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5节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提高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减少的主要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的燃烧,A错误;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水。所以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正确;
C.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可以变成枯枝烂叶后有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者通过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
D.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但是大气是循环了,所以不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错误与;
故答案为:B.
2.下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CO2 B.补充大棚内的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最低的,早7点钟后,太阳出来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所以a点打开通风的目的是补充大棚内的CO2;
故答案为:A.
3.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A. 低温贮藏水果、蔬菜,降低温度属于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B.农田及时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属于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属于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晒干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4.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只有活着的生物体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A.若y表示温度,随着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温度会升高,而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表明a是萌发的种子。故A正确。
B.若y表示氧气含量, c曲线含量降低,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保温瓶内氧气含量不变。故B错误。
C.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线表示质量不变。由于种子萌发过程中不断消耗种子内的有机物,因此种子的质量会减小,故C错误。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 ,c曲线表示含量减小,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保温瓶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扩散作用是从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浓度,所以,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里。
故答案为:D。
6.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频率代表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的含义是呼吸时肺容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解答】由图可知,曲线Ⅰ在20秒中大约呼吸了6.5次,一分钟大约呼吸19.5次。肺容量在2~3之间,说明其呼吸深度为1左右。曲线二在20秒中大约呼吸了9次,一分钟大约呼吸27次,肺容量在1~5之间,呼吸深度为4左右。人在平静的状态下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较小,在运动的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大。故可知曲线Ⅰ代表平静状态,曲线二代表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C。
7.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
B.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
C.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
【解答】由图可知,ab段和cd段肺容量增加。肺容量增加,肺内气压减小,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此时代表吸气过程,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bc段肺容量减小。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增大,膈肌舒张,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升,胸腔体积减小,此时代表呼气过程,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故答案为:C。
8.(2023八下·舟山月考)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甲图肺泡与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并随人体的呼气过程被呼出体外。
乙图为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解答】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A正确。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B错误。
C:图甲为肺泡,图乙为人体的组织细胞,C错误。
D:进行过程②时,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②处氧气浓度大于①处,D错误。
故选A。
9.(2023八下·舟山月考)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把该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当中,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故选A。
10.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 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刻,纵坐标为CO2浓度)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植物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解答】 0~6时,由于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二氧化碳含量升高;6~18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降低;18~24时,光照逐渐减弱,此时逐级仅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故答案选C。
11.(2019八下·台州期末)如图所示为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A 组
B.本实验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本实验应控制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等量
D.本实验用红色液滴移动来反映试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在A图中,昆虫呼吸消耗试管内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横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据此分析选择即可。
【解答】A.实验中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故A错误;
B.昆虫无论是否有光,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B错误;
C.两个实验中,变量是试管内有无昆虫,而其它 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故C正确;
D.本实验中红色液滴移动反应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2.(2019八下·黄岩期末)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以此对照图片分析选项解题即可。
【解答】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2,A不符合题意;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C,B不符合题意;
C、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②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19八下·天台期末)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
B.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A、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增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增强,不一定会上移;故A错误;
B、适当增强光照,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不变,则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大于其释放率,a点会向左移动;故B正确;
C、a点时,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这点时,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所以不对外吸收二氧化碳;故C错误;
D、 CO2浓度为b时,甲乙的CO2净吸收率相等,但是由图可知,甲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的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在b点时,甲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的光合作用强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19八下·乐清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不考虑温度对水滴排出的影响)。实验记录的是相同时间内排出的水滴数。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A.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B.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C.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D.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探究实验中使用设置对照实验来研究影响实验的一些因素。设置时往往将要研究的量控制不同,而其它因素控制相同。所以可以从实验设计中对因素的控制可以确定该小组研究的问题。
【解答】由题中信息“ 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 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 ”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不同颜色的光”,有水滴排出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将水压出,由此可知研究的问题是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2019八下·三门期末)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是因为缺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装置b有叶绿体、有光照,会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所以气泡是氧气;故A正确;
B、装置c没有光照,所以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会产生气泡;故B错误;
C、由实验可知,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
D、bc对比可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6.“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 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答案】(1)呼吸
