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6 光合作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1 19: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6光合作用
、选择题
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C.几乎所用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
D.有些植物在黑暗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图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 D.有机物
下列能增加大棚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办法是
A.浇水越多越好
B.向大棚中充入较多的氧气
C.喷施一定的二氧化碳
D.保持大棚内空气干燥
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这与细胞的哪一结构有直接关系(  )
A.细胞膜 B.液泡 C.线粒体 D.叶绿体
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请认真分析下列甲、乙、丙、丁四组实验装置(实验的生物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均适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乙实验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C.丙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丁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金鱼藻,测出瓶内的含氧量后密封,将甲瓶放在黑暗处,乙瓶放在阳光下,其他条件相同,n小时后再次测出瓶内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于n小时内甲、乙两瓶内的含氧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c克
B.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
C.乙瓶产生的氧气量是(a-c)克
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a-b)克
关于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和b线比较,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是光照强度
B.限制B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C.限制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D.b线表示光照强度能够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请你观察判断,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填空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可能含________元素。
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0~24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
(1)A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   生理活动 ;
(2)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目的是为了降低   ;
(3)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
如图(瓶口均密封),D、E阀门关闭,B中有水且长有绿色植物。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   作用,写出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
(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   和稀盐酸。
(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4)一段时间过后,可采取什么措施证明上题过程的产物?   。
、实验题
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 他们在三个温室内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所示:(其它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1)为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    两组进对照实验.
(2)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理由是   
、解答题
温室大棚种植具有安全、卫生、提高产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一般要求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来减弱呼吸作用。请写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若图甲温室中只有绿色植物,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图乙的坐标上,用笔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大致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并说明理由。
3.6光合作用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光合作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因此,几乎所用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植物体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光,即使有叶绿体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故答案选:C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
C
【解析】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选: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C
【详解】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水越多了不好,当水漫过土壤,会使土壤缺氧而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严重会使蔬菜死去,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向大棚种充入氧气的做法并不能提高产量,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蔬菜产量,C符合题意。
D.大棚种空气干燥不利于植物利用水分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D
【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含有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因此植物细胞中合成有机物的结构是叶绿体.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B
【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几个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要隔水加热,B错误;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C正确;
D、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正确;
故选:B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A
【详解】
A.甲实验装置中,应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A错误;
B、乙实验装置玻璃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利用漏斗向玻璃瓶内注水,排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B正确;
C、丙实验装置中,绿色和白色部分是由是否含有叶绿体造成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白色不能制造有机物,所以可用来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正确;
D、丁实验装置中的Ⅱ装置的小烧杯内放的是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与Ⅰ装置中的清水形成对照,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D正确。
故选A.
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若题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D.
C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关系解题;根据题干可知,甲瓶放在黑暗处,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故装置中氧气含量减少;乙瓶放在阳光下,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故装置中氧气的含量明显增加。
A.比较两侧测量数据可知,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b-c)克,故A错误;
B、比较两侧测量数据可知,甲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b-c)克,故B错误;
C、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净的氧气增加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即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a-b)克+(b-c)克=(a-c)克,故C正确;
D、乙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与甲瓶消耗的氧气的量相同,都是(b-c)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D
【详解】
A.ab线比较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错误。
B.限制B点光照强度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错误。
C.限制C点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光照强度,错误。
D.b线可以表示光照强度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正确。
故选D。
D
【详解】
A.装置b、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因此实验能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错误。
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装置c滤液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而不是缺乏二氧化碳,错误。
C.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因此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D.装置b、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光下装置b滤液中有气泡产生,遮光后装置c滤液中无气泡产生,因此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正确。
故选D。
、填空题
碳、氢;氧
(1)呼吸作用
(2)蒸腾作用
(3)I
【解析】(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二中曲线I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I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II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II曲线表示呼吸作用,解答即可。
(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
(2)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因此移栽植物时,在阴天和傍晚进行,主要是为了降低B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l曲线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II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1)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石灰石
(3)呼吸;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4)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它们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有机体中。
(1)B装置中的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 叶绿体/光 → 有机物+氧气。(2)根据所学知识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增强B中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过程,可以打开阀门D,向A中迅速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3)将B装置遮光,放在暗处24小时,此时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写出此过程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物+氧气 →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4)一段时间过后,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光合;二氧化碳+水 → 叶绿体/光 → 有机物+氧气;(2)石灰石;(3)呼吸;有机物+氧气 → 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4)向C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打开阀门E
、实验题
(1)B、C
(2)不能;变量不唯一
【解析】(1)为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就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他们应选择表格中的B、C两组进对照实验。(2)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应该以二氧化碳浓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表格中A.C两组有两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变量不唯一,因此不能形成照实验.应该选择表格中的A.B两组进对照实验。答案为:(1)B、C;(2)不能;变量不唯一.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强度受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
、解答题
(1)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
(1)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不通入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装置乙在光照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又会逐渐增加.即在6:00~24:00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在坐标上表现为先降低然后再升高.又因为装置内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装置内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会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1)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