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你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 )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B.物质的鉴别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气体②CO具有可燃性——常用于炼铁 ①可用石蕊试液鉴别CO和CO2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物质的构成 D.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 ①O2:两个氧原子②O2—: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A.A B.B C.C D.D
2.下列是人体几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呈酸性的是
A.胰液7.5~8.0 B.胆汁7.1 ~7.3
C.血浆7.35~7.45 D.胃液0.9 ~1.5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药品 B.加热液体
C.测溶液的pH D.稀释浓硫酸
4.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乙丙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乙快速反应产生气泡,丙反应速度缓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甲>乙>丙
B.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可比较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
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抗腐蚀性能比纯铜强,熔点比纯铜高
5.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干燥氨气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B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通过足量的烧碱溶液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 降温结晶
D 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 分别取适量样品,加水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B.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可以用明矾除去可溶性杂质
7.下列关于食盐和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中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B.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食盐可作融雪剂,消除积雪 D.“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B.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C.只能用肥皂水区分矿泉水和蒸馏水
D.可燃物燃烧必须有氧气作助燃剂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冒白雾
B.浓硫酸使纸张变黑
C.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臭味
D.蒸发海水得到食盐晶体
10.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 CO 点燃
D.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物质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 CO2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B 检验 CaO中是否含有CaCO3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 分离 MnO2和KCl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并干燥滤渣,滤液蒸发结晶
D 除杂 CO2(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12.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A.NaOH、CuSO4、H2SO4
B.NaCl、Na2SO4、Na2CO3
C.NaCl、Ba(NO3)2、HCl
D.NH4NO3、NaOH、Na2SO4
二、填空题
13.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锌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1)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若向所得固体上滴盐酸有气泡产生,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_____。
(3)若反应后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分子______;
(2)两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3)氯化亚铁_______;
(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_______。
三、实验题
15.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如图制取的气体有 _____ ,写出其中一种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 。
(2)若该实验是为了制取干燥的气体,则 B 中应该盛装的药品是 _____ 。
16.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_________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____________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推断题
17.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是MgCl2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NH4Cl、FeCl3、CuSO4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固体样品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4)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5)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Ι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8.现有 A~F 六种常见物质,其中 B 是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A、B、C 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 元素,D 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气体,E 是固体单质,D、E、F 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 D、F 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___________
D_________
(2)写出 A→C 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 D、F 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某烧杯中盛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内溶液质量与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250g,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
(2)图中B点对应的烧杯内溶液质量是多少?
(3)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D 6.D 7.B 8.B 9.B 10.D 11.D 12.B
13. 、
14.(1)
(2)
(3)
(4)、/、
15. 氧气或二氧化碳 或 浓硫酸
16. 验纯
除去CO2、H2O b、a H2和CO
17.(1)CO2
(2)Na2CO3
(3)FeCl3
(4)Na+
(5)
18. CaO CO2 分子构成不同
19.(1)12.5(2)290.2g(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