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标解读
1.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新课导入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68万平方千米的雨林被砍伐殆尽,这相当于法国的国土面积。你知道亚马孙雨林被毁对全球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吗?导入新课: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演示结束 森林资源及现状 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刚果盆地 水循环 生物基因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热量 生长季节 生物循环 分解 再循环 植物体 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人口增长 发展需求 人类的开发 迁移农业 农场 牧场 商业 采矿 亚马孙 外资 跨国企业 毁林烧荒 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保护 保护性 环保意思 选择性采伐 缓冲区 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问题导思】
1.热带雨林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肺”
【提示】 热带雨林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
2.热带雨林参与水循环吗?
【提示】 参与。雨林主要通过自身的蒸发、蒸腾作用和涵养水源作用参与水循环。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地球之肺”、“地球储水库”、“世界生物基因宝库”。这是因为热带雨林在维护全球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提高生态质量 ③提高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思路点拨】 首先要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质和含义,结合各防护林的分布位置判断其功能。
【解析】 第(1)题,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提高了相应地区的生态质量。第(2)题,①处为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台风袭击的作用。
【答案】 (1)D (2)C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分析 【问题导思】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有哪些?
【提示】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为什么说雨林中的土壤很贫瘠?
【提示】 由于有物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且雨林的淋溶作用很强,故土壤贫瘠。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条件的影响,使这一生态系统又比较脆弱,一旦破坏,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其脆弱性的形成如下所示:(1)图中养分储量最大的是________。
(2)图中土壤中养分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_;雨林环境中土壤养分由于________的环境特点,造成________作用强烈而流失。
(3)由于雨林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丰富的地表枯枝落叶层,会使土壤的养分得到迅速及时的补充。
(4)________成为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位,雨林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性。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图中圆圈代表的含义。(2)明确图中箭头的粗细及指向代表的含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在认真阅读分析养分循环示意图的基础上,并不难理解。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析土壤养分“得”与“失”的途径,从而理解为什么地上植被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也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通过养分循环过程的分析,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答案】 (1)生物
(2)地表枯枝落叶释放的养分 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 高温多雨 淋溶
(3)光合作用强烈 生物循环旺盛 生物生长迅速
(4)地上植被 脆弱亚马孙雨林开发的原因及前途 【问题导思】
1.如何评价亚马孙公路的修建?
【提示】 亚马孙公路的修建有利有弊,利在于使雨林得以开发,为社会创造财富,弊在于造成雨林的破坏。总而言之,这条公路的修建本身没有错,巴西发展的要求也没有错,关键是公路修建后需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注意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亚马孙雨林被毁责任全部在巴西方面”,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 不赞同。亚马孙雨林被毁的背景因素有巴西方面,也有发达国家方面,只不过是具体落实在了巴西身上而已,因此,雨林破坏的责任全在亚马孙地区的国家和居民的说法是错误的。(1)巴西的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3)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不可调和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思路点拨】 由图可知巴西的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要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对于热带雨林的保护要考虑他的全球环境效益和不同国家的责任大小。
【解析】 第(1)题,巴西的北部是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短,平原地区气候湿热,因此人口较少。第(2)题,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带来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则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森林的破坏。第(3)题,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有利于全球发展。发达国家出于自身的生态利益考虑,坚持保护本国森林资源,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地区的雨林,而且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亚马孙雨林的破坏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如实行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就可达到开发与保护的统一。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答案】 (1)巴西北部为繁茂的热带雨林,开发历史晚;巴西北部是湿热的亚马孙平原,不适合人类居住。
(2)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
(3)D[图表展示]
教材第27页图2.15 热带雨林与水循环[解图精要]
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雨林在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使水循环异常活跃,特别表现在蒸腾、降水和径流环节上。亚马孙河流量大和变化平稳、降水量大和年内分配均匀,就是水循环活跃的具体表现。二是雨林蒸发、蒸腾的水汽,除通过内陆循环在雨林地区产生降水外,水分还被带离亚马孙地区,为其他地区供应水汽。三是通过雨林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3.雨林被毁对水循环、水平衡的影响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减弱,空气干燥,进而导致降水变少,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这种变化不仅在当地表现明显,而且也会影响到全球。从全球来看,雨林担负着“空调机”和“加湿器”两种功能,若雨林被毁,全球除变干旱外,还会造成气温升高,酿成全球变暖的恶果。雨林成云致雨的作用,在为陆地补充淡水的同时,还会增加空气湿度和降低温度。绿树葱茏的雨林植被覆盖的地面,与裸露的地表在太阳的照射下所引起的大气的变化是不同的。[图表应用]
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度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50%水汽来自雨林本身,又变成了降水回到雨林。第(2)题,雨林可调节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和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答案】 (1)A (2)A[图表展示]
教材第28页图2.16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份循环示意[解图精要]
1.读圆圈。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在三个圆圈中,生物圈最大。这说明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次之,枯枝落叶最小。
2.读箭头。箭头粗细表示物质流量的大小,其中岩石风化释放养分最多,这也反映出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岩石风化速度较快。土壤淋洗作用流失的养分和供给生物的养分基本相当,这说明雨林下的土壤很贫瘠。3.读组合。即箭头和圆圈的组合。从土壤组合看,土壤养分有三个来源,一是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二是枯枝落叶分解释放的养分,三是雨水带来的可溶性养分。从生物组合看,供给养分的箭头粗,脱离植物的养分少,二者是不平衡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枯枝落叶所提供的养分也有两个去向:一是进入土壤,二是被地表径流带走。[图表应用]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养分主要储存在植物体内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养分再循环的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一是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土壤长期受到淋洗。
【答案】 A教材第29页活动
【点拨】 本活动主要讨论了迁移农业对雨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迁移农业对雨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森林破坏带来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破坏更多的森林来获得土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 1.至少15年。
2.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下的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至最低;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3.对比两幅图,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年为界)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教材第36页活动
【点拨】 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所以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具有更大的责任和能力,应负更大的义务,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才能使雨林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答案】 1.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1)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全人类共有资源的超前利用的基础上的。(2)目前,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仍在高速地消耗着资源和能源。(3)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较高,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恢复、保护自然环境,从而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2.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是必要的。因为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正是由于人口压力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进而导致大规模地开发雨林资源,如果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应该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3.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政府和民众能从雨林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坏雨林,这对保护亚马孙雨林是完全可行的。读世界森林面积正在逐渐消失图,回答1~3题。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快的是哪个洲(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3.南美洲热带雨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热带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
