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同步练习(5-6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同步练习(5-6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21: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第三章 第5-6节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一、人的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
1.如图为人体呼吸示意图,a代表氧气,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中氧气进人血液至少要穿过3层细胞膜
B.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C.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反应
D.组织细胞获得a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原因,近些年我国北方经常受雾霾天气的侵扰,下列有关雾霾中的污染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正确的是(  )
A.外界→咽喉→食管→肺
B.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外界→鼻腔→气管→肺
D.外界→鼻腔→咽喉→食管→气管→肺
3.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B.②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
C.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人在吸气时,⑥扩张,气压增大
4.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5.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中编号②模拟肺
B.手向下拉④,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C.手向下拉④,②处气压低于大气压强
D.手向下拉④,气球会变大
6.如图表示一人处于平静呼吸状态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从V到W期间,肺排出空气
7.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B.乙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C.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进行,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8.(2022八上·慈溪竞赛)如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曲线BC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选填“吸气”或“呼气”)
(2)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
9.如图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这特点有利于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图中A表示的是   (气体)进入血液的过程,B表示  (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
(3)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含量增多的气体是   ,含量减少的气体 是   。
(9)(10)
10.(2020八下·江干开学考)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胸腔体积最大时,是坐标系中的   点;
(3)收集曲线BC、AB段的气体加以比较,发现BC段明显增多的气体是   ,增多的这些气体产生于人体内的   。
二、动物的呼吸作用
11.我们跑步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气体相比(  )
①氧气增多②氧气减少③二氧化碳增多④二氧化碳减少⑤水蒸气增多⑥水蒸气减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2.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物质交换和运输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通过呼吸作用完成了甲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通过扩散作用完成了乙处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通过氧化分解完成了组织细胞内的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
13.(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14.氧气在人体细胞中的作用是(  )
A.分解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
B.分解水、释放热量
C.分解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分解无机物为人体提供能量
15.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加③氧含量略增加④氧含量大增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16.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C.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廊的上下径增大
17.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5% 78%
A.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若该人深呼吸一次,则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
18.为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会呼吸,小明设计了如图①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设计B起   作用。
(2)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少,通过实验现象:A试管中红色液滴向左移了一段距离,而B试管中红色液滴几乎没有移动,从而证明该动物消耗了-定量的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同时放出   气体。
(3)小明同学认为该实验还需证明A装置被消耗了的成分是氧气,那么小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4)小王同学受到小明的启示后认为该实验若把装置改变成如图②所示装置,还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
19.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   (选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   。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活塞B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三、植物的呼吸作用
20.下列做法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将水稻种子晒干后人库保存 B.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C.向储存水果的地窖中通人二氧化碳D.雨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21.选取干重相等的4份黄豆种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如表所示的不同处理后,分装在密闭的保温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最高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
处理措施 风干 浸水后萌发 浸水萌发后煮熟后、冷却、灭菌 灭菌后浸水萌发
22.(2021八下·杭州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物,使用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②应保持透光,有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
B.瓶子内壁出现了水珠说明一定是呼吸作用产生了水
C.该实验过程中两阀门应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有利于气体流通
D.通入①的可以是N2,排出瓶内气体,同时装置③内澄清右灰水变浑浊
23.(2021八下·秀洲月考)海洋中有一种能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动物,名叫绿叶海天牛,绿叶海天牛幼体通过吃一种藻类,将藻类中的叶绿体完整地保存在身体内。这样,它就能依靠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则绿叶海天牛(  )
A.体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B.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C.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D.不需要吸收外界氧气
24.如图所示,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气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C.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
D.种子进行蒸腾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气
25.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用如图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先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则试管B中应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绿豆种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蚕豆种子
27.(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是测定呼吸作用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   。
(2)测定过程中会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填“A”或“B”)端的液面会下降,原因是   .
28.小丹在学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广口瓶分别编号甲、乙,向甲中放人萌发的种子,乙中放入 的种子,将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与广口瓶连接并将装置密封好。
②以上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4 h。
③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加入 的澄清石灰水。
④ 。
⑤将注射器中剩余气体通人另外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瓶(20 mL)中,将点燃的竹签分别放人这两个小瓶中,观察竹签燃烧情况后,立即将竹签取出。
(1)完善步骤①中的空格。   
(2)完善步骤③中的空格。   
(3)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请完善步骤④。   
(4)根据步骤⑤可得出结论:    。
(5)请根据实验写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29.(2021八下·秀洲月考)BTB溶液是一种二氧化碳指示剂,相对于澄清石灰水能测出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往BTB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黄色。小明想利用BTB溶液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把数颗新鲜波菜装入黑色不透光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步骤二:挤压塑料袋,将袋中的气体通入BTB溶液中,如A组所示,观察溶液变化。
步骤三:再取等量新鲜波菜用开水烫2-3分钟,重复上述步骤一、二,如B组,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设置B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   
(2)若要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结论。则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将该不透光的装置放在阳光下重复实验,小明发现实验现象更明显,原因可能是   .