(2)A;B;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以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1)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呼吸作用。
(2) 碳循环和氧循环中体现了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所以ABC正确;D是错误的, 改为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
故答案为:(1) 呼吸 (2) A B C
17.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
(3)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1)呼吸
(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呼吸(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光合
18.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可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
(2)15 min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
【答案】(1)吸收O2的速率
(2)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
【解答】(1) 蝗虫呼吸作用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装置中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 ,导致装置内的气压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吸收氧气的多少来测定蝗虫的呼吸作用速率。故填 吸收O2的速率 。
(2) 15 min后 ,A瓶由于蝗虫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导致A瓶气压降低,B瓶中是死去的蝗虫,不进行呼吸作用,装置内的气压保持不变,因此会大于A瓶中的其他,故U形管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故填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
故答案为:(1)吸收O2的速率 (2)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3)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现象是 。
【答案】(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2)该装置中,A中的饱和石灰水是验证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并且进行吸收,B装置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净,D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解答】(1)装置B中的饱和石灰水是为了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被装置A吸收,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故答案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
(2)由于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将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将玻璃罩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答案为: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
(3)氧气的作用是助燃剂,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当氧气含量减少后,可燃物将无法正常燃烧。故检验呼吸作用是否消耗了氧可以通过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故答案为: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燃着的木条熄灭
故答案为:(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燃着的木条熄灭。
20.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图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 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乙图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请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
(2)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其原理是 。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3)增加小鼠数量、换用更细的导管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设计实验时,应保证单一变量,故实验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 需要保证小鼠的品种相同、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故答案为: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
(2) 液柱会移动是由于装置内的空气将进行热胀冷缩,由于小鼠呼吸作用时会产生能量,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造成装置内温度升高,液柱移动得越快,小鼠释放的热量越多,呼吸作用越剧烈。故答案为: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
(3)为了使实验更加明显,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增加小鼠的数量,小鼠数量增加,可使释放的热量更多,液体移动的速度将会加快;二是将导管的直径变细,直径越细,导管中的液体移动的距离将会更明显。故答案为: 增加小鼠数量或换用更细的导管
故答案为:(1)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3)增加小鼠数量或换用更细的导管。
21.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2)如图乙,把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12 h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中设置对照实验是常用的方法。
(2)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验方式是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甲实验中,A、B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种子是否具有活性,煮熟的种子已经失去活性,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A装置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设置B组的目的是与A组进行对照。种子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观察到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中不变浑浊。同时可以证明了植物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故填 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 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2)由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将对实验产生干扰,因此在做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是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装置是放在黑暗的环境下。 12 h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 ,此时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袋中的氧气含量较低,并不能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要验证是否产生二氧化碳需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故填 黑暗(或无光照) 、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
故答案为:(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 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 黑暗(或无光照) ;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
22.如图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 ] 。
(2)①数量很多,外面包绕着[③] 。
(3)图中A表示的是肺泡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B 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完成的。
【答案】(1)①;肺泡
(2)毛细血管
(3)氧气;二氧化碳;扩散作用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肺中含有大量肺泡,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
(2)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1)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位于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图中①表示肺泡。故填①、肺泡。
(2)肺中含有大量肺泡,肺泡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遍布脉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故填:毛细血管。
(3)A是从肺泡进入血液,B从血液中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说明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故填:氧气、二氧化碳、扩散作用。
故答案为(1)①、肺泡 (2)毛细血管 (3)氧气、二氧化碳、扩散作用 。
23.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 mL。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 mL。经测定还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之间,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如下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类别 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
吸入气 20.96 0.03
呼出气 16.20 4.5
肺泡气 14.0 5.6
(1)呼出气中O2含量高于肺泡气,而CO2含量低于肺泡气,说明了什么 。
(2)在每次吸气过程中,吸入气中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存在于呼吸系统的什么部位 。
(3)上述事实表明了什么 。
【答案】(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3)表明了生物呼吸过程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统称为呼吸道,肺是是气体交换的器官,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达到肺,最后进入肺泡。
【解答】(1)(2)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达到肺,最后进入肺泡,那么呼出的空气也同样会经历这一段呼吸道。但是气体在呼出的过程中,无法将气体全部排除,还会由一部分气体会存在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呼出气中O2高于肺泡气 是由于吸入的O2 有一部分留在了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所以O2含量会比肺泡气 高;而 肺泡气 中 CO2 含量体内比体外高,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的二氧化碳混合后,总含量会低于肺泡气 中 CO2 含量。 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 ,进入人体后,就会存在于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故填(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 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2)由表格可知,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为20.96%, 呼出气中O2体积分数为16.20%,仅消耗了4.76%,仅占比极少数,并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故填表明了生物呼吸过程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故答案为:(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 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3) 表明了生物呼吸过程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
