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说课思路
教材分析
目标分析
过程分析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教 材 的 地 位和作用
教 学 重点
教 学 难 点
1·教 材 的 地 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 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借鉴或服务)。
本节教材包括荒漠化的概念,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等五部分。
2.教 学 重 点
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3.教 学 难 点
举一反三,培养和学会分析区域环境
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 学 目标分析
课标的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标解读,确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
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
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西北地区为例,
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让学生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树立科学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用案例创设情境教学
小组探究问题
多媒体演示教学
学法:
由于本人授课对象双差生居多,基础差,接受能力差,所以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加上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再利用图表材料等相结合来分析荒漠化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注意通过这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达到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教学
讲授新知识
练习
小结
教学思路: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分析>)→
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导入:遥感图片
目前人类生存的环境已受到破坏,并且出现了恶化的趋势,表现出了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那么请看看这部短片向我们展示的是我们的环境在哪些方面出现恶化?
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全球四分之一的陆地,三分之二的国家已深受其危害,那请大家思考一下,
我们国家包不包括在三分之二的国家里面?
其中我们国家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这么严重的荒漠化?我们将如何去防治?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有关荒漠化的防治。
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开始,在教学实施的
过程中反复质疑,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
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讲授新知识: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过程
2、荒漠化的概念— “两区、两因、三退、三化”
3.荒漠化地区的分布状况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的生产力长期丧失
荒漠般的景观
植被破坏
地面裸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2、荒漠化的概念— “两区、两因、三退、三化”
耕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区
土地退化
人类过度经济活动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
林地退化
草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
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3、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世界荒漠化的分布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季/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 喀拉山—冈底斯山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⑴.地形
⑵.气候:干旱
东部:辽阔的高原
西部:山系与盆地相
间分布
贺兰山
从降水量、海陆位置、载畜量、自然景观、农业特色等分析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漠荒化的自然背景
干旱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
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深居内陆
高大山系,青藏高原
阻隔水汽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
气候异常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
荒漠化
位置
地形
干旱
水汽难以到达
连续多年干旱
总结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4、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
发展创造条件
过
程
分散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过
程
加剧加速发展
人类活动
2.人为原因的表现
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农恳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
归纳: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
给出提示:荒漠化的防治包括:(识记)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五项措施.
请同学们阅读P26-27页,回答如下问题: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五项措施.分别是指什么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点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
注重生生、师生互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合作探究]
1.根据图2.16和文字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因素?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垦荒区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3.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供我国的哪些地区借鉴?
[教师归纳]
通过材料分析,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针对训练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3·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 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④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完成本节练习册习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概念
“三化”“三退”“三区”“二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2.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原因:人中剧增,人类本身的不当活动
2.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核心
2.内容
3.原则
4.措施(5点)(结合案例:沙坡头)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
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
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学习,
为把西北地区建得山川秀美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对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荒漠化在全球的分布和防治措施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我想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还有很多不足,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的新问题,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给予指导,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