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9 22:5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选择题
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
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
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
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国家粮食部门明确规定,粮食储存到规定年限(一般是4--5年)后,不能再作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  )
A.种子生虫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无法食用
B.种子太干燥,缺少水分
C.种子发霉易引起中毒
D.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
农业生产中,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措施是(  )
A.给农作物松土 B.植物移栽后遮荫
C.给农作物施肥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据此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的,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④肺泡分布广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人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A.会厌软骨 B.纤毛 C.喉结 D.软腭
以下动物中,用鳃呼吸的是(  )
A.海马 B.蝗虫 C.鲸 D.蚯蚓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低温贮藏水果、蔬菜;②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③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④种子晒干后保存;⑤定期为农作物松土。其中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 )
A. 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 有利于蚯蚓的穴居生活 C. 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D. 有利于蚯蚓的消化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处上升,B处下降
C.A,B两处都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填空题
空气中的肺炎致病菌进入人体的路径为:   →   →   →   →   →   .
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为   。
(2)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
A.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
(3)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
A.肺泡 B.组织细胞 C.血液 D.组织液
如图是人体呼吸运动和肺部气体交换的示意图,请据此分析回答:
(1)图一模拟的是图二中的过程b,此时膈肌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2)图二血管乙中的血液与血管甲中的比较,明显增多的成分是   。
、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
(1)A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    ;
B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    。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   。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
、解答题
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使用人工肺是有效的支持疗法。通过使用人工肺改善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机。图甲为呼吸系统结构图,图乙为人工肺原理示意图,图丙表示呼吸过程肺内相对气压变化,请分析回答:
(1)写出肺炎病毒通过空气进入肺的途径   (用图甲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通过人工肺后,气体②相对气体①变少的成分是   。
(3)正常人的肺有弹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   时,肺会回缩导致呼气,图丙中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阶段是   (选填“Ⅰ”或“Ⅱ”)。
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选B。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分泌的组胺等一些物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因此鼻粘膜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故答案选:B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D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热量.粮食储存过久,粮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影响粮食的品质。故答案选:D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A
【解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温度、水分、空气的影响。
A:给农作物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
B:移栽植物后遮荫,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C:给农作物施肥,是提供无机盐;
D: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
故有利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是“给农作物松土”.
故选A.
A
【解析】由于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导致胸腔扩大,胸膜腔负压,肺内压下降,肺内压与大气压产生压了差。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入肺称吸气;肺缩小时,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经由鼻孔排出,称呼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 舒张(膈顶部上升) → 胸廓缩小 → 肺缩小 → 肺内压增大 → 气体排出 → 呼气;
甲的体积增大,属于吸气的过程;乙的体积减小,属于呼气过程;
故答案为:A.
A
【解析】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①肺泡数量很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故选A.
A
【解析】: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吞咽时,喉上升,使会厌软骨覆盖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因此,在吞咽时,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故选:A
咽是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咽介于口腔和食管之间,既属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又属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食物之所以不能进入气管,与会厌软骨有关.
A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其特点各不相同,思考解答.
解:海马生活在水中,是鱼类,用鳃呼吸;蝗虫属于昆虫类,用气管呼吸;鲸属于哺乳类,用肺呼吸;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故选:A
B
【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① 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②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 ,增加盆栽的透气性,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
③ 增加CO2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得到解释,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2的浓度,抑制了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
④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
⑤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 (不是抑制呼吸作用 ) 促进根的生长;
故选B。
C
B
【解析】根据O2被小白鼠消耗,由于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小白鼠排出的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第二个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由此可以分析出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哪种情况.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根据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反应导致压强变化的情况;应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决实际事例的分析能力.
解:根据图示的装置可知:氧气被小白鼠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体系压强变小,A液面升高,B液面降低.
故选:B.
、填空题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解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空气中的肺炎致病菌进入人体的路径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C
(3)B
【解析】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甲是前者、乙是后者。气体交换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这种现象叫扩散。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CO2,因此组织细胞内CO2含量最高。
(1)根据甲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甲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3)根据乙图所示体内气体的交换可以判断,乙图为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是二氧化碳气体从组织细胞中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液里。依据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故答案为:(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C;(3)B
(1)收缩
(2)氧气(O2)
【解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厢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2)肺泡内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1)图一膈顶部下降,故是吸气,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2)图二血管乙为肺动脉,血管甲为肺静脉,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之后,明显增多的成分是氧气(O2)。
、实验题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合理均可)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要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1)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进入B瓶中的空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可以观察B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B瓶进入C瓶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C瓶中茂盛的植株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果D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应该是C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主要可能与该装置放置的温度低有关,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有关,同时还可能有以下因素:鼓入空气时间不够,D中石灰水浓度太小,C装置的玻璃罩漏光等,
(4)探究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可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它操作相同,变量只有一个就是温度,通过两套装置的实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温度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影响。
本题中操作及目的的整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此时C装置中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空气经过A装置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装置可以进一步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然后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流把C装置中的气体鼓入D装置,由于C装置中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D装置的澄清石灰水就会变浑浊。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A没有现象,B没有现象,C没有现象,D中变浑浊。从而证明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1)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 化碳太少(应主要答出这一因素,同时还答出其它合理因素也可);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它操作相同,最后观 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
(1)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 化碳太少(应主要答出这一因素,同时还答出其它合理因素也可);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它操作相同,最后观 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解答题
(1)A→F→B→E→C (→D)
(2)氧气(或O2)
(3)舒张;Ⅰ
【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当人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容积会缩小,肺跟着收缩,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气压,进而肺内气体被呼出体外。
(1)肺炎病毒通过空气进入肺的途径为:A鼻→F咽→B喉→E气管→C支气管 (→D肺)。
(2)人体吸入肺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多,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有所减少。通过人工肺后,气体②呼出气体相对气体①吸入气体变少的成分是氧气。
(3)正常人的肺有弹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肺会回缩,肺内气压升高高于外界气压,进而导致呼气,因而图丙中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阶段是Ⅰ,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
故答案为:(1)A→F→B→E→C(→D);(2)氧气(O2);(3)舒张;Ⅰ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