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除了西气东输之外,还有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这些工程的一些具体情况如下所示:1.晋煤外运
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交通运力不足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2.西电东送
(1)概况
①北线(路线A):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②中线(路线B):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③南线(路线C):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2)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
①对东部:缓解了东部缺电的局面,平抑了东部部分省区过高的电价,有利于减轻东部发达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对西部:西电东送还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开发所需的启动资金,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东、西部“双赢”的战略。3.南水北调
(1)概况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都段-京杭运河-华北。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2)南水北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3)关于该引水工程生态影响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中易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裂缝问题
C.进一步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D.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城市的严重缺水问题【解析】 图示省区为山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其火电主要输往京津地区,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引水工程主要是将水送到大同等一些城市,缓解这些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由于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中易引发新的水土流失。
【答案】 (1)B (2)B (3)A(1)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①甲 ②乙 ③丙 ④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解析】 第(1)题,甲位于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乙位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都应以火电为主;丙、丁两处水能资源丰富,应以水电为主。第(2)题,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西电东送能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同时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1)A (2)D如何进行区域产业转移的分析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的规律:(1)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本区域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优势条件。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1)从图中可知皖江城市带与泛长三角区域相邻且水运便利,便于承接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转移。(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带来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答案】 (1)地理位置邻近 长江水运便利 (2)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异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根据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2)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解析】 第(1)题,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但不一定全部供出口;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随着甲国经济的发展,该产业也可能从甲国转移出去。该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第(2)题,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电子产品生产不属于资源或资金密集型产业。
【答案】 (1)D (2)C综合检测(五)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解析】 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城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 B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完成2~4题。
2.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 )
A.兰州、上海 B.靖边、广州
C.鄯善、南宁 D.中卫、南宁
3.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 B.阿富汗
C.西亚 D.乌克兰
4.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张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 第2题,读图可得。第3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的阿拉山口,西侧紧邻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故中亚可能为二线工程的主气源地。第4题,该工程可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A、D两项不属于环境意义。
【答案】 2.D 3.A 4.C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已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据图回答5~7题。
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6.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ab B.cd
C.de D.ae
7.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东
【解析】 第5题,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第6题,由图可看出,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这里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第7题,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答案】 5.C 6.D 7.D
读某类型产业转移过程图,完成8~10题。
8.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A.技术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动力密集型
9.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污染严重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我国服务业发达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10.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
【解析】 第8题,依据该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时间及转移过程可知,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第9题,我国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吸引了日、韩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第10题,对迁出地而言,产业转移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 8.C 9.B 10.A
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回答11~12题。
11.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12.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第11题,郑州位于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该企业主要是组装电子产品,所以生产基地转移到郑州的主要原因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第12题,该企业转移到郑州,利于郑州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同时对深圳来说,腾出了土地资源,也利于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11.B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材料一 2010年10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浙江平湖段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11年8月份实现通气,平湖境内段管道共34.489千米,支线长59.82千米。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干线工程示意图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2分)
(1)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平湖段建设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居民搬迁 B.地质
C.航道 D.技术
(2)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线路重合的地段为________地形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
(4)西气东输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5)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平湖段经过人口居住区,需要征用土地,且工程建设受地形、地质影响,必须以先进技术为保障。第(2)题,根据图中两条线路的走向可知,两条线路在河西走廊重合,这里地形起伏小,有利于管道修建。第(3)题,从西气东输二线穿越的地形区、沿途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缓解上海能源短缺的措施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及替代能源、进口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考虑。第(5)题,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是我国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可从两国能源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C (2)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3)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广(覆盖华东、华南能源短缺地区)。
(4)不能。其他措施: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5)两国天然气储量大;两国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利于管道运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海运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14.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解析】 第(1)题,对比表格中英、德两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分析。第(2)、(3)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分析回答。
【答案】 (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中国的启示: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