24.(2019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B是 。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1)呼吸作用
(2)气孔
(3)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在叶的表皮上有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3)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1)由图可知,B生理活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是呼吸作用。
(2)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3)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在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0.03%,氧气约为21%,故B叙述不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气孔;(3)B
25.(2019八下·仙居期末)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区的某次卡车与面包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中,卡车司机伤势严重。赶到的医护救援人员马上给卡车司机输血,同时还给他输氧。如图是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的盛有水的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救援人员会把 (填字母)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为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解答】为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气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更大,效果更明显,所以氧气应从a管口导入。
故答案为:a
26.(2019八下·永康期末)下图是一副叶和根对话的漫画图,仔细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茎和根提供 ,同时释放氧气。
(2)如果茎中的 “罢工”,则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无法运输到叶。
【答案】(1)有机物
(2)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解答】(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植物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呼吸作用所用,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2)茎中的木质部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如果茎中的导管罢工”,则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法运输到叶。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导管
27.(2019八下·南浔期末)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 。
【答案】(1)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1-2-3-7-6-4-5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此实验探究的是
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碘遇到淀粉会变蓝,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1)此实验将叶片部分遮拦,变量是光,然后用碘检查淀粉,所以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根据实验操作的过程得排序为①②③⑦⑥④⑤
故答案为(1)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①②③⑦⑥④⑤
28.(2019八下·三门期末)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此“人工树叶”与植物光合作用类似,都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3H8O是一种有机物,不适合食用)。请你说出此人工树叶的2点意义 、 。
【答案】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人工树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C3H8O 中, C3H8O 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故答案为:(1)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2)为人类提供能源。
29.(2019八下·余杭月考)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B~F;D;E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解答】(1)由于曲线中C点和E点时,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即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处于平衡状态。
(2)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1)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 B~F ;D;E
三、实验探究题
30.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中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 h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答案】(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B
(2)P点前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植物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解答】(1) 实验是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因此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可能对实验进行干扰,例如种子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所以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A装置干燥的种子,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仅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B装置是浸过水的种子,呼吸作用较为旺盛,产生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C是煮熟过的种子,种子已死,不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B。
(2) 0~6时,由于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二氧化碳含量快速升高;6~18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刚开始光照强度较弱,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还会缓慢增加,此时位于P点前;P点时,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最高值;P点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由此可知 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P点前。
故答案为:(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 B ; (2) P点前 。
31.(2019八下·永康期末)蓝莓果实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 ,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3)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两等份同一品种、成熟度相同的蓝莓分别装入甲、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②将甲、乙两烧杯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
③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有同学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 。
【答案】(1)温度
(2)增大
(3)用敞口的烧杯做实验(未用密闭的容器做实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蓝莓果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细胞呼吸也受温度影响。
【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 浓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减少,导致细胞呼吸减弱。
(2)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浓度过高会抑制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增大,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3)在题目中已经说明用到的是
密闭容器 ,而该实验用的是烧杯是敞开的,这样就与上面的实验不同了。
故答案为:(1)温度;(2)增大;(3)用敞口的烧杯做实验(未用密闭的容器做实验)
32.(2019八下·天台期末)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种子萌发时因呼吸作用引起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调节X管和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的刻度尺量出气体的体积。体积变化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1)在6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由种子萌发引起,原因是缺少对照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 。
(3)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也会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内是+0.2个单位,那么2小时内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小时。
【答案】(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气体体积减少
(2)将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其他条件和装置均不变
(3)1.1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1)萌发的种子由于还没有生长出叶子,所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而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装置的右侧X管中装有NaOH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减小;
(2)种子能够萌发是因为种子的胚是活的,因此设置对照实验,只需让种子的胚死亡即可,其他装置不变,而让胚死亡,只需把种子煮熟就可以了;
(3)实验组中的压强在2个小时内,变化了-2个单位,而对照的压强却增加了+2个单位,所以种子的实际因呼吸改变的压强变化为2.2个单位,所以其每小时的呼吸速率为1.1单位/小时;
故答案为:(1)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气体体积减少;(2) 将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其他条件和装置均不变;(3)1.1.
