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二氧化碳性质制取用途选择题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中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
②连接装置;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大理石;
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气体;
⑥验满。
因此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选C。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不能广泛用于医疗急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3%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成倍增加,从而同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使花木生长更加繁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云,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A.稀硫酸反应太慢
B.稀硫酸比盐酸的价格高
C.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钙的溶解性和存在状态判断。
【解答】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A.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I的作用是: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IV中小花变红,II、III中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实验,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两支蜡烛由下到上先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实验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故A错误;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不明显,移开玻璃片,更有利于二氧化碳下降进入到烧杯中,现象更明显,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烧杯与蜡烛的位置比集气瓶的位置低,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6.集气瓶装满某气体,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那么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即①或④。
故选C。
7.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人在储存甘薯的地窖中待时间长了会感到窒息的原因是地窖中( )
A.氧气过多 B.二氧化碳浓度大
C.见不到阳光 D.太潮湿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人在储存甘薯的地窖中待时间长了会感到窒息的原因是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太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有很多,因此向烧杯内注入气体后气球上升,不能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也会变成红色,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符合题意;
D.塑料瓶变瘪,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较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溶液变蓝
⑤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二氧化碳气体逐渐溶解在水中,从而使试管内气压减小,于是试管内液面升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①②正确,而③④⑤错误。
故选A。
1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2022九上·杭州期中)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超临界CO2流体仍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阻燃、溶解能力强 分析。
【解答】①超临界CO2流体仍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同,错误;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正确;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能阻燃 ,错误;④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强,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故选B。
13.(2022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答】 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潮湿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变成干燥二氧化碳,则不能使紫色小花中石蕊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潮湿二氧化碳中含有碳酸,接触小花中的石蕊,可使小花变成红色;
故选A。
14.(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检验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液面要将长颈漏斗的下口封住,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要将点燃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即可,故C错误;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时,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15.(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根据图片分析判断。
【解答】A.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为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倒入石灰水后,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这为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杠杆的右端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此为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2七下·宁海期末)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气,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瓶内的气泡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打开瓶盖后,里面的二氧化碳快速溢出,从而使瓶口处温度降低,水蒸气在此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A错误;
瓶内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可乐里面有大量的可溶性的物质,为溶液,故C错误;
开启后,可乐上方气压减小,于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故D错误。
故选B。
17.(2022八下·安吉期末)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A.原料 B.原理CaCO3+HCl=CaCl+H2O+CO2↑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判断。
【解答】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A错误;
反应原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故B错误;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无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形”,故C正确;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18.(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C.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实验四:粗测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将各个图片展示的实验装置与要实现的目的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实验一: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二: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比较,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得到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里面的白磷进行比较,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里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将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后振荡,一会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即反应后瓶内气压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烧杯内的水几乎不会流入瓶内,因此不能测出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2七下·鄞州期末)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
B.该实验中产生了一种物质——碳酸
C.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D.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色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而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碳酸会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20.(2022七下·鄞州期末)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的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和丙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蒸馏水发生明显变化,那么看法正确的是甲和丙。
故选B。
21.(2022八下·嘉兴期末)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实验室制取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做原料
B.验满: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内,观察火柴是否熄灭
C.性质:有毒,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用途: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验满、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制取: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硫酸钙,而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
B.验满: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观察火柴是否熄灭,故B错误;
C.性质:二氧化碳五毒,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误;
D.用途: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故D正确。
故选D。
22.(2022七下·宁波期中)下列有关 CO2的性质实验中,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后,蜡烛从小到上依次熄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3.(2022七下·余姚期中)有三组气体:①氧气和二氧化碳;②氮气和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可选用同一方法鉴别它们的是( )
A.通入水中 B.闻气体的气味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通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没有明显不同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不合题意;
D.在氧气、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石灰石和 稀盐酸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验证用澄清石灰水分析。
【解答】A、干冰升华吸热可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小松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你认为小松( )
A.选择A、B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B.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解答】石灰石为固体,而稀盐酸为液体,因此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A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液封,二氧化碳会溢出,而C中分液漏斗上有开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溶解度较小,当水达到饱和后,二氧化碳就能被收集,因此将导管d与c连接,即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6.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制得的气体中常混有的杂质是( )
A.氯气和稀有气体 B.空气和氯化氢
C.水蒸气和氯化氢 D.氧气和水蒸气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解答】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气体中常常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7.小军用一定量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试着与同学一起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变化过程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对相关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反应没有开始时,稀盐酸溶液的质量肯定不是零,故A错误;