30.(2021八下·杭州月考)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现象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蜡烛 燃烧状况
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
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
(2)实验刚开始时绿豆种子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3)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
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C.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
22.(2020 上城区一模)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徐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的浓度增高而由蓝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试管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据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60 20
50min 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 后,5 号试管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 2 条)
(3)除上述所示的因素外,列举两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
32.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
(3)D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4)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
(5)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实验现象是 。
(6)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7)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

33.(2020 衢州模拟)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 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 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 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   的。
(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 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   。
(4)甲、乙两组菠菜所处的恒温箱的温度应该 。
(5)若温度设置得比较低,那么测得乙组中气体浓度变化的速度将 。
(6)根据(3)的结论,请写出一种延长绿叶蔬菜保鲜的方法: 。
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1.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 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人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应是何时取下的圆片?(  )
A.清晨 B.傍晚 C.深夜 D.正午
2.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3.下列做法中,应用 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D.北方冬季,大白菜储存在地窖中
4.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透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利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C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  )
A.AB段CO2浓度下降,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CO2浓度上升,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C.实验进程中的t1时刻,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质量最多
D.t2时刻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量较t0时刻高
5.如图是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生理活动,A、B、C均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进行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
B.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呼吸作用,则A表示氧气
C.若C表示水,则表示该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D.若此过程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则A,B,C和水均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下图1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在下图2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A.B.C.D.
7.(2021八下·下城期末)利用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氧原子18O和16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的氧原子,进行了如图实验,则光合作用产生的O2(  )
A.全部来自CO2 B.全部来自H2O
C.大部分来自CO2,小部分来自H2OD.小部分来自CO2,大部分来自H2O
(7)(8)
8.(2021·慈溪模拟)将用新鲜水绵(上种藻类)和好氧细菌(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制成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视野后,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装片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原先均匀分布的细菌变成如图所示的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  )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 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
9.(2022九下·舟山开学考)
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化学一生物合成。该人工途径从太阳能到淀粉的理论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3.5倍,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
(1)这一生物合成技术实现了“光能→化学能”的能量转变,类似于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   (2)科研人员挖掘与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终优中选优出10种并加以改造。这10种酶促过程,就是本次突破的精华。酶不同于一般化学催化剂,具有   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10.如图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水,放人金鱼藻,汝再将漏斗倒扣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装满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试管内液面下降;
④当试管内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将试管口盖住后取出;
⑤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得出结论。
(1)步骤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该实验不需要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理由是   。
(3)本实验的材料不选用天竺葵而选择金鱼藻,其优点是   。
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探究实验
11.下面是对“植物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B.该实验的步骤:遮光→照光→脱色→漂洗→染色→漂洗→观察
C.该实验的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照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的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2.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在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13)
13.如图所示,甲、乙、丙瓶置于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室温不超过25°C),丁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假设五条金鱼的生命力相近,则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14.(2021九上·温州开学考)在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A,B都是清水 B.液体A,B都是酒精
C.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 D.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
(14)(15)
15.(2021八下·仙居期末)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光照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  )
A.需要叶绿体 B.需要二氧化碳
C.需要光照 D.放出氧气
16.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17.(2021八下·秀洲月考)在科学实验和生活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验证光是光合作用条件时,应先在天竺葵叶上滴碘酒,再用酒精去除叶绿素
B.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D.有人接触漏电的电器而发生触电时,先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器,再切断电源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系
19.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0.(2021九上·拱墅月考)五一节小金与家人一起采摘草莓。小金发现种植草莓的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贴地位置有一个释放CO2的装置,且大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棚外,他联想到有关知识进行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释放CO2的装置贴地放置,利于草莓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
B.大棚内CO2浓度较高,可增强大棚的保温作用
C.适当增加棚内CO2的浓度,可促进草莓的生长
D.大棚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CO2一种
21.(2021八下·柯桥期末)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释放量少
B.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C.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D.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1)(22)
22.(2021八上·宁波期末)如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   (填细胞内结构名称);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选填:“c”“d”“f”)。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植物A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23.(2021九上·台州开学考)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为棚内植物各时吸收CO2的速率,假若一昼夜6时日出,18时日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昼夜中CO2光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此时间点的含义是   。
(2)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理论上你认为图甲中的B点有机物应   C点(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
(3)若10时的气温与夜间相同,则棚内植物10时的光照下,1h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
(4)假设一昼夜中12时光照最强,请在乙图中补画出12时至24时的CO2吸收速率曲线。
(23)(24)
24.(2021八下·北京期中)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结构的(  )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液泡
(2)光合作化学方程式为:   
(3)经过48小时,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的含量会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5.(2021九下·慈溪月考)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   。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   ;当光照强度为W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   (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
(25) (26)
26.近年来杭州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是为了增加   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   。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48小时内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   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   。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会开很多花或结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是进行疏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   供应,从而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27.(2022八上·慈溪竞赛)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气体可通过   (结构)进出叶片。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