33.(2019八下·长兴期末)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图一表示某植物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图二表示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据图分析:
(1)图一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2)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3)图二中所测气体为 ;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h
(2)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3)氧气;是,原因是F点的氧气含量高于A点。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有积累。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弱,呼吸作用也随之减弱。
【解答】(1)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大于0时,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此时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增多状态。图一种从d点之后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开始增多,一直到h点又回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h点。
(2)b点处于晚上温度最多的时候,原因可能是 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3)经过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氧气浓度会达到最大值。图二中气体的相对浓度在17时达到最大值,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第一天的5时氧气的相对浓度处于A位置,到了第二天5时氧气的相对浓度处于位置,根据F的位置高于A可知,氧气含量增加,即可以说明有机物含量也增加。
故答案为:(1)h;(2) 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3) 氧气 ; 是,原因是F点的氧气含量高于A点。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有积累
四、解答题
34.(2019八下·嵊州期末)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置于遮光且密闭条件下,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了2个单位。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毫克。
(2)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 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8个单位。
(3)结合(1)、(2),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毫克。
【答案】(1)4
(2)光照且密闭
(3)12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容器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将装置置于遮光(黑暗)且密闭条件下,是为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原因是植物在黑暗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体体积减少。题干中已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因此,实验(1)红墨水滴移动了2个单位,可以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4克氧气。
(2)测定净光合作用强度时,整个装置必须密闭且置于光照充足条件下,目的是防止气体进出影响实验结果。
(3)题干中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毫克”。由(1)可知,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4毫克氧气。由(2)可知,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又知“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移动了8个单位”,即1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增加8毫克;由上可知: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植物1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8毫克,即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8毫克+4毫克=12毫克。
故答案为:(1)4;(2) 光照且密闭 ;(3)12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三章 第5节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提高题
一、单选题
1.下图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2.下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 )
A.补充大棚内的CO2 B.补充大棚内的O2
C.降低大棚温度 D.降低大棚湿度
3.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4.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5.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6.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7.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
B.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
C.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
8.(2023八下·舟山月考)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④处
C.图甲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图乙为肺泡
D.图甲中②处氧气浓度小于①处
9.(2023八下·舟山月考)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10.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温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 h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刻,纵坐标为CO2浓度) ( )
A. B.
C. D.
11.(2019八下·台州期末)如图所示为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A 组
B.本实验只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本实验应控制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等量
D.本实验用红色液滴移动来反映试管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12.(2019八下·黄岩期末)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
B.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
C.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
D.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13.(2019八下·天台期末)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
B.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14.(2019八下·乐清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不考虑温度对水滴排出的影响)。实验记录的是相同时间内排出的水滴数。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 )
A.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B.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C.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D.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
15.(2019八下·三门期末)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是因为缺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二、填空题
16.“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密闭试验舱存在的一个碳氧循环过程,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 作用。
(2)用学科观念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17.如图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 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 。
(3)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 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18.下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可测定的是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
(2)15 min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
(2)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 。
(3)图示实验完成后,如果证明C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你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现象是 。
20.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图所示的三个相同的装置;
②取 的同种小鼠若干只,按乙图设置实验;
③将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进行实验。
(1)请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
(2)实验可通过液柱移动的快慢来比较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其原理是 。
(3)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从哪些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写出一点即可)
