自然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74.TIF" \* MERGEFORMAT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上图表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均耕地、淡水资源、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加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栖息地破坏造成食物减少,活动空间减少
解析 (1)人口的增长会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粮食、住房的需求增加,而且大量利用各种资源,会给环境带来较大污染,人口越多对环境的压力越大,当人口数量超过环境的最大容纳量时,则对环境造成破坏,使环境容纳量急剧下降。(2)对某一地域人口数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大熊猫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是其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0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度的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型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污染(杀伤天敌) 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 大型挺水植物 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为竞争关系,鱼与藻类为捕食关系
(4)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等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的数量。同时,要考虑化学治理存在的新污染问题等。在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和捕食。大型挺水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降低水体中氮、磷的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
23.(12分)我国四川、陕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甘肃等地,在海拔2 000~4 000 m的高山中生活着珍稀动物大熊猫,由于种种原因,据统计现仅存千只,请分析:
(1)造成大熊猫濒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熊猫喜食竹类植物,偶食小动物,食物结构较单一,因此当竹林减少或大面积死亡时,大熊猫就面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熊猫性情孤僻,不喜群栖,每胎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1~2仔,繁殖能力__________,严重影响了____________。为此,现在多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雌性成体的怀胎率。为保证幼仔的成活率,现已普遍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由于大熊猫各栖息地之间的森林被破坏,造成它们无法进行____________,长此下去,将导致该物种的____________。2·1·c·n·j·y
(5)为了保护国宝,最有效的办法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著名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宣传教育也是一项重要措施,人们应当认识到自然界的每个物种都是一个________。【来源:21cnj*y.co*m】
答案 (1)人为因素 (2)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
(3)较低 种群数量 人工繁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人工授精) 人工饲养 (4)远系杂交 退化 (5)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王朗大熊猫保护区 天然基因库
解析 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这种适应又是相对的,因为生物生存的环境是经常改变的,这种改变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如竹林面积大量减少,大熊猫必然面临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同时,大熊猫繁殖能力较低,也是其种群数量少的原因之一。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我国建立了四川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同时采用了人工繁殖、人工饲养等方法来提高大熊猫的种群数量。
24.(9分)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地空气中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
材料用具:栽有葫芦藓且生长状况相同的花盆4个、透明塑料袋、50 mL注射器、双面胶纸。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大号塑料袋排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若干。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1号盆注入200 mL空气,2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盆注入150 mL空气和50 mL化工厂废气,3号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盆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气体后均密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经过24 h,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下的葫芦藓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标预报污染情况。www.21-cn-jy.com
答案 第二步:取4盆长势相同的葫芦藓,套上相同大小的塑料袋并标上1号、2号、3号、4号
第三步:注入100 mL空气和100 mL化工厂废气 50 mL空气和150 mL化工厂废气
第四步:将4盆葫芦藓放在室温下培养24 h
解析 根据题意知,要求利用葫芦藓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所以要设置4组实验。在实验中所要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气。设置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该题中用的是相互对照,即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就可以说明问题,还应注意等量原则,即每一组所使用的气体量是相同的,同时四组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应保证其长势相同,并放到同一环境条件下生长。
25.(12分)一些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明,世界上有许多两栖类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小,甚至完全消失。有人怀疑,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可能与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关联。为了证实这个假设,科学家在某地区采集了能在当地繁衍的蝾螈、蟾蜍和青蛙3种两栖类受精卵。
实验步骤:
①取纱网制笼子(纱网制笼子对受精卵及胚胎发育没有不利影响)3只,分别编号为A、B、C,每笼中放入各受精卵100粒,置于当地池塘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C组:笼子上方加一层透明塑料板,不能阻挡紫外线。B组:笼子上方无隔板,可以直接接受日光的照射。
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重复数次,最后结果如下表:
分组 蝾螈 蟾蜍 青蛙
C 88±4 39±4 37±5
B 90±6 38±3 40±4
A 40±5 12±3 10±1
科学家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造成受精卵或胚胎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受到池塘中原有微生物的感染。请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21教育网
(1)完成实验步骤②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假设,研究者要证实导致两栖动物减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该因素对两栖动物__________________会产生不利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
(3)若以A组为实验组,较为合理的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组应该是________组。就表中数据来看,实验结果是______(支持/不支持)假设的。B、C组的设计能够排除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死亡率统计及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调查),对于臭氧层的破坏与两栖动物数量减少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推断是:臭氧层的破坏使________过强,导致两栖类受精卵或胚胎的________力减弱,最终导致________升高。
答案 (1)笼子上方加一层透明玻璃隔板,能阻挡紫外线
(2)紫外线 受精卵及胚胎发育
(3)C 支持 空气、温度
(4)紫外线照射 抗感染(或免疫、抵抗) 死亡率
解析 (1)由对照实验可知,紫外线的有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应设置一组自变量处理的实验组。(2)由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紫外线,紫外线会诱导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的改变,因此对两栖动物的细胞分裂如受精卵和胚胎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3)若A组为实验组,则C组为对照组,从实验的结果来看,与实验目的是完全相符的,除去自变量,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O2浓度等无关变量都是相同的。(4)臭氧层具有防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其破坏会对地面加大紫外线辐射,进而影响两栖类受精卵或胚胎的成活率,进而影响其成活率。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六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答案 D
解析 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
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
