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蝉第一课时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蝉第一课时示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15: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蝉》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暴晒、刹那、罅隙、喧嚣、无动于衷”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结合文本内容和语言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学会用心观察、思考。
教学难点
鉴赏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学习按照合理顺序来介绍事物。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包括蝉的图片,文章的诵读音频)
2.学生:熟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
鲁迅曾经评价一位法国作家的著作“(缺点)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你知道这位作家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吗?
这位作家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著作就是被誉为“昆虫学领域的《荷马史诗》”的《昆虫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蝉》,看看作家是怎样记录蝉的生活,又对蝉寄予了怎样的情感。(播放诵读音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著作10卷本《昆虫记》是世界最经典的十大科普名著之一,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文体简介: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其特点是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2.生难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窠(kē) 隧道(suì) 地穴(xué) 黏土(nián) 刹那(chà)
纤弱(xiān) 罅隙(xià) 轧(yà) 蚋(ruì) 钹(bó)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暴晒:用强烈阳光照晒, 暴露在阳光下晒。
刹那: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纤弱:纤细柔弱。
罅隙:缝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一点也不动心。
张合自如: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第一部分“蝉的地穴”,用简洁的文字梳理这部分的层次。
答:第一层:(1段)写“我”有研究蝉的好环境,引出下文。
第二层(2—11段)写蝉的地穴及蝉出洞脱皮的过程。
2. 品读介绍蝉的地穴的文字,说说这一部分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作的。
答: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7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3.品读介绍蝉出洞脱皮过程的文字,简要概括蝉的脱皮过程。
答:第8—11段文字,介绍了蝉的脱皮过程。首先,蝉寻求脱皮地点,再一步步脱皮,然后表演体操,将尾端彻底脱出,最后是沐浴阳光和空气,让身体强壮。
三、合作探究,品读文本
(一)精读文本,分析手法
1.下面的文字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在表达上遵循了怎样的顺序?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答:作比较。突出蝉的洞穴口没有土壤的特点。
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写,使内容由浅入深,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下面的文字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答:打比方。把蝉比作矿工、铁路工程师,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蝉在建造洞穴时的“聪明”。
3.文章使用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句,请找出来,并说说使用这些词句的作用。
答:“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这些词句是在写蝉建造洞穴、脱皮等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这也是作者在认真观察的时间,让我们体会到科学考察的艰辛,也不失乐趣。
(二)深层探究,体悟美感
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谨,请结合下面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简要分析。
(1)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答:“约”“一点儿”“都”从数量、程度等方面对事物作了限制性说明,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答:“必须”从程度上强调了挖掘离不开刀子,一方面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另一方面也写出蝉建造的地穴之坚固。
2.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在表达上的效果。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答:这些句子都使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蝉以人的动态、情感,使表达生动有趣,这符合科普小品文文学性(语言生动性)的特点,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课堂小结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五、当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这篇科普小品文的“文学性”是怎样体现的。
蝉的听囊在体内,即使喧哗的声音也不能使它受到惊扰。站在蝉的背后,你尽管拍手,吹哨子,高声讲话,它都满不在乎,仍旧镇静地演奏它的音乐,好像没有事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支土铳,装满火药,安好引线,搁在门外的树底下,还把窗户打开,怕把玻璃震碎。
砰!土铳响了,可是乐师们照常演奏它们的音乐,没有一个表现出受到惊扰的样子,乐声的音调和音量都没有丝毫变化。第二枪跟头一枪一样,对乐师们同样没有什么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说明,蝉虽有听觉,可是它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是不一样的。
答: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来介绍蝉的听觉的特殊性,“满不在乎”“照常演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装满”“安好”“搁”“打开”等细节描写,现场感强,给读者真切感受。
六、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动物,用小品文的形式加以介绍,要体现科普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不超过300字。
板书设计
研究环境好 蝉:统治者
小圆孔(作比较)
蝉的地穴 蝉的地穴 【由外而内】
挖隧道(打比方)
出洞脱皮 寻、开、露、演(描写细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