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版生物2023年七下第七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海洋 C.草原 D.生物圈
2.我国每年都要耗费大量木材用于制作教科书.当前,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使用教科书的基础上,政府又推行了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有利于卫生防疫 B.为造纸厂创造经济效益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 B.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4.某地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千米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操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
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提高了当地草原的知名度
C.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效益 D.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5.下列关于生物圈叙述,正确是( )
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C.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是截然分开的
D.生物圈的总厚度大约10千米
6.“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畜牧业 B.增加木材产量
C.发展旅游业 D.改善生态环境
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气污染会影响整个生物圈”这一说法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只能为动物和植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9.倡导“免赠贺卡”和“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固体垃圾 B.减少个人资金的支出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移风易俗
10.下列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是( )
①藏羚羊 ②白鳍豚 ③扬子鳄 ④鸵鸟 ⑤猫头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
1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 )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B.氧气越来越少
C.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 D.的生物死亡
1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B.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C.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
1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措施,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的是( )
A.开发生态旅游 B.改善生态环境
C.发展畜牧业 D.增加木材产量
1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D.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
16.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包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全部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7.我们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每天上学、放学由家长开车接送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18.下列对生物圈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由地球上全部的生物组成
C.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19.下面有关绿化校园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教学楼大厅可摆放一些常见的、喜阴的盆花和观叶植物
B.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在不同季节都有美丽风景
C.教学楼临窗可种植树形高大、能降低噪音的乔木
D.环校绿化带可选择荫浓、生长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的植物
20.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绿色植物 生产者
B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
C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D 纲 科 目 种
A.A B.B C.C D.D
二、判断题
21.在西部大开发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目的是减少耕种面积。
三、填空题
22.在空格处填上生物学术语。
① ;② ;③ ;④ ;⑤ 。
四、资料分析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近期,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 .
(3)美丽中国,是需要所有中国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的.写出我们能为“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开展的两项活动:① ;② .
五、实验探究题
24.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雾与侧流烟雾,主动吸烟者吸入的是主流烟雾,而直接弥散的侧流烟雾则被众多被动吸烟者吸入。经研究,侧流烟雾中的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的含量明显高于主流烟雾,因此有理由认为,被动吸烟对人体存在更大的危害。为研究被动吸烟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选用4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组别 处理 精子密度(×106个/mL) 精子畸形率(%) 精子存活率(%) 精子活动率(%)
A组 ? 3.35 5.35 60.3 54.9
B组 轻度侧流烟雾处理 2.80 9.95 40.1 42.5
C组 中度侧流烟雾处理 2.69 11.2 31.5 29.0
D组 重度侧流烟雾处理 2.06 19.75 21.5 19.2
(1)实验中每组大鼠为 只。
(2)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被动吸烟对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具体表现是 。
(3)烟雾中的焦油被大量吸入后会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纤毛的运动能力 ,导致痰液无法咳出,严重时会造成气管和支气管炎。
(4)据调查,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者约有7.4亿人,其中包括1.8亿儿童。吸烟在许多国家被列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若你发现有人在“禁烟区域”吸烟,除直接劝阻外,还可采取怎样的措施 ?
①拨打北京市统一举报电话
②通过“无烟北京”微信进行投诉
③要求该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进行劝阻
④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履行控制吸烟职责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
⑤选择无烟区就餐,尽可能远离吸烟者
六、综合题
25.刚进入2007年,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是指 ,图中的②是 指 。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4)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京都议定书》。据图分析可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答案】C
【知识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解析】【解答】解:森林资源可以提供木材,我国已在初中、小学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这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选:C
【分析】森林资源不但能给人类提供木材,森林资源还有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森林还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因而森林资源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3.【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宣传环境保护的法规法纪、对工业废水、废气进行处理、植树造林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4.【答案】D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全部,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B符合题意;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全部,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增加植被,我国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特别强调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因此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8.【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大气污染会影响整个生物圈”这一说法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能为大多数生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9.【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贺卡、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免赠贺卡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0.【答案】A
【知识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解析】【解答】解:A、①②③都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B、②③④中的④鸵鸟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C、①②③④中的④鸵鸟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D、①②③④⑤中的④鸵鸟和⑤猫头鹰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故选:A
【分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藏羚羊、白鳍豚、扬子鳄、金丝猴、大熊猫等.据此解答.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地球上所有生物仅指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仅指环境部分,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C、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二氧化碳会增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是失败的原因;
B、氧气减少.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大气中氧气减少.
