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9 19: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题
同学,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的。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我们的语文学习吧!
任务群一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巨著,都显示着丰富的内涵。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悬泉瀑布”“大漠孤烟”“历历晴川”“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常令人凝神屏息,而在文学家净化心灵的笔墨、xián shú(    )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宏伟森然的“重岩叠嶂”,有情趣盎然的“负势竞上”;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 rè(    ),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异彩纷呈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屏息(   )   ②隐匿(   )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xián shú__________
②zào rè__________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 清荣峻茂(茂盛) 晓雾将歇(消散)
B. 欣然起行(行走) 东皋薄暮望(轻微)
C. 疏条交映(掩映)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D. 互相轩邈(往高处伸展) 良多趣味(甚,很)
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蝉则千转不穷
C. 窥谷忘反 D. 至于夏水襄陵
4. 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1分)
A. 每至晴初霜旦 B. 负势竞上
C. 互相轩邈 D.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有时见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C. 实是欲界之仙都  解衣欲睡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6. 名句默写。(6分)
(1)你看到西湖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景象,一定会称赞不已;看到三峡的春冬之景,一定也会发出“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的感叹。
(2)中国历代文人对“夕阳”有独特的情结。“夕阳无限好”,常带给人美的享受。美丽的落日,带给王绩的是“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的静谧、恬淡;带给陶弘景的是“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的灵动、生机。但同时,“近黄昏”又增添了诗人们的无限悲愁。如崔颢在《黄鹤楼》中,见黄昏之景生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缠绵乡愁。
7. 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班级组织博物馆研学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4分)
【材料一】
2018—2021年山东省博物馆数量统计表
年份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数量 541家 567家 585家 639家
【材料二】
2020年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省常住人口约为1.02亿人。截至2021年,大约每15万山东人拥有1家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2022年5月12日上午,济宁市博物馆走进社区,以流动博物馆的形式为群众带来展览“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展,受到热烈欢迎。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李白纪念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了VR全景实景展陈,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太白遗风 诗韵齐鲁’李白专题展”带来的盛宴。
2022年邹城博物馆举办“考古小课堂”直播活动,邀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亲临博物馆,在邾国故城成果展厅,现场讲解邾国故城考古发掘相关情况和成果。
(1)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研究结果。(2分)
(2)根据【材料三】,仿照下面画线语句的格式补写相应内容。(2分)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济宁的三家博物馆开展了富有创意的活动。①________________,贴心服务送到身边;在线展陈,②________________;专家助阵,现场讲解促进宣传。
8. 名著阅读。(6分)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 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他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1)选段中的“他”是谁?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3分)
(2)《红星照耀中国》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关于彭德怀的事是什么?请简述。(3分)
任务群二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古诗文阅读”模块。徜徉于古诗文中,你会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品味中华经典作品,体会古圣品格志趣,理解先贤风骨节操。现在开启你的智慧之旅吧!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甲】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战城南
杨 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释】①白日:此处喻指君主。
9.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诗描写了诗人出使塞上时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塞外的风光。颔联中的“征蓬”“归雁”,是诗人自比。
B. 【甲】诗尾联是实写,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 【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 【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如鸟翼,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10. 这两首诗的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象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①,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②,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③者,名实旧矣④,不复乃为嗟叹⑤。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⑥,遥想灵山⑦,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⑧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⑨年纪乡里⑩,以记其时日。
(选自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有删改)
【注释】①邻曲:邻居。②曾城:山名。③南阜:南山,指庐山。④名实旧矣:这里指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已熟悉了。⑤嗟叹:这里指吟诗作赋。⑥皋:岸,水边高地。⑦灵山: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西王母及诸神仙的居所,故称灵山。此处指诗人游斜川时,由所见之曾城山,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⑧率共:此处指即兴。⑨疏:分条陈述。⑩乡里:此处指籍贯。
1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长流,望曾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率共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自富阳至桐庐/自以为大有所益
B. 经纶世务者/念无与为乐者
C. 与二三邻曲/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水鸥乘和以翻飞/屠惧,投以骨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14. 文眼是文章中能涵盖内容、揭示或升华主旨的关键性语句。【甲】【乙】两文的“文眼”各是什么?(2分)
15. 【甲】【乙】两文都以山水为描写对象,说说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2分)