21.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图甲实验设立B组的目的是 ,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2)如图乙,把新鲜菠菜装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在 环境中放置12 h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该现象能否说明菠菜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判断并说明理由: 。
22.如图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 ] 。
(2)①数量很多,外面包绕着[③] 。
(3)图中A表示的是肺泡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B 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完成的。
23.静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 mL。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存有气体约2400 mL。经测定还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之间,各种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差别很大,如下表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类别 O2体积分数/% CO2体积分数/%
吸入气 20.96 0.03
呼出气 16.20 4.5
肺泡气 14.0 5.6
(1)呼出气中O2含量高于肺泡气,而CO2含量低于肺泡气,说明了什么 。
(2)在每次吸气过程中,吸入气中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存在于呼吸系统的什么部位 。
(3)上述事实表明了什么 。
24.(2019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B是 。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5.(2019八下·仙居期末)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区的某次卡车与面包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中,卡车司机伤势严重。赶到的医护救援人员马上给卡车司机输血,同时还给他输氧。如图是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安装的盛有水的装置,用于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以便调节供氧速率,此时救援人员会把 (填字母)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
26.(2019八下·永康期末)下图是一副叶和根对话的漫画图,仔细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茎和根提供 ,同时释放氧气。
(2)如果茎中的 “罢工”,则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无法运输到叶。
27.(2019八下·南浔期末)小金同学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⑦是所进行的各个步骤的示意图(顺序打乱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2)请按照实验步骤先后将图片重新排序 。
28.(2019八下·三门期末)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此“人工树叶”与植物光合作用类似,都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3H8O是一种有机物,不适合食用)。请你说出此人工树叶的2点意义 、 。
29.(2019八下·余杭月考)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 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三、实验探究题
30.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和原料。
(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柯对种子消毒杀菌后,按图中甲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几天后,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 (填“A”“B”或“C”)。
(2)研究人员在晴天环境下,对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进行24 h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绘制的曲线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填“P点前”“P点”或“P点后”)。
31.(2019八下·永康期末)蓝莓果实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近些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 ,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3)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两等份同一品种、成熟度相同的蓝莓分别装入甲、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②将甲、乙两烧杯分别置于25℃和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
③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有同学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 。
32.(2019八下·天台期末)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种子萌发时因呼吸作用引起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调节X管和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的刻度尺量出气体的体积。体积变化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1)在6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由种子萌发引起,原因是缺少对照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 。
(3)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也会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内是+0.2个单位,那么2小时内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实际呼吸速率是 单位/小时。
33.(2019八下·长兴期末)某农科所为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内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植物。图一表示某植物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图二表示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据图分析:
(1)图一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2)图一中b点植物释放CO2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3)图二中所测气体为 ;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有机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
34.(2019八下·嵊州期末)兴趣小组欲探究某植物处于适宜且相对稳定的环境中,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烧杯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装置置于遮光且密闭条件下,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了2个单位。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毫克。
(2)另取相同装置,置于和(1)相同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使装置内二氧化碳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将装置置于 条件下使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闭合开关,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了8个单位。
(3)结合(1)、(2),该植物1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毫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增加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减少的主要途径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大部分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的燃烧,A错误;
B.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和水。所以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正确;
C.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还可以变成枯枝烂叶后有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或者通过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
D.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但是大气是循环了,所以不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错误与;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最低的,早7点钟后,太阳出来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所以a点打开通风的目的是补充大棚内的CO2;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A. 低温贮藏水果、蔬菜,降低温度属于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B.农田及时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氧气,属于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属于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晒干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4.【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只有活着的生物体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A.若y表示温度,随着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温度会升高,而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表明a是萌发的种子。故A正确。
