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6-19 16: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合国将2012年的“世界水日”主题确定为“水与粮食安全”。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完成第1~2题。www.21-cn-jy.com
1.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
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2.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其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 ②跨流域调水 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21·cn·jy·co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第1题,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第2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缺水的问题,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
答案:1.C 2.B
读下图,完成第3~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科威特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广东省示意图21世纪教育网
3.科威特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淡水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B.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C.国土面积小,径流量小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4.科威特和广东省的纬度位置相近,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差别很大,影响两地土地利用状况的主要环境要素是(  )。2-1-c-n-j-y
A.水环境 B.生物环境
C.地质环境 D.土壤环境
5.广东省的北部在耕地资源的开发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B.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次生盐碱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
D.植被破坏,导致严重的酸雨危害
解析:第3题,科威特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所以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淡水资源缺乏。第4题,科威特和广东省虽然纬度位置相近,但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广州所在的地区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土地资源利用上主要以耕地为主,而科威特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的土地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或者不能利用。第5题,广东省的北部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低山丘陵地区在开发耕地资源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2·1·c·n·j·y
答案:3.D 4.A 5.A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完成第6~7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6.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7.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来源:21cnj*y.co*m】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第6题,明确题干“耕地比重小”即在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构成中所占比例小这一关键信息。第7题,明确题干“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直接原因”这两个关键信息。
答案:6.B 7.B
下图为“全国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情况图”。读图完成第8~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8.由于政策原因,我国耕地逐年减少,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  )。21世纪教育网
A.1998年 B.2000年
C.2002年 D.2003年
9.由于耕地数量的减少,为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应重点做好(  )。
A.确保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
B.控制农村人口数量
C.植树造林保护生态
D.科学种粮提高单产量
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比重最大的一年出现在2003年。第9题,确保粮食安全最佳措施就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8.D 9.D
读几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第10~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可再生能源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11.推测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生物能
12.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生物能 B.煤
C.天然气 D.潮汐能
解析:本组题考查读图析图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及对能源分类、各类能源特点的掌握程度。第10题,从图中可很容易看出煤的发电成本最低,但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第11题,太阳能具有分散、极不稳定的特点,技术、设备要求相对较高,故发电成本最高。第12题,天然气发电成本较低,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较少,相对于煤炭是清洁能源。www-2-1-cnjy-com
答案:10.B 11.B 12.C
煤炭燃烧时会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许多地方都使用了洁净煤(如脱硫)技术。读煤炭脱硫效率图,完成第13~14题。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关于煤炭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利用
B.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的能源消费形式
C.煤炭主要是由海洋生物演化而来的
D.我国南方各省区煤炭资源都很缺乏
14.关于洁净煤技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技术脱硫效率达到100%
B.该技术可以减小pH和酸雨危害
C.该技术使煤炭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D.该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解析:第13题,人均煤炭资源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煤炭资源总量有限,且是非可再生资源,而人口数量却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主要是由森林沉积后演化而来;中国南方各省区除了贵州省煤炭较多外,其余普遍缺乏煤炭资源。第14题,洁净煤技术脱硫效率没达到100%;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燃烧时排放的酸性气体减少,酸雨危害减小,pH增大;该技术没有体现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
答案:13.B 14.D
至2020年,中国将增建多座核电站。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全面展开,读图完成第15~1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我国在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问题
16.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张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解析:第15题,图示的核电站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能源供应紧张,建核电站的目的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第16题,大力发展核电并不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唯一措施。21教育网
答案:15.B 16.C
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完成第17~18题。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图中,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的地方是(  )。
A.E地 B.F地
C.G地 D.H地
18.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晴天多,大气洁净,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答案:17.B 18.B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第19~2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晋、陕、内蒙古区土地退化类型分布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晋、陕、内蒙古区主要矿产分布图
19.有关该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并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沙源地
B.Ⅱ类侵蚀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加剧了水污染现象21世纪教育网
C.Ⅲ类侵蚀区以冰川侵蚀为主,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D.乙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洪涝灾害频繁
20.有关晋、陕、内蒙古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黄土高原发挥光照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
B.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C.内蒙古地区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木材生产、加工基地
D.依靠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和重化工基地
解析:第19题,Ⅰ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Ⅱ类侵蚀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导致水土流失严重;Ⅲ类以冻融作用为主,不是冰川侵蚀;乙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第20题,晋、陕、内蒙古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河套平原地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而内蒙古地区不适合植树,应该种草。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9.A 20.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8分)低碳经济是较长时期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结合“我国1978~2006年能源消费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构成比单位:%
(1)近3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逐年增多,试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征及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请就此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结合“我国1978~2006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能源消费图”,我国能源消费特征为以煤炭为主,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比重小。大量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粉尘,导致大气污染加剧;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节能减排,我国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耗煤炭造成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排放量增多,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发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减少高能耗的工业,积极发展高新工业等。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量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 988亿立方米,供水量6 670亿立方米,缺318亿立方米。
材料三:“过去11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0.083亿公顷,因为分散在各地,又用了11年的过程,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
材料四:在德国1996年通过的《循环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和废物管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年有2 000万吨废铁被重新利用;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达75%,到2006年已达到85%。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
(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材料二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 (答出四条即可)
(3)(双选)下列漫画描述的行为会导致材料三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4)材料四中德国的做法是为了应对哪种资源问题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的“需国外资源补充”是关键词,说明我国多数矿产资源的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2)题,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主要是由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流域植被破坏和湿地毁坏破坏了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分析缓解措施时可采取“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第(3)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材料三中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知道我国存在严重的耕地资源短缺问题;四幅漫画依次反映了石油短缺、违规用地、破坏植被和污水排放,违规用地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将引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会导致耕地退化。第(4)题,材料四反映的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是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措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矿产资源短缺。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污染;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涵蓄水源能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答出四条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BC
(4)资源短缺。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九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水利部在京举办纪念201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现场启动了水利“六五”普法工作。2011年,联合国将“世界水日”主题确定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我国确定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材料二:据《经济日报》2011年5月25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报道,世界有关组织统计,全球有43个国家经常面临“水危机”,约1/6的人无法清洁饮用水,1/3的人生活用水困难。2009年饮水问题引起的移民是因各种冲突矛盾而移民数量的数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球首要课题之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资源在很多地区日益紧缺,图甲是“我国部分省区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量比例的统计图”,图乙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乙
(1)根据图甲资料,比较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图甲资料,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对其工农业生产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3)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    ,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5)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    ,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 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保护及有关水力发电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对湖北和西藏两省区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的分析,要从湖北与西藏的水源与地势两方面去思考;四川是个农业大省,水资源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华北平原是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方;而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是黄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1)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湖北省,这是由于西藏自治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地,地表径流丰富;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多于西藏自治区,这是由于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使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大大增加。
(2)四川省的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0%,水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都江堰等水利枢纽工程,为四川省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从水力发电量看,其占全国的18%,为四川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3)华北平原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季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也比较严重。
(4)主要区位条件有:黄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
(5)青藏高原 地热能和太阳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