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题(部编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题(部编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3 18:0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能力测试题(部编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泄气(xiè)   歼灭(qiān)   国殇(shāng)  着陆(zhuó)
  B.颁发(bān) 渗透(shèn) 遗嘱(shǔ) 督战(dū)
  C.舰岛(jiàn) 屏息(bǐng) 悄然(qiǎo) 翘首(qiáo)
  D.篡改(cuàn) 镌刻(xiè) 辱没(rǔ) 敛声(liǎn)
  【答案】C
  【解析】A.歼灭(jiān);B.遗嘱(zhǔ);D.镌刻(juā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妄图  拨款  催枯拉朽  震耳欲聋
  B.仲裁 初衷 锐不可当 眼花缭乱
  C.潇洒 杀戳 白手起家 惊心动魄
  D.彰显 默契 震聋发聩 梦想成真
  【答案】B
  【解析】A项“催”应写作“摧”;C项“戳”应写作“戮”;D项“震”应写作“振”。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学生而言,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千万不要小瞧这些身边的生活 ,它们看似琐碎,却是孩子们 自我的第一道门槛。独立自主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品性,也就从这一伸手一弯腰、一根线一粒米的家务琐事中,得到了 和激励。
  A.场地 技能 锻炼 培训 B.场所 技术 训练 培养
  C.场地 技术 训练 培训 D.场所 技能 锻炼 培养
  【答案】D
  【解析】场地,空地,多指供文娱体育活动或施工、试验等用的地方。场所,活动的处所。家庭显然不是空地,所以选场所。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技术,技艺;法术。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孩子们在生活中掌握的当然是技能,是一种能力。锻炼,指在实际斗争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符合语境。培训,培养和训练(技术工人、专业人才等。不合语境。培养,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她从容不迫地展示着身体优美的线条。
  C.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凌某某殚精竭虑地在ATM机旁张贴“温馨提示”诈骗取款人钱财,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答案】D
  【解析】“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是褒义词,句中用来形容诈骗者,褒贬不当。
  5.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答案】B
  【解析】B项“建造”强调的是建设一个具体的建筑物,人物形象是凭空创造,是由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所以“制造”应改为“创造”。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④写的是探究中国文化精神的错误做法,②为正确的做法,这两句应该连在一起;③为过渡句,①⑤为具体的做法。
  7.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新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阅读下面的图表,下面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某校学生关注新闻的频率图 某校学生关注新闻的种类图
 
  A.该校学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高、主动性较强。学校一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了解新闻的途径。
  B.大部分同学每天都会关注新闻,特别是国际国内重大新闻,这表明该校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有社会责任感。
  C.该校女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比男生稍高,而且男女生关注的新闻种类有很大差异。
  D.该校男生多喜欢政治、体育类新闻,而女生多喜欢娱乐新闻,说明女生关注新闻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
  【答案】B
  【解析】A.“学校一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了解新闻的途径”在图表中未呈现;C.应是男生比女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稍高;D.“说明女生关注新闻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图表中未呈现。
  8. 名著阅读。(4分)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
  B.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你更喜欢哪一个书名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述理由。(2分)
  【答案】(1)B (2)[示例一]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它点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够感染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示例二]我更喜欢《西行漫记》。它点明了埃德加·斯诺游历的方向(中国的西北方),“漫”字点明这本书记述内容的全面性,且这一名称更具文学性。
  9.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3分)
  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日前载着一位尊贵的北极“客人”抵达大连国际机 场,它就是来自北极圈内的珍稀动物——白鲸。这也是白鲸家族在历史上首次登陆中国,它将 成为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的正式成员。
  这只3岁的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是个性情温顺的“小姑娘”。在来中 国之前,它已经学会了转圈、唱歌等“本领”,生气了还会叫上几声。白鲸的新家被安置在刚 刚建好的极地馆内,它也是第一位入住极地馆的成员。为了使它适应馆内的水温,工作人员准 备了2至3吨的冰块,以备降温使用。
  据悉,还有3只白鲸已在俄罗斯接受体检和训练,将于明年3月运抵大连老虎滩极地海洋 动物馆。
  【答案】白鲸首次落户(登陆)中国。
  【解析】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根据“一架从俄罗斯起飞的伊尔-76飞机……正式成 员”一事,按照“什么人(物)+怎么样”的格式概括即可。
