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汪曾祺
17、昆明的雨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鲜腴 鸡枞 绿釉 密匝匝
乍 辟邪 篱笆 格调
吆喝 暮年
yú
zā
zhà
bì xié
lí ba
diào
yāo he
mù
zōng
yòu
读读写写
自由朗读课文
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感情,为什么?
我想念昆明的雨。
因为,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中心,第二次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化主题。贯穿了全文,是课文的抒情线索。
补充写作背景
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作者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因为,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补充写作背景
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作者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汪曾祺老先生在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品读语段语句
跳读课文段落,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点的是哪一句?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第5自然段)
品读语段语句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圈点批注,并通过朗读加以品味。
例: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品析:风情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彰显了昆明的地域风情。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品析:“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此处指炒熟后的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品味)。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品析:美在美食。“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这里写出了干巴菌味道好的令人吃惊。表现出昆明的雨季对植物的滋养,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
雨中蘑菇
牛肝菌
青头菌
鸡枞
干巴菌
鸡油菌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品析:美在人情(柔情),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品析: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缅桂花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品析:“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现了作者赞叹之情。
作者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先生曾经说:“写作要贴着人写。”我想,作者是深切的做到这一点的。不管是写记忆中昆明雨季的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还是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无一不跃然纸上,如沐春风。作者用“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一条线索将这些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小结
“昆明的雨”触发了作者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也请你用一句话说说阅读《昆明的雨》后所产生的联想。
例:阅读《昆明的雨》,我联想到了棋子湾的木棉树。
课后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链接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再找几篇,如《故乡的食物》《翠湖心影》《我的家乡》等,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布置课后作业
学完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仿写一段《海南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