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必修3) 课件1(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二 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必修3) 课件1(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02 14: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二 新文化运动导入 一个农村少女无望地伫立在田间,她祖祖辈辈坚守在这块土地上,过着贫穷又落后的生活。随着近代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她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她就是当时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象征。
为了改变她贫弱的困境,许多人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地主阶级给她带来了新巧的饰品,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她的困窘;
资产阶级拿来了西方贵妇的裙裳和时髦大方的洋装,可惜不合尺寸且不伦不类,无法穿着。 这时又来了一些年青人,他们探讨着,想要她走出去见识广阔的天地,学习西方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她的行为及思想…… (1)“新巧的饰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分别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尝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新来的年青人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地主阶级带来的“新巧的饰品”指的是什么?资产阶级带来的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又分别指什么?
(2)新来的年青人都有哪些,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陈独秀剪辫 1902年秋,陈独秀赴日时,因为守旧学监姚昱骄横无理、恶气扰人,陈独秀遂与友人伺机修理一下。
有一天夜里,陈独秀等偷袭姚昱的住所。张继抱腰,邹容按头,陈独秀拿剪,“咔嚓”一声姚昱的辫子被齐根剪了下来。
此后世人评说,陈独秀一生所做的事其实也是“剪辫子”——致力于剪掉国人心中的“辫子”。鲁迅戴“假辫子” 1902年秋,鲁迅也来到了东京,不过鲁迅与人交往不多,没有什么过激之举。陈独秀剪辫之事后,因为惹怒了官方,不得不提前回国。
鲁迅是所在的江南班第一个剪发辫的。但1909年回国后迫于压力,鲁迅也不得不装了一条假辫。一、《新青年》与新觉醒——背景
1.背景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二十一条》的签订袁世凯:皇帝之宝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新





景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青年杂志》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 (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2)代表人物:(3)中心:北大(4)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都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以及顾全自己的饭碗。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为了塑造新北大,蔡元培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
           学术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
           请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时,就曾
           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习惯晚睡
           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小板
           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
           独秀睡觉醒来。讲坛上的教授胡适↑辜鸿铭→胡适辜鸿铭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当时有人攻击北大教师胡适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要求北大校长蔡元培予以裁断。
  蔡元培说:“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请思考: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蔡元培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胡适转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话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内容)他们请来了两个外国专家----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告诉大家人跟人都是平等的,要反抗专制压迫;还有月亮圆缺不是因为天狗,而是被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结合课本,思考当时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提出这个观点的? 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于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便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对其展开猛烈的批判。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内容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靠不住的人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自由、平等、独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玩偶之家》——易卜生《玩偶之家》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讨论:娜拉为什么出走?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 鲁 迅胡 适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狂人日记》封面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胡适是第一个提出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人,他当时也面临很大压力。有一个学生问胡适:“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白话文语言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他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白话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想一想: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说这是什么原因呢?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三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1.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2.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找到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4.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⒈进步性  促进民众觉醒
      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⒉局限性:否定一切中国文化
     肯定一切西方文化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D.胡适?C2.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关键因素是 ( )
A.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北京大学的办学体制完备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D.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宣传新思想A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CA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