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圈层结构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第四节想一想:高中地理必修1 1、夏季,如果让你挑选西瓜,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2、我们能不能根据地球内部产生的震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震波高中地理必修1概念: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是地震时产生的机械波。想一想:高中地理必修1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当地震发生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会怎样呢?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高中地理必修1分类:
纵波(P):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一致。
横波(S):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垂直。地震波的分类: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密切关系。若介质是均质的,地震波则匀速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波波速随之变化。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地震波波速变化图高中地理必修1 地震波在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不连续面。 同学们看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变化图,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波速变化与内部圈层高中地理必修1地幔地核地壳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地震波在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不连续面。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地
壳
物
质
组
成地壳高中地理必修1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高原区
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地壳结构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地壳高中地理必修1地幔高中地理必修1地幔是莫霍界面以下至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圈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岩石圈。 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之间),这里温度很高,超过物质熔点,岩石物质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融流动,该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莫霍面至地下1000千米深度)和下地幔(1000千米至2900千米深度)两层。地核地核是古登堡界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高中地理必修1外地核(液)内地核(固)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外地核可能为液态,包围着内地核。内地核由于压力极大,铁原子和镍原子被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固态的金属球。小结高中地理必修1作业 地壳、地幔和地核各有什么特点?
他们之间存在哪些界面?
这些界面之间各有什么特点?高中地理必修1高中地理必修1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