B.当反应进行时,生成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当反应没有进行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为零,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减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它的质量减小到零,故D正确。
故选D。
2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
【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装置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能够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即可。
【解答】A.干燥CO2 时,应该让气体从长管进入浓盐酸,从短管排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收集O2 时,应该让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利用氧气的压强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验证CO2性质 时,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后,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监控气体流速,让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再从水中溢出,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9.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 g纯净的块状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 g纯净的粉末状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反应物的状态不会改变最终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的颗粒更小,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反应速度更快,即生长氢气的速度更快。由于碳酸钙都是10g,因此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的质量都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0.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快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集气瓶变热”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剧烈燃烧”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很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后,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先下沉,沉积到底后再缓慢上升,则二氧化碳先到底③④,后到达②①。由于③和②都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形成碳酸,因此它们都不变色。而④和①都是潮湿的,会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而使棉球变成红色,但是④比①先变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外面的水进入试管,则试管内液面上升,故①②正确。
故选A。
33.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呈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呈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这说明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A、B正确不合题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酸性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34.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将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试纸没有变色。将其喷水后再放入瓶子中时,试纸变成红色。比较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②正确;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故选B。
3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A装置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B中的水形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C中会变浑浊,故A错误符合题意,而B正确不合题意;
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人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已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
A.继续用大针简向澄清石灰水中压人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很少,需多次重复向石灰水中通入空气才可验证分析。
【解答】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量很少,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人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要验证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应继续用大针简向澄清石灰水中压人空气,以增加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至有现象为止,因为人呼吸作用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故选A。
37.(2021九上·临安期中)通过右图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 1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①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③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分析;
④根据现象机械能分析判断。
【解答】①甲烷燃烧生成时,会看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这说明甲烷肯定含有氢元素,但是无法确定它含有碳元素,故①错误;
②将二氧化碳从集气瓶中向下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②正确;
③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③正确;
④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倒入水后,瓶子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但不能说明它具有酸性,故④错误。
则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A。
38.(2021九上·西湖月考)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氢气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铜不会跟稀硫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④制取和收集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不仅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C.用装置③制取氢气,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
D.如用装置⑤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A、根据试管口有棉花时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析;
B、根据长颈漏斗不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C、根据铜不与盐酸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分析。
【解答】A、 装置①试管口有棉花,说明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符合题意;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③制取氢气,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因铜不与酸发生反应,所以同样可以制取 ,符合题意;
D、 如用装置⑤收集氢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了甲、乙、丙三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乙装置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由a口进入
C.丙装置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由c口进入
D.向丙装置滴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判断。
【解答】A.甲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由于长颈漏斗和导气管上都没有阀门,因此无法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错误;
B.乙装置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中,即气体从b进入,故B错误;
C.丙装置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都沉积在集气瓶底部,所以气体由长导管c口进入,故C正确;
D.将燃烧的小木条放到d管口,如果小木条马上熄灭,那么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D错误。
故选C。
40.如图是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拉起铜丝可使反应中止
D.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该实验所用材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气体的装置要求分析。
【解答】A、所做实验材料可来自于家庭废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题意;
B、碱石灰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C、拉起铜丝可使药品分离,使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要保证装置不漏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二氧化碳性质制取用途选择题专项练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3.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A.稀硫酸反应太慢
B.稀硫酸比盐酸的价格高
C.生成的气体不纯净
D.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4.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5.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6.集气瓶装满某气体,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7.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8.人在储存甘薯的地窖中待时间长了会感到窒息的原因是地窖中( )
A.氧气过多 B.二氧化碳浓度大
C.见不到阳光 D.太潮湿
9.为证明某气体为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溶液变蓝
⑤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1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12.(2022九上·杭州期中)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3.(2022九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14.(2022八下·婺城期末)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检验
15.(2022八下·滨江期末)下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16.(2022七下·宁海期末)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气,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B.瓶内的气泡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17.(2022八下·安吉期末)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A.原料 B.原理CaCO3+HCl=CaCl+H2O+CO2↑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18.(2022八下·杭州期末)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C.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实验四:粗测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19.(2022七下·鄞州期末)对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中,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
B.该实验中产生了一种物质——碳酸
C.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D.该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色
20.(2022七下·鄞州期末)如图所示,向盛有某种液体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烧杯中盛放的是什么呢?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澄清石灰水;乙同学认为:可能是蒸馏水;丙同学认为:可能是紫色的石蕊试液。你认为三位同学提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甲、乙和丙
21.(2022八下·嘉兴期末)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实验室制取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做原料
B.验满: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内,观察火柴是否熄灭
C.性质:有毒,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用途: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22.(2022七下·宁波期中)下列有关 CO2的性质实验中,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B.
