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精美课件: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精美课件: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6-23 14:37:46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什么是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位特征
任何区域都占据一定得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2)面积、形状、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
(4)层次性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用案例说明: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32°N长江
三角洲黄 海东 海大 兴 安 岭长 白 山小 兴 安 岭松 嫩 平 原45°N石油等矿产较丰富贫乏矿产资源多,高于全国平均少,低于全国平均人均耕地集中连片分散耕地分布旱地为主水田为主耕地类型黑土(肥沃)水稻土(肥沃)主要土壤土地
条件400~600mm1000~1600mm年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气候
条件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相对位置430N~480N之间,1250E300N附近,120°E经纬度位置地理
位置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上的异同共同点都是平原地区(地形);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气候)水热条
件好水热条
件稍差重化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工 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旱地耕作业、畜牧业水田耕作业、水产业类型

业一年一熟一年两熟至三熟熟制玉米、春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棉花作物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发展方向差异:
长三角-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外联,重点向 “高精尖”产业发展,农业发展退居其次。
松嫩平原-土地优势、矿产优势明显,向全国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发展。商业贸易商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落后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但面积小,土质黏重但土层深厚,气候雨热同期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
中下游平原
开发早期地理
环境2、开发早期——改造自然能力低下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湖沼泽广布排水不畅耕种困难生产、生活不便农业发展缓慢3、农业社会科技进步——制约因素发生变化科学技术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联系的天然水道多水而质地黏重的红土壤适合种植水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4、工商社会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的影响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专业化的推广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全国粮仓地位被取代四、总结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1、区域空间位置与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物、土壤、自然资源。
3、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旅游资源。
4、区域地理特征的比较。
5、区域开发利用现状与措施:开发现状与评价、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课件35张PPT。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
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和应用1、概念:2、应用领域——广泛*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层面* 大众化层面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
现代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堪培拉遥感图象(RS)SPOT卫星影像图苏州市一批新出租车都安装了GPSGoogle earth地理信息系统GIS站得高,看得远...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进普通人的生活。IKONOS卫星 遥感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
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技术工作流程图
遥感特点:
1、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重点选择验证,提高精度和效率。
2、可以动态化、定量化、模式化进行区域分析。
3、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少。
遥感的应用领域。一.遥感(RS)1.航天器2.传感器(关键装置)3.工作流程4.应用遥感( RS ) 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应用领域: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2.组成a.空间部分——卫星星座(24颗)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二.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b.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由分布在全球的5个 地面站组成)c.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航海级专业手持GPS全球定位系统( GPS )特点: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应用:
军事;测量;野外考察;旅行;求援:交通(飞机、行驶的汽车和船舶的)导航。3.应用——确定位置、高度2.工作原理信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3.应用四、地理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五.数字地球—“虚拟地球”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是RS、GPS、GIS,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的基础是: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
◇数字地球最大特征与依据是: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地球的重要信息源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字地球,距离我们有多远 数字地球,是原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它勾绘了信息时代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代特征。巩固国防
  数字地球是后冷战时期“星球大战”计划的继续和发展。在美国眼里,数字地球的另一种提法是星球大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继续和发展。显然,在现代化战争和国防建设中,数字地球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建立服务于战略、战术和战役的各种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数字化战场,这是数字地球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包括了地形地貌侦察等。
出行更顺利
  智能运输系统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居民、警察局、停车场、运输公司、医院、救护排障等部门),出行者可实时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交通管理部门可自动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
打造“高科技农民”
每隔3~5天给农民送去他们庄稼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农民在计算机网络终端上可以从影像图中获得他的农田的长势征兆,通过GIS作分析,制定出行动计划,然后在车载GPS和电子地图指引下,实施农田作业,及时地预防病虫害,把杀虫剂、化肥和水用到必须用的地方,而不致使化学残留物污染土地、粮食和种子,实现真正的绿色农业。
让生活更惬意
数字地球将容纳大量行业部门、企业和私人添加的信息,进行大量数据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研究和分析。例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全国交通运输的规划、城市发展的规划、海岸带开发以及西部开发。从贴近人们的生活看,房地产公司可以将房地产信息链接到数字地球上;旅游公司可以将酒店、旅游景点,包括它们的风景照片和录像放入这个公用的数字地球上.可 视 电 话网络购物电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