(3)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8.小金利用黑藻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____。
(2)晚上,小金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是 (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则黑藻在一天中 段(填曲线上某两点的字母代号)的光合作用最强。小金认为该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2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 。
29.下图中,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⑴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没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
(2)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试管内变化的气体是 。
(3)若此时图1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则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 毫升。
(29题) (30题)
30.外界环境(光照、水分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试分析回答:
(1)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的光照强度范围是________。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
(3)若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n3时光照6小时,该植物因光合作用而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毫克。
31.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
___ 。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方(填“上”或“下”)。
32.(2020 上城区一模)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徐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的浓度增高而由蓝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试管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据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60 20
50min 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 后,5 号试管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 2 条)
(3)除上述所示的因素外,列举两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1)呼气(2)增大
9.【答案】(1)肺泡、血液(2)氧气;二氧化碳(3)氧气;二氧化碳
10.【答案】(1)AB(2)D(3)二氧化碳;呼吸作用
11.【答案】D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D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1)对照(2)二氧化碳(3)取下塞子,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4)不合理,小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但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低于一定程度时动物不能生存,因此小动物不会把这密封容器中的氧气消耗完
19.【答案】(1)打开;关闭(2)关闭;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0.【答案】D21.【答案】B22.【答案】D23.【答案】B24.【答案】B25.【答案】B
26.【答案】A
27.【答案】(1)化学;萌发的种子在进行呼吸作用
(2)B;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钙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降低
28.【答案】(1)死亡(2)等量
(3)用注射器抽取两个广口瓶内气体,分别注入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里,观察现象
(4)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5)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29.【答案】(1)证明二氧化碳是活的菠菜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2)A试管溶液变黄色,B试管溶液不变色
(3)温度影响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30.【答案】(1)二氧化碳(2)(3)A;C
31.(2020 上城区一模)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徐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的浓度增高而由蓝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试管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据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60 20
50min 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 后,5 号试管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写 2 条)
(3)除上述所示的因素外,列举两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时间以及叶绿体 。
【解答】解:(1)本实验中,50min后若5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试管内溶液CO2浓度下降。
(2)2号管遮光条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3号试管,黄色应该比3号管更深,故2号管的颜色应为黄色。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由(1)说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二氧化碳和水,光照强度和时间以及叶绿体。
故答案为:(1)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时间以及叶绿体
32.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 ;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除尽
(2)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D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证明植物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
(4)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已被除尽
(5)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实验现象是 。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燃着的木条熄灭
(6)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7)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

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合理均可)
(7)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33.(2020 衢州模拟)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Ⅰ.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 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 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 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恒温箱是密闭且 不透光 的。
(2)实验中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 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 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
(4)甲、乙两组菠菜所处的恒温箱的温度应该__相同__。
(5)若温度设置得比较低,那么测得乙组中气体浓度变化的速度将__变慢__。
(6)根据(3)的结论,请写出一种延长绿叶蔬菜保鲜的方法:__降低氧气浓度__。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A5.【答案】D6.【答案】D
7.【答案】B8.【答案】B
9.【答案】(1)光合作用(2)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写出两点即可)
10.【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2)该实验无须证明淀粉的存在(3)便于收集氧气
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C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C
18.【答案】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有光;无光;蓝色;淀粉;碘液
19.【答案】C20.【答案】D21.【答案】B
22.【答案】(1)叶绿体;d(2)多于
23.【答案】(1)此时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2)大于;b时(3)6mg
(4)
24.【答案】(1)C(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增加
25.【答案】(1)乙(2)16;2;V(3)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
26.【答案】(1)二氧化碳;适宜的温度(2)光合;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3)有机物
27.【答案】(1)气孔(2)二(3)20
28.小金利用黑藻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____。
(2)晚上,小金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是 (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则黑藻在一天中____段(填曲线上某两点的字母代号)的光合作用最强。小金认为该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2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8、(1)更有利于收集产生的氧气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强度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 (3)CD G点比A点低
29.下图中,图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玻璃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
⑴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没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应为经消毒的死叶片
(2)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试管内变化的气体是____。氧气
(3)若此时图1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司,如果对照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刻度管中的红色液滴较之实验组向右移了5毫升,则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毫升。195
30.外界环境(光照、水分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下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试分析回答:
(1)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的光照强度范围是________。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间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为什么
(3)若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n3时光照6小时,该植物因光合作用而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毫克。
30.【答案】(1)(小于)(2)不能,因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植物体内没有积累有机物,而在晚上无光照时,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很多能量,植物不能长期维持
(3)900
31.课外科学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叶,分成四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绘制成甲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数据可知:叶在28℃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________mg。
(2)图乙是29℃时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
(3)若温度由29℃改为27℃,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________方(填“上”或“下”)。
31.【答案】(1)7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相等(或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上
32.(2020 上城区一模)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徐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的浓度增高而由蓝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试管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据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60 20
50min 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 后,5 号试管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写 2 条)
(3)除上述所示的因素外,列举两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 时间以及叶绿体 。
【解答】解:(1)本实验中,50min后若5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试管内溶液CO2浓度下降。
(2)2号管遮光条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高于3号试管,黄色应该比3号管更深,故2号管的颜色应为黄色。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由(1)说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二氧化碳和水,光照强度和时间以及叶绿体。
故答案为:(1)水草离日光灯的距离近,光合作强度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强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时间以及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