D、失败的原因是生态环境恶化,而生物死亡不是失败的原因而是失败的结果;
故选:D
【分析】“生物圈Ⅱ号”是美国耗资巨大历时两年的一项试验.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引起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循环失调,水资源恶化等.
13.【答案】A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A、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反而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时,要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A错误;
B、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B正确;
C、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C正确;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污染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14.【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故选:B
【分析】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15.【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
①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活着能够飞翔的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②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能为其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条件,所以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圈中,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改变、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含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7.【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A、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低碳”生活,故符合题意。
B、白炽灯和节能灯消耗的都是电能,电能大部分来源火力发电,所以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浪费能源,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开车虽然节省时间,但消耗大量化学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则是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D、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不但浪费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多伐树木,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统一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由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统一体,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而不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9.【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以其特有的美化和防护作用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候等改善环境的功能,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因此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春天鲜花盛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秋花不断,四季绿满园,注意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高低、大小和色彩的搭配,要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还能见到绿色,而注意在教学楼内尽量配置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不适宜校园绿化,故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植被,绿化校园的意义。
20.【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圈的概述;节肢动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即是生产者.因此3和4无同属关系,不符合题意.
B、4昆虫属于3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2无脊椎动物,2无脊椎动物属于1动物界.符合题意.
C、1被子植物和2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无同属关系,3双子叶植物和4单子叶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也无同属关系,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的分类: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解:威胁生物生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栖息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偷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致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签于此,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要强调退耕还林还草,其目的主要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故题干说法错误。
【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保护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22.【答案】生物圈;生物成分;动物;水;阳光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故答案为:生物圈;生物成分;动物;水;阳光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3.【答案】(1)光合;碳﹣氧
(2)焚烧秸杆
(3)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光合作用的实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kg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kg的氧气,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2)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人为因素有焚烧秸杆,给空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3)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我们可以通过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活动,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光合;碳﹣氧
(2)焚烧秸杆
(3)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上班(不焚烧垃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
【分析】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②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4.【答案】(1)10
(2)精子密度、存活率、活动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且在一定范围内,被动吸烟程度越严重,影响越明显
(3)受阻(减弱)
(4)①②③④⑤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探究实验时生物的样本数量要适中,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科研人员选用4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进行实验,分为四个组,实验中每组大鼠为10只。(2)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被动吸烟对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具体表现是:精子密度、存活率、活动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且在一定范围内,被动吸烟程度越严重,影响越明显。(3)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滤过和温暖的作用,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烟雾中的焦油被大量吸入后会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使其分泌物增多、纤毛的运动能力减弱,导致痰液无法咳出,严重时会造成气管和支气管炎。(4)吸烟在许多国家被列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最高200元罚款。若你发现有人在“禁烟区域”吸烟,除直接劝阻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拨打北京市统一举报电话,②通过“无烟北京”微信进行投诉,③要求该场所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进行劝阻,④向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履行控制吸烟职责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⑤选择无烟区就餐,尽可能远离吸烟者。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此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否烟雾处理,A组是无烟雾处理的对照组,BCD都是实验组。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危害人的呼吸系统,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癌症、冠心病等。
25.【答案】(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二氧化碳增多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图中的①是指二氧化碳被生产者利用;图中的②是指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3)⑤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用反应式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为减缓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据图分析可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分析】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少部分腐生动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有被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