  10.用课文原文填写(4分)
  (1)些门何萧条,。
  (2),志在千里。
  (3)刘桢的《赠从弟》中表达对松柏的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
  (4)《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表达了对远人的思念的句子是:, 。
  【答案】(1)狐兔翔我宇(2)老骥伏枥(3)风声一何盛,松柏一何劲(4)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能力。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默写,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11-12题。(5分)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糊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A项应是“钱塘湖早春时节”;B项应是“湖面春水刚刚同河堤平行,云气低低地绕在水上”;D项中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
  1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3分)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
  【答案】我选(A)。“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我选(B)。最美矿山园,矿产遗址数百年。
  【解析】A本题考查诗句中字词的妙处,找出字词,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B仿写,要结合本地风景,如:黄石国矿山公园,历经风雨数百年。著名汉冶萍煤铁,露天开采未停歇。落差四百四十米,扶栏眺望不见底。世界第一边坡陡,矿产遗址保护守。为了环境更优美,今成观赏别类景。热衷爱好者来游,定有收获记心头。
  【参考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16题。(10分)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④,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声望颇高。②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③室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④髲(bì):假发。⑤锉(cuò):碾碎,荐:草垫子。
  1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答案】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即可推断出答案: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陶公少有大志 少时,一狼径去
  B.汝但出外留客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与母湛氏同居 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吾自为计 自三峡七百里中
  【答案】B
  【解析】A项,年少/一会儿;B项,都是“只,只是”;C项,居住/停,过;D项,自己/在,从;故选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
  【答案】D
  【解析】D项“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文意“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没有体现出陶侃对范逵有所求。故选D。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答案】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
  【参考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霜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大山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7-20题。(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7.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8.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2分)
  19.“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3分)
  20.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7.【答案】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常识的识记能力。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 本题的新闻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时电”,电头的内容包括通讯社名称、时间、地点;其作用在于表明报道及时、真实。
  18.【答案】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事件的阐述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进行
  分析。
  19.【答案】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解析】本题考查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来进行分析,新闻的语言往往要求按照事实来进行报道。所以 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20.【答案】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语言的辨析能力。根据新闻语言的表述,可以从语言中找出相关的词语,难度不大。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3分)
  伞
  迟子健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工作室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生气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妈妈耐心地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往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抒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心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⑧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多年来,母亲最惦念的一直是我这个女儿。在外读书时,每次拿起电话,里面都是她的询问叮咛;后来独立在社会闯荡,难免遇到磕磕绊绊,她总能给我慰藉;结婚后,不谙柴米之道的我仍要她操心。父亲去世后,母亲大病一场,衰老了许多。近两年母亲似乎很少笑了,对我也愈加依赖。而四十多岁的我,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21.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2分)