任务群三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现代文阅读”模块。高品质的阅读,总能让人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得到启迪,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保持活力,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滋养正气。现在开启你的阅读之旅吧!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峰游记
李大钊
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②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①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挟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②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③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④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叠,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
⑤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水每年泛滥,河身移徙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它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它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它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它的破坏,看不见它的建设,却很冤枉了它。
⑥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
⑦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
⑧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还有“花会③”照旧开设。
⑨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⑩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
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得很,两旁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④。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⑤。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煞风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注释】①京奉线:北京至沈阳(旧称奉天)的铁路。②标:清末陆军编制之一,相当于后来的团。③花会:旧时的一种赌博方式。④韩公祠:即韩文公祠,纪念韩愈的房屋。⑤操作:指生活服务之类。
【游记·明“所至”】
16. 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行踪,将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4分)
【游记·赏“所见”】
17. 作者描写山水的语句富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
(2)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
【游记·探“写法”】
18. 阅读全文,完成对话。(4分)
悠悠:这篇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与后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畅畅:不可以。第一段的内容至少有两个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记·悟“所感”】
19. 有人提出李大钊写《五峰游记》是身在山水之间而心另有所系。请参考【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9年7月,李大钊趁暑期回到家乡,然后带着10岁的长子李葆华避居五峰山。他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宣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指导性理论基础。《五峰游记》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任务群四
同学,下面你将进入“作文”模块。作文,是一种比口语更深刻、更规范的表达。你首先要阅读下面的材料,明确本次作文的表达主题、表达对象(读者),然后确定表达方式、表达顺序。现在开启你的写作之旅吧!
四、作文(40分)
20.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向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有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套作,不抄袭;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如需要出现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答案
一、1. (1)①bǐng ②nì (2)①娴熟 ②燥热
2. B 点拨:B项“薄”应是“接近”的意思。
3. D 点拨:A项“阙”同“缺”;B项“转”同“啭”;C项“反”同“返”。
4. D 点拨:A项“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B项“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C项“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5. B 点拨:A项,看见/知晓;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欲望/想要;D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和。
6. (1)谁家新燕啄春泥 清荣峻茂
(2)山山唯落晖 沉鳞竞跃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7. (1)示例:从2018年到2021年,山东省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大约每15万山东人拥有1家博物馆,这个数据远高于全国平均数。
(2)示例:①走进社区 ②足不出户享受专题盛宴
8. (1)“他”是毛泽东。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没有领导架子,勇敢无畏,作风简朴。
(2)示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彭德怀特别喜欢小孩,有一次他与斯诺一起去看演出,天黑天气转凉后,他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身旁的小号手披上了。
二、(一)9. C
10. 【甲】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选取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描绘了雄浑辽阔、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中“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选取了“冻水”“悲风”等景物,描绘了寒冷、萧瑟、凄凉的边塞景象。
(二)11. (1)表示约数 (2)同“返”,返回 (3)面对 (4)创作
12. B 点拨:A项介词,从/代词,自己;B项都是代词,……的人;C项连词,和/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项连词,表修饰/介词,把。故选B。
13. (1)(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14. 【甲】文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乙】文是“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15. 都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赞美。
【乙参考译文】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太阳快落山时,鲂鱼、鲤鱼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已熟悉了,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水中的高地,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山美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三、16. (1)步行 (2)滦州 (3)借居
17. (1)动静结合,用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滦河绝美的景致,表现了作者对滦河及周围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运用视觉和听觉,写出了山景的清新怡人,表现了作者对五峰山景的喜爱之情。
18. 引用诗句,对此番游五峰山的原因有一个交代,进而表明自己本性喜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闲散生活;反扣下文旅途见闻,现实是美好风光和社会忧患并存,暗示了理想中的闲散生活难求。
19. 文章中充满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对时政的忧虑、对民生的关注。文中两次提到“纪念地”,追记英雄事迹,表达对革命先行者的敬仰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舟行滦河,由对滦河常年泛滥的利弊分析引发对破坏旧社会、建设新生活的思考;关心旱情及收成,关心百姓生活,表达了对农村生活不安定和各种不正之风(或民众陋习)的不满(或忧虑、痛心)。
四、2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