①光合作用强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土壤肥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见亚洲消失的森林最多,剩余最少。第2题,森林之所以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因为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而热带雨林下的土壤是贫瘠的土壤。
【答案】 1.C 2.A 3.B4.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贫瘠的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即雨林土壤非常贫瘠,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答案】 A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保护性开发是不破坏雨林的一种开发模式。
【答案】 B6.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人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由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从图中还可得到另一信息,在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__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4)国际社会和巴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解析】 第(1)题,根据框内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填写。第(2)题,通过读模式图可得出结论。第(3)题,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土地一旦失去植被的保护,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第(4)题,结合教材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 (1)从左上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① ②(①②可互换) ③ ④ ⑤ (2)20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加重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解析】 第1题,燃烧化石燃料,动植物的遗体分解和呼吸作用都会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但是起主要作用的是燃烧化石燃料。第2题,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大面积砍伐森林无关。第3题,干旱地区风沙活动频繁,森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答案】 1.B 2.D 3.C
读森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 )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北美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黑土
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
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
6.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般是世界人口最为稀疏的地区之一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 ③农业发达,高度机械化 ④适宜热带作物生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组题利用景观图考查雨林分布的相关知识。由景观图可判断该生态系统为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内,从地区上来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这些地区之所以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因为人口稀疏、交通不便、气候湿热,这些地区适宜热带作物生长。随着这些地区人口的增长、贫困的加剧,该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答案】 4.A 5.C 6.C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但是雨林面积正逐渐缩小。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内40%的亚马孙雨林将被彻底毁坏;20%的雨林将严重退化。据此回答7~9题。
7.不属于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
A.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故称为“地球之肺”
B.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8.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迁移农业 ②修路、城镇建设 ③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 ④商业性伐木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9.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
A.生物循环旺盛
D.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解析】 第7题,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第8题,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有:迁移农业,修路、城镇建设,大规模的农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第9题,生物循环旺盛,植物生长速度快,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是热带雨林的优势表现。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
【答案】 7.B 8.D 9.C
10.巴西政府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新建的巴西利亚,其主要目的是( )
A.里约热内卢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
B.巴西利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发达
C.巴西利亚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内陆地区的开发
D.巴西利亚位于亚马孙平原,有利于对亚马孙流域的大规模开发
【解析】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是因为: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因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环境优美;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内陆地区的开发。
【答案】 C
伴随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被毁,全球环境在恶化,气候在变暖,与此不同的是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雨林地区却在发展生态农业。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比较亚马孙雨林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展现状,回答11~12题。
西双版纳地区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
11.图中所示地区的气候与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全年高温 B.有明显的旱季
C.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 D.充足的热量
12.图中雨林生态农业主要充分利用了( )
A.生物资源 B.光照资源
C.水资源 D.土地资源
【解析】 第11题,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的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第12题,我国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是利用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建立的。
【答案】 11.B 12.B
二、综合题
13.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垂直运动
(1)A处降水类型为____________。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________。
(4)近些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图表示的是南美洲地区的低纬环流圈,在亚马孙流域空气上升,因此降雨类型属于对流雨。第(2)题,植被茂密,地表水主要用于蒸腾。第(3)题,亚马孙流域的水汽来源于大西洋,主要通过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被输送到内陆。第(4)题,审题时应特别注意“近些年来”,要选择“雨林的破坏”为问题的突破口,然后依据水循环的原理回答。
【答案】 (1)对流雨
(2)植物蒸腾作用消耗
(3)大西洋
(4)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量减少 森林被破坏,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7日,四川省政府与国家林业局签订2011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责任书。2011年,国家安排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任务17万亩,封山育林任务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于2002年1月10日全面启动的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目的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材料二 四川省某地1961~201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时间
项目
1961年
2011年
耕地面积(km2)
400
521
森林面积占土地
总面积的比重(%)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雨季地表径流(亿m3)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1)分析材料一,判断四川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森林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
①防风固沙 ②保持水土 ③涵养水源 ④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分析材料二,判断该地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3)四川省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力实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态作用及影响,四川位于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大力退耕还林可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威胁减轻。
【答案】 (1)B (2)C
(3)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的泥沙淤积,增加洪水的调蓄能力,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有效地调节河流的径流,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