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四章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第四章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课件+课后知能检测(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26 08:22:56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和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新课导入建议
1974年和1983年前后,我国发生了两次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事件,加上大熊猫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了250只野生大熊猫死亡。以此材料导入新课——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流程设计演示结束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______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
2.地球物种:约______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日益减少。遗传生态系统3/4热带雨林珊瑚礁1.表现:物种灭绝的速度与人口增加的速度成________。
2.灭绝种类:大部分为_______和昆虫。正相关植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物种灭绝是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吗?
【提示】 不是。人类活动只是加速了物种灭绝,但这并不是说物种灭绝是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因为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都有一定的寿命,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问题导思】 
1.地球上的物种是均匀分布的吗?
【提示】 不是。约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2.物种会自然灭绝吗?
【提示】 会。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3.人类的哪些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提示】 早期的狩猎和采集,现今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态价值:维系能量的流动、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丰富多彩的生物与它们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
(2)经济价值:提供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
(3)社会价值:千姿百态的生物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 2.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
①阅读题图,分析各国家的统计图。
②掌握各国的位置特点,理解印尼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析】 以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为材料,考查图中各国地理位置共同的特点及印度尼西亚位置与环境。第(1)题,从图中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坦桑尼亚、越南大体处于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或热带国家,且从地理位置来看是临海国家或岛国。第(2)题,确定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板块位置、热带雨林分布区(可联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知识来回答)。 【答案】 (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当前加速物种灭绝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1.森林滥砍乱伐。
2.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
3.对动植物资源过量开发利用及偷猎偷采。
4.不断发展的环境污染。
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变化。
6.外来物种入侵。
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其他活动。[图表展示]
教材P67图4.13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解图精要]
1.近300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多,物种灭绝的速度也在加快。
(1)1850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这时的哺乳类、鸟类灭绝速度也较慢。
(2)从1850年以来,人口增长迅速,这时的哺乳类和鸟类灭绝速度也迅速上升。
(3)现在每年都有1万~2万种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
2.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关系,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图表应用]
1.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变化的趋势怎样?
【提示】 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呈上升趋势。
2.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提示】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教材第69页思考
【点拨】 1.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之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略。
2.例如:①青蛙的眼睛很敏锐,据此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②利用声音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准确地捕捉到猎物,据此人们发明了雷达;③鱼能在水中自由地上下游动,据此人们发明了潜水艇;④猫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事物,据此人们发明了夜视镜;⑤某些植物的叶子有许多小齿,鲁班据此发明了锯。3.从保护野生生物的角度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野生生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还要积极宣传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一、选择题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物种之间相互排斥   B.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C.地壳运动速度加剧 D.过度捕猎
【解析】 人类影响、破坏物种的生存环境,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答案】 B2.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态破坏
【解析】 物种灭绝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 D二、综合题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2006年长江豚类科考活动于12月13日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在为期30多天、来回3 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材料二 相关示意图。地球历史上5次大规模物种灭绝(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和示意图可明显看出其所反映的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第(2)题,主要考虑人为因素,白鳍豚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和其自身价值引发人类的滥捕滥杀是导致其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第(3)题,保护珍稀物种,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同时采取具体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等。【答案】 (1)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主要是人为因素,滥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也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完善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4.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明朝药圣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的时候,绝没有想到40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动物药材已很难找到了。并且许多药材的有效成分减少、有毒成分增加。
(1)这种情况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如何保护中药材资源?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知识的应用。名贵药材的缺失,说明了物种的灭绝,动植物资源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其产生的原因有:自然环境的变化,物种自然灭绝;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为因素的干扰,盲目的捕杀、采集、开垦等因素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保护好中药材资源,保护好原生环境,合理开采野生中草药,发展人工种植等。
【答案】 (1)动植物资源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使药物被污染。(2)主要原因是人为大肆捕杀野生动物和过度采掘天然药材;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排污严重污染水、土。
(3)保护中草药生长的原生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中草药资源,发展无污染的中草药人工种植业。课后知能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离地保护
2012年2月“中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黄河和珠江河口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这标志着“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严峻形势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据此回答3~4题。
3.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物种多样性重新增加
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者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持乐观态度
读图,完成5~6题。
5.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6.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天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7.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除阻挡海浪侵蚀海岸外,另一主要目的在于(  )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防止土地荒漠化
C.维持生物多样性
D.增加用材林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8~10题。
8.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10.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1.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
(2)请提出减少上述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蜡、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2010年3月2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动员会,要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7省市切实抓好2010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
材料二 据昆明市环保局委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昆明地区一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3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刘恩德博士表示,这些外来入侵植物通常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严重危害本地物种的生存。
材料三 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2.【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 A
3~4.【解析】 第3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第4题,物种灭绝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其灭绝速度。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 3.C 4.C
5~6.【解析】 读漫画解题需搞清四个问题:一是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二是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三是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四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然后分析各选项作出判断。
【答案】 5.C 6.A
7.【解析】 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海水淡化器”等美称。具有防风防浪、护岸护堤、调节气候等功能,对抵御海潮、风浪等自然灾害,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树林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发育、生长、栖息、避敌场所。扩大红树林面积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 C
8~10.【解析】 第8题,从野骆驼遗骸分布区可以看出,野骆驼曾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地区,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野骆驼文献记载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地区,即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第9题,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温带荒漠区,与以前相比分布区气候更加干旱。第10题,根据野骆驼分布区的变化可以看出野骆驼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影响其分布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对野骆驼的大量捕杀。
【答案】 8.A 9.A 10.A
二、综合题
11.【解析】 第(1)题,在自然保护区修建高速公路,必然会对地表环境产生一定破坏: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坏植被,动物食物源减少;交通噪音还会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等行为。第(2)题,若要减少上述不利影响,就应该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尽量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可以考虑架桥、修隧道等。
【答案】 (1)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2)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
12.【解析】 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才能谨慎的引进物种。
【答案】 (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