B.若y表示氧气含量, c曲线含量降低,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保温瓶内氧气含量不变。故B错误。
C.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线表示质量不变。由于种子萌发过程中不断消耗种子内的有机物,因此种子的质量会减小,故C错误。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 ,c曲线表示含量减小,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保温瓶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扩散作用是从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肺泡内氧气的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浓度,所以,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里。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频率代表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的含义是呼吸时肺容量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解答】由图可知,曲线Ⅰ在20秒中大约呼吸了6.5次,一分钟大约呼吸19.5次。肺容量在2~3之间,说明其呼吸深度为1左右。曲线二在20秒中大约呼吸了9次,一分钟大约呼吸27次,肺容量在1~5之间,呼吸深度为4左右。人在平静的状态下呼吸频率较慢,呼吸深度较小,在运动的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深度较大。故可知曲线Ⅰ代表平静状态,曲线二代表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舒张,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内压力减小。
【解答】由图可知,ab段和cd段肺容量增加。肺容量增加,肺内气压减小,膈肌收缩,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此时代表吸气过程,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bc段肺容量减小。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增大,膈肌舒张,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升,胸腔体积减小,此时代表呼气过程,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甲图肺泡与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并随人体的呼气过程被呼出体外。
乙图为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
【解答】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氧气浓度,A正确。
B:图乙中③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④处,B错误。
C:图甲为肺泡,图乙为人体的组织细胞,C错误。
D:进行过程②时,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②处氧气浓度大于①处,D错误。
故选A。
9.【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把该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当中,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植物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解答】 0~6时,由于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二氧化碳含量升高;6~18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降低;18~24时,光照逐渐减弱,此时逐级仅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故答案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在A图中,昆虫呼吸消耗试管内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导致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横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据此分析选择即可。
【解答】A.实验中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故A错误;
B.昆虫无论是否有光,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B错误;
C.两个实验中,变量是试管内有无昆虫,而其它 的因素都要保持相同,故C正确;
D.本实验中红色液滴移动反应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以此对照图片分析选项解题即可。
【解答】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2,A不符合题意;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C,B不符合题意;
C、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C不符合题意;
D、图丁中②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A、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增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会增强,不一定会上移;故A错误;
B、适当增强光照,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不变,则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大于其释放率,a点会向左移动;故B正确;
C、a点时,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了,这点时,是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所以不对外吸收二氧化碳;故C错误;
D、 CO2浓度为b时,甲乙的CO2净吸收率相等,但是由图可知,甲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乙的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在b点时,甲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的光合作用强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探究实验中使用设置对照实验来研究影响实验的一些因素。设置时往往将要研究的量控制不同,而其它因素控制相同。所以可以从实验设计中对因素的控制可以确定该小组研究的问题。
【解答】由题中信息“ 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 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 ”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不同颜色的光”,有水滴排出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将水压出,由此可知研究的问题是 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装置b有叶绿体、有光照,会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所以气泡是氧气;故A正确;
B、装置c没有光照,所以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会产生气泡;故B错误;
C、由实验可知,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
D、bc对比可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1)呼吸
(2)A;B;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以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1)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是呼吸作用,所以图中“ ”处是指研究员的呼吸作用。
(2) 碳循环和氧循环中体现了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种类不变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所以ABC正确;D是错误的, 改为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不变;
故答案为:(1) 呼吸 (2) A B C
17.【答案】(1)呼吸
(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生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呼吸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从这一实验现象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呼吸(2)光合、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3)光合
18.【答案】(1)吸收O2的速率
(2)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呼吸作用:
【解答】(1) 蝗虫呼吸作用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装置中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 ,导致装置内的气压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吸收氧气的多少来测定蝗虫的呼吸作用速率。故填 吸收O2的速率 。
(2) 15 min后 ,A瓶由于蝗虫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导致A瓶气压降低,B瓶中是死去的蝗虫,不进行呼吸作用,装置内的气压保持不变,因此会大于A瓶中的其他,故U形管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故填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
故答案为:(1)吸收O2的速率 (2)左边上升,右边下降
19.【答案】(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2)该装置中,A中的饱和石灰水是验证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并且进行吸收,B装置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是否完全除净,D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解答】(1)装置B中的饱和石灰水是为了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被装置A吸收,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故答案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