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
答案 C
解析 化学燃料中含有C和S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因此,若开发的新能源中不含C和S元素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www-2-1-cnjy-com
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的问题,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cnj*y.co*m】
A.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脂肪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
D.20世纪以后,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
答案 D
解析 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固定二氧化碳外,光合细菌和蓝藻等生物的光合作用、一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二氧化碳。糖类物质(如果糖)和脂肪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答案 C
解析 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量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0.TIF" \* MERGEFORMAT
5.2008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21*cnjy*com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答案 C
解析 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营养级生物。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没有天敌及空间条件充裕等。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20%=725(克)。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第三、四营养级)。【版权所有:21教育】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8.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如水花生本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花生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符合(  )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1.TIF" \* MERGEFORMAT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2.TIF" \* MERGEFORMAT
答案 A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非常适应当地环境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迅速繁衍,也可能不适应当地环境而被淘汰。水花生入侵到一个新环境中,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迅速增长,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9.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C.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D.利用水利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解析 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才能说明有新物种产生;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这样的人工干预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利用水利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热力发电带来的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0.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
合作国家 美国 日本 泰国 奥地利 西班牙 合计
由中国提供 8只 4只 2只 2只 2只 18只
繁殖幼仔 4只 4只 1只 9只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工圈养能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解析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而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www.21-cn-jy.com
11.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
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
C.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
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 B
解析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利昂等物质的释放,导致大气中臭氧分子被破坏所致。
12.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白鳍豚科考调查小组”在从宜昌至上海的1 700公里行程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考验。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引进物种
B.为保护草原,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华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保护,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泛滥成灾,应引入其天敌
答案 C
解析 盲目引进物种,势必威胁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不能人为破坏食物链的某个营养级,引起生态平衡失调,要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13.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地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无论如何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
答案 B
14.野猪属国家二级保护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有耐粗饲、瘦肉多、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市场上畅销,价格较普通猪肉高出数倍,所以目前有不少地区专门为家猪与野猪配种,进行大量养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猪和家猪能杂交这一点还不能说明它们是同一物种
B.体现了杂种优势
C.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精子库
D.这是合理利用野生资源的体现
答案 C
解析 A项中,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交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能产生可育的后代。B项中,杂种优势是杂合子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C项中,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项中,杂交猪的产生是合理利用野猪的基因的体现。
15.2009年6月下旬,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
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由于大量N、P等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入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出现严重水华现象,并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太湖蓝藻并非外来物种。
16.为了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提出的建议,合理的是(  )
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少农药的使用 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禁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④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采伐林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采伐,但可以合理采伐,而不是禁止采伐。
17.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种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碳生活方式即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温室效应,减缓生态恶化,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8.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求生态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④⑧⑩
C.①⑤⑥⑦⑨ D.①②⑤⑦⑨
答案 B
解析 保护环境要加强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注意生态效益,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不过保护并不等于不利用,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生物生活的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有些同学认为⑤正确,其实每种生物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就有它自身的生态价值,不能以人的利益出发剥夺其生存权利,故⑤是错误的。21·世纪*教育网
19.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学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从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2-1-c-n-j-y
20.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 A
