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与功能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致病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它们被统称为病原体。
病毒
细菌
什么叫病原体?
真菌
蛔虫
自学探究
阅读第105 ~ 106页内容,找出、圈画、填写并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 具体作用是什么?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什么?具体作用是什么?
3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皮肤:阻挡病原体入侵皮
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
黏膜:某些附属物(如鼻毛、
气管黏膜上的纤毛)有阻
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第一道防线
1、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 具体作用是什么?
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能固若金汤地阻挡病原体侵害人的身体吗
不能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吞噬细胞:直接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第二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2、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什么?具体作用是什么?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病原体、清除异物,
分泌物杀菌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生来就有
非特异性免疫:
的,能对 病原体具有
防御功能的免疫。
生来就有
多种
多种
非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一旦入侵人体,首先调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判断以下四幅图分别属于第几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虽然你重重把守,也难免有漏网之鱼,
我——腮腺炎病毒还是进来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阅读课本107页第一二段
问题2: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时,为什么有人会生病呢?
问题3:病好后,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
还会再得这种病吗?
天花病毒
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
淋巴细胞
好不容易攻破第一二道防线进来了。
制造腮腺炎抗体
腮腺炎抗体
腮腺炎抗体
腮腺炎抗体
我们保留下来
我们后继有人
一段时间以后……
我对付不了他
我
有办法
制造天花抗体
天花抗体
天花抗体
淋巴细胞
病原体
(抗原)
刺激
产生
特殊的蛋白质
抗原抗体的关系
抗体
结合
吞噬细胞
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项目 抗原 抗体
概念 抗原是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刺激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分类 抗原是“非己”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液、同型血细胞等 人体自身产生的球蛋白(一种蛋白质)
特点或特性 ①细菌和病毒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有时不同的病原体可以携带同一种抗原物质。 ②外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自身癌变的细胞和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等。 ③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
分布 主要分布在血浆、淋巴中,少量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胸腺
淋巴结
脾脏
淋巴细胞
组成
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点:
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
疫苗: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问题3:“传染病好后就不会再感染此传染病”
在生活中的应用?
------计划免疫
1、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从微生物学角度看腮腺炎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从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从传染病学角度:属于病原体。
2、为预防腮腺炎流行,开发了腮腺炎病毒疫苗,从微生物学角度:疫苗属于动物病毒;从免疫学角度:属于抗原;从预防传染病角度:保护易感人群。
3、患过腮腺炎的人,其血清为防治该病的特效药:从免疫学角度:血清属于抗体;能够预防传染病措施角度:注射血清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抗体作用特点:
(1)专一性:一种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2)免疫记忆:抗原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人的就会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将病原体清除,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二次免疫的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
免疫:
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 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稳定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免疫对人体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免疫对人体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不利影响: a、进行器官移植时,由于一直的器官是“非己”成分,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 b、寻找与患者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计划免疫
内容 解读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就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及青少年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 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疫苗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抗原
计划免疫的意义:
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问题4: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
抗原
小结: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免疫类型
特性
(是否专一)
形 成
针对范围
与生俱来的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专一性
专一性
后天获得的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一道、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包括的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问题5:怎样提高免疫力?
合理膳食,
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体育锻炼,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2.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3.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和青少年接种。计划免疫的意义: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温故知新
自学探究
阅读第110—111页内容,找出、圈画、填写并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传染病的类型?
3、不同的传染病有哪些相应的例子?
传染病的类型
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性
2、流行性
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大面积传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种类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
消化道黏膜
血液、淋巴
皮肤
飞沫、空气
饮水、食物
吸血的节肢动物
接触传播
流感、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
细菌性痢疾、甲肝、蛔虫病、脊髓灰质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
狂犬病、癣
血吸虫病、破伤风、
按照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
途径
易感人群
↓
↓
↓
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以是患者也可以是携带者)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控制
传染源
切断
传播途径
保护
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下列图片各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一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1、区分病原体和传染源: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而传染源的界定必须满足三点:①携带病原体②能够散播病原体③能够患病
2、媒介生物只能携带和传播病原体,而本身不患病,它属于传播途径。例如:患疟疾的病人是传染源,携带疟原虫的蚊虫属于传播途径。
3、传播途径可以是生物(蚊、蝇、虱、蚤等)也可以是非生物(空气、飞沫、食物、饮水等),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餐具、衣物等属于传播途径。
4、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对没有患病的人或动物处理措施属于保护易感者。
5、根据传染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措施。对消化道传染病:重点搞好粪便等污染物处理及环境消毒;对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是空气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等);对虫媒传染病:应以杀虫防虫为主。
1、艾滋病全称是什么?引发它的病原体是什么?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病原体: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直至全身器官衰竭、死亡。
2、致病机理:
HIV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病原体寄生部位: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尿液、宫颈分泌物中。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4、预防措施
艾滋病
共用注射器、移植
非处方药 处方药
适用症 能自我诊断的轻微病症 需要医生诊断的疾病
取药凭据 不需处方 医生处方
用药依据 药品说明书 医嘱指导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有什么区别
非处方药的分类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或危害。
安全用药
1.用药前关注说明书中的哪些信息有助于用药过程的安全?
2.保存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禁忌、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
干燥、避光、密封保存、避免受潮等。
安全用药
用药误区
课外延伸
1.将普通药当补药。
2.用药量大、用药多、疗效就越好。
3.苦药加糖,用茶吞服。
4.迷信补药和输液。
5.中药、中成药无毒副作用。
6.病情稍好即停药。
项目 内容 解读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资源 再生性资源、非再生性资源
合理利用资源 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 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涵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主要方式
项目 内容 备注
完全砍伐 可以是人类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森林资源,但森林资源的再生能力差,如果再植生长受到影响或破坏,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造成森林资源的缺乏,甚至引发严重的生态灾害。
选择性砍伐 可以使人类持续的获得森林资源,不等的再植生长可以及时补充失去的森林资源,可以使森林长久、稳定地存在好发展。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项目 内容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生物圈的价值 经济价值 人类从生物圈中获得一些自然资源,如木材、矿物质等。
风景价值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旅游价值。
健康价值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食物、空气、阳光、水、住所等
休闲价值 生物圈能为人类提供运动、休闲的场所。
医药价值 从生物圈中的一些生物体内获取药物。
生态学价值 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共同家园,它为一切生命提供了栖息地。
生物圈的价值 原因 随着人类改变生物圈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的许多破坏性活动已经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意义 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公民自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大事,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做法 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