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6 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9 22: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6光合作用
、选择题
随着“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葡萄种植已成为包河区大圩镇的一大亮点.葡萄营养丰富,汁甜味美.果农为了增加葡萄产量,在大棚内施加气肥,气肥指的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这与细胞的哪一结构有直接关系(  )
A.细胞膜 B.液泡 C.线粒体 D.叶绿体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①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②为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
③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④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⑤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若干等大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平均放入两支试管中,如图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氧气
B.甲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C.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氧气
D.乙内的叶片小块将先浮起来,因为叶内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
A.人 B.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
C.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 D.绿色植物
在“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
A.使淀粉变蓝色 B.溶解淀粉
C.清洗叶片 D.溶解叶绿素
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人类 B.细菌、真菌 C.哺乳动物 D.绿色植物
钱塘区的下沙草莓一向以个大味甜水分充足著名。某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C.监测温度,以便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D.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CO2 B.补充大棚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填空题
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两个   构成的。
(2)图中向上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选填“导管”或“筛管”),水分向上运输动力来自   。
(3)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树林感到凉爽舒适,主要是因为 。
A.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B.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植物蒸腾作用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和碳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应消耗的过程中是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2)大气中CO2的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反应中,对维持大气中CO2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   (填序号)。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6CO2+6H2O C6H12O6+6O2
③2CO+O22CO2
(3)科学家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2CO2+6H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如图是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b是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   ,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4)b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   ,供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
、实验题
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
(1)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生成了    ;
(2)图中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通过植物体内细胞中的什么结构分解释放能量?    ;
(3)叶片中用黑纸片遮光的部分呈棕色,说明进行实验时该处    ;
A.没有运输作用 B.没有呼吸作用 C.没有光合作用 D.没有新陈代谢
(4)被染成蓝色的物质,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最终被消化或    ,被人体吸收后通过    系统运输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5)光合作用还生成某种气体,这种气体在人体血液中是通过如图中哪一细胞进行运输的    (填写图中序号).
、解答题
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进行的相关生理过程。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某植物一昼夜,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或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Ⅰ中,甲表示的结构是   ,表示氧气的编号是   ,乙进行的生理过程叫   。
(2)图Ⅱ中,植物开始光合作用的时间为   对应的时间(选填“A 点”或“B 点”)。一昼夜中,曲线哪两点对应的时间段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Ⅱ中曲线与坐标轴构成四个区域,面积分别为S1、S2、S3、S4。该植物在这一昼夜中积累的有机物质量为   。(选用S1、S2、S3、S4 表示)
3.6光合作用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故答案选:C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其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D
【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植物细胞中合成有机物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B
【解析】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故选:B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
A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在25℃条件下,叶片细胞进行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可促进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氧气。由于自来水的二氧化碳溶解度远大于氧气的溶解度,因此大量的氧气附着在叶片周围,使叶片最先浮起。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D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句: “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 说明我们是通过植物才能生存的,而消费者要想生存必须得有氧气和有机物,所以应该是②④。
故答案为:D
D
【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
【解析】本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要点: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
(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得出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容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故答案为:D
D
【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D正确.
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据此解答。
C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这样能通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水和无机盐)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昼夜保持恒温,呼吸作用强,不利于提高大棚草莓产量,因此要夜间应适当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及温室栽植的注意事项解题。
温室大棚种植是农业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密闭的环境极易造成大棚内缺少二氧化碳而影响光合作用;据图可知,a点时二氧化碳最低,若不能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有机物的产量。
故答案为:A.
、填空题
(1)半月形的保卫细胞
(2)导管;蒸腾作用
(3)C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因此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
(1)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窗口”是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沿着茎中导管向上运输到叶片,其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湿润;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因此凉爽宜人。
故选C。
(1)催化剂
(2)②
(3)C2H4
【解析】(1)根据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反应即可.(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1)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不变;从过程可以看出,反应前有Cl原子,反应后也有Cl原子,Cl原子反应前后个数未变,只是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这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Cl原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就符合条件;比较①、②、③三个反应可以发现:②(光合作用)是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对维持大气中CO2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作用;(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12个;反应后氧原子4个、氢原子8个;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2H4.
(1)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
(3)氧;碳—氧
(4)能量
【解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是有机物和氧气。植物通过光合作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为动植物提供能量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呼吸提供氧气来源,同时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这样保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只要是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因此,(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b是呼吸作用。(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二氧化碳。(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和氧平衡。(4)b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而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且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实验题
(1)光;淀粉
(2)线粒体
(3)C
(4)葡萄糖;循环
(5)3
【解析】(1)图示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可知:在图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是棕色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
(2)绿色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场所,分解有机物,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
(3)在图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是棕色没有变蓝,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图示中被染成蓝色的物质是淀粉,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最终被消化或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5)光合作用还生成某种气体是氧气,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图示中的3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间,通过过程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答案为:(1)光;淀粉;
(2)线粒体;
(3)C;
(4)葡萄糖;循环;
(5)3.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图示中的1血小板,2白细胞,3红细胞,4血浆,据此解答.
、解答题
(1)叶绿体;①;呼吸作用
(2)A 点;BC
(3)S1-S2-S4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由图可知,甲能够吸收太阳能,并产生有机物,则说明甲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即甲为叶绿体;光合作用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即 ① 是氧气;乙是吸收氧气、消耗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即呼吸作用;
(2)由图可知,植物时刻在进行的呼吸作用,即起伏较小的曲线,而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其曲线起伏较大;当有机物的产生量大于0时,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即A点开始,D点结束;由图可知BC点是有机物产生和相等的点,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当在BC之间时,由图可知,有机物的产生量远大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3)由图可知,S1是AD段一天当中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而在没有光照的时候,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S2和S4,即一天植物的最终积累量是 S1-S2-S4;
故答案为:(1)叶绿体; ① ;呼吸作用;(2)A点;BC;(3) S1-S2-S4.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