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说课课件(3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说课课件(3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5 19: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说课流程
1: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围绕课标要求,本节教材以亚马孙雨林为案例,使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性,雨林的环境效应,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和保护的问题和措施。从而使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荒漠化的防治”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地域上的广泛性,认识生态保护不仅在诸如我国西北这样干旱的地区,即使在亚马孙雨林这种终年高温多雨,植被丰茂的地区也十分重要。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使学生对后面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有了参考依据。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依据:该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雨林生态效应的基础,有必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认识。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
依据:这是人们关注雨林的最重要的原因。
(3)、了解亚马孙开发计划的原因及内容,理解开发雨林带来的影响,推导出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追问其自然原因——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依据:明白雨林被毁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去保护它。
(4)、 理解热带雨林的开发前途及治理措施。
依据:对症下药,找出保护措施。
(5)、由案例教学推导出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
过程与方法
(1)、森林的环境效应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只是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下。
(2)、通过自主探究,探究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亚马孙开发原因及内容,及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
(3)、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因此通过角色扮演,讨论表述,分别从伐木公司,土著居民,政府官员的角度阐述各自观点,从而使问题逐渐明朗,更容易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4).知识迁移部分,选取了我国东北林区为案例旨在让学生触类旁通,会分析区域环境建设------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确立正确的环境观与发展观。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
(2)教学难点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依据:按常规来说,一个区域生物种群的丰富、复杂程度可以衡量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雨林这种生物种群极其丰富的区域,生态却是极其脆弱的,学生 理解难度应该是比较大的,应重点讲解。
要发展经济,需大力开发雨林,要保护环境,就必须严格保护热带雨林,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热带雨林,确定雨林的前途,是本节的难点之二。
学生在初中学段七年级初步学习了“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了解了世界及我国森林分布的状况,也知道了森林对于环境的重要性。但这只是从表面上谈森林,更侧重形象的图片,简单的结论和表象的认识。
而高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有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所以本节应重点探讨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被毁的原因及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二、说学情
(1):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分析,用来分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自主探究,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及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象、视频、文字等,以增加广度与深度,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科学有序的展示,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象能力,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调节气候
O2
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
防风固沙
一:森林的作用
1、经济效益:提供木材、药材
3、环境效益:
2、生态效益:
四、说教学过程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最大分布区:亚马孙地区
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地区
CO2




功能最强大
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生物群落
O2
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自主探究
海洋
降水
50%的大气水来自海洋
50%大气水来自雨林
增加当地温度湿度


地下径流流回海洋
水分带离亚马孙
增加别地温度湿度
2:蓄水海绵—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地表径流流回海洋
通过植物的吸纳滞蓄作用亚马孙雨林涵养的水量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
亚马孙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雨林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五分之一以上。
植物种类、鸟类占世界50%。
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全球四分之一的药品原料来自热带雨林的植物。被医学界确定的对治疗有效的3000多种植物,有70%生长在雨林中。
4:医学宝库
1、促使亚马孙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从历史原因、自然环境、人口政策、迁都等方面分析,参考课本P30,P31内容)
2、 亚马孙开发内容有哪些?(参考课本P32内容)
读书思考
三、雨林被毁的原因
1: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
(3) 实行人口均衡发展政策以及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的巴西利亚,促进了对亚马孙地区的开发。
1、亚马孙开发原因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亚马孙开发内容
触目惊心的破坏
公路的开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砍伐热”蚕食亚马孙雨林
过度的迁移农业
采矿修路或城市建设
开辟大型农牧场
雨林被毁
商业性伐木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雨林被毁的原因
亚马孙开发计划
---人为原因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生物循环旺盛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植物最容易遭受人类的破坏
土壤遭受强烈淋洗养分很快丧失
整个生态系统面临崩溃
----自身原因
第三组:政府官员
第二组:土著居民
第一组:伐木公司老板
如果你是下列角色,站在本角色的立场你将做出何种选择?
活动规则:每个小组扮演一种角色,站在本角色的立场用3分钟的时间讨论和整理思路,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尽可能多地发表建设性意见。
角色扮演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
开发与保护协调会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
开发
保护
两种利益之间取得协调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两难境地
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
制定依据: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三保二设一结合
明确资源分布的位置和范围
分析资源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了解资源的脆弱性(破坏后难以恢复)
分析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开发与保护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思考解决措施
【拓展提升】分析讨论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
知识迁移---我国东北林区的开发与保护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地方气候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它还是我国最大的采伐基地,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东北林区
乱砍滥伐
采育失调
毁林开荒
森林火灾
超采严重
森林资源破坏
资源减少
林质下降
覆盖率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珍稀动植物灭绝
生物多样性减少
坚持合理采伐
积极营造人工林
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
亚马孙
热带
雨林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破坏的
原因
雨林的前途
调节全球气候,
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促进全球水循环
调节全球水平衡
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
及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开发还是保护?措施
为何关注
雨林的命运
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
课堂小结
森林的作用
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五、说板书设计
一:森林的作用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三:雨林被毁的原因
1: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人为原因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自身原因
四: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本节通过自主探究,视频播放、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促进了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本课很好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堂活动中去。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2.亚马孙地区雨林被破坏的根源是(  )
A.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B.发达国家的过度需求和跨国投资手段
C.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巴西政府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B
A
课堂反馈练习
3.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参与性原则
B
C
5.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年净生产量达到34亿吨
B.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C.亚马孙雨林的涵养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33%
D.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1/4以上
6: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当地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