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课标要求
1.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解读
1.通过材料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2.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新课导入建议
用工厂排放大量烟尘的画面导入新课——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1.大气污染
(1)原因: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____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__________的物质。
(2)危害:致使大气质量_______,影响了原有的___________,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_____________,并对________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原有成分有毒有害恶化生态平衡工农业生产建筑物2.主要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
①概念:空气中直径小于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物。
②危害: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_______功能障碍;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_________”,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③来源:荒漠化土地、____________、汽车尾气等。10微米免疫尘肺病建筑施工(2)酸雨
①概念:一般把pH值小于_____的降水称为酸雨。
②污染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危害
a.使___________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使_______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导致农作物减产。
c.腐蚀______,使林木成片死亡。5.6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河湖水土壤树叶d.腐蚀__________和文物古迹等。
④中国酸雨:以__________酸雨为主,_____地区严重。
(3)其他污染问题: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______层的破坏,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全球性___________等。建筑物硫酸型南方臭氧气候变暖
我国北方地区酸雨比南方轻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北方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碱性,可以中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2)北方降水少,降酸雨的几率小;(3)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能源_____________。
3.我国治理酸雨的措施
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生产和消费能源效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机动车【问题导思】
1.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何影响?
【提示】 吸入少量的颗粒物,可以刺激并锻炼人体的免疫机能,但是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2.为什么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北方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提示】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增多,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种常见污染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去掉10微米以上的大颗粒,剩余的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10。
人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其危害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材料三 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2)上图表示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①阅读题图,看清材料所告知的信息。②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影响因素。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二表格所给数据,可得出S2点的PM10月均值为0.057mg/m3,该处林地比重高达47.07%,建筑用地和裸地分别为9.33%和5.43%,是四点最低值,由此说明地表覆盖状况不同是导致四地可吸入颗粒物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2)题,根据材料三图中折线变化可得出该地季节变化较大。风力强劲是致污染物扩散的动力因素;夏季植被繁盛,滞尘作用大。
【答案】 (1)S2 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
(2)春秋高、夏季最低、冬季较低 夏季降水丰富;盛行东南季风,风力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更为茂盛,滞尘作用大。【问题导思】
1.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排放到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2.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现在的东北、华北地区也有酸雨的出现。3.酸雨为什么被称为“空中死神”?
【提示】 酸雨会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害。
4.如何防治酸雨?
【提示】 最根本措施: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具体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对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回收利用。1.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2.我国酸雨的防治
针对我国的酸雨问题,国家逐年加大科研、资金、技术投入,通过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以及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在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治理上已初见成效。 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①阅读题图,分析图中各箭头反映的含义。②理解二氧化硫产生的原因及形成酸雨的条件。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寻找答案。第(2)题,根据图2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消费。第(3)题,酸雨的形成因素包括污染物和降水,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第(4)题,本题为记忆内容。【答案】 (1)化石燃料 无机硫 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等[图表展示]
教材P28图2.18 2004年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解图精要]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份,尤其是重庆、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其原因是: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用煤主要是高硫煤,北方用煤主要是低硫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图表应用]
据图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2)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D.大力发展水电【解析】 第(1)题,四川盆地地区工业用煤较多,地形较封闭,降水较多,故酸雨危害较严重。第(2)题,防止酸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1)B (2)C一、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 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 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 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在我国初步形成。材料二 全国酸雨分布图。1.材料一中所列省市中,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①上海 ②河南 ③柳州 ④山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长远看,“排污交易机制”的运行,将会( )
①造成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②鼓励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 ③使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收益 ④促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所以上海和柳州位于重酸雨区。第2题,在“排污交易机制”的运行中,排污量大的企业要购买排污量小的企业的排放指标,这样就会增加生产成本,促使企业追求生产工艺的环保化,最终使环境质量趋向好转。
【答案】 1.C 2.D二、综合题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浙江省灰霾天气发生频率剧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灰霾天气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空气普遍浑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材料二 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1960~2008年期间灰霾天数变化资料。图甲 灰霾平均天数的月份变化图乙 灰霾年平均天数统计