解析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即为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护斑头雁等鸟类及其生存场所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是将东北虎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而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是法制管理的保护措施。
21.凤眼莲是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我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多年生浮水植物,喜欢漂浮在向阳、平静的水面,生长繁殖速度快,且由于自然界中缺少捕食者,往往短时间内就可密布整个水面。研究还发现,凤眼莲根部产生的某种分泌物能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时,可引入凤眼莲以避免水域生态系统被破坏
B.凤眼莲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C.凤眼莲的大量繁殖能改变该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由于受自身密度影响,凤眼莲种群最终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 A
解析 尽管凤眼莲由于竞争关系可抑制藻类繁殖,但由于其繁殖快,缺少捕食者,很容易形成生物入侵,改变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22.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3.TIF" \* MERGEFORMAT
如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21教育网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 D
解析 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b,但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不一定是b种群,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这四个种群生活的环境资源,若b种群的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丰富,那么其种内斗争也就较小,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23.(10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4.TIF" \* MERGEFORMAT
(1)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2·1·c·n·j·y
(3)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4)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向。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5A.TIF" \* MERGEFORMAT
答案 (1)垂直 (2)正反馈 (3)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 (4)如下图所示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5.TIF" \* MERGEFORMAT
解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环境污染引起生物死亡后,会加重环境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24.(13分)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6.tif" \* MERGEFORMAT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__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__kg。
(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 (2)50 (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 (5)有机物、有机物 (6)温室效应、酸雨
25.(10分)2010年11月29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7.TIF" \* MERGEFORMAT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其中碳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_,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________千克。
(4)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
答案 (1)含碳有机物 CO2 (2)E F、D数量均减少
(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 (4)易地保护
解析 由图可知,E为生产者,F、D ( http: / / www.21cnjy.com )、B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生产者减少,将导致初级消费者减少进而使次级消费者也减少。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要消耗E的量为1÷20%÷20%=25(千克)。将珍稀濒危动物引入动物园进行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26.(12分)人们使用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S708.TIF" \* MERGEFORMAT
注: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答案 (1)减弱 细胞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食物链(网) (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 (4)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细胞减少,则T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发挥呈递抗原的作用,所以T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目标导航】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3.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意义。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及主要原因
类型 主要成因
全球气候变化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水资源短缺 ①人口多;②污染严重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酸雨 化学燃料的燃烧
土地荒漠化 植被的破坏
海洋污染 ①污染物质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②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F268.TIF" \* MERGEFORMAT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保护类型
(2)易地保护
①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③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供合理利用。
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1·c·n·j·y
2.采取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环境和资源。
(3)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知识点一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
答案 D
解析 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变化使月球对海水吸引力变化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所致;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污染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答案 A
解析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产生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办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www-2-1-cnjy-com
知识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主要手段,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一般不能有人类活动的干扰。易地保护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加以保护,不仅仅是野生动物。  21*cnjy*com
4.下列产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中,最不合理的是(  )
A.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的综合
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多样性
D.自然界各种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综合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DNA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从进化的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mRNA将DNA的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原材料,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当生物间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达到生殖隔离时就形成了新物种。目前在生物学中解释生物多样性和应用性最合理的是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基础落实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能片面的理解为新物种的形成。21*cnjy*com
2.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是(  )
A.冰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被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 温室效应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川、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含N、P等污水的过量排放造成的;酸雨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的;臭氧层被破坏则是由于制冷剂氟利昂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3.苍蝇的后翅演化成一对哑铃形的平衡棒,模仿该原理,科学家研制出了用于火箭和飞机上的振动陀螺仪,这说明(  )