C. D.
23.(2022七下·余姚期中)有三组气体:①氧气和二氧化碳;②氮气和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可选用同一方法鉴别它们的是( )
A.通入水中 B.闻气体的气味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通入澄清石灰水
2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25.小松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你认为小松( )
A.选择A、B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B.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装置,导管d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
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26.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时,制得的气体中常混有的杂质是( )
A.氯气和稀有气体 B.空气和氯化氢
C.水蒸气和氯化氢 D.氧气和水蒸气
27.小军用一定量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试着与同学一起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变化过程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8.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干燥CO2
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
D.监控气体流速
29.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 g纯净的块状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 g纯净的粉末状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下列图中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A. B.
C. D.
30.小兵同学在参考书上发现,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将镁条用砂纸擦亮,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变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MgO)和一种黑色粉末(C)。你认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CO2灭火
B.该反应放出热量
C.该反应的实质是Mg与CO2中混有的O2反应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很快
31.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32.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33.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入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加热能使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CO2具有酸性
34.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A装置制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C处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3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人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已知: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 )
A.继续用大针简向澄清石灰水中压人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37.(2021九上·临安期中)通过右图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 1
④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8.(2021九上·西湖月考)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氢气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铜不会跟稀硫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④制取和收集氧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不仅可随时添加酸液,还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C.用装置③制取氢气,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同样可以制取
D.如用装置⑤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
39.(2021八下·上城期末)小金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用了甲、乙、丙三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乙装置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时,气体由a口进入
C.丙装置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由c口进入
D.向丙装置滴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40.如图是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下列评价错误的是( )。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C.将石灰石放入铜丝网,拉起铜丝可使反应中止
D.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中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
②连接装置;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大理石;
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气体;
⑥验满。
因此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不能广泛用于医疗急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0.3%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成倍增加,从而同化出更多的营养物质,使花木生长更加繁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水蒸气放热液化变成云,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钙的溶解性和存在状态判断。
【解答】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答】A.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I的作用是: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IV中小花变红,II、III中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实验,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两支蜡烛由下到上先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实验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故A错误;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不明显,移开玻璃片,更有利于二氧化碳下降进入到烧杯中,现象更明显,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烧杯与蜡烛的位置比集气瓶的位置低,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那么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即①或④。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时会使人感到窒息,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人在储存甘薯的地窖中待时间长了会感到窒息的原因是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太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有很多,因此向烧杯内注入气体后气球上升,不能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也会变成红色,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C符合题意;
D.塑料瓶变瘪,说明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较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二氧化碳气体逐渐溶解在水中,从而使试管内气压减小,于是试管内液面升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①②正确,而③④⑤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超临界CO2流体仍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阻燃、溶解能力强 分析。
【解答】①超临界CO2流体仍是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同,错误;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正确;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能阻燃 ,错误;④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强,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答】 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潮湿二氧化碳经过浓硫酸变成干燥二氧化碳,则不能使紫色小花中石蕊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潮湿二氧化碳中含有碳酸,接触小花中的石蕊,可使小花变成红色;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液面要将长颈漏斗的下口封住,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要将点燃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即可,故C错误;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时,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根据图片分析判断。
【解答】A.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为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倒入石灰水后,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这为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杠杆的右端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此为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
(2)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小液滴;
(4)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打开瓶盖后,里面的二氧化碳快速溢出,从而使瓶口处温度降低,水蒸气在此放热液化变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气,故A错误;
瓶内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可乐里面有大量的可溶性的物质,为溶液,故C错误;
开启后,可乐上方气压减小,于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判断。
【解答】在实验室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A错误;
反应原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故B错误;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无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形”,故C正确;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将各个图片展示的实验装置与要实现的目的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实验一: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实验二: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进行比较,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得到着火点。薄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里面的白磷进行比较,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里的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将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后振荡,一会瓶子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硫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即反应后瓶内气压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烧杯内的水几乎不会流入瓶内,因此不能测出氧气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而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碳酸会变成红色,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蒸馏水发生明显变化,那么看法正确的是甲和丙。