(2)由于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将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将玻璃罩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答案为: 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
(3)氧气的作用是助燃剂,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当氧气含量减少后,可燃物将无法正常燃烧。故检验呼吸作用是否消耗了氧可以通过燃着的木条进行检验,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故答案为: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燃着的木条熄灭
故答案为:(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打开瓶塞立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燃着的木条熄灭。
20.【答案】(1)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3)增加小鼠数量、换用更细的导管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有机物与氧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设计实验时,应保证单一变量,故实验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的快慢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怎样的关系” 需要保证小鼠的品种相同、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故答案为: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
(2) 液柱会移动是由于装置内的空气将进行热胀冷缩,由于小鼠呼吸作用时会产生能量,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造成装置内温度升高,液柱移动得越快,小鼠释放的热量越多,呼吸作用越剧烈。故答案为: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
(3)为了使实验更加明显,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增加小鼠的数量,小鼠数量增加,可使释放的热量更多,液体移动的速度将会加快;二是将导管的直径变细,直径越细,导管中的液体移动的距离将会更明显。故答案为: 增加小鼠数量或换用更细的导管
故答案为:(1)大小相近、年龄相同、新陈代谢旺盛 (2)小鼠生命活动释放热量越快,温度升高越快,导致玻璃泡内气体膨胀越快,液柱移动越快 (3)增加小鼠数量或换用更细的导管。
21.【答案】(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黑暗(或无光照);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中设置对照实验是常用的方法。
(2)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验方式是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1)甲实验中,A、B两个装置的区别在于种子是否具有活性,煮熟的种子已经失去活性,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A装置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设置B组的目的是与A组进行对照。种子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观察到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中不变浑浊。同时可以证明了植物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故填 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 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2)由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将对实验产生干扰,因此在做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是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装置是放在黑暗的环境下。 12 h后,松开袋口,插入导管立即扎紧袋口,并将导管口插入烧杯中,缓慢挤压塑料袋,蜡烛熄灭 ,此时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袋中的氧气含量较低,并不能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要验证是否产生二氧化碳需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故填 黑暗(或无光照) 、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
故答案为:(1)与A组进行对照(或对照) ; 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 黑暗(或无光照) ; 不能,烧杯中的烛焰熄灭只能说明塑料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证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
22.【答案】(1)①;肺泡
(2)毛细血管
(3)氧气;二氧化碳;扩散作用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1)肺中含有大量肺泡,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
(2)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1)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位于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图中①表示肺泡。故填①、肺泡。
(2)肺中含有大量肺泡,肺泡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遍布脉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故填:毛细血管。
(3)A是从肺泡进入血液,B从血液中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说明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故填:氧气、二氧化碳、扩散作用。
故答案为(1)①、肺泡 (2)毛细血管 (3)氧气、二氧化碳、扩散作用 。
23.【答案】(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3)表明了生物呼吸过程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统称为呼吸道,肺是是气体交换的器官,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达到肺,最后进入肺泡。
【解答】(1)(2)空气经鼻的过滤、温暖和湿润后,通过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达到肺,最后进入肺泡,那么呼出的空气也同样会经历这一段呼吸道。但是气体在呼出的过程中,无法将气体全部排除,还会由一部分气体会存在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呼出气中O2高于肺泡气 是由于吸入的O2 有一部分留在了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所以O2含量会比肺泡气 高;而 肺泡气 中 CO2 含量体内比体外高,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的二氧化碳混合后,总含量会低于肺泡气 中 CO2 含量。 不参与气体交换并被呼出的部分气体 ,进入人体后,就会存在于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故填(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 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2)由表格可知,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为20.96%, 呼出气中O2体积分数为16.20%,仅消耗了4.76%,仅占比极少数,并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故填表明了生物呼吸过程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故答案为:(1)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里存在着气体 (2) 从鼻腔到肺泡这段空间 (3) 表明了生物呼吸过程中,仅进行了极少量的气体交换,而大部分气体未进行气体交换,为氧含量较高的气体 。
24.【答案】(1)呼吸作用
(2)气孔
(3)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在叶的表皮上有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3)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1)由图可知,B生理活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是呼吸作用。
(2)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3) 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在生物圈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0.03%,氧气约为21%,故B叙述不符合事实。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气孔;(3)B
25.【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为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解答】为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气体与水接触的面积更大,效果更明显,所以氧气应从a管口导入。
故答案为:a
26.【答案】(1)有机物
(2)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解答】(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植物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呼吸作用所用,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2)茎中的木质部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 如果茎中的导管罢工”,则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法运输到叶。
故答案为:(1)有机物;(2)导管
27.【答案】(1)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1-2-3-7-6-4-5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此实验探究的是