  ①→“我”拒绝母亲送来的伞→② →母亲原谅了“我”
  22.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第⑨段中“半嗔半怒地数落了我一句:‘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一句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24.选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谈出两点即可)(4分)
  21.【答案】母亲给“我”送伞 “我”(感到后悔)向母亲道歉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结合文段,分层概括。
  22.【答案】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的气氛,烘托“我”伤害了母亲后内心的愧疚(自责、后悔),也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孤独,表现“我”理解了母亲后的心酸(心疼),为下文“我”向母亲道歉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从句中的“连绵的山峦”“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山下没有行人,偶尔几只鸟儿飞过”等可以看出,这里是景物描写;再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情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23.【答案】反映了母亲的不满(委屈、生气、无奈、责怪)以及对“我”的原谅(宽容、理解、迁就),也写出了母亲对亲情的渴望(母爱的无私)。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母亲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来体会母亲的心理。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嗔”“怒”“数落”“惹”等
  24.【答案】①“我”是一个勇于自我反省(自我反思、知错就改、及时悔过)的人。母亲给“我”送伞,“我”拒绝母亲后,内心感到自责、愧疚,及时向母亲道歉,得到母亲原谅。②“我”是一个重视(看重)亲情的人。伤害母亲后,“我”内心感到自责,回想了多年来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回家陪伴母亲,更加珍惜母爱。③“我”是一个理解母亲(感恩母亲、体谅母亲)的人。当“我”粗暴地伤害母亲后,回忆母亲对“我”的照顾,“我”理解了母亲给“我”送伞是对“我”的爱。④“我”是一个工作努力(勤奋、做事专注)的人。整整一个下午,“我”写作长篇小说,写得如醉如痴,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信息,并准确恰当地分析。从“我”因拒绝母亲送来的伞而感到后悔,并向母亲道歉,可知“我”知错就改;从“我”拒绝每亲后感到愧疚,后来回家陪伴母亲,可知“我”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对母亲的爱与理解;从“我”对写作的投入,可见“我”工作勤奋努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三、作文(50分)
  25.请以“为自己点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文题中“点赞”这个关键词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赞扬
  生活中的真、善、美,为各种传递正能量的言行喝彩。本文着眼于个人的行为,进而去赞美它,“自己”实际上是设置了写作的对象。本文应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本文应写作记叙文这种文体。
  点赞的,可能是自己身上的某种精神、思想,给了自己以极强的感召力而为自己点赞;可能是自己给身边的人以爱和幸福而为自己点赞;亦可以是青春路上,成长途中,历经风雨后,为自己的勇敢、耐性、宽容等思想的升腾而为自己点赞。需要围绕自己所写素材,将自己感悟融入主题之中。可以使用悬念法、景物衬托法、对比衬托法、插叙法、倒叙法叙述情节,使文章内容具有极强的波澜性和吸引力。
  【例文】
  为自己点赞
  每个人都有被赞的时候,例如老师赞过你,同学赞过你,爸爸妈妈也赞过你……,但我在这里要向你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为自己点过赞吗?
  那天,就有一件事值得我为自己点个赞。
  那是上周周二,下午学校要开始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期中测试,我怀着轻松而愉悦的心情来到学校,正在我刚要迈入楼梯时,我感觉脚下似乎有什么东西。于是我把脚移开一看。咦,怎么是一个考试专用的2B铅笔呀!差点害我摔倒,倒霉,还是赶紧回班吧!我刚迈出一步想:丢这样一支笔失主一定很着急吧。况且还是考试必须有的。就如上了“战场”连最基本的“枪”都没有还做什么战呢?说着,我就把笔捡了起来,回头交给老师我慢慢的上缴给班级。而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同学似乎在找什么东西,于是我走上去,问到:“同学你在找什么?”他头也不抬的跟我说:“在找我中午刚买的2B铅笔。”说完又全身心的投入找去了。我一听,唉,他说的是不是我刚捡到的 2B 铅笔呀?难道这笔是他的?我立刻把笔从口袋里掏出来问:“同学你找的是不是这支笔呀?”这时他才抬起头来,我看到他额头上满是汗,每一滴汗都如豆粒大小,不用想他一定找了很长时间吧。同学连忙说:“对,对,就是这支2B 铅笔,你在哪里找到的?”我连忙回答说:“是在刚才上楼梯时台阶上找到的,我正要把它交给老师呢!看来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那同学连声说:“谢谢,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了,如果不是你发现了,我还不知道要找到什么时候呢!”说完我们就再见,各回各班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在班级里是什么样的人,但从他这一点上我知道了他一定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我来到教室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复习功课了,我也抓紧投入进去温习一下。但我想着刚才那事心里一直没能平静下来,因为我的心里感到一丝甜甜的,这甜是与众不同的,它比蜂蜜还要甜。我越想越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极小的事,但以那位同学的看法来看一定是一件大事。我的内心是无比的高兴,因为我做了件好事,我也不由得为自己做的事儿说一声赞。
  虽然这件事过去了,但我一想起这件事情来心里就美滋滋的。这个赞也将保存到我的
  心里,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