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三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6 08:29:55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
1.通过生产、生活实例和资料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危害。
2.结合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理解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及其危害。
3.通过资料和教材图示使学生理解有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新课导入建议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导入新课——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1.世界淡水供应与需求
(1)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
①淡水资源的分布____________。
②不合理的开发和管理导致水______普遍,水体_____严重。
③______增加,____________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很不均匀浪费污染人口工农业生产(2)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着_____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_________;引发_________。
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总特点: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_______________很少。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由_______________递减。
②______分配不均,年际变化______,年内分配不均。粮食身体健康国际冲突人均水资源量东南向西北时间大③我国_____________和生活等方面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在许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环境的承受能力。
(3)我国水资源_______矛盾突出。 农业、工业供需
1.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提示】 缺水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是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以及存在水污染、水浪费问题。
解决措施是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
随着____________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耗地资源不足的问题。世界人口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非农建设用地东南西北中、低产田比重大
2.怎样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耕地的供需矛盾?
【提示】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1.世界矿产的消耗现状: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_______的趋势,有些矿种发生短缺甚至_______。
2.中国矿产资源状况
(1)现状: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____________突出。
(2)原因:总量____,人均占有量____;富矿____,贫矿____,开采中____________,矿产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工消费区集中在____________地区,矿产富集在______或_______地区。增长耗竭供需矛盾大少少多采富弃贫东南沿海中部西部【问题导思】 
1.世界淡水短缺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提示】 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世界淡水短缺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 水资源的利用率低;许多地方存在水体严重污染;世界需水量增加。 3.我国水资源为什么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提示】 主要是受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影响。
4.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缺水类型有什么不同?
【提示】 北方多资源型缺水,南方多水质型缺水。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将2012年的“世界水日”主题确定为“水与粮食安全”。从全球看,因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导致我国一些地区和世界许多国家用水紧张。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完成(1)~(2)题。
(1)近几年来世界上感到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森林被大量砍伐,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
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2)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其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 ②跨流域调水 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是:①明白世界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加;②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第(2)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缺水的问题,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
【答案】 (1)C (2)B【问题导思】 
1.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世界人口的增长。
2.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风蚀、水蚀和沙漠侵吞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人为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3.我国的耕地资源的分布、质量有何特点?
【提示】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少;高产稳产田比重小,中低产田所占的比重大。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5%。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2)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回答为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思路点拨】 第(1)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要把土地分成已经破坏的和没有破坏的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解析】 第(1)题,从气候看,耕地集中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从地形上,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平原、盆地;从水源、土壤上看,多位于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土层深厚肥沃灌溉便利。第(2)题,针对耕地减少的原因分析对策。
【答案】 (1)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2)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图表展示]
教材P34图3.2 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解图精要]
1.我国水资源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
3.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4.长江以北的外流区以及广大的内流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图表应用]
据上图回答: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一致。由于我国是季风气候,深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位于非季风区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多水带缺水主要是人为污染所导致的;我国水资源过渡带,人口众多,工农业比较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供给不足。【答案】 (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教材第34页思考
【答案】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教材第35页思考
【答案】 1.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可耕地总面积减少,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在2000年左右时,世界耕地供需平衡,此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继续减少,所需耕地面积继续增加,可耕地不能满足所需耕地的需求,耕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世界耕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若按现有的生产水平,世界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可延缓到2010年左右。若按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可耕地满足所需耕地分别可延缓到2040年和2070年左右。以后又出现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并且越来越尖锐。
3.如果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又能延缓一段时期。翻一番可延缓到2025年左右,翻两番可延缓到2050年左右,此后又出现了耕地不足。4.不可行。因为开垦土地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只能把耕地资源不足的困境延缓一段时间。更何况可供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所以耕地的供需矛盾实质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教材第36页思考(上)
