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精美课件: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精美课件: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6-23 14:50:23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北京
区域产业转移
首钢集团将搬迁至河北唐山市的曹妃甸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区域
国际
国内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国际背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它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1、比较三家工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答:
加工地都在我国;
a、原料地、市场都在国外(两头在外)
b、原料地在国外,市场在国内
c、原料地在国内,市场在国外。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
a、为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为了我国庞大的市场;
c、为了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
主要因素
转移目的地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
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地区
市场广阔的地区
1、劳动力因素
使产业往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价格低的地区转移
不断的变化促使产业空间转移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1)各地区工业化之初为什么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经济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目前,我国长三角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么?
(1)长三角吸引了庞大的打工族,劳动力价格并不是很高;
(2)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企业到中西部发展。
不是。
(3)为什么一个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地区变成转移地区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如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P89
1、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这些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2、发展中国家还应做哪些工作?
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供优惠政策,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改善投资环境。
3、市场因素
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我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使产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一是整车运输不便,运费高,接近市场可以降低成本;
二是避开关税壁垒,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生产用地、环境污染等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加工环节的利润最低,但消耗的劳动量最大。
开发期 A 增长期 B 成熟期 C 衰退期 D
日本 韩国
港台 大陆 蒙古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以上的国家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一方面,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另一方面,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
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93页活动
1、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小 结
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劳动力因素
其他因素
市场因素
影响
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共25张PPT)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
2、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北煤南运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背景资料-何谓西气东输?
“西气”主要是指我国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生产的天然气;“东输”主要是指将上述地区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包括输往西宁、兰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区。
“西气东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上讲,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六大含油气盆地,包括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预测天然气资源量为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的58.9%。根据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和目前的勘探形势,国家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加快建设天然气管道,除了建成的陕京天然气管线,还要再建设 3条天然气管线。  
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涩北-西宁-甘肃兰州、重庆忠县-湖北武汉的天然气管道,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满足东部地区对天然气的迫切需要。从更大的范围看,正在规划中的引进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管道将与现在的西气东输大动脉相连接,还有引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管道也正在规划,这两条管道也属"西气东输"之列。
从狭义上讲,西气东输又是特指新疆塔里木-上海长江三角洲的输气工程。这条管道全长4200千米,管径1118毫米,途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再加上城市管网、工业利用等相关项目建设,整个工程的投资规模高达1200亿元。
轮南


西气东输
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思考: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
轮南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读图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1998年)
21.2%
西部
东部
39.2
中部
39.6
西部
19.8
中部
25.3
东部
54.9
生产量占全国百分比
消费量占全国百分比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天然气仅占2.7%)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开采成本低 清洁
储存、运输方便 使用方便
价格便宜 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 开采、储运难度大
燃烧效率低 技术要求高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P84 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3.2007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8%,而我国只有3.3%。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点拨: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
1.西气东输的整体意义
(1)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2)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A、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思考:通过西气东输,我国政府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
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4.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还可以使沿线农村地区农民减少对薪柴的需求。
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坑口电站)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西电东送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B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