(1)根据材料,分别说出杭州、衢州两市灰霾天气季节变化特点。
(2)简述杭州市灰霾天气频率增大的原因。【解析】 第(1)题,认真阅读图甲中杭州与衢州灰霾天气各个月的变化,可以看出两地都是冬季灰霾天气较多,杭州季节变化小,衢州季节变化大。第(2)题,灰霾天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建筑粉尘造成的。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大;城市的发展,建筑工地增多,建筑粉尘增加,所以灰霾天气频率增大。
【答案】 (1)杭州季节变化小,衢州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冬季(冬半年)。(2)原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多;工业烟雾、粉尘排放增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多;建筑粉尘增多。4.下图为成都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地区是________。(2)三地区中,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读图即可得出。第(2)题,三地区中,成都平原的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加之地处四川盆地内,地形闭塞,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酸雨最严重。第(3)题,三地区大气污染的相同点结合图中数据归纳。第(4)题,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的措施从能源消费方面着手。【答案】 (1)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
(2)成都平原 地形闭塞,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
(3)主要污染物相同 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硫酸型酸雨危害严重
(4)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1.大气污染表现在( )
A.大气中O2含量增多
B.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增多
C.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D.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生物物种数量锐减
下图是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不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产生原因的是( )
A.冬季燃煤取暖
B.汽车尾气排放
C.农村大量使用沼气
D.尾气处理技术的落后
3.针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可行的措施是( )
A.禁止煤炭的使用
B.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
C.全部使用电动交通工具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4~5题。
4.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5.解决因大量使用家庭轿车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展“绿色交通” ②禁止家庭轿车的使用 ③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 ④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⑤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⑥鼓励“绿色出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或飘尘(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煤燃烧造成的,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是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部的刺激,还会造成酸雨现象。据此回答6~8题。
6.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微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7.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8.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
A.河西走廊 B.松嫩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012年上海采取了多项措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据悉上海市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比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18%、7%。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有关控制上海市大气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为机动车加装净化装置并使用清洁燃料
②植树种草,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③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④大量使用石油作为能源,减少煤炭使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为防治酸雨,上海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防治酸雨的措施是( )
①限制高硫煤的使用 ②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③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④植树造林 ⑤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二、综合题
11.读酸雨形成与危害图及燃气脱硫工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国是西欧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但其废气却因________而吹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这说明保护大气环境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减少燃料用煤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12.读广州市1954~2004年灰霾天数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州市的灰霾天数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易出现灰霾天气的自然因素是(多选)(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南岭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
(3)为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大气污染是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的一种现象。而且有的污染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
【答案】 C
2~3.【解析】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SO2和NOx造成的,因此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的使用过程。第3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减轻NOx的排放,是可行的。
【答案】 2.C 3.D
4~5.【解析】 第4题,城市人口集中,车流量大,排放的汽车尾气直接污染大气,降低城市大气质量。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制冷剂)影响所致。尾气对水体不会直接造成大范围污染,也不会引起大规模酸雨危害。第5题,禁止家庭轿车的使用虽能减轻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但不可取;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绿色出行。
【答案】 4.D 5.C
6~8.【解析】 第6题,大气污染物因随大气运动而扩散到其他地区,但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这种扩散作用比较微弱。第7题,春季频发的沙尘暴,会增加大气中的沙尘数量,加剧大气污染程度。第8题,四川盆地酸雨较严重。
【答案】 6.A 7.B 8.C
9~10.【解析】 第9题,石油的使用同样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不能作为煤炭的替代产品使用。第10题,减少酸雨的关键在于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因此一方面要使用替代能源,另一方面要限制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答案】 9.A 10.A
二、综合题
11.【解析】 第(1)题,酸雨产生的原因是煤炭、石油等矿物质燃料燃烧及其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所造成的。第(2)题,酸性气体可以通过大气循环传播,因此容易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在防治中需要国际合作。第(3)题,减少酸雨的途径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以通过寻找替代品和控制排放量来解决。
【答案】 (1)煤炭、石油等矿物质燃料燃烧;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
(2)西风 全球各国共同合作
(3)C
12.【解析】 第(1)题,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增加→灰霾天数增加。第(2)题,降水有利于空气中的灰尘降落到地面,减轻灰霾天气出现的几率。第(3)题,
【答案】 (1)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增多 (2)ABC
(3)①使用清洁能源;②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③减少道路、建筑工地的扬尘;④建立灰霾天气的监控、预警系统;⑤研究灰霾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