【答案】 我国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趋势与发展前景:
(1)历史趋势:自唐明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发展前景:我国人口仍在增长,后备的耕地资源有限,城市、工业、交通等还要占用耕地,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仍然有减少的趋势。一、选择题
1.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下列措施属于开源的是(  )
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B.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解析】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资源的数量,属于开源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改进灌溉技术都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属于节流的措施。
【答案】 C结合“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2.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
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
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厂矿、道路等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B二、综合题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 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解析】 第(1)题,由材料二的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则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第(3)题,要确定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①人口稠密,②耕地总量少,③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大。 第(4)题,要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再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符号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符号,再对应中国区域的分布,即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区域面积大;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答案】 (1)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4.读世界14种重要矿产的预期寿命图,完成下列问题。(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作用制约。
(2)矿产资源属________资源,其数量是______的。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消费量占绝大多数的是________国家。
(3)矿产可开采寿命的减少与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浪费,延长其资源__________问题。【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第(3)题,主要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消费水平提高,矿产的开采寿命衰减加快;消费增长率越大,矿产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快。所以,对非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采利用,延长耗竭时间。
【答案】 (1)地质成矿 (2)非可再生 有限 发达
(3)消费增长率越大的矿产其可开采寿命衰减得越快
(4)最优消耗,提高利用率 耗竭时间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河湖水、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越来越少,到2025年将有18亿人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3~4题。
2006年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0
184.6
2.0
3.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4.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6.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下图为“2002~2007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单位:109m3/a)”,读图回答7~8题。
7.虚拟水资源流入量最多的地区是(  )
A.A   B.B C.C   D.D
8.图中信息表明(  )
A.D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干旱缺水
B.C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农产品总产量少
C.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
D.虚拟水资源都是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出口到生产效率低的国家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9~10题。
9.1650~1780年该区域(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10.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人,到了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三 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在埃及,尼罗河的“清流改道”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地给“清理”掉了。在欧洲,莱茵河河水严重污染,44种鱼类中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
(3)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
12.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据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南方与北方水土协调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简述我国南方省区促进水土协调度更趋合理的主要措施。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解析】 第1题,材料中提到了污水排放量,因此该材料反映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水资源污染严重。第2题,水价的高低受供需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的来源较少,因此水资源显得更为珍贵。
【答案】 1.C 2.B
3~4.【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区域的综合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对川、黑、苏、陇四省来说,耕地面积最大的是黑,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川,木材总蓄积量最少的是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小的是陇,所以选A。第4题,本题考查区域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与综合推理能力。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①比③小,所以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A、B、C三项都不存在因果联系。
【答案】 3.A 4.D
5~6.【解析】 第5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从人口和耕地形势来考虑。第6题,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大量增加耕地面积不现实;毁林开荒和大力开垦草原将导致生态破坏,同时也不利于林、牧业的发展。
【答案】 5.B 6.D
7~8.【解析】 第7题,从图中数据可知,D地区虚拟水流入量最多。第8题,D为欧洲西部,不存在干旱缺水的情况;C地区虚拟水进口多是由于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从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
【答案】 7.D 8.C
9~10.【解析】 第9题,本题注重考查读图能力和获取、解读图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1650~1780年间该区域原始林地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而耕地的比重却上升,说明1650~1780年间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开垦。第10题,迁移解答第9题的思维模式,从图中获取次生林地面积扩大,而耕地面积缩小的信息,分析次生林地面积扩大与耕地面积缩小内在的因果关系,可推出该区域采取的基本措施是退耕还林。
【答案】 9.B 10.D
二、综合题
11.【解析】 第(1)题,漫画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造成的,解决措施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答案】 (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污染与水浪费现象严重。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农业中合理施用化肥;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理等。
12.【解析】 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可以看出福建、广东、广西三省比辽宁、河北、山东三省的协调度要高,其原因主要是耕地与水资源配比不同造成的。
【答案】 (1)南方水土协调度比北方高。原因:北方耕地比重大,而水资源比重小;南方耕地比重小,而水资源比重大。
(2)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节约和合理利用耕地;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