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碘遇到淀粉会变蓝,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1)此实验将叶片部分遮拦,变量是光,然后用碘检查淀粉,所以小金同学研究的问题是 :”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
(2)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根据实验操作的过程得排序为①②③⑦⑥④⑤
故答案为(1)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淀粉产生或光照是不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必要条件
(2)①②③⑦⑥④⑤
28.【答案】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人工树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C3H8O 中, C3H8O 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故答案为:(1)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2)为人类提供能源。
29.【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B~F;D;E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O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
【解答】(1)由于曲线中C点和E点时,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所以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即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处于平衡状态。
(2)因为BC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因为CD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CD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DE段CO2的吸收大于释放量,所以其中D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为EF段CO2的吸收小于释放量,所以其中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故可得: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D点,此时植株对CO2的吸收量最大;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E点。
故答案为:(1)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 B~F ;D;E
30.【答案】(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B
(2)P点前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植物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解答】(1) 实验是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因此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可能对实验进行干扰,例如种子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所以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A装置干燥的种子,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仅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B装置是浸过水的种子,呼吸作用较为旺盛,产生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C是煮熟过的种子,种子已死,不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澄清石灰水最先出现明显浑浊现象的装置是B。
(2) 0~6时,由于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二氧化碳含量快速升高;6~18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刚开始光照强度较弱,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还会缓慢增加,此时位于P点前;P点时,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最高值;P点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由此可知 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于P点前。
故答案为:(1)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 B ; (2) P点前 。
31.【答案】(1)温度
(2)增大
(3)用敞口的烧杯做实验(未用密闭的容器做实验)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植物的呼吸作用;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蓝莓果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细胞呼吸也受温度影响。
【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 浓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减少,导致细胞呼吸减弱。
(2)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浓度过高会抑制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增大,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3)在题目中已经说明用到的是
密闭容器 ,而该实验用的是烧杯是敞开的,这样就与上面的实验不同了。
故答案为:(1)温度;(2)增大;(3)用敞口的烧杯做实验(未用密闭的容器做实验)
32.【答案】(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气体体积减少
(2)将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其他条件和装置均不变
(3)1.1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1)萌发的种子由于还没有生长出叶子,所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而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装置的右侧X管中装有NaOH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减小;
(2)种子能够萌发是因为种子的胚是活的,因此设置对照实验,只需让种子的胚死亡即可,其他装置不变,而让胚死亡,只需把种子煮熟就可以了;
(3)实验组中的压强在2个小时内,变化了-2个单位,而对照的压强却增加了+2个单位,所以种子的实际因呼吸改变的压强变化为2.2个单位,所以其每小时的呼吸速率为1.1单位/小时;
故答案为:(1)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气体体积减少;(2) 将萌发的种子换成煮熟的种子,其他条件和装置均不变;(3)1.1.
33.【答案】(1)h
(2)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3)氧气;是,原因是F点的氧气含量高于A点。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有积累。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有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弱,呼吸作用也随之减弱。
【解答】(1)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大于0时,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此时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增多状态。图一种从d点之后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开始增多,一直到h点又回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h点。
(2)b点处于晚上温度最多的时候,原因可能是 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3)经过整个白天的光合作用,氧气浓度会达到最大值。图二中气体的相对浓度在17时达到最大值,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
第一天的5时氧气的相对浓度处于A位置,到了第二天5时氧气的相对浓度处于位置,根据F的位置高于A可知,氧气含量增加,即可以说明有机物含量也增加。
故答案为:(1)h;(2) 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3) 氧气 ; 是,原因是F点的氧气含量高于A点。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有积累
34.【答案】(1)4
(2)光照且密闭
(3)12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1)探究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时,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吸收容器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将装置置于遮光(黑暗)且密闭条件下,是为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原因是植物在黑暗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体体积减少。题干中已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2毫克”,因此,实验(1)红墨水滴移动了2个单位,可以计算出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4克氧气。
(2)测定净光合作用强度时,整个装置必须密闭且置于光照充足条件下,目的是防止气体进出影响实验结果。
(3)题干中假设“装置中的红墨水滴每移动1个单位,装置内的氧气增加或减少1毫克”。由(1)可知,该植物1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了4毫克氧气。由(2)可知,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又知“1小时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移动了8个单位”,即1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增加8毫克;由上可知: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植物1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8毫克,即该植物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8毫克+4毫克=12毫克。
故答案为:(1)4;(2) 光照且密闭 ;(3)1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