A.某些野生生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
B.某些野生生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C.有的野生生物具有潜在价值
D.野生生物对人类具有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振动陀螺仪是用于火箭和飞机上的导航仪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的制造是科研工作者模仿苍蝇的一对哑铃形平衡棒(由后翅演变而成)研制的,利用苍蝇调节翅的运动、校正身体姿势和调整飞行方向的原理而制成的。此事例可以说明野生生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一项是(  )
A.五灵脂、海螵蛸、蝉蜕等都是常用的取自动物的中药
B.各种野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D.野生生物种类繁多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间接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本题中A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为间接价值,C为潜在价值。
5.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
C.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
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答案 D
解析 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又如,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不仅能够收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这样才能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出处:21教育名师】
6.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答案 C
解析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合理的而不是掠夺式的开发,既要对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物质生产上实现无废料生产体系,使废物资源化,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在农业生产中,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农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要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选项B所述,由于“人工鱼塘”所依赖的能量来源不同于天然生态系统,因而可不完全依赖生产者供能,而由人工补充鱼类饲料的方法实现鱼塘的高产、稳产。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
答案 B
解析 生活污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矿质元素,这些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的水质恶化,从而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21·cn·jy·com
8.下列有关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B.生态农业是实施生物圈保护的有益探索
C.节约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D.无废料生产体系,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基础。为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能量方面,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发新能源。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C项中的“唯一”是不正确的,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9.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有关问题:
(1)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上基因的多样性 生物生活的环境多种多样,对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2-1-c-n-j-y
(2)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
解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从进化角度考虑,生物多样性产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就是生物所生存的多样环境,对于生物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2)基因、物种、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从这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接连好几个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南极和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水面不断升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汪洋大海淹没,陆地上的生物几乎完全消失了。”
材料二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表明,一种蚊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前被证实是第一种因全球气温升高而发生基因突变的动物。自1996年至今,随着当地气温的逐年升高,这种生活在美洲东海岸的蚊子的繁殖期比以往延长了,并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期进行繁殖,使幼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研究发现,这种蚊子感受光和热的基因发生了变化。研究人员还在实验中模拟了这种蚊子的生活环境,证实这一基因的改变与1996年以来的气温升高直接相关。
(1)材料一所揭示的是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试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
①对于生物来说主要是在________过程中产生CO2,其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化学反应来看,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______将大量CO2排放到大气中。
(3)大气中CO2的消耗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地球的自然温室效应,大多数的生命都将不存在
B.全球工业的迅速发展加剧了温室效应
C.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就可以保持在稳定的水平
D.森林大幅度地吸收CO2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
(5)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以减少CO2的排放。
②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们首先应该停止________,还应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以扩大植被,逐渐恢复________循环的平衡。【版权所有:21教育】
(6)材料二显示,气温升高可以导致________的发生,从而使生物产生不同的变异。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2)①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②燃烧 (3)CO2+H2O(CH2O)+O2
(4)C (5)①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 ②对森林乱砍滥伐 碳 (6)基因突变
解析 结合生物与环境、植物光合作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知识,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实验拓展
11.据调查,在我国有很多城市附近的天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体受到了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其表现主要是水色发绿发蓝,继而发黑发臭,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很多学生认为含磷洗衣粉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请你利用下面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对学生们的上述观点加以验证。【来源:21cnj*y.co*m】
实验材料和用具:
取自然界的清水1 000 mL;玻璃水槽(两只);含磷洗衣粉;发绿池水100 mL;蝌蚪20只;不含磷洗衣粉。www.21-cn-jy.com
设计实验步骤及观察并写出相应结果:
(1)第一步:在甲、乙两只玻璃水槽中放入等量的________,再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槽中加入少许__________________,乙槽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第二步:将甲、乙两槽放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每天观察________________。
结果:
①甲槽水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槽水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甲槽水质变为绿黑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观察蝌蚪的成活情况。21cnjy.com
结果:
③甲槽中蝌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乙槽中蝌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清水 等量的发绿池水 含磷 ( http: / / www.21cnjy.com )洗衣粉 等量的不含磷洗衣粉 (2)水质的变化 ①逐渐变绿变黑发臭 ②无明显变化 (3)向甲、乙两槽各放入蝌蚪10只 ③逐渐死去 ④能正常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设计实验应遵循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部分已给出,联系题干就可正确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