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课时安排:2课时2013年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为:
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灾害;
8月份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灾害;
7月上中旬四川盆地西北华北地区洪涝灾害;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害;
7月初至8月中旬南方地区高温干旱灾害;
“尤特”台风灾害;
“3·29”西藏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灾害;
“菲特”台风灾害;
6月底至7月初四川盆地江淮江汉地区风雹洪涝灾害;
吉林松原市地震灾害。?1 、自然灾害的定义2 、自然灾害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1.定义:
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
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灾害系统图示 致灾因子 受灾体 孕灾环境 灾情 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3、自然灾害系统人财产资源受灾体灾情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合作探究】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答: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产损失。 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1 、人员伤亡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灾后心理干预自然灾害灾害的突然袭来,使受灾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抑郁、惊恐、焦虑、惊慌无助、悲痛、沮丧、绝望等心态。
据调查资料表明,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发生后一天内,灾区的人们有50.7%的人产生了严重悲伤情绪;有69.8%的人产生了恐惧心理;有54.4%的人产生了痛不欲生的情绪;有54.3%的人感到心慌意乱……据1978年8月唐山市精神病院普查,确认因地震造成极度痛苦、悲伤和恐惧导致的反应性精神病有108例,占各类精神病的2.4%。国外有调查表明,在灾害发生后的地区,自杀率会升高。而更多的人会出现心慌、失眠、做噩梦、感觉木然、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有的可以持续长达十几年。
因此,对当事人进行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等待救援(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灾害的强度年龄、性别、收入、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人员伤亡不同表现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
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毁灭之浪电站起火(二)财产损失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注意: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同一种自然灾害,发生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其产生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1)地域差异的表现(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四)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合作探究】 根据上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P6思考 一定灾强的情况下,防抗灾能力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经济发展水平高,意味着单位面积 上的经济密度大,那么灾害损失的绝对数量也大但是还应考虑到灾情损失与发达经济相比较小,即灾情损失的相对数量小,生产自救能力强,灾后恢复较快。 所以说,防抗灾能力强使得危害程度低;一旦受灾,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而那些经济水平低且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易受灾,受灾经济损失绝对量小,相对量大,缺乏自救和快速恢复的能力,危害程度高。日本震后经济“井喷式反弹”东日本大地震发生8个月以来,日本正在以“超过预计”的速度摆脱震灾造成的影响。14日,日本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第三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6.0%,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潭。 【课堂小结】 自然
异变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2题。
1.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
2.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
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
7.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回答8-10题。
8.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
A.26日2时9分 B.25日22时9分
C.25日零时9分 D.26日23时9分
9.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
A.近日点附近 B.远日点附近
C.春分点附近 D.秋分点附近
10.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