故选B。
21.【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验满、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制取: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硫酸钙,而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
B.验满: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观察火柴是否熄灭,故B错误;
C.性质:二氧化碳五毒,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误;
D.用途: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故D正确。
故选D。
22.【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A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时生成碳酸,但是没有明显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烧杯后,蜡烛从小到上依次熄灭,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3.【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没有明显不同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不合题意;
D.在氧气、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A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石灰石和 稀盐酸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验证用澄清石灰水分析。
【解答】A、干冰升华吸热可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不能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解答】石灰石为固体,而稀盐酸为液体,因此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A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液封,二氧化碳会溢出,而C中分液漏斗上有开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二氧化碳溶于水,但是溶解度较小,当水达到饱和后,二氧化碳就能被收集,因此将导管d与c连接,即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6.【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解答】用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气体中常常混有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7.【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据此对相关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反应没有开始时,稀盐酸溶液的质量肯定不是零,故A错误;
B.当反应进行时,生成水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当反应没有进行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为零,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减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时,它的质量减小到零,故D正确。
故选D。
28.【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的装置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能够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即可。
【解答】A.干燥CO2 时,应该让气体从长管进入浓盐酸,从短管排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收集O2 时,应该让氧气从短导管进入,利用氧气的压强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验证CO2性质 时,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后,生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监控气体流速,让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再从水中溢出,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速,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9.【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反应物的状态不会改变最终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的颗粒更小,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反应速度更快,即生长氢气的速度更快。由于碳酸钙都是10g,因此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的质量都相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0.【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描述的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金属镁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某些金属的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集气瓶变热”可知,该反应放出热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剧烈燃烧”可知,该反应的速率很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1.【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当二氧化碳进入玻璃管后,由于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先下沉,沉积到底后再缓慢上升,则二氧化碳先到底③④,后到达②①。由于③和②都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无法形成碳酸,因此它们都不变色。而④和①都是潮湿的,会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而使棉球变成红色,但是④比①先变红。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此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外面的水进入试管,则试管内液面上升,故①②正确。
故选A。
33.【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呈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呈蓝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中,石蕊试纸不变色,这说明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将CO2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A、B正确不合题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酸性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34.【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将干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瓶子中,试纸没有变色。将其喷水后再放入瓶子中时,试纸变成红色。比较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②正确;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故选B。
35.【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B中的水形成碳酸,从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C中会变浑浊,故A错误符合题意,而B正确不合题意;
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C、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36.【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很少,需多次重复向石灰水中通入空气才可验证分析。
【解答】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但量很少,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人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要验证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应继续用大针简向澄清石灰水中压人空气,以增加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至有现象为止,因为人呼吸作用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故选A。
37.【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①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③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分析;
④根据现象机械能分析判断。
【解答】①甲烷燃烧生成时,会看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这说明甲烷肯定含有氢元素,但是无法确定它含有碳元素,故①错误;
②将二氧化碳从集气瓶中向下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②正确;
③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故③正确;
④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倒入水后,瓶子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但不能说明它具有酸性,故④错误。
则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A。
38.【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A、根据试管口有棉花时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析;
B、根据长颈漏斗不可控制反应速率分析;
C、根据铜不与盐酸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分析。
【解答】A、 装置①试管口有棉花,说明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不符合题意;
B、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③制取氢气,若多孔隔板改成隔离铜网,因铜不与酸发生反应,所以同样可以制取 ,符合题意;
D、 如用装置⑤收集氢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则气体应从b端通入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9.【答案】C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判断。
【解答】A.甲装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由于长颈漏斗和导气管上都没有阀门,因此无法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A错误;
B.乙装置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中,即气体从b进入,故B错误;
C.丙装置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都沉积在集气瓶底部,所以气体由长导管c口进入,故C正确;
D.将燃烧的小木条放到d管口,如果小木条马上熄灭,那么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故D错误。
故选C。
40.【答案】B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该实验所用材料、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气体的装置要求分析。
【解答】A、所做实验材料可来自于家庭废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题意;
B、碱石灰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C、拉起铜丝可使药品分离,使反应停止,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要保证装置不漏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